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小a短评三国风云人物》:吕布 中 之游子之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小a短评三国风云人物:吕布(中)之游子之心

吕布离开长安以后可供其选择的发展空间屈指可数,函谷关以西肯定是难以容身,而关东的地盘大多又已经被各路诸侯所瓜分。以他当时只有数百人马的实力只能选择成为某一个诸侯的附庸,对于吕布来说有两个最佳选择,一个是返回并州老家,他的手下全都是并州人,返回并州可谓众望所归。

但是,当时的并州四分五裂,不但盘踞着黑山军等黄巾军残余势力,还被南匈奴王庭占据大片的土地。河内太守张杨虽然占据着部分的上党郡,但是对于吕布来说投奔张杨恐怕心理上他会有一些不太情愿,必定两个人都曾经是丁原的属下,属于同级别,而现在吕布势孤而投,面子上总是有些过不去的。

那么吕布就只有另一个选择了,那就是投奔袁氏家族。吕布投奔袁氏家族是有方便条件的,我们都知道董卓曾经杀了太傅袁隗以及太仆袁基满门五十余口,而吕布诛杀董卓这件事等于是替袁氏家族报了仇,所以有功于袁氏,无论如何袁氏家族的人都不会拒绝吕布。而这也是吕布唯一所能够利用的政治资本。

就这样盘踞在南阳的袁术,则由于距离较近成为吕布首选投奔的目标。吕布也没有忘记带上给袁术的大礼,那就是董卓的人头。

这件事在历史上有着不同的说法,首先《后汉书》记载“布与傕战,败,乃将数百骑,以卓头系马鞍,走出武关,奔南阳。袁术待之甚厚。”而在《三国志》中却正好相反“布自以杀卓为术报雠,欲以德之。术恶其反覆,拒而不受。”

前一个说袁术对吕布“待之甚厚”,后一个说袁术对吕布“拒而不受”,哪一个是真的呢?

我认为《后汉书》的说法应该是存在的,因为不管吕布这个人人品怎么样,毕竟是他杀掉了董卓,直接为袁氏报了仇,袁术没有任何理由拒绝吕布,因为道义上那样做是说不过去的。所以袁术对吕布的“待之甚厚”肯定是有的,那么为什么又会出现“拒而不受”的记载呢?这恐怕就要从吕布的性格说起了。以前我们曾经说过,吕布的性格中有一条规律性的致命弱点,就是当他处在顺势的时候或者是当他觉得自己功劳很大的时候,往往就会恃功而骄,而且会骄傲到几乎膨胀,甚至是霸气外露到让其上司害怕会反客为主的地步。《后汉书》中“布自恃杀卓,有德袁氏,遂恣兵钞掠”的记载正是这一点的例证,也应该是袁术“恶其反覆”的根本原因。于是就出现了对吕布的提防,甚至是有意无意的驱逐。在这种状态之下吕布当然是在南阳混不下去了,所以就离开了南阳。

在南阳的这一段经历,让吕布的团队心灰意懒,已经离开老家并州许多年的他们自然而然产生了思乡之情,回并州老家再次被提上了日程。

这次吕布应该是没有反对,首先他也是想回并州看看有没有发展的机会,另外并州紧邻冀州,而袁氏家族中另一个叱咤风云的大佬袁绍,这时候正在那里风生水起。吕布的心中,这时候应该就已经有了投奔袁绍的打算。

吕布率领部下返回并州,从路途来看肯定是要先经过张杨的地盘。虽然张杨并不是吕布所要投奔的人选,但是作为曾经的同事少不了还要去拜会一下。在《“洛阳守护者”张杨》篇中我们曾经交代过,张杨对吕布非常之好,这让吕布非常的感动,也产生了留在河内效力张杨的想法。可是不久发生的一件事让吕布不得不离开张杨。那就是当时长安城的掌权者李傕郭汜等人向张杨发来的“购募求布”的诏书。所谓“购募”就是悬赏,李傕郭汜希望张杨杀了吕布,然后许给张杨厚重的封赏。这件事一出,张杨的下属们纷纷请求听从朝廷的诏命杀了吕布,必定李傕郭汜当时所带表的是朝廷正朔,在当时来讲名正言顺。可是张杨却迟迟不肯动手,也没有给吕布一个明确的交代,这让吕布心怀不安。以吕布的性格肯定是要主动向张杨摊牌的,《后汉书》记载吕布去找张杨向他说道“与卿州里,今见杀,其功未必多。不如生卖布,可大得傕等爵宠。”吕布的这段话不遮不掩,可谓坦诚,可是张杨却只是“以为然”就没有了后文。那么张杨到底是怎么想的呢?史书中没有明确记载,我们只能猜测,其实张杨的态度已经蕴含在吕布的这段话中了。张杨是不可能听从李傕的朝廷诏命而杀吕布的,首先是应为张杨吕布的“与卿州里”,张杨在历史上是以“性仁和,无威刑”而著称于世的,甚至他的属下谋反,事发后他都只是痛哭流涕的规劝说教,却不肯向其问罪。这是儒家“仁义”思想的一种过度体现。而杀死吕布然后去邀功请赏很显然不符合张杨的这种性格。其次是“今见杀,其功未必多”,就算是张杨听从诏命杀死吕布,李傕也未必会兑现承诺给张杨以封赏,这件事张杨自己是非常清楚的。那么像吕布说的那样“生卖布”可不可行呢?所谓“生卖布”就是将吕布活着送到长安,任由李傕郭汜处罚。这样做很显然与直接杀死吕布没有本质的区别,张杨对于自己的名声一向看的很重,也绝不会做这样的事情。

在这里,我想说一点关于张扬的题外话。后世有很多三国评传对张杨都是持否定态度,认为他假仁假义,说一套做一套。不但是对张杨,对与张杨类似的许多人物都给予不公正的评价,比如刘备陶谦等等。这些人的共同特点就是儒家“仁义”思想的体现,这种思想在传统中国的意识形态中根深蒂固,即便是在现在社会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虽然由于这种思想的利弊失衡,导致我们现在社会正在一步步的抛弃她,但是片面的认为忠的是愚忠,孝的是愚孝,仁的是假仁,义的是假义,无论怎么讲都是太过急功近利的。尤其是放到历史特定时期来看,毕竟在那样一个时代,“仁”的思想其地位是崇高的,不可撼动的。

咱们言归正传,吕布并没有遭到张杨的痛下杀手,然而吕布在这里必定发挥不了作用,尤其张杨又是个守成之人,没有太多的野心。可是吕布则不然,一心想要争衡天下的他自然要去寻找另一片天地,于是“有顷,布得走投袁绍”。

投奔袁绍以后,吕布着实的叱咤风云了一番。袁绍对吕布可谓是重用,与他一起攻打盘踞在常山一带的黑山军张燕所部。这件事我们以前曾经讲过,张燕号称飞燕,是当时黄巾军余部中的佼佼者,拥兵万余,骑兵数千。可是在与吕布交战的时候,完全不是对手,简直就是被吕布狂虐吊打一般。《三国志》《后汉书》都有记载,吕布每天与自己的属下成廉、魏越等率领数十骑“驰突燕阵”,而且常常是一日之内三四次冲入张燕的部队,每次都是斩首而还,如此往复大战了十余日,“遂破燕军”。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吕布在上万人马的敌军中往来冲杀,如入无人之境一般,好像也只有当阳赵子龙的时候可以与之媲美了吧!吕布的威名也由此建立,而“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褒誉也由此传扬天下。

吕布为袁绍攻城略地,立下大功后,他的老毛病就又犯了,他自恃其功就向袁绍请求增加兵源,并且马上就开始纵兵钞掠,强抓兵勇。对于吕布的这种做法,袁绍的态度史书记载是“绍患之”这与袁术对吕布的态度一模一样,可见吕布是个没什么记性的自大狂妄之人。不过这一次吕布倒是长了个心眼,他没等袁绍下逐客令就自己主动请求离开冀州去洛阳发展。袁绍表面上同意,还表吕布做了个“承制使领司隶校尉”。但实际上袁绍是担心吕布发展起来以后会成为自己的心腹大患的,于是就派遣三十壮士护送吕布去洛阳赴任,其实却是要这些人趁机刺杀吕布。吕布自然会洞悉袁绍的意图,于是用了一招金蝉脱壳。他让属下在军帐中鼓筝造成自己正在娱乐的假象以迷惑袁绍派来的壮士。当半夜袁绍的这些壮士起兵杀入军帐的时候,发现吕布早已经逃走了。袁绍当然不会就此放过吕布,他继续招募刺客追杀吕布,可是这些刺客全都摄于吕布的武力,而不敢逼近,最终没有成功。

逃脱大难的吕布似乎已经变成了无所栖身的浪子,这时候曾经对他奉若上宾的张杨成了他唯一的归宿。

吕布与张杨的关系就是这样的微妙,很像是游子与家的关系。当年你下定决心离家闯荡天下的时候,亲人们总会嘱咐你一句关切的话“实在不行了,就回来!”这句本来充满温情的真心话,却成了多少游子继续坚持的动力,也成了他们无法返回家乡的根本原因。因为回来了就意味着已经到了“实在不行了”的地步。这一番悲壮,成就了多少逆袭的传奇,也发生过多少嗟叹的悲情。

吕布自然也会是这么想,于是他决定在返回河内之前,先去四处走一走看一看。那么吕布的人生是否会遇到转机呢?请看下一篇。

小a斯蒂芬写于2018年7月4日,世界杯八强诞生之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