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最后一平米的战争》第1章 拆迁公司的“人性” 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已经50多天没有下雨了。几十年不遇的高温天气正侵袭着西海市,就连晚上的月光都能发出炙热的光芒,肆意地烘烤着大地,整座城市被一层严严实实的热浪包裹着,让人透不过气来。

程为回到家里,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空调,接着脱掉身上的衬衣和长裤,然后光着上身,径直往冰箱走去。走出汽车到这间屋子只有几百步的距离,他的背上就已经被汗水湿透了。西海市已经变成了一间巨大的桑拿屋,唯有空调才能驱赶这该死的炎热。连游泳池里的水都是温热的!

他从冰箱里取出一瓶冰镇啤酒,迅速启开瓶盖,仰着脖子咕噜咕噜地猛喝了几大口,全身的毛孔在空调和啤酒的综合作用下泛出一丝凉意来。他一边喝着啤酒一边走到沙发边上,拿起遥控器打开了电视,一屁股坐到了沙发上。

西海电视台正在播放晚间新闻,电视画面里的情景让程为愣住了,几乎忘了咽下含在嘴里的一大口啤酒。

在西海市同联房地产公司的大门口,一群市民正高举着反对强制拆迁的条幅抗议,群情激昂,电视现场女主持人讲解着现场的情形,烈日烤化了主持人脸上的粉底妆,脸颊显露着清晰的汗迹,像昆虫在沙面上爬过的痕迹。

程为一脸凝重,略有所思地拿起了电话,怒气冲冲地拨通了同联房地产公司公关总监的电话。

“你们能不能想想办法,不要让电视台再报道这件事了?”

“没有办法?没办法也得想尽一切办法,下午开会的时候我已经再三强调过这件事情了,我不想再重复这个问题,离听证会召开的时间越来越近了,这样下去我们在舆论上就已经先输掉了!”

“要是实在阻止不了电视台,你们也想想别的办法,组织些人给那些抗议的人送些矿泉水,送几把遮阳伞,体现一下同联公司的人性。电视画面里都能看到同联公司的人在背后的空调房里探着脑袋张望,你知道今天中午室外的温度是多少度吗?”

“室外的温度有多高,西海市的电视观众就会对同联公司有多失望,一定要设法把局面扭转过来!”

他咆哮着打完了电话,把手机扔在了沙发上,随手拿起茶几上的啤酒一饮而尽。

新闻节目切换了画面,出现了一张程为熟悉的脸。这是一张不苟言笑的脸,英俊的面孔由于缺乏笑容而显得有些不易接近,程为觉得这张脸上要是再多点亲和力,绝对是一张地道的电视明星脸,像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一样招人喜欢。

在私底下,程为和他的朋友们喜欢把这张脸的主人叫做“孟德斯鸠”。孟德斯鸠是留美法学博士,西海市政府市长办公室的主任,他动不动就喜欢说:如果在美国,这件事会如何如何。

很多市政府的同僚都不愿意跟孟德斯鸠交往,他们觉得孟德斯鸠是个疯子。持中立态度的人觉得孟德斯鸠是个顽固不化的学究,这跟他的年龄很不相符。

黄明朗市长不觉得孟德斯鸠是个疯子。孟德斯鸠是被黄市长亲自请到西海市政府工作的,他认为孟德斯鸠身上的理想主义情结是改变西海市的希望,可以治疗西海市官场上的很多顽疾。西海市的人都知道孟德斯鸠是黄市长最为器重的亲信,孟德斯鸠花了不到两年的时间便从普通的秘书变成了市长办公室主任,这几年西海市政府的施政方针里到处可以看到孟德斯鸠的思想痕迹。

电视里的孟德斯鸠此时正在大谈政府工作民主化,媒体监督透明化,要花大力气建立一条民意直通市政府的通道。

听了孟德斯鸠的电视新闻访谈,程为突然一下子理解了同联公司公关总监的苦衷。市政府如此高调地宣扬媒体监督透明化,电视台自然浑身是胆了,新闻报道一下民众抗议强制拆迁又算得了什么呢?

程为感到有些冷,他抬头看了看柜式空调上的电子温度显示器,室内温度现在已经是18度。他随手关掉了电视,用自己的方式让孟德斯鸠闭嘴,接着他起身走进了卧室,给自己找了一件短袖t恤衫穿上。从房间出来的时候,他的手上多了一台笔记本电脑。

他把电脑摆放在沙发前的茶几上,按下了电脑开关,又走近冰箱取了一支啤酒。

之前,程为把整个下午都奉献给了同联公司,足足开了几个小时的会,现在他浑身感到疲倦,他计划着处理一下当天的邮件就早早地上床睡觉。为了同联公司的强制拆迁听证会,他已经忙碌奔波了一个月,明天还有一堆繁琐的事情等着他,也许明天还得见一见同联公司的董事长魏大同,一想到这里,他下意识地喝了一大口啤酒。见魏大同不是一种愉快的体验,他现在需要喝点啤酒来暂时忘掉那个干巴巴的老头。

电子邮箱收件夹里再次出现了那封邮件,这让程为很是恼火。这一个多月以来,他几乎每天都能收到这封古怪的邮件,像是邮件系统中了病毒一样。

这并不是一封充满恶意的邮件,相反,邮件的内容写得很客气,反反复复地询问程为是否还在同治市,并礼貌地提出要与程为见上一面。他把这封邮件定性为垃圾邮件,刚开始的时候他还打开邮件看一看内容,后来他发现这邮件每次的内容几乎都是一成不变的那几句话,于是干脆就置之不理了,他甚至怀疑发出这封邮件的人是不是精神有问题。

他实在没有时间去见这位莫名其妙的陌生人,他已经拍着胸脯给魏大同承诺,自己要十拿九稳地赢得这场听证会,体面漂亮地完成拆迁,让西海市市民无话可说,就连那些顽固的钉子户,也得心服口服地配合同联公司的拆迁。

为了兑现这个承诺,他每天一睁开眼睛就有忙不完的事情,哪有时间和心思去会见这样一个脑子有问题的人。再说了,就算现在自己很清闲,整天无所事事,游手好闲,他也觉得完全没有必要把时间花在这个无聊的人身上。对于这封每天都会出现的邮件,他唯一感到好奇的是,对方竟然知道自己以前的名字,还知道自己曾经在同治市呆过,这个脑子有问题的人好像认识自己。

处理完了邮件,程为开始仔细阅读那些报名参加听证会的人员资料。这些材料是他花了不少工夫才拿到手的,按照程序,他现在手里不该有这些东西。自从听证会公告发布那天起,报名想当选听证会代表的人就不断地涌现,络绎不绝。程为很是不明白为什么西海市还有这么多的闲人,非要吃饱了撑着似的争先恐后地当选听证会的代表。

程为心里倒不排斥这些“闲人”,他要替魏大同漂漂亮亮地赢得本次听证会,就必须得赢得这些代表们的心。现在最终的代表名单还没有确定,他便开始迫不及待地研究起这些人来,他要尽可能地了解这些人的背景,喜好,甚至弱点,越详细越好。他一边阅读材料,一边做着批注,他要把那些有可能站在房地产公司这边的报名人员提出来,并想尽一切办法把这些人塞进听证会。凭他以往的经验来看,在听证会代表里安插一些有利于自己的代表,这件事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

早上9点,在西海市政府办公楼一间宽敞明亮的会议室里,黄明朗市长召集了市里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召开工作会议。会议由孟皓然主持,孟皓然便是“孟德斯鸠”。

孟皓然的开场白很简短,他简单地说明了一下会议议题之后便把会场交给了黄明朗。黄明朗清了清嗓子,看了看烟雾缭绕的会议室,说道:

“在开这个会议之前我先跑一下题,今后只要是市政府的会议,一律不允许在会场抽烟,这个问题我就不民主讨论了,武断一回!”

黄明朗的话一落地,在场的烟民纷纷把手伸向了烟灰缸。无数只掐掉了烟头的手都感到不太自在,不知道放在哪里好,于是又不约而同地将刚刚缩回来的手伸向了茶杯。

“关于抽烟这个问题,我还想再进一步,以后整个政府办公大楼内都一律严禁吸烟。”

黄明朗的话让在座的人个个面面相觑,心有怨言的人干脆把刚放到嘴边的茶杯又放回到了原处,表示无声的抗议。就连孟皓然也用一种惊愕的眼神看着黄明朗,心想黄市长这大清早的是不是有点太小题大做了。

“你们是不是觉得我是在小题大做?”黄明朗好像读懂了孟皓然的眼神,也清楚那些没有说出来的怨言:“前几年我们修了这座宏伟的政府办公大楼,你们猜西海市的老百姓怎么说?他们说这是西海市最豪华、最宏伟的建筑!他们还说了些什么,你们知道吗?他们说政府办公大楼里的人个个都是大户,是西海市名贵香烟的消费大户,是各种好酒的消费大户,是豪华汽车的消费大户。你们说,我们这是个什么形象?”

“你们可能觉得西海的老百姓不厚道,说话太刻薄。环顾西海城,这些年的城市建设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民生工作也进展很大,老百姓的钱包鼓了,生活水平也高了,他们怎么还这样说我们呢?是不是觉得很委屈?”

“要我说,一点都不委屈!”黄明朗稍作停顿,喝了一口茶,扫视了一下四座,接着说:“你们现在有谁敢把你们口袋里的烟盒子放到桌面上来,让我见识一下你们在抽什么牌子的烟?我们要尊重民意,重视民意,美国总统就很重视民调,他们很关注民意指数,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关注一下民意呢?我相信我们的好烟、好酒、好车会把我们的民意指数降到十八层地狱里去。”

听到这里的时候,孟皓然再次与黄明朗对视了一眼,心里充满了欣慰。他知道,“民意”和“民调”这两个词都是自己给黄明朗灌输的词汇,很显然它们在黄市长的心里起着作用。

黄明朗关于烟酒的话题没有持续多久就回到了正题,这个正题源于几个月前孟皓然提交的一份报告,在这份长达15页a4纸的报告里,孟皓然提出了在西海市进行听证会改革的构想。今天的会议正是为讨论听证会改革而设。

话题一开,会场顿时像炸了锅一样,交头接耳地讨论起来,刚才黄明朗的借题发挥捏到了他们的痛处,没一个敢吱声的。现在不一样了,想轻言改革?这可绝对要比禁烟难上一百倍!

“我们国家的听证程序最早出现在1996年的《行政处罚法》里面,现在算起来总共也没多少个年头,我们小小的西海市怎么改革它?要改也是大城市来改,我们要是改不好的话,风险太大了!”率先发言的是司法局长肖克武,他说完之后赶紧用手捂住了嘴巴,打了一个大大的哈欠——他的烟瘾上来了。

肖克武的发言赢得了很多支持的声音,会场顿时出现了很多不断点头的脑袋和一些参差不齐的附和声:“对啊!对啊!”

“我们的听证制度本来就是在借鉴美国的听证制度上产生的,现在很多人不是都说美国的制度设计很先进嘛,我们还要怎么改,难道要超越美国的听证制度吗?”

孟皓然闻声寻人,他觉得这话有些针对自己的意思。他最后把眼光定格在一位身穿制服的人身上。发言的是西海市人民法院副院长古春华。

古春华的发言再次引发了热议,大部分人认为听证会制度改革无非是一件脱了裤子放屁——多此一举的事。

“我不这么认为,再好的制度也是有改革空间的,何况老百姓说这听证会是在走过场,你们看我们西海市去年的水价听证会,公交车提价听证会,不都是吵吵闹闹地收场了嘛,很不体面!”第一个站出来支持改革的人就坐在黄明朗的身边,他是西海市政法委副书记马国良。马国良戴着一副斯文的金丝眼镜,他不吸烟,说话的时候露出一口洁白的牙。

“大家可以畅所欲言!这次会议的议题我事先特意没有通知到各位,就是不想大家有先入为主的观念,现在大家可以各抒己见!”黄明朗见一直不吭声的马国良赞成听证会改革,心里一下子便有了底气。

“会不会有形象工程的嫌疑,被人骂作是一场政治秀呢?”西海市房屋产权管理局的周韶冲副局长说。

“如果没有这样的形象工程,我们的形象将会更差,只要我们是真心实意地改革,就问心无愧,要是真有人跳出来骂,我黄明朗来背这个沽名钓誉的骂名!”黄明朗回应道。

“设置听证程序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行政执法的透明度,增强行政执法的公正性,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们国家的公务员缺乏服务意识,取而代之的是强大的权力意识和职权优越感,我认为听证会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弱化这种权力意识,将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不受到非法侵害落到实处,我相信这种改革不会招来骂名,只有美名!”说话的是一位60多岁的老头,中气十足,每一句都掷地有声。这是孟皓然特意从同治政法大学请来列席会议的法学教授高望厚。

高望厚是当地知识界的意见领袖,有了他的专业论证,黄明朗的底气再次得到了提升,他用眼神对高教授的发言表示了赞许之后,又把眼神移到了周韶冲的身上,说道:“要是我们最终决定听证改革,我就拿你周局长的地盘做试点。关于房屋拆迁的听证会哪一次不是闹哄哄的,同联公司在西海旧城区的用地拆迁就引发了民怨,昨天还上了电视新闻,我看我们就拿它的拆迁听证会做试点好了!”

黄明朗的这番话算是给听证改革树起了一个靶子,其他刚才还反对的人突然发现这件事好像跟自己关系不太大。既然自己的部门不会成为靶子,改革失败的骂名也有人跳出来承担了,还有什么好争论的呢。再说了,那些被烟瘾缠身的人眼下实在没有心思在这里继续耗下去了,他们现在迫切需要解决一下燃眉之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