关灯
护眼
字体:
《问道轩辕》峰回路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鸿蒙初现,盘古开天辟地,自始天地清浊分辨。后有女娲造人,赋予人类万物之灵。

人族分为九黎华夏两大族群,九黎以蚩尤为首,华夏以轩辕为帝。二族常年大战,都有并吞八荒,席卷天下,包举宇内,一统天下使万民臣服之心。

双方各有能人悍将助阵,蚩尤以八十一兽型兄弟及风伯雨师为能,更兼九黎族人擅长冶金铸兵之能事,再者九黎族个个体型彪悍,能征善战。皇帝则拜大鸿为相,风后、力牧、常先辅佐,又封九天应龙为将,更有贤妻嫘祖旁助。每次两军交战,蚩尤则令风伯雨师大发神威,各显神通,顿时战场上电闪雷鸣,雨雾迷途,飞沙走石,皇帝军队深陷迷雾路途难辨,一时军心慌乱,战斗队形溃散,蚩尤大军则借此时机杀声四起,万箭齐发,皇帝兵士在迷雾乱箭中死伤无数,蚩尤大军趁浓雾杀出,又让皇帝大军损兵折将,皇帝和蚩尤的交战多年,多以皇帝大败而终。

皇帝与蚩尤大战七十一仗,常大败而小胜,眼看整个天下即将沦入性情凶残的蚩尤手中,自己的臣民必将受到蚩尤的迫害和残暴的统治,到时,整个华夏大地将是一个赋税繁重,徭役不断,百姓叫苦,一片哀鸿遍野的人间炼狱。

一想到这里,皇帝对此无能为力,不禁黯然泪下。头上的月光此时无比的皎洁明亮,倾泻出缕缕银色的光,洗涤着整个大地的黑暗,皇帝举头哀叹,头上的这颗明珠无意的再一次激发了皇帝的斗志,再一次让皇帝为国为民的那满腔战斗热血沸腾了起来。

“一轮小小的明月在遥远的天际,尤未忘记生活在这黑暗中的万物生灵,敢于同这无边无际的黑暗斗争,燃烧自己,给这万物燃烧出一片光明,不死不休。难道我还不如这浩瀚苍穹中的一轮小小的明月,身未死,就放弃了我对臣子百姓的承诺,‘一定带领他们赶走这世间的黑暗,打败蚩尤还世间光明与正义’"。皇帝暗下定决心,无论付出任何代价一定要打败蚩尤,结束这场战争,还天下一个太平盛世,不死不休!

一连串的败仗,让皇帝陷入了破敌策略的苦思冥想中,但始终不得解决之法。皇帝因操劳过度不知不觉的昏然睡去,不时已然陷入梦境,梦中九天玄女为助他败敌,救黎明百姓于水火,解百姓于倒悬,特向元始天尊求来兵书一部。九天玄女将兵书交给皇帝,说:“你把兵书带回去熟记于心,参透其中的奥妙,战必克敌!”说罢,飘然而去。

皇帝醒后,发现手中真有一本《阳符经》。打开一看,只见上面画着几个象形文字“天在前,太乙在后……。”皇帝不解其意,急宣传军师大鸿前来一同解读。军师一见,此物灵气逼人,顿觉不凡,他向皇帝询问兵书来历,皇帝将兵书来源告知大鸿,大鸿惊叹“这真是大造化…大造化啊!想必是皇帝您的大贤大德感动了上天,上天不忍我华夏百姓遭此大劫,特送此兵书以解此噩,助你破敌。”

皇帝惭愧的说“我哪有什么大贤大德能招至上天如此眷顾,我若是大贤,也不至于连连大败于蚩尤,让尔等臣子百姓受苦遭累。想必这是上天不忍我华夏儿女继续遭受战争之苦,颠沛流离,垂怜我华夏百姓才恩赐此兵书。所以我们一定要不负上天重望,用好此兵书,击败蚩尤造福百姓。你要好好的研究,此兵书到底有何妙用。我刚刚大致的浏览了一遍,书中所写,我是一头雾水不知所云。”

大鸿端书翻来细看,或许是机缘之故,大鸿对书中所述顿然悟解,并将其中奥妙细解给皇帝,皇帝听后茅塞顿开,也豁然开悟。

于是按照《阳符经》所述设九阵,置八门,镇内布置三奇六仪,制阴阳六盾,演习变化,为一千八百阵,内涵伏妖降魔阵、诛仙灭佛阵、引兵伏灭阵等大阵,每个大阵可相互转化,互为辅佐,诛邪而凝浩然之气,威力无穷。

大鸿见大阵威力,必败蚩尤大军的信心油然而生,他上奏皇帝说“大阵之威,非常人妖邪所能撼动之,请皇帝为之赐名。”

皇帝应大臣之声,感内心之喜,思天地之法则,名其为“天一遁甲”阵,意为天地人三法合一,应三界之力,循自然之律设奇门遁甲诛妖灭邪。大臣们听解后,纷纷称赞“妙哉…妙哉…”

皇帝命军师按此阵法,指挥兵将演习熟练,待日后与蚩尤决战以辨雌雄。

为震军威,鼓舞士气,皇帝命人于东海流山坡捉来夔兽,剥皮成鼓,又捕雷泽神兽雷兽取巨骨为鼓槌,击鼓一下,鼓声响彻五百里之遥,连敲几下,能震三千八百里,威慑天下。为了避免转战途中迷失方向,嫘祖根据北斗七星的原理,制作了指南车,用于将士转战中识别方向,和对付蚩尤风伯雨师的迷雾大阵。

皇帝与蚩尤即将决战之际,皇帝在昆仑山学艺的女儿女魃奉师命也下山前来助父败敌。女魃年芳十六、七、八,长得眉清目秀,长发飘飘,一身蓝紫色的纱衣随风飘逸,仙气十足。

女魃是上天一神,有驱云息雨之能。她的到来,皇帝欣喜万分。皇帝与女儿阔别,此次相聚不仅可以释怀他多年一来对女儿相思之情,还可以在大战之前,生死未卜之际与家人团聚,纵使日后马革裹尸也他也不留遗憾了。

女儿驱云息雨的神通,为皇帝大破敌军云雾大阵又添良将。女儿的到来,黄帝如虎添翼,此后敌军的风伯、雨师他不再心存畏惧。

经过一段时间的秣兵厉马,皇帝与蚩尤又进行了多次的激烈交战,这几次的战局与之前形成了鲜明的反差。皇帝在兵书的帮助下,与蚩尤大战则是攻无不克,势如破竹,节节胜利。几场大战下来,战场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皇帝军队由弱势变为强势,由守势变为攻势。

蚩尤见自己大势已去,几乎是败局已定,将士士气衰弱,伤残居多。面对处于优势的华夏军队,蚩尤对自己此时的现状忧心不已,一时陷入了战败的困局。

华夏文臣武将见蚩尤正处于败兵之际,士气低落,无心恋战,都纷纷上书皇帝乘胜追击,一举歼灭蚩尤九黎。

皇帝也看出了这是一个歼灭蚩尤的大好时机,若是此时发兵九黎,定能大败蚩尤,凯旋而归,一统江山,结束多年的征战。但如此一来,九黎一族又将何去何从,势必与我华夏一族成为不共戴天的世仇,华夏与九黎的战争又将几时能休,天下大同何时才能实现,让天下百姓安居乐业的壮举将无法实现,这不是与我的初心相违背吗?

皇帝体恤将士,傍晚时分他来到军营慰问那些为他浴血奋战的将士。不少的伤员或坐或卧,被伤痛折磨得痛吟不断,那声音就像皇帝儿时,母亲声声的责骂不停的回旋耳际,令他伤心难过。皇帝每遇重症伤员都出于内心的奉上一份温馨的关怀问候,尽管仅仅是几句无足轻重的问候,但这足以让那些士兵热泪盈眶。

皇帝不忍再看让他伤心愧疚的这一幕,他本想到军营外收拾一下自己悲伤的心情,但事与愿违,当他来军军营外,他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悲凉的风景,不少平民家无完壁,衣无完整,幼无所依,老无所养,更无米食充饥。看到这些皇帝心里悲痛万分,再这里他看到了战争给两族百姓造成了毁天灭地的灾难,从军卒到平民,从老及幼,从男至女无一幸免。他暗自反思“经过这么多的战役,熬过了这么长的战乱黑夜,眼看我们就要结束了黎明前的黑暗,夺取最后的胜利,但是看到这眼前的这一切,他并高兴不起来。这难道是我想要的结局吗?处处滚滚狼烟,一栋栋残垣断壁,一声声惨痛哀鸣,这真的是我想要的结局吗……?”

皇帝失落的从村庄回到军帐,辗转反侧,彻夜难眠,眼前不停的浮现战争遗留下的灾难,一夜的思索,皇帝为了天下万千生灵做出了一个巨大的决定“与蚩尤和谈停战,两族元首共同带领华夏九黎同治久安,在这片富饶的大地上繁衍生息。”

大臣们对他的这一决定感到非常的诧异,他们很难理解,现在华夏一族无论是军事实力,还是物资储备都远远的超过九黎,再加上一连串的胜利,已经将蚩尤的有生力量消灭殆尽,若是现在乘胜追击,定能消灭蚩尤。然而皇帝竟然要在这胜利即将来临的紧要关头选择停战议和,这和将这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拱手让人,有何区别。

皇帝见群臣不解其意,将心中所虑告知群臣,群臣听后都被皇帝的宅心仁厚所折服,各自拱手称赞皇帝宅心仁厚,必将造福苍生。他们为自己能拥有这样一位明君而感到自豪,能辅佐这样一个心怀天下的明君而感到荣幸之至。

大事既定,首要任务是派一个合适的人前往九黎,商谈息兵议和大事。

群臣商议后向皇帝推荐了一个最佳的人选,因子苏机智灵变,更有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镇定与稳重,定能肩负起造福华夏九黎两大族群福祉的艰巨和谈任务,因此皇帝钦定子了苏前去和蚩尤谈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