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萧楼散文全集》衷心的谢谢《百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衷心的谢谢《百度》

文/萧楼

作家中,很早用电脑写作的大概陈村可以数一数二。 首发--无弹出广告最近在看陈村的短文,陈村在谈及有关电脑网络方面的一些事情,现在读来,已经是隔日黄花,好像是上个世纪的事情了(好像真是上个世纪的事情)。可见电脑网络的发展之快。

当时是如何的艳羡陈村,能够用电脑写作,同时又将操作电脑想象成十分艰难的事情,在佩服陈村不规矩的文字的同时,又加上了对他头脑的崇拜。

我虽不是作家,但也喜舞文弄墨,也爬格子,偶尔也给报社投稿。没有电脑的时候,我们都用文稿纸,将字一个一个的放进方框框中,不自由的我们,同样也给文字不自由。文稿纸下面有几乘几的标注,可以让编辑很方便的计算字数。那时投稿的稿酬听说是一个字三分钱,我那时有千字文发表,稿酬多在10元左右。

坐家写作,是件辛苦的事情,碰到一些文字上或资料上的障碍,要翻箱倒柜查找工具书。因而,省下极有限的口粮钱,买来大量的工具书,《辞海》、《辞源》、《大百科全书》以及各种专业方面的辞典丛书。有了电脑,有了网络以后,确切的说,有了《百度》以后,在行文的时候,就方便多了。写作上碰到一些什么问题,点击一下百度,什么都有了。对一些成语,古诗词名句,记不全的时候,上百度一查,马上就有了答案。涉及到一些地理人文,人物历史,应有尽有。网络上资料的错误率较高,但百度很少有这样的低级错误。

《百度》上的许多相关知识,可以拓展文章的思路格局,写作过程中,电脑网络时常会跳出一些精彩,是精彩的“链接”。《百度》像贴身惹人喜爱的可怜小妾,这个小妾似乎缺少户口。

最近在新闻上看到一些有关《百度》的新闻,最早看到的是音乐方面的,由高晓松起头诉求,新闻上说《百度》想个别先补偿高,高很高尚的要代表全体的音乐人,高晓松令人仰视。后来又在新闻上看到纷纷扬扬的数十位作家的对《百度》的兴师问罪。据说《百度》是投降了,有个新闻标题是这样做的,《百度》何以“删删”来迟,是说《百度》已经在着手删去一些作家的一些版权作品,记者们就是有本事,改动了一个“删”,新闻就有趣生动热闹起来。

对于《百度》的是非,我没有兴趣,也无资格说些什么,这里面因为牵涉知识产权等法律的重大问题,骨子里还有利益问题。我只从我个人的使用方便来说,我要衷心的谢谢《百度》。又如网络上的音乐,我在很疲倦的时候,鼠标一点《酷狗》,就可以让于魁智先生专门为我来上一段西皮慢板,“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