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前世余音》第四十二节 弘扬佛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见到如寄奴已经奄奄一息,道融也只好死马当活马医了,环顾四周,他捡起地上一把带着血迹的弯刀,在自己的手臂上刮了一道血口,鲜红的血迹立马涌了出来。

小施主,你要撑住啊。

一手扶着寄奴的肩膀,道融将血液滴去到他的口中,血液的流失让他感觉眼前越来越黑,阵阵眩晕不断感传来,他咬牙坚持着,但最后还是昏厥了过去。

此时的星辰引泛起淡淡的微光,将寄奴的周身萦绕了起来,也让他的脸色开始恢复了一点血色。直到第二天早上,几个幸存的村名才发现躺在血泊中的二人。

这场战争把这片世外桃林变成了一片尸山血海,幸存者只剩下一些老弱妇孺,他们接受不了这样的事实,最终选择了离开。

直到几天之后,受伤的二人才恢复过来,而此时,这个曾经热闹的小镇沦落成了乱世中荒废的村庄中的一个,没有了昔日的鸡犬相闻,只剩下一片死寂。

寄奴万万没有想到,灾难竟然会找上门来,连这隐匿的山村也逃不过战争的摧残。他紧紧握着手中的星辰引,目光中满是怨恨。

如果可以真正的掌握这颗珠子的威力,一定可以将这些胡人赶出中原,还天下一个太平。

如今这小镇也没有什么可以留恋的了,自己到底该何去何从呢,这世道,投军是唯一能够生存的出路,可他心里却是十分痛恨军队,因为他们都是胡人统治之下的刽子手,只会把屠刀挥向汉人百姓。

唉,天下之大,竟没有我容身之处……

正当他仰天兀自叹息的时候,身后突然响起了一声佛号。

阿弥陀佛,小施主又在叹息了。

道融,过来坐。

道融慢慢的走到了他的旁边,席地而坐,二人对视了一眼,都没有做声,只是同样的望着天空。

一个眼神清澈空灵而又饱含决心,一个眼色迷茫却带着坚毅。

许久,寄奴才张开口,悠悠的说道。

道融,你觉得这天下何时才能太平?

听到这个问题,道融则是陷入了沉思中,半晌才答道。

师父的信中给我留下了八个字,崇于大爱,天下大同。

呵,呵呵,道融啊,有理想是好的,可不要太盲目,天下大同,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

阿弥陀佛,小僧已立下志向,倾注一生,去完成这件事。

天下大同,有点像墨家,兼爱非攻。

寄奴淡淡一笑,一脸调侃的说道。

阿弥陀佛,墨家兼爱却是与我佛的慈悲有着通之处,儒家中所说的仁爱亦与前两者有些异曲同工之意,但三者皆有着本质的不同,墨家的兼爱其实所指的是黎明百姓,儒家的仁爱所指君主统治,而我佛的大爱,无论是人亦是走兽,都包含在内,乃是芸芸众生。

哦,天下众生何其多,光是人心便能吞虎蛇,依我看,你那套行不通,只有牺牲和流血,才能换来太平。

寄奴对道融的话却不至可否,语气重充满了戾气,沉吟道。

你所说的兼爱也好,仁爱也好,大爱也罢,都不是良方。若是太平盛世,这种想法到是可以唬人,但这是乱世,到处都是战火,每天都有人饿死,有的人甚至会易子而食,哪还顾得上什么爱。所以,只有以战止战,将胡人赶出中原,才有可能换来太平。

道融深深的望着此刻的寄奴,他能隐隐感觉到,一股无形的戾气在他的周身萦绕,而这种戾气他在双手鲜血的士兵身上曾看到过,这难道就是杀业缠身吗……

见道融默不作声,寄奴又开口问道。

道融,怎么不说话,你是不是也觉得我说的有道理?

阿弥陀佛,施主依所言,那便又是一场无休止的战争,到时候不知道又有多少人会在战争中死去,所以,这种做法,小僧并不认同。

听了道融的话,寄奴很是有兴致的说道。

不如你我就打个赌,你便用你的佛法感化世人,而我就用我所说的方法换世间太平,看谁最后能兑现自己的想法,如何?

阿弥陀佛,出家人不赌博。

哈哈哈哈……好了,这也不算赌博,这是你我的约定,待到以后再见面之时,我们再讨论谁对谁错。

寄奴爽朗一笑,站起了身,拍了拍道融的肩膀,说道。

施主要走,离开小镇吗?

道融也缓缓起身,问道。

你也看到了,我手中这颗珠子,名唤星辰引,是我从一个仙翁手中得到了,我要去完成他交代我的一件事,我们有缘再见吧。

一边说着,寄奴信步朝着自己的屋子迈去,打算收拾行装上路。

道融则是现在了原地,望着他的背影,寄奴是他第一个朋友,如今别过,不知何时还能再见面。

自己也该去游历世间了,也许会有更多的经历等着他,想起燃灯佛祖所说的话,只有经历人生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才能真正感悟佛门八境界,如今的他也是若有所得,但还远远不够。

经此一别,道融便真正踏上了苦行僧的道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佛法日益精深,每到一处人烟,他便对世人以佛法言传身教,每至一处荒野,他便以往生真经超度孤魂野鬼入轮回,经久日深他开始在十六国中小有名气,直到他三十而立,听说长安有一位活佛祖师鸠摩罗什传扬佛法真意,便去亲近去往拜会。

见到祖师后,他们相谈了三日三夜,他被祖师那份那不负如来不负卿经历深深折服,于是拜入了他的门下。

当时的祖师罗什被皇帝姚兴拜为国师,更是将佛门奉为国教,安邦定国。皇帝对道融也是十分赏识,更是佩服他对佛法的悟性和见解,便让他与祖师一起校阅和审定佛经译文。道融终于看到了自己的理想在开花,将全身精力投入其中。

直到有一天,从狮子国来了一位善辩博学的婆罗门,自称是该国的宗主,听说祖师在中原推行佛法,就骑着骆驼,背着书籍来到了这里求见皇帝。

皇帝见他金发碧眼,更是惊为天人。

婆罗门提出请求要和中土僧人一教高低,约定谁胜,就传播谁的教化,皇帝当即同意。

于是罗什对道融说道。

如果这个外道得胜,佛法就会像车轴被打断了,**不转,那你恩师的夙愿便会终止于此。在我看来,成败就取决于你一个人了。

道融听完,毅然决然的决定迎战,他怎能让自己的梦想在此止步。

于是他将婆罗门读过的书目找来读了一遍,仔细体悟。

比赛当天,皇帝大臣以及关中的僧人从四面八方赶来。

道融与婆罗门互相拟题问答,道融词锋如剑,答辩如流,反应敏捷,说理玄奥,为婆罗门所不及。婆罗门理屈词穷,于是夸耀自己读书广博。道融于是一一列出他读的书,并将中土经书史书列给他,这些书的数量足足是婆罗门所读书量的三倍。婆罗门惭愧叹服,将头顶在道融的脚下,顶礼拜服。

皇帝更是大为赞叹,从此更加看中佛法,而道融也在此刻名扬天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