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2017年高考冲刺成功秘籍》如何突破高考的心理魔咒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距离高考200天,是只剩下200天了,还是还有200天,这完全取决于你的认知。同样是200天,想法不同,心态完全不同。正如在炎热的夏天,我拿着一瓶水,我会欣喜地发现:我还有一瓶水,真是太好了。

高考200天,认为一切定型了,这叫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是怎样产生的?

把一只跳蚤放进敞口的瓶子里,它立刻便跳了出来。为什么它可以跳出来?是因为没有瓶盖。跳蚤是用眼睛发现没有瓶盖的吗?不是,它是用跳这个行为达成了跳出瓶子这个目标。当它跳出瓶子后,跳蚤形成了它的思维:我是可以跳出瓶子的,只要跳高一点点。跳是跳蚤的本能,把它放进瓶子,它自然会跳。

当把瓶子盖上时,跳蚤还是按照刚建立的思维去跳,结果是它不停地撞击着瓶盖的内侧,再也跳不出去了。经过无数次的重复后,跳蚤形成了新的思维:按这个高度去跳,一定会被撞,会疼。可跳是跳蚤的本能,它是不会停止起跳的。于是它选择了新的跳的高度,每次跳的高度距离瓶盖大约1厘米左右。它发现这非常的安全,可以跳并且不会被撞,不会疼。于是跳蚤更新了它的思维:跳这样的高度刚刚好。

这时拿掉瓶盖,跳蚤并没有跳出瓶口,它依然保持着有瓶盖时的高度,再也跳不出瓶口。

原因很简单,跳蚤的思维决定了一切:跳这个高度是安全的。

我们来分析一下跳蚤的思维是如何形成的?

跳蚤是用结果来决策自己的行为的,而且它认为是正确的。可作为旁观者的我们,很容易发现:决定跳蚤能否跳出瓶子的是盖子而不是某一个结果。有盖子根本跳不出去,跳蚤的弹跳力量是不足以顶起盖子的。只要把盖子拿掉,自然就能跳出瓶子了。这叫当事者迷,旁观者清。我们清,跳蚤迷。我们为什么会清,因为我们没有身处其中,没有被撞过,因此无法形成那种思维定势,我们就能看清事物的本质是什么。而跳蚤为什么会迷?因为它是当事人,它会自然而然地受结果的控制,而忘了分析事物的本质是什么。

于是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思维定势是因为当事人根据结果而形成的一种思维方式,并且他认为是正确的。只要不是当事人,就会发现这实在是太可笑了。

高一高二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就会形成这样的思维定势:一切定型了,我就是一个差生,高考没戏,从而产生一种无力感,无助感,在心理上放弃了奋斗,最终高考落败。落败的学子还理所当然的认为这是一个自己该得的结果。因为高一高二的结果形成了这种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让他最终得到了他想像中的结果。

为什么学校要在高考200天冲刺时开展励志教育活动,告诉学子们:一切皆有可能。原因也很简单,因为老师不是当事人,没有结果在他们身上发生,于是无从产生那种思维定势。既然没有思维定势,就能看到高考成败的本质,那就是一种信念,一种方法,一种习惯。只要有高考必胜的信念,成功的方法,良好的习惯,真的一切皆有可能。

有些同学会有疑问,那为什么班主任,甚至我的父母都觉得一切都已经定型了,要有突破的可能性实在太小。这很容易理解。是因为他们跟你太近了,他们认为很了解你,于是他们把他们自己当成了你,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会设身处地。只要设身处地地想一想,你高一高二成绩不理想就仿佛发生在他们身上一样,他们就成为了间接的当事人,于是在他们身上也产生了这种思维定势。

消极悲观的情绪就是这样漫延开来的,现在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有时爱你越多的人会伤你越深的道理了吧。

只要是当事人,就会因为结果而产生思维定势。思维定势也可以理解为心理魔咒。唐僧给孙悟空带上了一个紧箍咒,只要孙悟空不听话,唐僧就会念起咒语,紧箍咒就会收缩,孙悟空就会头痛欲裂,倒地求饶。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就是我们大脑里的思维定势,唐僧念的咒语就是我们过去和现在的成绩。只要一想到这个成绩,思维定势就发挥作用了,我们就开始头疼,变得无比消极,看不到任何的希望。只要唐僧不念咒语,紧箍咒就不会起作用,孙悟空就不会头疼。只要我们不想过去和现在的成绩,高考心理魔咒就会自动消失。

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跟唐僧心里的咒语是对应的,只有唐僧自己或者说观音菩萨,知道这段咒语的人才能让孙悟空头疼。如果换了一个人,一个不知道这个咒语的人来念咒语,那么紧箍咒就不起作用了。改变咒语就能摆脱紧箍咒,不关注成绩就能战胜思维定势,就能彻底消除高考心理魔咒。

这叫破,破了之后还得建,这叫边破边立。当我们消除了高考心理魔咒后就得建立新的高考成功信念系统,形成新的思维模式。

如何形成新的思维模式呢?

也就是不关注过去和现在的成绩,该关注什么呢?

跳蚤能否跳出瓶子取决于有没有盖子。有没有盖子用眼睛看一下不就行了吗?权哥刚开始怀疑跳蚤有没有眼睛,后来咨询了生物学专家后得出结论跳蚤有眼睛。权哥就疑惑了,跳蚤为什么不用眼睛去看呢?这不是睁眼瞎吗?之所以拿掉瓶盖跳蚤依然跳不出瓶子,是因为跳蚤关注的不是盖子而是被撞后的疼痛,它形成了跳到那个高度后一定会被撞的思维定势,于是选择了一个安全的高度,从此再也跳不出瓶子了。

如果跳蚤没有那样的思维定势,只要它愿意一试,就能跳出瓶子。

这个盖子对高三的学子来说,就是造成自己成绩不够理想的原因。只要我们去关注这个盖子,就能建立新的高考成功信念系统,形成新的思维模式。

孙宇晨,惠州一中的学生,高二期末考试的成绩是450分,总分750分,他从来不是老师同学眼中的好学生。升入高三时,他发誓:用一年的时间考入北京大学。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高考信念呢?是因为他没有关注自己高一高二的成绩。正因为没有关注,所以没有形成那种我是差生的思维模式。那他关注的是什么呢?他关注的是为什么自己只能考450分。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自己在高一高二时沉迷于小说,天天泡在读书錧,根本就没有认真学习过。所以他坚信:可以用一年的时间完成别人三年的学习。高三时他做了一个决定,告别小说,告别图书錧,最终成功大逆转,考入北大,屌丝完美逆袭。

为什么叫因果关系而不叫果因关系呢?因为种什么因才能得什么果。

破除高考心理魔咒的方法是什么呢?

第一:从主体到客体的转变。因为思维定势只发生在当事人身上,只要不是当事人,就不会产生思维定势。

正因为我们不是跳蚤,没有被撞疼过,所以我们能看到盖子,我们才有机会笑话跳蚤。

比如说我,权哥,高一高二成绩很差,怎么可以不形成思维定势呢?很简单,忘了我是权哥,假定我是我们班里另一个成绩非常差的同学,就叫狗蛋吧。当我开始分析狗蛋时,就会发现狗蛋之所以成绩差是因为什么什么原因,是不够努力,专注度不够,还是学习方法有问题,或者说方向错误,人际关系等等。我就会笑话狗蛋,你之所以是狗蛋,不是你笨,不会学习,而是另有原因啊。只要这样客观地分析问题,思维定势就没有了。

第二:从关注结果到关注原因上。

当我笑话完狗蛋后才发现其实我就是狗蛋,因为我只看到我过去和现在的成绩太差,就觉得一切定型了,却没有想到是什么原因得到这样的成绩的。当我想到这里时,不再嘲笑自己,看轻自己了,而是发出会心的一笑,新的思维模式就产生了。还有二百天,真的一切皆有可能。

第三:愿意跳一跳。

跳蚤只要愿意再跳高一点,就能跳出瓶子。升入高三的学子,只要愿意象孙宇晨一样去努力,去尝试,就一定能考入自己理想中的大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