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九鼎长歌》斥长街云苏初现 奉密诏越王入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清晨的雾气还未散开,数丈开外就瞧不见人,幸而此时还是寅时,百姓仍在熟睡,路上空空荡荡,越王一众人等一路畅通无阻的奔驰过几条大街。先前手执令牌之人是越王侍卫长,名唤卢乙,本身就是九鼎人氏,他对各条道路再熟悉不过,带着众人均抄近道而行,不过片刻工夫,宫城已遥遥在望。

“再经过三条街,就可以到达宫城了。”卢乙正暗自想着,突然对面雾气中一架马车向众人而来,卢乙吃了一惊,本想下意识避让,却又想到越王殿下就在自己身后,自己要是让开,后面越王只怕避让不及,更何况有越王殿下撑腰,也没有必要退让。想到这里,他一身彪悍之气骤然而起,一边高声叫道:“越王殿下奉诏入宫,速速退让!”一边抽出腰中长剑,竟是准备一剑刺杀对面拖车之马。

却见对面马车越来越清晰,越王桓肇在人群中也瞧见对面马车,众人不由得减缓马速。桓肇只是觉得此马车好生熟悉,却又一时之间无法记起是何人所有。他瞧得侍卫卢乙已经抽出佩剑,一手持缰,一手持剑刺出,本想出声喝止,又想到自己此番来京,如此畏手畏脚士气难免落了下风,一个犹豫之间,卢乙手中之剑已离对面的马不足一丈。

只见对面马车车夫不知如何御马,竟在卢乙的剑还有数尺之远时将马生生停住,随即一挥马鞭将那长剑缠住,猛地一拉,卢乙竟生生从马上飞了出去,重重摔在地上。众人瞧得那马车车夫满脸横肉,左半脸颊有一块拳头大小的伤疤,身材却壮硕无比,难怪能拉动卢乙,只是卢乙也是越王侍卫中好手,被人一招在越王面前制住,未免太过折煞越王的威风。众人聒噪下马,纷纷掏出兵器,想要找回场面,却又忌惮那车夫的厉害,一时之间没有一个敢做出头鸟。

那车夫也不继续追击,只是如一尊石像般坐在马车前面,眼睛盯着越王这边众人,只是毫无生气,倒让人瞧得心惊肉跳。他身后的马车车帘掀起一角,而后又随即放下,桓肇见状,只得翻身下马,向众人扫了一眼,侍卫们纷纷退让开来。他向马车走了几步,心中却是越来越紧张,等到他走到马车车旁,瞧见那马车车旁镶嵌着几片金色桃花,心里猛然一惊,慌忙往后退了一步,拱手恭恭敬敬而道:“肇儿见过姑姑,侄儿已五年未曾来京,手下皆乃穷乡僻壤之徒,冒犯了姑姑的车驾,还请姑姑责罚。”忽而厉声道:“尔等还不跪下!”他周围的侍从立刻依言跪下,卢乙摔的不轻,刚刚爬了起来,见自家王爷如此说话,知道惹了不该惹的人物,急忙一同跪了下去。只听得马车里传来女子声音说道:“原来是正始,都是一家人,不碍事的。只是家有家规,这里是九鼎京城,不是你合州,越王可要管教好自己的手下。”正始乃是桓肇的字,车中女子语气甚是淡定,只是声音清脆娇嫩,与语气极为不搭。

桓肇思衬着,倘若姑姑在这九鼎城大街上真要自己处罚这几人,不免笑话要传到各个世家大族中去,对自己的声望倒是极为不利,便说道:“姑姑教训的是,只是侄儿心中念着父皇,故而慌不择路,惊扰了桃花姑姑,这几人侄儿定会回去严加管教,明日备上厚礼,再登门向姑姑赔罪。”马车中传出一声轻叹,片刻之后那女子才缓缓道:“这些人都是你的家臣,自然是你的家事,本宫本也做不得主,你自己管教好就成。”桓肇暗暗松了口气,卢乙等人见自家主子如此为自己出头,马车中的长公主也不再追究,也是各自松了口气,同时对桓肇不由得暗暗钦佩。

桓肇又道:“姑姑,此刻已快到上朝时分,侄儿还要入宫觐见父皇。”“越王!”马车帘子忽然又掀起一角,露出一只纤纤玉手,众人见那手如精心雕磨成的羊脂美玉一般,均是呆了一呆。桓肇也不由一惊,五年之前他离开九鼎城之时,这位姑姑还是金钗之年,比起自己还要小得几岁,现在虽没见到姑姑的真面目,但却想得姑姑应该也到了嫁娶的年纪,却不知哪一位英俊少年能娶到父皇这最心爱的妹妹。那手向他招了招,忽而又停下,接着听得马车中传来一声轻叹,素手又缩了回去,帘子也垂了下来。“罢了,人生本无常,飘零似尘露。有些事说出来不过徒增烦恼而已,也罢,你既然来了,便是命数使然,去见皇兄吧。”姑姑显然是有所隐瞒,只是她身份尊贵,又是自己长辈,自己也不便追问,只得低头答道:“肇儿谨记姑姑嘱咐。”重新翻身上马,引众人向九鼎宫疾驰而去。

穿过几条街道,隐隐可以看见九鼎宫的大门,桓肇心中那被云苏长公主带来的疑惑和不安都被重返九鼎宫——这个政治权力的中心的激动所掩盖,自己贵为皇家子弟,终于可以在这里一展身手。再走了片刻,穿过了护宫河,九鼎宫的大门就在自己面前,桓肇深吸一口气,向身边的卢乙点点头,接着翻身下马,走向宫门。

宫门紧接着徐徐打开,里面飞奔出一队人马,玄衣黑甲,健步如飞,为首者乃是一年轻小将,面色清秀,只是一身甲胄也掩盖不了公子哥的气质。那将领桓肇认得,是当今皇后的弟弟,耒竹候姜天阔的幼子姜述远,当年在九鼎城也是风流俊彩的公子哥一个,没想到多年不见,已经摇身一变成为禁军将领。

“末将右卫将军姜述远,见过越王殿下。陛下已在太极殿中等候多时,还请殿下随末将前往。”

“述远还亲自来迎接本王,本王倒是受宠若惊了。”

“末将职责所在,不敢怠慢。”姜述远说起话来也是有模有样,倒真叫桓肇刮目相看,他笑了笑,示意让卢乙等人在宫外等候,接着道:“烦请姜右卫带路吧。”

桓肇一路跟随着姜述远,先前心中的激动已经渐渐平静下来,他抬头看了看偌大的九鼎宫,忽然心中涌起一种莫名的恐慌。他远离九鼎京城五年之久,对于京中姜氏兄弟的权势滔天早有耳闻,兄长是中书令,弟弟是尚书令,中书、尚书、门下三省有两省皆入姜氏之手,后宫之中,皇后也是姜氏之女。又听闻父皇近半年来未能临朝,朝中诸事皆由姜氏操控,连有皇子欲回京探望父皇的请求都被驳回。此番父皇重新亲政,自己又得到父皇的密旨回京,他自然明白父皇的用意,父皇重新启用皇室子弟,便是制衡姜氏。他觉得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若不是姜氏权力过大,他桓氏子弟,在历经齐王叔之事后,终其一生也不过是个藩王,有何来今日之事。他又看了看前面带路的姜述远,不由摇了摇头,心想也许这一场无形的战争恐怕早就已经开始了。

不知不觉间两人已来到太极殿外,一名小太监匆匆跑了下来,姜述远与他低声说了几句后,小太监又匆匆跑了回去。不多时,太极殿门缓缓打开,一位中年太监尖着嗓子喊道:“宣越王桓肇觐见!”

听得父皇宣诏自己后,桓肇深吸一口气,疾步走上一级级台阶,走入了太极殿中。远远望去,但见得父皇已是眼神浑浊,面色枯槁。五年不见,父皇却感觉老了有十多岁。“肇儿来了,走近些,让朕好好瞧瞧。”桓肇向前走了几步,跪下叩首恭声道:“父皇万岁。”桓炎苍老的脸庞上挤出一丝笑容:“我儿不必多礼,平身罢。”桓肇谢恩后站起身来,大楚皇帝今天似乎特别高兴,苍老的脸颊浮现出一丝红晕:“你就站在一旁,议事完朕还要与你杀上一盘,数年不见,也不知你的棋艺是否退步了。”桓肇恭恭敬敬答道:“父皇所好之事,儿臣不敢懈怠。”桓炎哈哈一笑,挥了挥手,桓肇再行一礼后走向一旁,他趁机扫视四周,今日应是大楚最高核心——九人议政,太极殿中均是大楚帝国核心权臣,不少人他都认识,大司马、中书令姜天阔、字子渊,中书监陆允、字平公,侍中、司空黎让、字鸿礼,侍中司徒王珧、字孔珝,尚书左仆射、光禄大夫姒昶、字卫元,尚书右仆射、光禄大夫阳千德、字由俭,大将军武笃然、字伯忠,卫将军、羽林军统领桓翼、字良恭,分立两侧。他数来数去,只有八人,不知为何会缺少一人。

此时父皇的声音打断了桓肇的思绪:“前几日,子升向朕辞去尚书令一职,称自己体弱多病,心力交瘁,无法再胜任这尚书令之位。朕再三挽留,他却执意辞官,朕万般无奈之下只得应允了他。”父皇口中的子升乃是姜天恒,现任尚书令。桓肇虽贵为越王,但是九人议事之中并没有他的位置,故而一人立于一旁。他虽得父皇之令告知必有重用,但却不知具体为何事,眼下听得父皇提到姜天恒辞官,心下不由一颤。他再望向其他众臣,却见大多数人面色古井不波,也不知是早已听闻此事,还是掩饰自己的反应。

左首一位老者执笏上前一步道:“陛下,舍弟确实患疾多年,但是如若能为陛下分忧,老臣兄弟二人都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只是近年来,坊间皆闻臣姜氏一族权倾朝野,一个执掌中书省,一个执掌尚书省,臣兄弟惶恐,思来想去,只能辞官以求清白。舍弟体弱先行一步,待老臣为陛下寻得贤良之士后,也会交出这中书令之位,回到竹州,为陛下去守住这北方大门。”

眼前说话之人桓肇认识,正是姜天恒的兄长,中书令、耒竹候姜天阔,他的妹妹是父皇的第一任皇后姜天婵,姜天婵过世之后,他的女儿姜芷歆便成了父皇的现任皇后。自从太康九年起,便担任着大楚中书令一职,迄今已有七年有余。

桓炎笑了笑:“耒竹候多虑了,耒竹候为朕大楚的江山立下汗马功劳,又为诸多国事殚精竭虑,朕前些日子有疾在身,幸得外有子渊,内有皇后为朕分忧。一些小人的流言蜚语,子渊勿需放在心上。”

“陛下能如此想,老臣感激涕零,纵死无憾。只是老臣已然位极人臣,女儿又贵为皇后。老臣虽然忠心耿耿,但是也害怕遭人忌惮,更何况若是是老臣百年之后,家中出了一两个不肖之徒利用这权势做出大逆不道之事,那老臣纵是万死也无颜面对陛下与姜氏的列祖列宗。当年汉朝博陆候霍光便是前车之鉴,老臣自是不愿做霍光,却更不愿被一些有心之士当作霍光。”说罢,姜天阔跪了下来,头重重的磕在地板上。

桓肇看看姜天阔,又看了看自己的父皇,父皇虽是依旧面带笑意,然而此刻目光却阴晴不定,他虽不明白具体发生了何事,但却隐隐感到姜天阔与自己父皇之间那一丝微妙的关系。桓炎也盯着眼前这个自己的国舅,他今日借着姜天恒辞官之名,本想让姜天阔吐出一些权力出来,却没有想到这个老狐狸却以退为进,主动提出自己也要辞去中书令一职。他知道当年自己父亲赢得皇位,就离不开这众多世家的支持,姜家更是利用桓姜两家的联姻而成为其中的佼佼者,如今真让这两兄弟同时辞官,即使自己再找何种借口,只怕众世家都会寒了心。此外姜氏一族经营多年,在北地竹州有极高声望,当年姜天阔引兵拒哈扎人于竹州之外,而后杀敌数万获得竹州之战大捷,若非竹州军民一心,占尽天时地利人和,那场大捷也不会赢得如此干脆。现如今竹州刺史姜述辽便是姜天阔次子,故而若是自己处理不当,只怕这竹州之地也不得安宁。

桓炎走下龙椅,亲自扶起姜天阔:“子渊啊,小人能则倨傲僻违以骄溢人,不能则妒嫉怨诽以倾覆人。你是有霍光之才,却无霍光之野心,你是朕的伊尹,是朕的管仲,朕相信你。”

“陛下!”姜天阔抬起头来,双眼通红,老泪浑浊,说话以有些许哽咽,桓炎瞧着他,心中竟也多了一丝感慨,笑了笑,说道:“子渊,以后此事勿要再提,你要做伊尹,朕也要做商汤,你要做管仲,朕也要做齐小白。姜卿啊,可莫要让天下有识之士以为我桓炎恩将仇报,堂堂大楚帝王,竟是一个斗筲之辈。”

“陛下如此抬举老臣,老臣惶恐莫名,愧不敢当。老臣,老臣……”姜天阔似乎是泣不成声,只是一个劲的以袖拭泪。

“子渊过谦了,你对朕大楚所做的功业,朕一一记在心上。前日里先生之兄弟向朕辞官,朕已是心绪郁结,今日若再失去先生,朕怕是百年之后也无颜去见先皇了。此事到此为止,辞官之事,耒竹候休要再提。”

“陛下!”姜天阔呜咽着叫道。

“陛下轻财重士,实乃我大楚之幸。有此等明君可辅佐,乃是我等士子毕生所求之事。耒竹候跟随陛下多年,难道不知陛下的心意吗?”中书监陆允走出来说道,他约莫四十来岁,身体虽有些发福,但看起来比桓炎与姜天阔都年轻许多。在桓肇的印象里,陆家虽不是八大世家之一,但是在父皇登基以后,在九鼎京城的势力隐隐崛起,是新兴世家的代表。

桓炎一见是陆允,哈哈一笑,走过去拍了拍他:“哈哈,平公此言,深得朕心!不过,朕正要数落数落你,你自己先站出来了。”

陆允被拍的心中一颤,低声问道:“臣愚昧,不知陛下此言所谓何事?”

“你要是多帮子渊分担一些中书省之事务,耒竹候不就轻松一些了吗?耒竹候轻松了,这天下人也不会有异议了。”桓炎笑着说道,陆允心中一惊,他不知道皇上是有心还是无意,偷偷看了一眼姜天阔,却见他依旧低着头,以袖拂面,便回到:“耒竹候鞠躬尽瘁,实乃我大楚为官之楷模,只是人之精力终究有限,陛下此言臣深以为然,臣今后便以耒竹候为榜样,为陛下为大楚尽心竭力。”

“平公说得甚好。你二人皆乃朕的左膀右臂,中书省交给你们,朕也放心!”桓炎走回龙椅之上,坐下接着说道:“只是这尚书令一位如今空缺出来,朕有一位人选,想听听诸位卿家的意见,诸位卿家有合适人选也可当朕的面提出来,朕也可以考虑。”大楚虽设吏部,然而对于象征着最高权力的九人议政之中,吏部并没有建议权,故而通常都由皇帝亲自任命。

大殿之中,不少人都有意无意看了一眼越王桓肇,桓肇面色虽然古井不波,但内心却又是惊喜又是惶恐,自从叔父齐王之后,除了掌握内禁军的卫将军桓翼,已经有七年没有桓族子弟进入九人议政之中。而他却很可能成为第一个,父皇还有两个弟弟,除太子外还有五个皇子,而只有自己得到了这份殊荣,他不由得庆幸自己星夜兼程赶回了九鼎城,没有让这个机会花落旁家。想到这里,桓肇嘴角不由得泛出一丝笑意。

“陛下所指之人,是越王殿下吗?”一个清朗的声音打破沉寂,侍中黎让走出来说道,他黎家是八大世家之一,妹妹黎珈乃是大楚太子桓钟的正妃,他人不过中年,身形俊朗,据说少年时便在府中与父辩论当时朝廷之弊病,令其父刮目相看,从此不敢忽视其意见。后来力劝父亲全力支持桓氏一族夺得皇位。其父谋划了鹿角谷之变,据说背后也有他的影子,而后其父辞去官爵回归故里养老,他便继承了父亲的官爵,如今官拜侍中,大殿诸人之中,除越王桓肇外,是以他最为年轻。

桓炎眼睛一亮,倾了倾身子问道:“南巢候你觉得呢?”黎让之父黎默被封为南巢候,子袭父爵,故而南巢候的爵位传给了黎让,他也是大楚帝国最年轻的异姓王侯。

“臣以为非也。陛下请恕臣擅自揣测天意,陛下之意,这尚书令之位必定是我们殿中诸人之一。越王殿下。”说到这里,他转身对桓肇行了一礼,接着说道:“本官言语中多有冒犯还请见谅。越王殿下虽然天资聪颖,但却远离京城久矣,如若顷刻之间执此大任,也未必是陛下所期许之事。故而臣以为,尚书令之位应是由姒、阳二位尚书省的大人其中一人接任,越王殿下便是接任此人之位。”

桓炎往后又靠了靠,眯着眼,环视了其他诸人,问道:“众位卿家之意呢?”

姜天阔率先开口说道:“鸿礼所想,甚为合情。老臣觉得陛下之意,也正是如此。”姜天阔一开口,其余众臣也是纷纷认可黎让的说法。

桓炎摇了摇头,指着黎让,笑着说道:“鸿礼呀鸿礼,你看看,你一说出来,大家都以为是朕的意思,朕即使不想承认也没有办法。”

黎让躬身答道:“臣作为侍中,不过离得陛下近了些,而且臣相信,即使臣不答,众位大臣也会是这个想法,臣不过讨了个巧,抢先说出来罢了。”

这南巢候果然是滑不留手,而且深知皇帝的心思。桓肇默默想到,他在离开合州之前也简单问询过自己的幕僚,对九鼎诸位重臣也有一定了解。果然,父皇也只是笑笑,似乎对这个回答比较满意。

“老臣方才提及南巢候所言虽然合情,然则却不合理。”姜天阔突然又说道,众人皆是一惊,桓炎“嗯”了一声,也收起脸上笑容说道:“子渊不妨直言。”姜天阔鞠了一躬道:“陛下请恕老臣直言,越王殿下虽然学富五车,但是年岁尚浅,经验有缺,老臣怕如此重担交于一位年轻人,未免有失慎重,陛下何不多选几人,加以考虑。”

另一位大臣摇头道:“耒竹候此言差矣,越王仁德恭厚,论品行已是一品之选,如若说年岁尚浅,当年南巢候成为侍中之时,也不过越王这般年纪。”桓肇向一侧看去,乃是姒昶,他父亲是大楚帝师姒重,他与父皇几乎一般年纪,听说从小就是父皇的伴读。在五年之前自己离开九鼎京城那年进入尚书省任职左仆射。

“卫元所言甚是!老臣听闻越王殿下在合州训练有素,统兵有方。嘿!前几年更是大破山贼,生擒贼首,威震四方,这些年来合州城再无盗匪出没。若要选越王殿下,老臣那是双手赞成。”桓肇转头看去,说话的乃是骠骑大将军武笃然,他虽已年过七旬,但是多年军旅的经历让他丝毫看不出衰老的痕迹,反而有股坚毅而又不怒自威的气质。

“武老将军,这里是任命尚书省主事之人,不是你天鼎军任用武将,莫要混为一谈。”姜天阔淡淡说道:“什么时候剿灭山贼此等小事也能拿到这九人议政之中来说了?”

武笃然冷哼一声,他素来与姜天阔不和,并没有接口姜天阔的话,左仆射姒昶却说道:“耒竹候,国事不分大小,越王殿下剿灭山贼,保一方平安,就是为陛下分忧、为我大楚立功。况且,合州多年来为朝廷缴纳赋税为天下三甲,百姓安居乐业,这些总离不开越王殿下的精心治理罢。”

中书监陆允此时似乎才从适才被桓炎拍肩膀的惊悸中缓了过来,他缓缓说道:“卫元兄,合州民富粮丰,合州刺史阮良方是首功,卫元兄却为何却单单只提及越王殿下。”他话方才说完,忽然感觉有所不妥,一时之间也不是有何处不妥,不由得偷偷瞟了一眼姜天阔,只见他眉头紧锁,冷冷的看着自己。

果然,姒昶轻哼一声,似乎等得就是这个机会,立刻接口而道:“天下十三州,州州皆有藩王,本就是藩王与刺史共同治理州土百姓,岂分首功次功?若依平公的意思,各州治理皆为当地刺史之功。既是如此,诸位藩王何须殚精竭虑为陛下分忧,只需做个逍遥王爷便是,那陛下当初分封藩王的良苦用心又何在?”

陆允心中大骇。他万万没有想到,只是区区剿灭山贼这样的小事,姒昶却把此事与分封藩王联系到了一起。分封藩王乃是国家大策,自己这样说辞,被姒昶强词夺理一番后,变成了自己对国策的不满。他生性胆小,适才被皇上一拍弄得有些心悸,现在更是心惊莫名,一时之间急火攻心,指着姒昶却半天说不出一个字。

桓肇虽然年轻,但也明白此时陆允的窘境,他本就恼恨陆允针对自己,便也火上浇油似的说道:“父皇,孩儿却觉得阮使君劳苦功高,儿臣不过同为合州百姓尽绵薄之力而已,不敢以此邀功。”说完此话,桓肇自己也吃了一惊,平日里自己绝不会如此说话,但是站在这个大殿之中,这些话就像是长在自己心里似的,竟是脱口而出。

桓炎坐在龙椅之上,阴沉的盯着殿下诸人,他虽心知陆允并无此意,但是任命越王桓肇进入九人议政之中是自己的意思,相信陆允不会看不出来。他也知道姜天阔会有所反应,自己拍陆允那一下也是提醒他说话要慎重,但是陆允依然跟随着姜天阔,看起来他是认定这个国舅爷了,这中书监果然是铁板一块。此时听到自己儿子说话,桓炎嘴角挤出一丝笑容:“朕的皇儿有如此觉悟,朕果然没有看错人。”

陆允大惊失色,慌忙跪下说道:“陛下,老臣并无此意呀!”他心知陛下之前拍自己的那一下是在提醒自己,但是多年来,他陆允能进中书监,陆氏一族能在九鼎城内崛起,隐隐成为新兴世家的佼佼者,背后实离不开姜氏的影子。再说了,耒竹候虽然年长,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出,这皇上肯定会走在耒竹候之前,所以此时此刻,他只能顺着姜天阔的意思说话,对于皇上的提醒,他只能故作不知。

皇上没有用“越王”,而是用了“朕的皇儿”,看来皇上的心意已决。姜天阔叹了一口气,此时实不宜再进一步,说道:“陛下,姒大人,陆大人绝无此意,无论越王殿下还是阮使君,对合州而言皆乃百姓之支柱。人无双足不立,越王殿下与阮使君便是合州百姓之双足,缺一不可。”

除桓肇、姒昶、武笃然、卫将军桓翼默然不语以外,其余诸人也纷纷为陆允求情,均说他并无此意。

桓炎也知道姜天阔此言是退让一步,再见得众人求情,他也心知不能迫之过甚,仅仅因为这个缘由便责罚陆允,便哈哈大笑:“耒竹候此番比喻甚妙,朕心甚慰。平公啊,朕也知你并无此意,起来罢。”

“谢陛下!”陆允战战兢兢站起身子来,满头大汗还清晰可见,他默默走到一旁,感激的看了姜天阔一眼,便低下头不在言语。

其余众人见姜天阔也默认了皇上的意思,又见皇上心意已定,便纷纷出言赞成,桓炎见状,笑了笑,看起来倒是极为开心:“肇儿,朕委你重任,莫要辜负朕的期望。”桓肇慌忙跪下谢恩道:“儿臣谢过父皇!儿臣必当为父皇分忧解难。”

桓炎挥了挥手:“好了,此事就如此决定了,便以姒昶接任尚书令一职,阳千德为左仆射,桓肇为右仆射。阳卿,你是左仆射,现在是你的职责了,下去后拟一道任命旨令让朕过目。”阳千德应过之后,他停顿了一下,又道:“姒令君、阳卿,还要烦请你二人多多指点越王,他既然入朝为官,当与众臣一道,有功赏之,有过罚之。越王要是敢乱来,直接告诉朕。”姒昶与阳千德对望了一眼,恭声道:“臣必当尽心竭力。”

桓肇也道:“儿臣必当虚心向众位大人请教。”姜天阔见状,若有所思,也不再多说什么,与其余众人一齐说道:“臣等也必将为皇上尽心竭力,对越王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桓炎满意的点了点头:“有诸位爱卿扶持,朕心甚慰。”这位大楚帝王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得意的神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