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高岸》第28章 军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

周五上午9点集合后,不但去参观营房和打靶,高炮旅还管一顿饭。

这下可以尝尝军营的伙食了。

军营是一所特别的大学,无论是什么都要求一致一一队列中一致的步伐,出操时穿一样的“同款”,就连吃饭都是同吃一锅大锅饭。

“当兵三年,老母猪赛貂蝉。”艺术学院的女生在军营里花枝招展,那引起的“注目礼”,落到她们身上的目光,不是一般的层层叠叠。

先去参观了营房,就见营区内一尘不染,战士的帽子摆放成一条直线,这条直线每天存在,风雨无阻;刷牙缸排列整齐,像等待检阅;尤其是床铺和被褥,那么整齐的“豆腐块”,简直划一到了变态的程度。

惊叹之余,璐璐难免嘀咕:“有必要搞成这样吗?我觉得是一种形式主义。”

高凡也有同感:“就是啊!叠被子能够叠出战斗力吗!战场上用被子能够杀敌吗?!”

周艺反驳道:“内务当然重要啊!在北洋水师的战舰上,中国士兵在大炮管上晾晒衣物和被子,rb从这个细节断定北洋舰队是一支外强中干的舰队,这才敢开战的!”

武都等他们争论完,笑着说:“首先,周班长说的,应该是以讹传讹。”

周艺不服气:“这可是广泛认同的一个故事。”

武都:“我们是炮兵,对炮很了解。北洋舰队的大炮,炮管的高度,离甲板得3米左右,能抱着被子爬上去是很不容易。”

周艺依旧争辩着:“那就是在栏杆上晒的。”

武都微微一笑:“不在栏杆上晒,那在哪里晒?你让士兵盖湿被子?衣物晾在军舰上,西方从风帆战舰时代就有这种传统,难道英法海军也军纪涣散?”

这下大家明白了:“原来都晒啊!”

武都:“北洋水师的失败,不是败给军纪,而是因为装备的陈旧和落后,是速射炮和慢射炮的对决。这场仗要是提前10年打,能打的rb满地找牙。”

郑飞说:“这么说,内务也是战斗力?”

“军队内务是军队纪律的保证,一个连内务都做不好的军队战斗力从何谈起。所以要求军队把被子叠成“豆腐块”,叠的是规矩,方方正正的规矩,没有曲线的规矩,军人才能恪尽职守,才能听从指挥,才能打胜仗。”

高凡问:“国外军营也叠被子吗?”

“叠被子,我们本来就是从德国学来的。法国军队,新兵们必须学会搽皮鞋,而是有很高的标准;英国军队,军服皱了以后,必须自己熨,这也是需要技术的。内务的好坏其实是可以反映一个人、一支部队的精神风貌,试想内务脏乱的部队怎么能够做到临危不乱,有条不紊,听从指挥呢?还打个狗屁仗!”

子强还有疑惑:“这么方正,你们晚上舍得打开用吗?”

武都没有说话,随手完全抖开一床被子,然后快速地开始叠……一眨巴眼的功夫,“豆腐块”又方正如初……

这时,开饭的号声响彻军营。

(2)

只见兵哥哥们迈着整齐的小方步来到饭堂,唱着嘹亮军歌,同吃着一样的饭菜,好吃的战友一起吃,愉快的事一起分享,饭前的一首歌令他们更加开胃……

这是高凡他们的想像,实际上,饭菜一到,兵哥哥们就开始抢。

所谓的“抢”,不是那种一哄而上,而是目光和心理的迫切和算计一一菜在那里,自己盛,那种盛菜的狠劲,和抢差不多。

食堂车是以连为单位推送的,所谓食堂车,就是一辆有两个轮的长方形不锈钢柜子,做好了饭菜盛进去,然后由2个伙食兵推进食堂。反正够不够的,一个连就这么一车。

每连一个伙食单位,各班先打饭的顺序是轮流的,以周为一个时间段,这周是一班,下周就是二班,以此类推。

学生们是客人,他们优先打饭。那时候的饭菜远不如今天这么种类繁多,也就是一个菜,馒头管够。

高凡看看菜是茄子,倒是有几片肥肉,泛着淡淡的油花。为了这顿饭,高凡连早饭都没吃,此刻顾不上菜的好孬,就盛了满满一碗,要了4个馒头。

他注意到,很多老兵都是先打半碗菜,只有新兵才会拼命往碗里装,把碗盛到冒尖。

第一轮都打完了,食堂车里还有一部分剩余。

为了杜绝浪费,军队食堂规定:必须吃光了碗里的,才能再添菜。

高凡盯着剩下的菜,拼命吃,想吃完了再去盛一碗。但是一满碗菜,无论怎么拼命,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吃下去的。

老兵们迅速吃完半碗菜,再添菜时才把第二碗尽力盛满,然后坐下来慢慢吃。

这样,先打半碗的老兵们反而能吃一碗半,新兵们一满碗吃完了,没饱,再想吃,菜已经没有了。

简单的打菜,也蕴含着生活的哲学。

(3)

高炮旅的靶场真是景色怡人,过了一条清清的小河,一片开阔地上矗立着一个直上直下的山崖,右边有一条一人多深的壕沟,报靶员可以躲在里面。

学生们过去参观时,发现崖上有无数的枪眼,一地的变形弹头,还有不少没爆炸的枪榴弹,大部分身体钻进土里,露着尾巴。

山崖红白相间,红色的是崖土,还有白色的土。

武都捡起来一块儿白土说:“这就是“观音土”,闹饥荒时人们就吃这个土。很多人吃了拉不出来,憋死了。”

“我们初中学过。”周艺说。

“每年二月二时,会有很多人来挖了土回去炒豆子,又香又脆还不糊。吃下少量的“观音土”也不会闹肚子。”

回到射击掩体,就看到很多步枪架在一起。

武都拿起来一支,讲解着:“这是56式半自动步枪,为自动装填子弹,有效射程达400m,优等射手可以达到600米,集火射击可杀伤800米内集结之敌人。装上专用的发射器还可发射枪榴弹。具有重量较轻、射击精度好、机构动作可靠等优点,并装有折叠式刺刀,可以进行白刃战。自动方式采用导气式,闭锁方式为枪机偏移式,实施单发射击,用10发固定弹仓供弹。”

学生们伸长脖子,听得津津有味。

不过高凡有问题,他举手,说:“三八大盖标尺2400米,优秀射手可以在800米击中目标,射程比56远。这么看来,56式的优势并不明显吧?”

武都认真地说:“好吧,对于你这个问题,我多说几句。只能说56式半自动步枪更适合二战后期及以后的战场需求,首先,二战后期及以后,各国的步枪都开始向轻、短化发展,毕竟二战后期及以后,各国作战时大都不会拼刺刀了,如果不是没子弹,有可能整场战斗都只用枪械射击甚至火炮支援,所以此种状况下,枪械是否方便携带才成为士兵最关心的问题。三八大盖对于此种作战环境来说枪身过长,有1270毫米,由于是栓动步枪导致射速太慢,只有5+1发的装弹量,装弹量太少。而至于56式半自动步枪,枪身就要比三八大盖短200毫米,而且有比三八大盖多出近一倍的装弹量,最关键的是56式半自动步枪射击模式为半自动,比栓动的三八大盖射速快很多,就算中国士兵用56式半自动步枪瞄准后再打,三八大盖打一发的时间也够56式半自动步枪打三发了,所以,综合以上来说,个人感觉56式半自动步枪比三八大盖更适合现在的战场环境。”

高凡鼓掌,心悦诚服。

武都侧过枪身,介绍着保险装置:“喏,这里是保险,位于扳机护圈后方。向前推动,置于上方位置时为保险状态,锁住枪机阻止扳机运动。装好子弹后,就打开保险,然后射击。

他仔细地演练退弹过程:

“弹仓扣位于弹仓后面、机匣下方。下按打开弹仓,后拉拉机柄,退出膛内枪弹,通过抛壳窗检查弹膛及进弹口,释放拉机柄,抠动扳机,关闭弹仓。”

(4)

“一般来说,打仗要带多少发子弹?”郑飞问道。

“一般情况下会佩戴弹夹在身上,冲锋枪弹夹内有30颗子弹。我们目前规定的标准是一个兵佩7个弹夹,也就是一共有210发子弹。不过也有的带12个弹?的。最多的可以带15个。一般情况下,佩戴这么多子弹是足够在一场战斗中用的了。”

周艺问:“班长,200发子弹有多重?”

“实际上,子弹比我们想象中重得多。200发子弹差不多能有十公斤重,再加上一些其他的用品和设备,加起来的话,一个士兵的承重量会在四五十斤,这个数字是常人难以忍受的。”

“是哈,还得跑。”

“打仗嘛,肯定要跑起来。”

武都今天的心情和脾气都很不错:“现在开始空枪瞄准练习。”他指指架成一个圆圈的步枪,“拿枪时,一定先握好,再开始拿,保护好武器,千万别摔了。”

基本上所有的男生都是军迷,对武器装备十分着迷,但是以前都是从电视、网络或者杂志上了解相关知识。

第一次近距离接触真枪,心情无比激动。

56式半自动步枪握在手里的感觉,那种激动……真是觉得自己会所向无敌,那股子枪油子的味道真是好极了。拉动抢栓的新鲜劲儿,真是爽歪歪。

(5)

高凡第一次拿到枪的时候,突然觉得整个人都舒服的飘了,有种很虚幻的感觉。

高凡左看右看抚摸了好久,真正接触到枪的时候,觉得突然发现,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个样子。首先它很重;其次觉得这个枪支也是特别神奇,因为不需要一颗螺丝钉,用一些零件就能组装起来。

插上空匣拉套筒,“咔”的一声,整个人都好了……然后卸下弹匣自己一发发压弹的时候,高凡觉得自己宛如电影主角,好帅好帅的。

可惜,每个人只有5发子弹。

高凡瞥了一眼身旁的敏儿……钢枪和美人,人生之完美,就当如斯吧?

“班长,练习瞄准有绝招吗?”周艺问道。

“我们有。”武都说着,拿出来一个红色的小球:“射击这种技能,一靠天赋,少部分人天生就是打枪的料;二靠大量的子弹喂出来,打的多了感觉自然就有了。但是子弹虽然便宜,也是要钱的,中国两百多万军队训练起射击来,那耗费可就海了去了,也显然是不现实的,还是靠土办法训吧。”然后他展示一下小红球,“这是练习据枪稳定用的。”

他把小球放到枪的套管上一一套管不是像枪管一样的圆柱体,它的顶部有个凹槽,正好可以放住小球一一武都慢慢地端起来枪练习瞄准,小球奇异地一动不动。

武都边演示边继续说着:

“枪的稳性是影响射击精度的决定性因素,而稳定性需要锻炼相关部位的肌肉力量。为此军中也想了颇多办法,比如枪口挂砖头,枪口放弹壳,绳子拉向后拉枪机等等,当然,这些土训练方法也颇有争议,有人说会让射手养成错误的射击习惯,也有人说会破坏武器。所以,放个小球是比较不错的办法。”

学生们纷纷如法炮制,但小球根本就放不住,一端枪,小球就滚了下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