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义门演义》东佳书院耸东佳 昭宗颁旨再旌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陈崇道:“吾族传家有四,耕读传家、诗书传家、礼义传家、忠厚传家。大文学其最重者,唯耕与读。耕以立家,读以兴家。非耕无以立家,非读无以发家。吾族若要长兴久旺,非读不可。筑立书屋,实系吾家百年大计,因此,书屋一定要修好!切切矣。”懒

陈襄道:“请家长放心。襄等定全力以赴,修好书屋。”

“虽然如此,仍不可大意。切记质量第一。”

“是。”

“我回九江府衙去了,家事全交给你了。好自为之呵。”

“是。”

为了完成家长交给的重任,陈襄挑选了家中三十余名最精壮劳力,训话道:“书屋质量,关系整个家族未来,因此,我们一定要将书屋修好,要选最好的木材,最好的石料,最好的砖瓦,修成最好的书屋,明白了吗?!”

“副家长放心,我们明白。”

“家长说了,耕以立家,读以兴家。修筑书屋,就是为了给吾家子孙一个好的读书环境,使我家子孙,参加科举,中进士,中状元,从而振兴吾族。所以,大家一定要办好这事啊。”

“是!”

于是,陈襄便一一分排任务。分排完毕,但听他说:“我去请最好的木匠师傅去了,你们快干活去罢。”

众人叫了一声好,便平地基的去平地基,伐木的伐木,烧瓦地去烧瓦,打岩的去打岩。虫

数月之后,在欢快的锣鼓声中,在义门陈氏二百余人发自内心和笑语声中,一座占地极广、极其庄严肃穆的书屋,矗立在住宅之西。大文学

一座占地更广、规格更高、更气派更庄严肃穆的书院,矗立在东佳庄。

附近百姓,纷纷前往庆贺,艾草坪中,东佳庄上,热闹非凡。

陈崇大大地表扬了陈襄道:“你事办得不错,不错。辛苦了。”

“不辛苦。”

“我上任去了,你好自为之。”

“恭送家长。”

不久,陈崇亲自请来十几位品学兼优的先生,来书屋书院任教。陈襄热情地接等他们后,将他们安置在书屋书院中。

先生们住进书屋书院,惊?道:“这就是我们教书的地方?”

“是。”

“这么好的书屋,简直跟皇宫一般无二啊。你们为修这书屋书院,也太耗资了吧。”

“耗资多算不了什么。只要你们多为我家培养出几个举人进士就行了。”

“士为知己都死,我们敢不效力!”

不久,陈氏书屋便响起了朗朗书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东佳书院则不仅吸收本族合格子弟,附近村子人家子弟,只要考试合格的,也破例允许入学。

众皆大喜。大文学

当时唐未王朝积弱积贫,上至皇帝李晔,丞相刘崇望、杜让能,下至黎民百姓,莫不盼望重振朝纲,再现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但听昭宗李晔道:“朕自登基以来,日祈夜盼,无非重振大唐,然毫无建树,实痛心疾首,未知诸位爱卿,计将安出?”

左丞相让崇望道:“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欲安天下,惟有以“仁义礼智信,忠孝节廉悌”来约束人民。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家忠义,一国兴忠义。江州义门陈氏,仁义著于四海,忠孝名扬天下,先帝僖宗,就曾旌表,吾皇何不再次旌表之?”

右丞相杜让能接口道:“刘丞相说处太好了,一家忠义,一国兴忠义。若普天之下,皆效法义门陈氏忠孝,天下何虑不治?”

昭宗大喜道:“爱卿言之有理,朕马上旌表之。”

刘丞相又道:“陈氏第三任家长陈崇因义门昆云渐众,撰《家法》三十三条,垂示子孙,创一国之先例。臣观其家法,以推功任能,惩恶劝善为目的,以忠孝公平为准则,且设立刑杖厅,家严三尺法,官省六条刑。若一国之中,皆效法陈氏,天下何虑不治?”

昭宗大喜,当即御笔亲题“旌表义门陈氏”六字,并下旨印发《义门陈氏家法三十三条》数万册,散发朝野,号召王公大臣,各级官员、黎民百姓等皆向义门陈氏学习。

当钦差大臣再次来到九江郡蒲塘场太平乡常乐里永清村艾草坪,宣读圣旨,将御笔亲题“旌表义门陈氏”六个金光灿灿的大字挂上陈氏门首,不独是整个太平乡、整个九江郡,甚至全国都轰动了。

因为此时社会动荡不安,又距唐僖宗首次旌表义门陈氏时间才隔六年,整个义门陈氏,人口才增长十来人,陈崇本不抱受再次旌表的望,今又获旌表,上至家长陈崇,下至每个家人,当真感动无比。

陈崇热泪盈眶:“皇恩浩荡,皇恩浩荡啊。”

陈坦泣不成声:“吾家子弟,更应敦行忠孝,莫负圣恩啊。”

………………

眨眼陈崇六十岁了,因江州剌史任期届满,他便回到家里,一心一意经营家务,管理家业。在他的呕心沥血之下,义门陈氏人口日增,家业翻了几番。

公元907年,巳是陈崇主持家政二十八年之时,这日,陈崇叫来众人道:“我年岁巳老,精力日减,实难胜任家长这一重任,我不当家长了,请大家另外公推一个家长吧。”

众人大惊:“您老德高望重,我等小辈,咋干得了,万万不可。”

陈崇坚定地说:“家法第一条开宗明义:……此三人不拘长少,但择谨慎才能之人任之,不限年月。倘有年衰乞替,请众详之,相因择人替之,仍不论长少。若才能不称,仍须择人代之。我今年老力衰,不能胜任此职,还望以家法为准,恩准陈崇退下来罢。”

众人无法,只得公推陈襄为第四任家长。

陈崇虽然从家长位上退下来了,但仍发挥余热,家长陈襄,凡有难题,一找陈崇,必定迎刃而解。

数年之后,陈崇患上大病,药石无效,撒手尘寰。临终之时,他敦敦嘱咐家人道:“奇服异器莫思完好,钱财货物勿视泥沙。富不忘贫可常葆其富,贵不践贱可屡居其贵。”

陈崇死了,后人纷纷赋诗纪念,兹摘录二首于下:

赞唐江州长史陈崇(一)张栻(宋文渊殿修撰)中州文献,遗绪可征。力稽古学,进退持衡。五曹诠总,四海协寅。皋伊让德,周召堪伦。

赞唐江州长史陈崇(二)

陈希亮(宋太常寺卿)

前唐陈崇,致仕咸通。

散骑常侍,检校书鸿。

并兼御使,主政朝功。

节度祁西,长史江东。

垂示法令,率化邦风。

名振中州,誉感僖宗。

特赐旌表,幸遇御封。

义门之称,肇始於公。

文载经典,名列史丛。

百世敬慕,万代仰颂。

陈崇之墓何在?虽同治版《德安县志》有陈崇墓的记载,但未说明详细地点,德安县志主编孙自诚先生因未寻见墓碑及确切墓址,祭之以诗叹道:

家法今犹在,先生墓不存。书堂入教典,孝道显儒魂。评史当依古,追宗必重根。千秋垂范远,我访义门村。

第三任家长陈崇死了,第四任家长究竟能否将偌大家业管好,请听下回分解。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