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之农民企业家》第四十三章 榨油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连续几天,赵宏把周边几个村子都跑了一遍。

效果只能说不好不坏,都在赵宏的意料之中。

大点的村子有那么三五家响应,小村子则只有一两家,毕竟除了饲料之外,养猪投入也不小,大家手头都不宽裕,村民终归是胆小的占多数,敢于赌上身家的极少。

赵宏也不在意,等吃螃蟹的这一批人成功之后,自然会有人效仿,几个月时间而已,赵宏等得起。

这一日,村里的小河边。

早就荒废的榨油坊重新拾掇了一遍,安装了新买的榨油机,准备正式开业。

赵宏和小叔在调试机器,周围一群人在旁边看热闹。

本打算由村集体出资,将榨油坊做起来,也算是为村里贡献一条财路。

未曾想赵向东、赵文几个村干部竟然不同意,说什么榨出来油没地方卖,而且集体资产交给谁来管都不好,做好了有人眼红,做不好又要挨骂,反正就是困难重重。

赵宏一想也对,国营企业不好管,村营企业肯定也问题多多。

最后干脆自己出资,花了一千多块,买来一套螺旋榨油设备,把这小小的榨油坊重建起来。

“现在的机器就是好,以前榨油多费劲,现在倒进去油就出来了。”

“可不是呢,当年我们榨油的时候,先碾碎了,然后蒸熟,再用撞锤一下一下把油打出来,那个辛苦哦。”

“那当然辛苦了,不然为啥一天给计十二个公分。”

几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坐在一边的石碾上,回忆起生产队时榨油的经历,不由感叹道。

原来的榨油坊有一间灶房,一个磨房,还有一间打油的榨房。都是瓦房子,虽然年久失修,屋顶漏雨,但重新拾掇一下还能用。

磨房用不上了,赵宏干脆把它拆了,只剩下两个大磨盘,露天摆着。

母亲刘慧萍在翻炒花生,炒熟之后榨出的油才香。

赵宏一时没事,被一边看热闹的人叫住打趣道:“赵厂长,算上这个榨油厂,你一下就有三个厂了,接下来打算开个什么厂?”

“哪里还有力气接着开,早就忙不过来了,这个榨油厂谁愿意接手,我原价转让。”

众人纷纷摇头笑道:“我们可没那个能耐,厂长不是想当就能当的。”

“对啊,以前榨出来的油,都是供销社统一收购的,现在供销社早就不行了,你榨出来的油往哪卖呢?”有人问道。

“饼干厂啊,做饼干需要不少油,实在不行还可以拿到城里农贸市场上去卖,总归是有办法的。”

“你看,果然是赵厂长有办法,我们这些人哪行呢。”

“赵厂长,以后你这里肯定要收菜籽、花生吧,也省得我们挑去市场上卖了。”

“要收,但是大家如果不急用钱的话,还是先放着,我估计这几个月菜籽、花生还要涨价。”

闲聊了一会,第一锅花生很快炒好了。赵宏发动柴油机,皮带带动榨油机,从料斗倒入花生,带着泡沫的花生油从下方的出油口流出,流到早就准备好的油桶里。

豆粕像刨花一样从另一侧挤出,薄薄的带着焦香味,闻起来让人很有食欲,赵宏挺想尝一口,但想想这玩意是用来做饲料的,还是算了。

话说这榨油坊和自己的生意还挺契合的,榨的油做饼干,豆粕做饲料,真是一点都不浪费。

这型号的榨油机产量还不小,一天可以榨4、500斤花生,出油差不多200斤。真要满负荷运作,豆粕自己的饲料厂完全能吃下,饼干厂可消耗不了这么多油料,还得另外想办法才行。

不如在桂州开一家粮油店,顺便卖点山货,应该也不错。

毕竟自己种的大米,自家榨的油,总要比市场上的便宜,城市里的老头老太太,多的是在乎那一毛两毛的。

反正自己经常要跑桂州,正好顺路,两不耽误。

问题是自己对桂州并不熟悉,要找间位置不错的店面,雇佣店员,最好能找个对地头比较熟的。

对了,玉茹姐不就是桂州人吗,何不找她问一问呢。

说干就干,中午吃过饭,赵宏就开车直奔乡政府。

拎着两盒饼干,几只黄橙橙的大橘子,轻车熟路来到李玉茹的办公室。

过年回来,李玉茹面色红润,整个人精气神都好了许多,不像以前,似乎总带着点疲倦。

见了赵宏,她很高兴地站起来,接过他手里的东西,笑道:“你这家伙,肯定有事找我对不对?”

“冤枉啊,我是特意来给玉茹姐你拜年的。”

“信你才怪,哪次来不是这样。”李玉茹白了他一眼。

“确实是有点小事,但拜年是主要的。”赵宏狡辩道。

“你看,我就知道。说吧,什么事?”

“是这样的,我最近在村里开了间榨油坊,榨出的油销不出去,打算在桂州开个粮油商店,玉茹姐家在桂州,有没有什么好地方推荐。”

“粮油商店,倒是挺新奇的,专门卖粮食和花生油么,可大家一般都是去农贸市场买的,你确定这生意好做吗?”

这时还没有什么地沟油,大家都是去农贸市场,买散装的大米和食用油,也不太讲究什么品牌,估计开粮油店的很少,难怪李玉茹没听说过。

“肯定可以啊,你想,去农贸市场挺远吧,我把店开到小区门口,卖的东西又便宜,生意能不好么。”

“你这一说也有道理,可专门卖粮油的话,会不会种类太少了?”李玉茹蹙眉问道。

“怎么会呢,说是粮油店,其实我是打算和村里一起,自家吃不完的土特产,像什么鸡蛋、腊肉、熏鱼、干笋、辣椒啊,反正只要一时半会放不坏的,都可以拿去卖,为大伙增加点收入。”赵宏解释道。

“你这个主意不错,农村不是没有好东西,可就是换不来钱,这样集中起来拿到城里去卖,是条不错的路子。等你做起来之后,要是效果好,我们还可以推广。”李玉茹也很高兴,拍手说道。

“玉茹姐,你看我贡献了这么好的点子,要是推广的话,乡里是不是该给我发个奖状啊?”

“没问题,你想要什么样的,到时候我给你写一张。”李玉茹玉手一挥,答应道。

“不对,奖状不值钱,我要奖金。”见李玉茹这么霸气,赵宏也开玩笑道。

“想反悔,已经晚了。”

开过玩笑,两人坐在会客桌边,李玉茹拿出一罐茉莉花茶,泡了两杯,顿时屋里茶香袅袅,扑鼻而来。

李玉茹把茶杯捧在手里,一边暖手,一边问道:“开粮油店的话,位置有什么讲究吗?”

“不需要太好的位置,靠近菜市场,或者靠近小区门口,只要附近居民多就行。”

粮油店覆盖的范围有限,讲究的是细水长流,店面的位置并不那么重要,只要不是太偏就行。

“我家在桂州齿轮厂,附近有好几个小区,应该满足条件,我先打电话,让家里人帮忙留意一下,等周末我们一起去看看,怎么样?”李玉茹想了想,说道。

赵宏点点头:“好,没问题。”

这时像齿轮厂这样的国营大厂,正是红火的时候,职工收入相当不错。

等过几年,民营企业遍地开花,齿轮厂就会陷入颓势,赵宏记得齿轮厂在2000年前后就破产了。

“对了,开店的人手你打算怎么办,在桂州雇人,还是从村里找人?”

“村民去了人生地不熟的,肯定是从市里雇人,开店不能坐等生意上门,必须主动出击,还是当地人更合适。店里我打算雇两个人,一个看店,一个出门跑生意,姐要是有合适的人选,干脆也帮着介绍得了。”

李玉茹点点头,轻叹了口气:“唉,你不知道,厂里就只要那么多人,好多家属子弟找不到事做,大家也犯愁。我让人先在厂里问问,到时候你自己看合适不合适。”

说好之后,赵宏从李玉茹的办公室出来。

心想顺便去见见王立本,问下在街上找住处的事。过年之后,饲料厂的事肯定越来越多,再住在村里就不方便了。

正好唐喜莲的服装店也快开业了,到时候住在镇上也方便见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