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千年日月印我心》第五章 社会实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改革开放已二十多年,全国各地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金马屯镇南沙坡村亦是如此。村子靠着公路,行动早的八十年代就开始全国各地跑运输,或走街串巷、摆摊开店买卖东西,低价买进乡下的农副产品,倒腾出去,再从城里买来一些有现代气息的日用品、饰品等等回来卖。后来或单干或联合,开了几个小工厂。现在他们的家底比较殷实,甚至还把老宅砸了,盖上二层小楼。有的腰里别着大哥大,开上气派的小轿车。

一进村口,看见有几个人在树荫下乘凉。赵云轩向他们打了招呼,回到家。爷爷、奶奶几年前去世,二叔参军提干后留在部队,家里只有父亲一人把持。家里的房子盖好近十年,红砖平房,北面屋子五间,包括一个堂屋,两边各是两间正房,外加两个厢房。大门朝西,靠大门还盖了两间西屋,放些杂物以及做饭用。

推开大门,进到院子里。父亲正在坐在家里的梧桐树下抽烟。看见赵云轩进来,站了起来,“回来了,吃饭吧!”昨天给父亲打过电话,他知道今天放假。

堂屋饭桌上摆着俩盘子菜,用纱网罩罩着。赵云轩洗了手,和父亲一起坐在饭桌前,开始吃饭。

“学习成绩怎么样?”父亲问。

“不太好。”赵云轩回答。

父亲没再说什么。默默吃完饭,赵云轩忙起来收拾桌子,洗刷碗筷。

父亲抽着烟在旁边坐着。从前他很少让赵云轩干家务活,现在想通了,不应该关在房间管孩子。日常的劳动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增强人的韧性,不至于经受不住一点挫折。父亲读书不多,不知该怎样形容,但他知道这个道理。

姐姐知道赵云轩回来,带着小外甥回来住了两天。小外甥叫陈君昊,快两岁了,长得虎头虎脑,很惹人喜爱。一进家双手张开摇晃着向前跑,边跑边喊,“姥爷抱抱,姥爷抱抱。”

父亲忙掐灭烟,抱起他。“昊昊,下来,让姥爷歇一会。”姐姐把他抱过来,问了赵云轩的学习情况,又看看成绩单,把他批评好一阵。昊昊不管大人的事,不一会就和赵云轩玩在一起。昊昊追着舅舅满院子跑。有几次不小心摔倒了,眼里噙着泪看着大人们。姐姐不让去抱他,他看没人来,自己手脚并用爬起来,照样欢快的跑。

家里还有二亩地,现在种的是玉米和大豆。到了施肥的时候,父亲要赵云轩到邻居李大伯家,约他们一起。李大伯家儿子、儿媳在广州打工,只留下老两口和十岁的孙女小娟在家。两家的地靠着,平常田地里有什么事都互相照应。

世界已进入二十世纪,科学技术发达到难以想象的地步,人类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家里用的,等等,都实现了现代化。可到了中国的农村,还到处可见几个人弓着身子,在一块块小田地里耕作。记得初中时老师提到外国的农村,使用先进的机器播种、收割,曾经问过村长,为什么不应用高科技种田。他咧了咧嘴,“你看每家的地有多大,能使用什么先进机器?”是啊,责任田分配到户到人,极大提高了人的积极性,在一定时期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可每家小小的一块地,某些方面也产生了反作用,限制了现代的科技转化为生产力。

施肥用的是人力拉的耧,有耧架、耧腿和耧盒组成。父亲在后面把着,李大伯前面架好耧架,我和李大妈在最前面拉,只有十岁的小娟拿着一个小盆随时往耧盒里加化肥。赵云轩一开始感觉还可以,都后来感觉耧越来越重,自己的腿越来越沉。李大伯看赵云轩受不了,要歇一会。父亲不同意,大家喝点水后又开始。一大早出来,忙到将近中午。赵云轩全身流着汗,拉着绳的手起了泡,承受绳索力量的肩膀火辣辣的疼。回到家,简单擦洗身体后,躺到床上就睡,父亲喊几遍才迷迷糊糊的醒来吃饭。

接下来的几天,父亲又安排赵云轩到地里干些锄地及打农药的事

然后有几天没什么事。没什么事做的日子过多了也是一种煎熬!他想起学校偏瘫的姜老师可能要从京华回来,应该为他做点事,该做什么呢?对了,听宋婉蓉讲,偏瘫病人的康复治疗很重要,在家中最可行的就是推拿按摩治疗,何不从这方面着手。赵云轩给京华的二婶打了电话,向她说明情况,并求她邮几本对此类病有效果的书。二婶在京华军区总医院图书馆工作,里面肯定有相关的比较有价值的书。二婶对赵云轩一直都很好,答应了他的请求。

一天下午,张奇科打来电话。原来他也闲得无聊,向赵云轩提议找点事做,“云轩,老师布置的社会实践的作业想好怎么做吗?”

“你小子改性子了,什么时候开始对老师的作业感兴趣了?”赵云轩回答他。

“哈哈,咱也是学生,学习不咋的,老师的作业还是要完成。我有一个主意,感兴趣不?”

他把计划说一遍。原来他想到学生的学习压力很重,除了课本外,家长还买来各种各样的辅导书,加上考卷、试题等。初中、高中学生在升学之后,大都要处理很多书,如果从这方面着手,利用好,应该是不错的计划。而且,可以顺便观察农村的发展变化。与社会相关,与市场相关,还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两人合计一会,越说越兴奋,又向韩弘文打了电话,约好时间,决定一起去。

赵云轩对父亲说起这件事,父亲没说支持或者反对的话,只是说打算好就去做吧。他从柜子里拿了一摞零钱交给赵云轩,有五块、十块的,也有一毛、两毛的,叠得整整齐齐。父亲不喜欢把钱存在银行,家里有收入都自己放起来,姐姐上班后劝过他,才在家中钱多点的时候存起来。又准备好秤、旧的化肥袋子等要用到的物品。这种秤分上下两面,两个标准,赵云轩不太会看秤,跟着父亲学了大半天才算过关。

终于,赵云轩和张奇科、韩弘文三人在一个晴朗的天气出发,开始生平第一次与市场接轨、自己赚钱的尝试。金马屯镇东面紧靠着另一个县宁通县,由于第一次收购东西,在本县怕遇见亲戚、同学等熟人面子上抹不开,决定东行三十里到宁通县里试试。

三人向东骑行约一个小时,过去县界就开始行动。像鬼子进村一样,三人挨个村子,每条街道的吆喝,“收废书、废纸……”。开始的时候声音很小,逐渐声音越来越大,心情由开始的胆怯不安变成有些亢奋的激动。废书报在废品站收每斤四毛,他们定的收购价是两毛五。开始三人一起在街上吆喝,一起收购,一面称重量一面拿钱,忙的不亦乐乎。熟悉过程后,三人分头行动。村头分开,兵分三路,村尾集合。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要中午。三人的收获都不小,特别是张奇科,带来的两个袋子都装得满满的。烈日下,三人都出了不少汗,显得疲惫不堪。可看着自己的劳动果实,又兴奋无比。找到一个树林,放好自行车,三人大嚼着自带的饭菜,“咕咚咕咚”喝着凉白开。吃完,开始侃大山,感慨世道的艰难,父母挣钱的不易,相约以后一定好好做人,好好努力。对于农村村子的现状,三人统一的看法是,发展不平衡,有的住着小洋楼,有的还住着土坯房。而且各村子中有一个共同点,中空现象,中心的人往村子的周边搬,利用农田盖房,而村中心的房子无人住,空着,有些已经坍塌,大都闲着,造成很大的浪费。

身体恢复了力气,三人决定再去一个村子里看看,多少再收点,然后回去。前面有一座山,不太高,山上树不多,大多数地方光秃秃的露着石头。山脚南面有个村子,看村口的村碑知道这是楼牌子村,下面还有些字,三人没在意写的是什么。赵云轩选择村北面开始,张奇科选择南面。

分开一会后,赵云轩感到装满书的袋子在自行车后座上没系好,向右偏,有点磨自行车后轮。于是停下车子,重新收拾好,推起车子,吆喝起口号往里走。

七月的天,说变就变。刚才还万里无云,不一会就乌云压顶,太阳不见了踪影,眼看要下雨。在出门前,他做了各种准备,就是没想到天气的突然变化。

天已经开始滴雨点,赵云轩不敢再向前行走,就近找了一户人家的大门口避雨。调整好自行车,尽量不让后座淋到雨。雨慢慢变大,偶尔夹杂着打雷声。

这时有位大妈急匆匆的向这里跑来。原来这是她的家,刚才在邻居家窜门。下雨了,院子里还有东西怕淋,赶紧回来。看到有人在家门口,忙问怎么回事。等赵云轩说明情况,大妈热情的把他让进家里避雨。

********

木头人曾于高中暑假时和两个同学一起去收废书、废纸,只有过一次,去的也不是很远的地方。记忆最深的是一位大娘。她的儿子考上好像是一所航海类专科,她说,她的儿子会开大轮船,会到许多国家去。她自豪的神情木头人一直没忘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