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为什么偏偏是朱元璋》2、侄子带来的刺激(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正当朱元璋的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也有让他非常伤心和失望的事。在这个世界上,谁有可以背叛自己,但那些本应该令自己亲近、信任的人除外,不然那将是很让人苦恼的!

话说作为江西都督的朱文正也一直没闲着,他的主要工作还是在当地剿匪。当然,他的工作是还是相当出色的,不过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过了,朱文正这小子为人却有很大的缺陷,那就是好色荒淫,且残害百姓。

起初他威胁、贿赂有关官员,所以罪行被掩盖得很好;汪广洋曾受命辅佐文正,连他也没敢举报。后来按察佥事凌说到任,此人一向刚直,根本不吃朱文正那一套,最后他搜集了有关证据弹劾朱文正。不久朱文正的斑斑劣迹就展露在了老叔面前。

小朱“夺人之妻,杀人之夫,灭人之子,害人之父,强取人财”,还到张士诚统治区贩私盐牟利;有敢告其状的,他就灭人全家;而且,他还曾诬告徐达“有叛意”……朱老叔当即怒了,但他还是愿意给侄子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于是朱元璋派人严责侄子;另外,因为郭子章、刘仲服等将领对文正不谏阻,于是被一并处死;另有朱文正部下随从、头目五十余人,也尽皆断其脚筋。

如此严厉的处理竟一下子让小朱慌了手脚,他又惭愧又害怕,于是便阴谋叛降张士诚。很快,消息走漏,朱元璋道:“这小子不像话到如此地步,看来非得咱亲自走一趟不可了!”

到了南昌以后,朱元璋把坐船停靠在了城下,接着派人去招呼侄子前来见驾。文正没想来老叔会跟自己来这一手,仓卒出迎,老叔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对他说道:“你说你小子,你怎么能干出这些事情呢?”随后,他就将侄子带回了应天发落。

本来老叔是要法办侄子的,但是马政委却向老公进谏道:“文正虽骄纵,自渡江以来,克太平,破陈也先,营取建康,多有战功。坚守江西,陈氏强兵不能克,皆其智勇也。况乃骨肉亲侄,纵有罪.亦当宥之。”

马政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朱老叔只得再次宽恕了侄子。不久,老叔派文正到荆州出差,回到应天后他一直未被起用,于是“复出不逊之言”。朱老叔怀疑侄子还是心怀不轨,准备废了他。但马政委又出来说话了:“文正止是性刚,恐无此心。文正母见存,当念其母子之情,用曲赦之,且见亲亲之义。”

老叔看在活着的大嫂的份儿上再次原谅了侄子,于是又打发侄子前往濠州祭祀。不久,又有人告发文正图谋不轨,这一次老叔忍无可忍了。不仅将侄子免官,还将他软禁于桐庐县。这是至正二十五年正月的事,不久小朱便郁郁而终,但有的书上却说他是被老叔给活活鞭死的。

后来,朱元璋将小朱的儿子朱铁柱召来教训道:“你爸爸屡教不改,忘记了咱家过去的艰难困苦,以至恣肆凶恶,成了爷爷我的一大心病!你小子长大以后,爷爷我还是会封爵于你,并不因为你爸爸的过失而牵连于你!但是你小子要修德励行,不要重蹈你爸爸的覆辙,更不要辜负爷爷我的期望啊!”

文正这孩子不让老叔省心,难道说文忠可以完全让老舅放心吗?其实也不然。

还是据《国初事迹》中的爆料:文忠在坐镇严州时,曾经一时耐不住寂寞,将一韩姓娼妇留宿家中。朱老大得知此事后,一面派人将韩氏处死,一面召文忠问罪。由于马政委的劝谏,文忠得以全身而回。可是他的参谋儒士赵伯宗、宋汝章却乘机向文忠进言道:“这一次您侥幸回来了,那么下次呢?希望您早做打算。”

的确,老舅是一个不讲私情的人,文忠对此也是深为忌惮。他一时鬼迷心窍,于是秘密指使赵伯宗等人到杭州的张士诚部将那里去通好。赵伯宗回来后,文忠又与其郎中侯原善、掾史闻遵道等商议向张士诚写一道降书。但是就在这时,老舅的一封言辞亲切的亲笔家书送到了文忠手上,他得书甚喜,并按照信上说的又去了一趟应天。

这一次老舅对他又是好言抚慰,又是赐以好马银两,最后令外甥速还严州,用心镇守。文忠回来后,忍不住对侯原善等说道:“我几乎被你等误了,此事当如何区处?如果此事泄露,我还有何面目见上位!”最后,出于自保,也为了保守秘密,在侯原善的建议下,文忠不得不设计暗杀了赵伯宗、宋汝章等人。

这样,此事一直被隐瞒了十几年,直到“胡惟庸案”发,在严密的追索究查中,这段公案终于又被传进了朱皇帝的耳朵里。李文忠后来的英年早逝,可能就与此事的东窗事发有直接关系,就这一点我们只能留待后面再进一步交代了。

权力场上无父子,更何况还不是真正的父子。事实上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所谓的亲情也往往需要势利的维护,绝没有无缘无故的爱――贫贱而父母不亲,富贵则乡里俱荣!试想一个非常不争气的孩子,他的父母还会一如既往地疼爱和关心他吗?

无论如何,亲人的背弃都让朱元璋深受刺激,也给他的心理造成了极为浓重的阴影。于此,一副铁血、残酷、绝情的皇帝面目,在历史的大舞台上便越来越清晰起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