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唐第一经纪人》第30章 全方位包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林烽大为意外,没想到刚才寒酸的两人竟是孟郊和贾岛。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就是孟郊的诗句,写于46岁的登科后。

‘僧敲月下门’和‘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则是贾岛的诗句。

他看了看韩愈,便知道他们为何混得这么惨了,此时韩愈尚且如此奔波流离,何况其他人?

“没想到两位远道而来,今日设宴好好款待一番才行。”

贾岛却是一把抓住他,问道:“诗集,刚才的诗集还有吗?”

经这一提醒,孟郊也朝韩愈望去:“韩公,可识得文抄公?可否给我们引荐一番?”

林烽抽出小手,说道:“诗集大把的,在这里别的没有,就是诗集多,喜欢的话,你可以拿去当床垫。韩博士自然认识文抄公,否则凭什么帮他做序?只是碍于一些原因,他不能把文抄公介绍给你们。”

孟郊愣了一下,然后苦笑道:“也对,能收集这么多名家作品,想必是世家望族,岂是我这种穷苦书生能巴结的?”

韩愈听了林烽的话,也知他不想公布于众,便安慰孟郊:“文抄公此人,不是你想得这般清高,他确实有不得已的苦衷,如果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我可替你传达。”

“我能有什么话?不过是今日被那两本诗集震撼住了,产生了仰慕之情。”

“别堵到门口了,先进屋再说。”林烽忙把他们让进屋里。

此时的崔宅就是一个大工地,门匾已经换成了林宅,之前很多屋子都被推倒重建。

书院也被打下了地基,匠人们正按照林烽提供的图纸有条不紊的搭建房屋,主体建筑已经完工,在进行最后的装修。

林烽步入大厅,没想到还有客人等在里面。

“顾教渝,你又来了。”林烽和他打了一声招呼。“你这样天天等着也不是办法,要不就答应了我的条件,你好我好大家好。”

顾教渝穿着一身深色袍子,瞪着胡子说道:“韩博士一日不答应,我就每日过来,让他也做不成事。”

韩愈进来无奈的说道:“我已经答应林郎君做书院的山长,又怎么去你那任教呢?其实林郎君也是为你着想,只要你让学生到石鼓书院来读书,场地、书本,书院都帮你出了。”

顾教渝叹息一声道:“老夫也想让他们来书院读书,奈何今年不同以往。以往我们府学里学问最高的是崔吉明,可去年因为涉反,被砍了头。让我们一下子没有大儒坐镇,那些有实力登科学子的父母已经放出了狠话,如果找不到和崔吉明齐名的教习,他们准备把孩子送去隔壁永州府就读了。”

“如果让他们知道我们寄居到一个私办书院就读,怕是他们更加不会回来了。”

林烽知道,这就是好学生挑学校,之前有名师,所以我在你这里读书,现在名师死了,我们要转学了。

韩愈以前身为大唐朝廷的国子监四门博士,做这个名师绰绰有余,可问题是韩愈还没达到自己名气鼎盛期,很多人不知道他。

林烽对韩愈的实力有信心,于是说道:“还有半月就开学了,我这边学堂也快建好了。三日后,你通知学生和家长们来听一堂公开课,如果他们听完课,还愿意爬山涉水远离家乡求学,那也强求不得。如果他们愿意留下来,那就到我石鼓书院就读。”

“官学、私学划分,我们也模糊一点,你就说建了新校舍,让他们来新校舍就读。”

顾教渝和林烽也打过几次交道,此时看上去,就是一副你别坑我的表情,一脸的不相信,可又无可奈何,有求于人,不得不低头。“那就劳烦韩博士和林大郎多用心了,我这就去让教习通知学生。”

贾岛和孟郊见教渝都来助于韩愈,心中更是觉得自己这趟来对了,说不定能谋到一份差事,安身之后,专心做文章。

韩愈说道:“大郎不该就此答应他的。”

“那怎么回绝他?他每天赖在你这里,我的损失更大啊。”

“我的意思是应该趁机跟他把上学费用谈好。”

“没事,等你讲完公开课之后,我再提要求也不迟。”林烽笑道:“我们也好好准备一下,争取这次一炮而红,去永州求学?我们要把永州、桂阳的学生都吸引过来。”

韩愈道:“大郎有了主意?”

林烽指了指桌上的书卷:“主意就是这个。”

贾岛和孟郊朝桌上望去,只见书卷上的封皮上写着“太白文集贰,子美的诗贰”这一下子,让他们整个人都不好了,那个文抄公竟然收集了这么多诗,都出第二本了。

林烽拍着胸脯道:“韩山长只管在公开课把你那《师说》的精髓讲明白,讲透了,剩下的事就交给我!”

他得准备一系列包装,先用名家诗作聚集人气,连托都不要请,到时候宣布现场发售,那些求书之人就能起到很好的烘托效果,这是现场气氛,必须热烈。

再就是把韩愈进行全方面的包装,《昌黎文集》已经打开了销路,再利用韩愈给其他名家诗文做序积累的人气,进行包装。这三天里密集式的广告轰炸,让整个衡州城家喻户晓,原来我们衡州来了一个这么牛的人。

第三步,就是学费的减免,各种好处给大家讲明了。

这个时代,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是有钱人子弟,学费是一个很重的负担。虽然府学会有一些补助,但哪有林烽来得实在?奖学金制度了解一下?无息贷款要不要?勤工俭学尝试一下?

只要能留住大部分人,就够了,至于能不能留住那些有思想有抱负的人就看韩愈的洗脑功夫了。

很快大街小巷就有人叫了起来:“三日后,石鼓山上有大唐国子监博士讲课嘞,从未传世的诗集随机赠送,只要到场,免费领呐。李白杜甫张九龄,王勃王维王昌龄,都是他们没有面世的作品。”

这些一边发传单一边唱和的小孩,都是蔡老六广告行的广告员,乞丐不够用了,就用起了小孩。

“小孩,你懂什么诗集?就大言不惭的出来散步谣言?大唐国子监的博士,那可是文曲星转世。”一名书生一把夺过他手里的传单。

却见上面写了讲课的时间地点,主旨和目的。翻过背面一看,那一首首诗词霸气铺面而来,宛如在挑衅他的神经。

林烽故意选一些未传世的佳作刊印在广告纸上,就是为了吸引大家的眼球,这震撼力比之前太白文集问世还大。

第二天一早就已经有人来等着了,当起了排队党。

甚至后有人现场算了一笔账:“我干活累个半死,才六七十文钱,在这排三天队,只要能得到一本文集,就能把这钱赚回来,外面书商在高价收书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