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最后一平米的战争》第4章 被拆迁人的正义?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程为的公司是一家十足的小公司,公司的名头远不及程为本人在西海叫得响。程为公司的员工也不多,但都是些能人。罗威是一名精干的年轻律师,当年程为还是律师的时候,罗威就是他的助理,现在也是。秦宝全是程为的首席政府关系顾问,是公司里话语最多的一位,今年刚刚40岁。秦宝全擅于处理各类关系,特别是西海和同治两市的政商关系,前些天与西海电视台以及西海市政府进行关系协调的便是秦宝全。周敏慧以前是一名职业女模特,身材高挑,面容清秀,是当年程为从众多应聘美女中千挑万选出来的特别助理。程为的公司包括自己在内总共就这么四个骨干,其中罗威、秦宝全、周敏慧三人再各自带两名助手,外加几名内务勤杂人员,公司总共也不到15个人。

魏大同的突然到访,让程为大吃了一惊,因为这是件破天荒的事情。自从程为与同联公司确立合作以来,每一次魏大同要见程为时,都是叫秘书打一个电话,程为就得以最快的速度出现在魏大同面前,无一例外。现在,程为刚冲了一杯咖啡,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魏大同便突兀地出现在了他面前。

程为赶忙招呼魏大同就座,吩咐秘书泡一杯好茶,自己还下意识地跑到房间中央空调控制开关处,想把冷气关掉。

“没事,刚刚走了一段路,我也热了,医生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魏大同脸上挂着笑,阻止程为关掉冷气。

“魏总您听说了孟皓然要主持听证会的事了吗?”程为没有关掉冷气,他调高了一点室内设置温度,问道。

“我就是为这事来的!”魏大同环顾打量了一下程为的办公室,接着说道:“你这里不错,楼层高,能俯视西海,不错,不错!”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嘛,呵呵!”

“你怎么看孟皓然这个事?”

“这当然不是个好消息了,他就是一台法律机器,要是周韶冲主持就好多了。”程为对于孟皓然出任主持人感到很是遗憾。

“那我们胜算的把握还有多大?”

“问题不大吧!说到底孟皓然只是个程序官而已,最实质的投票权还是握在听证代表们手里。”

“我们还是不要轻敌啊,我这些天的预感不是很好,这件事波折太多了,我总觉得会出事。听证改革的思路出来了吗?”

“还没呢,应该就在这几天吧。”

“嗯,我有一个想法,跟你沟通一下!”

“您说!”

“算是个我们之间的激励机制吧,还不太成熟,刚才在路上想的。”

“我洗耳恭听!”

“现在的听证会代表名额数量还没确定,不管孟皓然他最后定多少名听证代表,要是你只多一票胜出的话,也就是说基本没输,我就要在我们原先约定的服务费上减掉你一半;要是你赢得2/3的票,我就在原先的合同金额上再多给你50万元;在2/3票数这个基础上,每增加一票,我再奖励你10万元,如果你获得全票我就奖励你150万元,你觉得怎么样?”

“哎呀魏总,我数学可没学好啊,听得都有些糊涂了!”

“这样吧,我给你打个比方,假设这次听证会代表是21名,你要是只获得11票,我就要惩罚你,只付给你一半的服务费;要是你获得14票,这就是2/3选票,我就再奖励你50万元;然后在这14票的基础上,每增加一票,我就奖励你10万元,要是你赢得21票的话,我就奖励你150万,这下你明白了吧?钱不是问题,只要你把事情干得漂亮!”

“明白了,我接受这个激励机制,有赏有罚,很公平!”

“不过这个事情算是我们俩之间的君子协定,不得声张,连徐广利那我都没跟他说,我们也不会为这事签一个补充合同,你应该相信我不会赖你的账吧!”

“我当然信得过您啦!魏总您喝茶,这茶很不错的!”

“还有,我不会干涉你做事的方法,但有一点你要特别注意,就是不能留下后遗症,更不能让同联公司去擦屁股!”魏大同喝了一小口茶,增强了语气说道。

“魏总您就放心吧,我完全明白您的意思,您一片苦心要漂漂亮亮地赢得这次听证会,不就是为了同联公司在西海的声望和名誉嘛,我当然不会给同联公司脸上抹黑了!”程为也提高了语调,信誓旦旦地说。

离开程为公司的时候,魏大同的心情突然好了许多,他增加对程为的奖励就像是去保险公司买了一份安全保险一样,经商多年的魏大同从来都相信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道理,他不在乎这些许诺的奖励,这点钱跟同联公司现在每天在灯塔街改造项目上损失掉的钱相比,太微不足道了,再说了,这面子上的事情也不是花百把万就能轻易买得来的。

魏大同离开之后,程为也很激动。魏大同所抛出来的诱饵是很有吸引力的,尽管要求不容易办到,但程为心里有数,还是有些把握的。自称不太精通数学的程为背靠在那张舒适的老板椅上,脑子里开始不停地算账,他突然意识到,要是孟皓然设置上一百名听证代表就好了,这个基数越大,赢取的奖金就会越多,一票可就是10万啊,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这是一名小学生都会算的账!

临近中午的时候,程为召集罗威、秦宝全和周敏慧到自己办公室里开了一个简短的会,再三强调了赢得灯塔街拆迁听证会的重要性,为此要不惜一切代价,调动一切可调动的资源。程为没有说起刚才与魏大同之间的对赌协议。魏大同说了这事不得声张。

孟皓然这些天很忙,他整天思考并设计着自己的改革作品,拒绝掉了一切应酬,也推掉了一些务虚的政府日常会议,这是黄明朗特许的权利。黄明朗说,现在孟皓然只需要干好这一件事情,听证会改革才是西海市政府当下的头等大事。

西海市的旧城改造是市政府审批过的重大城市建设项目,市规划局对旧城的建设规划也是立项通过了的。单凭这两点,一个小小的灯塔街是无法撼动老西海镇旧城区改造的,也就是说,灯塔街的拆迁只是时间上的事,不存在拆还是不拆的问题。

黄明朗很清楚这些,他只是不愿意看到对灯塔街实施强制性的暴力拆迁,这太有损于西海市政府的形象,当然也有损自己的形象。在黄明朗心里有一个一石二鸟的计划,其一是彻底扭转拆迁在老百姓心中的不良形象,其二是改变饱受争议的听证会形象。这两件事都如同悬挂在黄明朗头上的两把剑,此剑不除,心里难安。

西海市的城市扩张建设是城市化潮流,这一点不假,仅黄明朗在任期间,他便亲历了太多与拆迁有关的民怨,前年西城的农贸市场建设项目还因拆迁闹出了人命来,西海市本届政府还为此被舆论戴上了不少骂名,什么“土地政府”,什么“腾笼换鸟”,等等诟病之言不绝于耳,就连黄明朗本人也不能幸免,被那些有怨言的西海人称作是“黄大拔”。“拔”就是“拔楼”的意思。

听证会的名声也好不到那里去,在西海市,与公共利益相关的听证会上就曾发生过扭打事件,听证代表向主持人扔香蕉皮事件。黄明朗觉得所有的这些过激事件一定是在某个环节出了问题,再这么闹下去,非出乱子不可。

黄明朗在西海的口碑一直不算太糟糕,他只是没想到自己会在城市扩建的潮流中栽了跟斗。现在,灯塔街的拆迁事件就是一枚捏在黄明朗手里的棋子,他需要深思熟虑,谨慎地落子,他可不想演一出“一着不慎,满盘全输”的戏。

跟黄明朗一样为难的还有魏大同,他比黄明朗还要焦虑。“西海同联新城”是魏大同商海生涯的收官之作,在他的计划里,等到西海同联新城落成之日,便是自己的退休之时,他没想到自己最后的一个项目竟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同联公司的绝大多数人都认为魏大同是在瞎操心,这些人里也包括与他一起创业的元老股东,他们觉得魏大同是在拿着血本搞“形象工程”,对于这条必拆无疑的灯塔街,实在没有必要花这么多细腻心思在里面。再说了,同联公司现在所拥有的财富足以吓死一头大象,犯不着像现在这样反被一群穷刁民为难住。

唯有孟皓然觉得这是件好事,甚至是个机会。他很欣慰黄明朗能有这样的转变,从关注民生到关注民意。孟皓然认为这是大势所趋,而自己现在能在这样的大势里找到施展拳脚的机会,灯塔街拆迁听证会便是个很好的舞台。

孟皓然把自己关在市政府办公室里,他的办公桌上凌乱地摆放着几本厚厚的英文版法律工具书,他时而双目紧闭,用手轻揉自己的太阳穴,时而拿起书来翻阅,时而双手不停地敲打着电脑键盘,实在写不下去的时候,他会站在窗前凝视西海,跃入眼帘的是一座他所熟悉的城市,也是一座他曾后悔进入的城市。在这一刻,孟皓然的心境跟以前很不一样,他俯视着政府大楼正面大街上的行人,他觉得自己刚刚输入电脑的那些晦涩文字跟这些西海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他正在用所学到的知识改变西海。一想到这些,孟皓然满足地露出了笑容,他伸了一个大大的懒腰,舒展了一下酸疼的筋骨。

此时,门被推开了,走进来的是黄明朗,他没有敲门,在西海市政府办公大楼里,只有他可以这样没有礼貌。这些天楼里的人都知道孟皓然在酝酿听证会改革方案,也就没什么人自讨没趣地来找他,除了黄明朗。

“进展还顺利吧,小孟!”黄明朗自行找了个位置坐下,关心地问道。

“草案今天应该就能出来了,正想找个时间向您汇报呢!”

“哦!好啊!有困难你就跟我说,我来想办法解决!”

“程序制度设计上倒没什么困难,主要还是在借鉴一些先进的方法,要是说有什么困难的话,估计要等具体实施的时候了。”孟皓然给黄明朗沏了一杯茶,毕恭毕敬地坐到了黄明朗身边的沙发上,胸有成竹地说。

“那就好,那就好,我也觉得这事难不倒你!”

“我一直在琢磨你送给我的那六个字,公平和公正在程序上是有所保障的,只是这个透明问题,我们应该掌握一个什么样的尺度呢?”

“嗯,你有什么初步想法没有?”

“听证会改革这件事在全国范围来说都算是走在前面的了,我们要不要让全国媒体关注这件事呢?”孟皓然有些拿不准地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