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为什么偏偏是朱元璋》4、来自福建的陈大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继续朱元璋故事的间隙,这里先不能不再仔细地介绍两位重量级人物了,他们分别是割据福建的陈友定,以及先前提到的割据四川的明玉珍。他们也像朱元璋、张士诚等人一样出身于社会底层,但却都凭借着动荡的时势成长为了豪杰一时的风云人物。

陈友定,一名有定,字安国,本是福州福清人,后来才搬家到了汀州一带。他家世代务农,但其为人沉勇,喜游侠(有点类似郭子兴),所以乡里人都非常畏服这位拳头很硬的陈大侠。

至正初年,汀州府判蔡公安到陈友定所在的清流县招募民兵,生活落魄的陈友定欣然应募。蔡府判听说陈友定在当地名气不小,就特意把他叫来问话,结果发现陈同志果然不同凡响,于是就让陈同志做了这支募兵的头目。后来因为陈友定讨平诸山寨有功,他就被升迁为了清流县尹。

就在这时(1358),陈友谅派遣其部将邓克明等人杀入福建,在攻下汀州、邵武二地后,又将矛头指向了重地杉关。当时的元政府见于无人可用,行省①只得授陈友定为汀州路总管,命他全权负责抵御红巾军的进攻。之后陈邓双方战于黄土,结果悍勇的陈友定大胜,邓克明则被迫退走。

第二年,邓克明卷土重来复取汀州,又急攻建宁。建宁守将完者帖木儿传檄陈友定入援,结果邓克明在老对手的面前又连连失利,以至所占(福建)郡县最后都一一被元军收复。为此,行省给陈友定记了抗敌首功,并上表朝廷进封他为行省参知政事。不久,见于江浙行省已名存实亡、福建已遭朱元璋部包围的严峻形势,为了加强领导,元廷遂置分省于福建延平,并以陈友定为平章。于是陈友定尽有福建八郡之地,还连同广东的一小部分地区。

陈友定以农家子弟的身份起自佣伍,所以目不知书,他曾经学着做小买卖也老是亏本,乃至于后来这位陈大侠不得不像朱重七一样,做了人家的上门女婿。可是等到他盘踞福建八郡之后,他也开始注意招纳一些文化人留置幕下帮自己出谋划策,如闽县郑定、庐州王翰等人。这时陈友定本人也像朱元璋一样,开始粗涉文史的学习,并练习着写作五字小诗,据说写得还不错,“皆有意理”。这让我想起了旧上海时代的青帮大佬之一的杜月笙,杜老板虽然没什么文化,但他却极力将自己打扮得儒雅一点,而且他还特别喜欢练习书法。

由于志骄意满,陈同志渐渐萌生出了割据福建的野心。他颇任威福,对于那些敢于违抗自己命令的人丝毫不手软。当时,漳州守将罗良对此很是不满,还写信责备陈友定,结果便被陈友定带兵诛灭。其他的如福清宣慰使陈瑞孙、崇安令孔楷等人,也都因为不听陈友定的号令,被其从**上消灭。

不过,尽管陈友定此时已威震八闽,但是他没有朱元璋的那般野心和气魄,仍然一心事元,未尝有失臣节,只是满足于做个地方军阀罢了。当时张士诚据浙西,方国珍据浙东,名义上归附元朝,但眼见元朝大势已去,就都渐渐的不再向元廷输粮。只有陈友定,始终坚持每年向大都输粟数十万石,但由于海道辽远,中途多有艰险,所以最后送到大都的不过十分之三四。

此时送粮更胜过雪中送炭,自然元顺帝对于陈友定的这种忠臣表现,那是相当感念,还专门下诏予以表扬。陈同志的富贵从某种程度上说乃是元朝给的,他这也算是没有忘本吧。

① 当时的福建大部分地区都属于江浙行省,广东同江西大部则属于江西行省,广西同湖南及湖北长江以南地区则属于湖广行省。

当朱家军占领婺州后,也就与陈友定接境了。渐渐的,陈友定对于朱元璋的势力发展也变得深为忌惮,所以他也害怕坐以待毙,况且自己还是个挺元派。

至正二十五年二月,陈友定率军入侵处州,参军胡深率大兵往援,陈友定不得不暂时退去。胡深一路追击敌人到了浦城,其守将岳元帅率众拒战,胡深击败其众,于是一举拿下了浦城。

四月,胡深进攻建宁之松溪,不仅将城池攻破,还生擒了其守将张子玉。五月,广信指挥王文英率一部朱家军出铅山,次及佛母岭,与一部陈友定兵遭遇,最后大破陈军。

见于当前的大好形式,于是急于建功的胡深便向朱老大上书建言道:“近克松溪,获张子玉,其余众败奔崇安,请发广信、抚州、建昌三路兵,并攻之,因规取八闽。”

对于胡深攻取福建的建议,朱老大表示赞同,他也认为时机已经成熟:“张子玉乃是陈友定手下的骁将,今为我擒,彼必破胆,乘势攻之,必无不克!”

但是刘基却站出来表示反对,他认为战线拉得太长,容易冒孤军深入之险。不过朱元璋认为福建方面的力量并不强,适当采取多路突破的方略定然可以使进攻奏效;而一旦占领了福建,就可以对方国珍部形成关门打狗之势,到时方国珍一定会束手就擒,接着集中对付张士诚也就更容易了。

于是朱老大大笔一挥,便命令广信卫指挥朱亮祖由铅山、建昌左丞王溥由杉关,配合胡深部一同进取福建。

六月,朱家军攻克安福州。之后朱亮祖部克崇安,再转而进攻建宁。当时陈友定部将阮德柔凭借坚城固守,朱家军兵临城下,朱亮祖想要强攻。但胡深却认为天时不利,反对强攻。然而有勇无谋、性情粗悍的朱亮祖根本不听胡深那一套,他名义上是福建方面军的主将,所以求胜心切的朱亮祖便迫令胡深进兵,但胡深不从。

当时阮德柔将一部分兵力(约四万众)屯于朱家军侧后的锦江一带,已经逼近到了胡深阵营的安全;朱亮祖更加对坚壁不出的胡深不满,督战益急。胡深不好单独撤退,况且又是他建议攻取福建的,所以他只得引兵鼓噪进击敌军,希望敌人能够退却。

起初胡深率军连破敌营二栅,但阮德柔并未退却,而是尽率精锐围堵胡深部,以至将胡深部围了好几重。胡深眼见退敌已无望,于是率部突围,不想中途却遭遇到了敌人的伏兵,他的坐骑突然尥了蹶子,于是胡深不幸被俘。

胡深被俘后就被送到陈友定那里,陈友定起初待他非常客气。于是胡深极言朱元璋“神圣威武,群雄属心”,奉劝陈友定尽早归附。陈友定本来无心杀掉胡深,他想着将来如果形势不利便可以依靠胡深来打通与朱元璋的关系;可是这时恰逢元使到来,元使督迫陈友定,胡深这才见害。时年五十二,有道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当朱元璋听到胡深遇害这一噩耗之后,他深为悲悼,专门遣使至胡家祭奠。

战场上死了大将而又无功,这在朱元璋方面,还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不得不引起朱老大的深刻反思。不过他并没有追究朱亮祖的责任,而是有些自责,觉得自己用人不当是小,主要的是确实有些急躁了。福建偏远不说,陈友定毕竟已是经营多年,非充分准备不可。

也就在这个时候,湖南等地又相继出现了一些叛乱活动,自然也就吸引了朱元璋的一部分精力,进攻福建的计划也更加因此被暂时搁置起来。

后来到了消灭张士诚部的关键战役“平江之战”时,诸将再次建议朱老大分兵攻取福建,因为张士诚已成瓮中之鳖。可是深思熟虑的朱老大这一次却对此建议未予采纳,他就是要集中优势兵力先灭张士诚――硬骨头张士诚一灭,方国珍继之;张、方一亡,福建方面势必人心动摇,到时再辅之军事进攻,也就可以省力不少。

因此说,很多时候,成功就是对于时机的正确把握;而若是能够将时机把握得恰到好处,又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