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孔雀忘归海云深》第九章 凉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弯弯月出照城头,

城头月出照凉州。

凉州七里十万家,

胡人半解弹琵琶

西汉武帝元狩二年,骠骑将军霍去病出陇右击破匈奴,夺匈奴圣物“祭天金人”,武帝将此地名为武威,意为军威所到,以武开疆。

本朝太宗皇帝因为其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之咽喉,地位位置险要,是兵家必争之地,又以“金行其地,是故寒凉”,改名称为凉州。

当今圣上设置天下九大节度使,凉州地处汉羌边界,民风剽悍,悍不畏死,凉州精骑便横行天下,歌谣流传“凉州大马,横行天下”,河西节度使治所就在凉州,是河西走廊的军政中心。

凉州自古以来也是“人烟扑地桑柘稠”的富饶之地,“车马相交错,歌吹日纵横”的西北商埠重镇,自长安城安远门以西,到唐境最西边有一万二千里,富庶者无如陇右,陇右又以凉州为最,因此与扬州、洛阳、益州并立,为本朝的说得着名城大邑,又兼是东西丝绸之路,必经之地,所以胡商云集,很是繁华。

妙元师徒二人一路御剑而来,眼看就到凉州,妙元命若兰收了飞剑,落到了甘凉大道旁,这甘凉大道连接甘州和凉州,是通往凉州的官道。若兰道“师父此去凉州还有些路程,为何早早的收了飞剑”妙元道“若我们到凉州城才落下飞剑,会引得世人对你的非议,让他们以为你是妖魔,那会耽误了后面的大事,反而不美”若兰道“师父思虑周全,那我们现在就徒步走过去嘛?师父”妙元道“你且莫急”

妙元从袖中拿出一个荷包,打开一看,里面有两个用纸做的驴,一黑一白,惟妙惟肖的,妙元将这两只纸驴取出,只有巴掌大小,放在这大道上,只是吹了一口气,这纸驴腾腾的就活了起来,两头畜生又是甩头,又是摇尾巴的,而且见风就长,不多时竟成了两只大驴,妙元就把这黑驴给若兰,自己骑了那头白驴,师徒二人就这样,骑着驴进了凉州城中。

入得城中,才觉得这凉州号称西北第一城,真是名不虚传,一路上商铺鳞次栉比,客栈茶馆遍布南北,驼队马队来往东西。刺史府很好打听,顺着城中的大道,很快就到了这刺史府,面朝南面两扇朱漆大门,上有门匾,书“凉州刺史府”,门口两列卫士,守卫府门。

妙元下驴,从怀中拿出一块金锁,交给守卫侍卫,求见刺史卢大人,此为信物,他见金锁,必会找我相见。那侍卫见妙元真人,气度不凡,不敢怠慢。不多时,有个中年的妇人出来,说是奉妇人之命,请二位入内堂叙话。师徒二人把驴子拴住,随着这妇人,穿廊走巷,入得内堂,里面正端坐着一位妇人,远望只见头梳惊鹄髻,上着绯红色罩衫,身穿鹅黄齐胸襦裙,走的近了看的清楚,那妇人面敷铝粉,两颊轻抹胭脂,黛眉淡扫,眉间贴了花钿,嘴唇涂着红色唇脂,端端一副达官贵妇的妆容。

那妇人一见妙元就行礼,道“真人别来无恙”,妙云道“夫人,贫道已经将你卢家掌珠教成,今天亲自把她送还给你,也不负你我前约”,就把若兰引到崔夫人跟前,道“若兰,这就是你的亲生母亲,快来相认吧”,那崔夫人已是双眼泪水滑出,拉着若兰的手,口中喊着“我的儿,为娘这么多年,真是日思夜想啊”,身边的丫鬟和妇人也都暗自垂泪。

因这若兰久居深山,与俗世情缘早已淡漠,见到自己娘亲,反而很有陌生之感,看崔夫人已是涕泪满面,竟然不知如何应对,反而呆着一旁。妙元微微一笑,就向崔夫人道别,崔夫人收了眼泪,就去挽留妙元,妙元道“缘生缘灭,不必强求”又转向若兰道“莫要忘了为师嘱咐,我一会骑白驴回去,那黑驴就交你,为师就此和你道别了”。

崔夫人见挽留不住,就让仆人为妙元引路,若兰见师父要走,抓着妙元的衣袖不放,妙元轻拍若兰的手,点头给她致意,若兰心中明白师父之意,也就松开了手,眼中含泪目送着,家里仆人送妙元出府去,妙元自回齐云山,自不待言。

那崔夫人拉着若兰的手不放,问女儿这些年住在哪里,跟着那女黄冠都学些什么?若兰不便明言,只是答道“开始时也就是读经念咒,也没学别样。”崔夫人多年不见女儿,今日终于得见女儿回家,心中欢喜,一直就左摸右看,看着女儿出落的,如春天的桃花一样,明艳漂亮,心中大为高兴,看她神情淡漠的样子,只是以为刚刚认亲,还不熟悉,心想时间长了就都好了,心中高兴了,就又把若兰三岁时候的遭遇,又是絮叨了一遍。

崔夫人道“你三岁的时候,我们当时还在涿州,那一年三月三上巳节,我们一家外出去涞水边祈福,哪知路上就遇到了这女道士,她看见你长得可爱,便来摸你的小手。你奶娘张妈抱着你,正待发话,谁想你见了那女道士非常亲热,伸出小手,要那女道士去抱。

那女道士道:“好孩子,你居然不忘旧约。也罢,待我接引入修真正道。”她就将你抱起就走。张大娘以为是拐子手,一面急,一面喊着,你父亲骑着马,奔上前去,拦住了那女道士,只听那女道士说道:“此女与我道门自有仙缘,如长在你卢家,反而误了她,不如结个善缘,让贫道带她入山。虽然小别,异日还能见面,岂不两全其美?”

你父亲就下马,给那女道士行礼,道“女真人此言差矣,我范阳卢氏,是大唐北州冠族,积代簪缨,生为卢氏女,自然荣耀万分,怎会误了小女”那女道士听了直摇头,但是也没有说什么,就把你从怀中放下,问你到“你父亲不叫你随我去,你可愿随我去吗?”当时你已经三岁了,已能呀呀学语,连说:“大师,我愿去,又对你父亲说,好在不久就要回来的。”神气非常恭敬,说话好似大人。那女道士听了,一把便将你抱起,笑道:“事出自愿,这可不怪贫道勉强了。”

你父亲一看,情知不好,便一步蹿上前去,正待将你夺下时,那女道士将袍袖一展,满地金光,等金光散去再去找你时,你和那女道士都不知去向。把一个张大娘吓得又害怕又伤心,我一看找不到你,不由也是大哭。还是你父亲明达,便劝慰我道:“是儿不死,是财不散。江湖上有许多异人。我看这个女道士,定非常人,不然若兰怎么有那一番对答呢?”

旁边的一个老妇,走到若兰跟前,握着若兰的手,道“小姐,我就是你的奶妈,当时我就在跟前。自从你被那女道士带走以后,夫人日思夜想,难过了许久,每年上巳节,夫人都会说,小姐今年又是长了一岁了。小姐这一回来,老爷夫人也是了了一番思念了”

崔夫人道“我们也是无法,只能日思夜想,盼着那女道士早日将你送回,不想今日我们母女终于又重逢了”说着不禁又是痛哭一场,引得旁边的丫鬟奶妈们也是一番伤心落泪。若兰听了崔夫人的一番述说,才知自己如何被师父接引修真的。

母女二人正说着话呢,丫鬟过来报崔夫人知,老爷带着大公子回来了。崔夫人即差遣她去告知老爷,就说若兰被那女道士送回来了,让他速来相认。不一会,只见进来一位身材高大的中年男子,头戴黑色幞头,身着深绯圆领窄袖袍衫,佩着银鱼袋,双眼有神,法令深长,面白少须,自有文气,后面跟着一位少年儿郎,形容尚小,长相俊朗。

崔夫人一见,就去行礼,那卢景和就去扶起崔夫人,就来看若兰,但见面如鹅蛋,眉目清秀,头发黑长,梳洗干净,未加雕琢,身材修长,自有英气不凡。若兰自是不认得这就是她父亲,那崔夫人忙过来,拉若兰给卢景和行礼,道“这就是你的父亲啊,快来给你父亲磕头”。

卢景和扶起若兰,又来见了自己的弟弟,一家人都坐了,就听着崔夫人把妙元真人送若兰回来之事,原原本本的说了一遍。卢景和问道“这些年跟着这妙元真人都学了些什么?”若兰还是按照前语答道“开始时也就是读经念咒,也没学别样。”卢景和年少也有修道之心,后又久在官场,自然不信若兰之言,又再三追问,若兰无奈只得道“我说真话恐怕你们也不信,那怎么办?”卢景和道“无妨,你只管说真话就是”。若兰于是就把齐云山修真经历说了一遍。

我被师父带到齐云山栖真洞,那里天地灵气充盈,常年有云海笼罩,又兼树林茂密,常人根本到不了,是道家的洞天福地,一处上佳的修仙之地。我之前已经有一个女孩,就是我师姐,我们一直跟着师父长大,等我十岁之时,就能在峭壁上飞走,像猴爬树一样轻捷,没有闪失。师父后来给我一颗易骨仙丹,又给了我一把二尺长的宝剑。我跟那师姐学攀岩,渐渐感觉自己身轻如风。后来得师父传授齐云妙真剑法,刺杀山中飞禽走兽,百发百中。

剑法已成,师父将我带到齐云后山,于悬峭壁下得一洞,宛转如屋,里面石几石磴参错陈列,是我道门潜修之所。师父道“我道家修真,以身御剑本是下乘剑术,以气御剑,才是上乘,此即为剑仙之道,我今日带你来此就是让你修习,我道门上乘剑仙剑术,你今后就在此潜心修习,不要害怕,山中多灵草,食之可疗饥”。于是带着我到后山各处采摘山果草根,储于洞内。已而授我剑仙秘诀,并传火观之法,以抵御寒冬。临行前,师父对我道“安心在此修炼剑仙,我自会护佑你的周全”。语毕遂去。

师父走后,这齐云后山悬崖洞中,就只余下我一个人,此地是寒荒幽寂之境。耳所闻者,只有鸟鸣兽声;目所接者,只有静山秀林。得此静境,心中万念俱寂,从师所命,冥心密思。夫苦乐本无定相,心以为苦,则苦也。习而安之,与苦相忘,则随处皆乐地。

我在此山中,以泉水解渴、摘野果充饥,长日惟端坐,绝无所思。又不知经几许晨昏,花落花开,都忘岁月,但始终未逢一毒蛇猛兽相扰,心里也觉得很奇怪。

一日山中大雪,我运起火观之法,就觉得洞中暖气蓬蓬而出,温暖如春,看洞外已如琼林,冷不可言。又过了不知道多少时日,只记得那是一天的夕阳西下,我正在洞中禅坐,洞内忽放光明,四周山壁上石纹照的清清楚楚。惊而出定,四顾山洞,看到师父正站在我的面前,笑曰:“你剑术成于今日”,命我闭目跪地。

过了良久,忽向我顶门一拍,疾呼曰:“起!”遂将应有之手续,逐一宣示毕,就带着我出了山洞,我本欲徒步下山,师父道“你可御剑飞行了,何必再以徒步而行”,我心中大喜,按照师父的吩咐,默念剑诀,只见我的佩剑,自行飞起,我一跃而上,剑随心意而动,飞到半空下看,只见山中山峰峡谷就在眼前,亲眼可见云海山林,随风而动,心中欣喜不已。

待我回到栖真洞,向师姐询问岁月,才知我已经在那洞中,一个人修习二十余月。山中七日,世上千年,恍惚也似,真是万劫一刹那,刹那即万劫。苦乐既无定相,久暂亦无确征,世界者,实凡夫之执着所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