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不甘的心》第6章节 离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家”深情的港湾,是人性的栖息地,是每个“游子”的根。“儿大不由娘”,“离家”是父母无言的痛,作为儿女,也许只有“为人父”或“为人母”才能切身体会这座“泰山”。

冬季的村子像“老人”一样安详,看似悠闲自在,却总闲不下来。

一觉醒来已是下午,床头柜上一杯清水,是母亲倒好的。父亲和母亲在院子里装晒干的玉米,哥哥往空房里扛。喝了水,去了趟茅房,和哥哥一起扛。哥哥身上一股酒味儿,看见我笑着说“哥哥弄吧,你歇着哇”,哥哥成了家话也少了,小时候哥哥总是让着我,一起抬东西的时候,哥哥那头总是最重的。父亲和母亲看见我们兄弟俩个干活,脸上露出了笑容。

“慢点扛,别着急”母亲不停的嘱咐。

父亲则说“还是有儿子顶事”。

我和哥哥对视后,哈哈大笑起来!一家人在一起,简单、幸福、知足。

干完活儿,母亲回屋晾了几杯水,父亲掏出烟给我和哥哥,每人抽了一根。父子之间,没有多少话,但总能感觉到那种温暖。一家人进了屋,父亲刚要坐下有人找父亲抓药,父亲赶忙又去诊所。哥哥成了家,感觉和以前不一样了,沉稳了很多,他也有了压力。生活就是这样,很多时候我们总以为钱是最重要的,忽略了太多太多本真的东西。我把给哥哥买的东西,拿出来给他,他只是瞟了一眼说

“不用给哥哥买这些么,你也大了,看的早点成个家是要紧事”

“嗯知道,也没有买什么。浩浩呢?”

“楼上了,你嫂嫂引着睡觉了,一会儿醒了就下来了”

部队发的一双“巡洋舰”,我没怎么穿,给哥哥拿了回来,一并给他,哥哥试了试大小合适。

和哥哥也没有过多的交流,他拿上东西就上了楼。

我知道哥哥,成了家一定也不容易。生在农村没有太多的机会,一旦成了家就定型了。父亲的一生就是哥哥的真实写照。不在家的这几年,大事小事都是哥哥前头顶着。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混出个人样,家里有一个有出息的就可以摆脱这样的“拮据”。

母亲倒的水,哥哥也没喝。我一口气喝了两杯,一杯父亲一会儿喝。村里的女人们,闲下来都会串门。在家,吃饭不规律,晚饭都是九点才吃,母亲累了就会出去串串们,偶尔也会打打麻将。妹妹上完晚自习回来,正好吃饭。

楼下就我自己一个,天渐渐黑了下来,为了省电也没有开灯。在部队久了,也不喜欢看电视,一个人发呆。和李桀发短信息聊了会儿。我和她的事只是和父母淡淡的提了一下,也没正式说过。父母相对比较开明,有些事他们从来不会多问。李桀催着我赶紧过去,明天还得去县城“民政局”报个到,然后再到“人武部”盖章备案,再到镇政府办理组织关系,最后迁回村委会。退伍的手续才算办完。

退伍的时候,领了退伍安家费一共三万六千元,加上这几年下来攒的,总共七万四千块。当兵的这几年,我几乎没怎么花钱,一直希望把这些钱用在刀刃上。之前父亲为了我在部队托关系,大概用了一万元。前前后后给家里的钱加起来也差不多一万元,这样看当兵之后几乎没花过家里的钱,这也是对自己的承诺。马上过年了,我留了一千块,准备了三千给父亲,剩下的都存在了卡上作为创业资金。

听见父亲和母亲,相跟着进了里屋,说着什么。想着该和父母沟通一下想法了,进了里屋,父亲坐在炕沿上,边抽烟边喝水,母亲坐在椅子上看着电视。见我进来,母亲问

“二狗,饿了没?”

“不饿,妈”

“中午也没吃,能不饿了,等会妈就去做,一下咱们就好了”

走到母亲跟前,挨着母亲坐下。我掏出准备好的三千元,提给父亲,还没开口。父亲就从我手里,把钱拿了去。心里一阵寒冷,父亲平常不是这样的,今天这是怎么了。

父亲数了数说“怎么就三千,其他的呢?”

“其他的我存起来了,准备过几天就走,想自己干,到时候就靠自己了”

父亲有点不高兴的说

“想靠也靠不上了,你大了,由你吧”

父亲撇了我一眼,叹了口气“诶……!”到了次屋放钱去了。

我心里有点痛,不理解父亲的做法。

母亲见状说

“你爸也是怕你乱花了,那么多钱,不放心,我和你爸现在最操心的就是你”

母亲说了这话,我心里好受了很多。父亲放好钱,在本上记了一下。坐下来一句话也没有说。

母亲问我

“和那个姑娘怎么样,别被人家骗了”

父母原来最担心的还是怕我把钱花在李桀身上。

“有分寸,差不多了,就领回来,你们见见”

母亲说

“你自己把握好,我们也不要你的钱,我们赚钱不也是给你留着么”

“爹,妈,我知道你们为我好,你看咱家没有一个有出息的,我也是想出来闯一闯,兴许有点名堂,咱们家也就好了”

“谁也盼着好呢,咱们没人没钱,自己想成事哪有那么容易”

我知道,再说下去也没有结果,只会让父母更加的头疼。决定已经作了,本该平静的夜晚,却被这种俗事打破了。我心里很难过,看着父母我心里有很多说不出的难受。第一次面临选择后的过程,我知道以后只能靠自己了。我想哭,不是因为父母的不理解,而是我心里感觉到了孤单。李桀也不理解我,这次复原很大程度上也考虑到和她的未来,我的心被什么东西压的好累好累。

母亲起身,去了厨房。父亲呆呆的坐在那抽烟,看着电视,我知道父亲心里有很多事,只是不能再说了。一下子,父子的关系又陷入僵局。

对父亲说“爹,明天我去办退伍手续,过去整理一下资料”

父亲没有看我说“哦,去吧”

我灰溜溜的出了门,进了房间,内心那颗“不甘的心”第一次跳的特别快。我相信,我一定会成功。

不一会儿,小侄子下来了,在门外叫“叔叔,叔叔”,看见他特别开心,家里有了他变的不一样了。父亲兄妹五个,一个姐姐,两个妹妹,还有一个弟弟。我的叔叔也就是父亲的弟弟,没有儿子,小侄子算家里的传承,父亲和母亲都特别的疼他。

父亲五个兄弟姐妹,来往也很少,可能各自有家庭,谁都顾不上谁。父亲早些年各方面条件好,对他们都很照顾,可她们不太记得父亲的好,父亲喝上酒有几次说过她们,就这样亲戚们的关系也不太好了,尤其这几年自从盖了房子,父亲好像失去了什么一样,对于生活很多的无奈。我好不容易出门了,父亲寄予厚望,可如今我让他很失望。

虽然看见小侄子又疼又爱,心里却怎么都高兴不起来。

小侄子,三岁了。特别聪明,问他什么都知道。小侄子的脸蛋红红的,还有开裂,这是冻的。

家里是楼房,冬天采暖却还是炉子,因为面积太大,烧锅炉开销很大。这些我心里都清楚,这样的生活必须要改变。回到家里心里最痛的还是拮据的生活。妹妹马上又要面临,大学,又一笔开销等着。我留在部队也只是一个人好,不能实际改变现状。这些都是我反反复复想了又想后的决定,我的选择是对的。哪怕是没有结果的,我也无怨无悔。

“四眼”在院子里叫唤起来,母亲说

“丽丽回来了,咱们吃饭吧”

刚说完妹妹就进来了

屋外起风了,妹妹一进屋直说

“还是家里暖和”

看见小侄子,妹妹抱起他,他和妹妹显的跟亲。

母亲让我叫哥哥和嫂子吃饭,我上去叫哥哥,哥哥说困了想睡觉,让嫂子下去吃。

一走五年,家里多了个人总觉得别扭,和嫂子也不惯,不知道怎么说。她也显得不自在,只是简单说几句。

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很温暖,这样的感觉总是特别温馨。

妹妹说“一会儿给我下歌”

“吃完了,给你下”

小侄子不停的问,下什么,?下什么?小孩子的好奇心特别可爱。

晚饭是,稀饭、馒头、土豆丝、还有中午的烩菜,咸菜。中午不想吃,晚上吃了个饱,在家很容易胖,这是家的魅力。

父亲只喝了碗稀饭,就回里屋了。

母亲看着我们吃的香说

“还怕你们又不吃,做的少了”

妹妹说

“这么晚了吃上长肉呀”

妹妹已经懂事了,像很多女孩子一样都开始注意保养了。

嫂子晚上也没多吃,喂了小侄子后,要带小侄子上去睡觉,小侄子就是不肯走。

我对嫂子说

“嫂子,我一会儿送他上去吧”

嫂子对着小侄子说

“叔叔回来,看把你高兴的。给你买的那么多玩具,跟叔叔说谢谢没”

小侄子开心的说

“没有,妈妈你先上去吧”

嫂子一直等着没走,母亲说

“你上去吧,我洗碗吧”

嫂子说

“没事,等等我洗吧”

妹妹赶紧说

“你去睡吧,嫂子,几个碗我一下就洗了”

嫂子不好意思的说

“那我上去了”

吃完饭,我起身收拾,母亲推着不让,我一直坚持,母亲才说

“那你洗吧,暖壶有热水,炉子上也有,一会儿睡觉前,涮洗涮”

说完,母亲和妹妹,带着小侄子回了房间。

我收拾好,洗完碗。接上热水洗刷了洗涮,问妹妹拿上mp3到诊所的电脑上给她找了些歌下好,递给她。

睡前她又试了试给她买的衣服,大小也合适,款式她也喜欢。

看着家人开心,我心里也就踏实了。小侄子瞌睡了,背上他送上了楼。

在家的一天过的很充实,虽然有些不快,但很快都能忘记。

第二天,早早起床,坐车到了县城。县城还有几个战友,他们都在交警队,都有点关系,虽然挣的不多,但有时候能有点其他来源。他们都是当了两年兵,是我在连队的老乡,关系一般,也就一起吃个饭,瞎聊聊可以。联系上他们约好晚上吃饭,我办完手续,已经是下午了。

找到他们,坐在一起回忆了回忆部队时候的样子,除此之外再没有其它的话题。

晚上定了个地方,四个人,两瓶白酒,不知道怎么他们几个都喝多了,我结了帐,又把他们都送了回去。我自己一个人找了个地方住下,拿出手机看到六个未接,是父亲打的,忘了告诉他们我不回去了,太晚了估计他们也没休息

给父亲发了条短信

“爹,和战友吃饭来,没有听见手机响,今晚不回去了,明天早上,早早就回去了”

过了一会儿父亲回

“噢,知道了,不要喝酒,早点休息”

“嗯,没喝,你们也早点休息”

几个战友之间,也变的很现实。和他们总感觉,隔着什么,所以关系也就是“认识”,不知道人为什么会这样?

刚步入社会,对外面很多事都不了解。原以为办理退伍手续很麻烦,原来很简单,也没有那么重要,只是备案存档。退伍最重要的手续是,组织关系,也就党员。父亲很看重,政治面貌,我能入党他很欣慰。

党组织是为人民服务的,是纯洁神圣的,可不知道为什么到了村子里变的那么肮脏,成了某些人获取利益的工具,他们为了自己能够长期把持村子,让自己家的七大姑八大姨都成了党员。好多事都不能理解,想到这些很愤慨。

天亮了,坐车回到家里,拿上组织关系,骑摩托车到镇政府备案留底。镇政府办事员不在,这间办公室排队的人很多,看样子,大部分是办低保的。身在最底层,总能感受到太多的不公平,国家的惠民补贴政策,到了最后一级成了不堪入目的事实。每个人都心如明镜,却没有人说,每个人都熟悉着这样的方式。不知道是命运本就如此,还是妥协或是无力挣扎,只能认命。这些年,好多人好多事,真的看不太明白。

“钱”越来越主要,或者它永远都是最主要的。

等了半天,办事员来了,给我盖了个章,登记了一下,就完事儿了。我又拿上条子,到村委会,找见支书,把条子给他,我不认识这个人,他和父亲认识。

他看了看条子,笑了一声,啥也没说,感觉特别阴森。

退伍的事算是办完了,还需要一张居民身份证,就彻底成了老百姓了。

凄凄凉凉的村子,好像没有了活力,村子里同龄的人大多选择在外“安身立命”,村子里没有了往日的生机。

村子里就是这个样子,呆久了就习惯了。衣锦还乡,是每个出门人的愿望。有时候活在别人眼里的有钱人,也是一种成就。

年关将至,村子里的夜晚笼罩了太多的辛酸和无奈,人们挣扎着想要摆脱这样的“天命”,黑压压的一片狼藉。突然想早点离开,趟出一条发家致富的路来。

在家的第三天,去派出所申请了居民身份证,需要一个月才能办下来。

回家后,跟父母说了自己离开的打算,父亲神情凝重的说

“过了年再走吧,大过年的出去也一下找不到方向”

母亲看着我很惆怅,没有吭声。

沉重的心情,又不想父母看出来,我笑着说

“年跟前,方向才好找,早点定下来,我也踏实,你们也踏实,那边战友多,路子也宽一点”

一下要走,气氛又沉寂下来。父母幸苦半生,对生活他们感触最深切。

晚上妹妹回来,听说我要走,一直拉着我的手,把妹妹叫到外头偷偷给她五百块,她怎么也不要。从来没人给过她这么多的零花钱,她心里该是有些害怕。我小时候也这样,想花钱时,真要是有了零花钱又很愧疚,不知道怎么花。卑微的自尊心,有时候不知怎么敷衍自己。

我叮嘱妹妹,让她安心准备高考,不要多想。

妹妹,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給她的钱,她总舍不得花,都攒了起来。

不一会儿,哥哥也下楼来,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仿佛回到了小的时候;一到冬天里,家里有了炉子,母亲就会在炉子上烤土豆、烤红薯、烤包子、烤玉米窝头,一家人边看电视边吃烤的糊糊的美味,特别开心。小时候真的很简单,整天想着快点长大,真长大了才慢慢体会到父母的不易。

要离开了,心里很纠结。晚上一家人聊了很多事情,睡的时候已经很晚了。

第四天早上,天还没亮。我特意起的早了些,怕惊动父母,悄悄叠好被子,收拾好东西,准备出门。发现母亲已经在厨房给我做早饭了。父亲听见我起来了,在里屋叮嘱我

“去了也不要着急,有什么事和家里商量,先稳定下来,家里也会支持你的,你不要有什么负担”

听了父亲的话,眼眶里泪珠打转,我去洗了把脸。

母亲看见我哭了,笑着说

“去吧,兴许真成了事呢,和李桀好好相处,能的话先结婚”

冲母亲笑了笑,坐下来吃母亲做的饭,母亲用手抚摸我的头。心头暖暖的。早饭我吃的很干净,母亲也很高兴。

“妈,你再睡会儿去”

“等等再睡,把东西拿好,出门在外,遇到事就打电话”

走到里屋门口,没敢进去,在门口和父亲说

“爹,我走了,你和我妈多注意身体,有什么事我会打电话的,你放心吧”

妹妹也醒了

“二哥,路上慢点,我会好好学习,你照顾好自己”

“知道了,在家听话。你们再睡会儿,我走了啊”

出了院子,四眼不停的叫唤,楼上的灯也亮了,哥哥打开窗户

“旋,路上慢点,家里有哥了,顾好你自己”

“嗯,我知道了哥。关上窗户哇,别凉了,我走了”

小侄子被吵醒了,爬在窗台上喊着“叔叔,叔叔,慢点,我会想你的”

“叔叔听见了,要乖啊”

一家人都为我的离开,担忧操心。

离家,牵动着家人的心,充满了忧伤和感伤。奔走,变的意义非凡。接下来的路,是要咬着牙往下走了。

和哥哥挥了挥手,道个别,看着哥哥家的灯灭了,转身往门外走。兄弟之间那种骨头里的亲,有时候真没办法表达出来。

母亲说要送我出门,早上天气特别冷,让母亲回去,她就说“你管好自己,我一下就回去了,你还路长了”

我加快步子,想尽快消失在母亲的视线,好让她赶紧回去。

母亲看着我离家,才转身回去。

离家,是为了早点回家、早点安家、早点让父母放心!

离家,充斥着年轻的生命。责任和命运交错前行,对与错留在了时间的记忆里。家人的宽慰,让我懂得了,心强不是傲气、理由不是借口唯有往前走,不断的往前走,让自己快速成熟起来,才是我眼下最重要的事情。

迎着寒风,在公路旁等待大巴车的解脱。

离开、离开、离开,我的村子我的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