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医在左,西医在右》第二章 西医常见诊断方法的解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西医被称为冷冰冰的医学,不仅是西医让人难以琢磨,还因为西医复杂和令人费解的术语让人感觉到难以亲近。很多患者去到医院看西医都会有这样的体验:在不同的部门之间穿梭,拿着一张张写满英文字母的检验单,努力看着医生的表情来读懂自己的病情。然而,结果总是让人失望的,因为医生的表情往往纹丝不动,介绍的病情又夹杂一大堆的专业术语。

那么西医的术语究竟难不难学习呢?当然,西医的术语多如天上的繁星。在这一章里,将为大家挑选生活中最常用的西医体检术语、实验诊断术语等,教大家读懂自己的健康状况。此外,还为广大的读者朋友介绍各种仪器的诊断,告诉您做这些实验诊断的时候有哪些注意事项,让你轻松掌握自己的健康。

西医常用术语的解读

我们一般所说的西医,其实指的是近代和现代医学,在过去被中国称为新医,与旧医(中医)相对立。西医治病原理是从解剖学和药理学(化学),从而杀死病毒细胞,达到治病的目的。通常,为了对自己的身体有个全面的了解,大家会定期地到医院去体检,而当看到体检单上的项目却常常感到困惑。没关系,接下来,在这个小节里,将为大家介绍检验单的常用项目和西药一些药物的专有名词,教你看懂体检单上的专业名词。

一、常见体检项目

【葡萄糖。

葡萄糖即血糖,英文缩写为,一般餐后1~2小时、情绪紧张等;注射葡萄糖或肾上腺素后,胰岛素不足(糖尿病)、颅内压增高、脱水等,这时的葡萄糖会增高;一般饥饿、运动后等;胰腺癌、注射或口服过量胰岛素或降血糖药物、严重肝病等,这时的葡萄糖会减低。

【尿素氮。

尿素氮英文缩写为,各种原因引起脱水、休克、心功能衰竭的肾前性病理性增高、各种肾脏疾患所致肾功能不全或衰竭、尿路梗阻等会使尿素氮增高;严重肝病、肝坏死等会使尿素氮减低。

【尿酸。

尿酸英文缩写为、URIC,一般痛风、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红细胞增多症、肾功能减退、子痫、中毒性肝病等会使尿酸增高;患有遗传性黄嘌呤尿症等的尿酸会减低。

【总胆固醇。

总胆固醇英文缩写为或,一般动脉粥样硬化、肾病综合征、胆总管阻塞、糖尿病、黏液性水肿等会使总胆固醇增高;而甲亢、恶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会使总胆固醇减低。

【甘油三脂。

甘油三脂英文缩写为、TRIG,一般冠心病、糖尿病、肾病综合征、先天性脂蛋白酶缺陷、脂肪肝等甘油三脂的含量会增高;而甲亢、肝功能严重衰竭等甘油三脂的含量会减低。

【高密度脂蛋白。

高密度脂蛋白英文缩写为,是冠心病的保护因子,含量增高时反而有益;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会导致高密度脂蛋白减低。

【低密度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英文缩写为,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症会使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增高;而在减低时反而有益。

【甲胎蛋白。

甲胎蛋白英文缩写为,肝癌、肝硬化、恶性畸胎瘤、肝母细胞瘤、卵黄囊肿瘤、急性肝炎、重症肝炎恢复期等会使其含量增高。

【病毒壳抗体。

EB病毒壳抗体英文缩写为-IgA,如果受到病毒感染或者鼻咽癌呈现阳性。

【癌胚抗原。

癌胚抗原英文缩写为,如果患有结肠癌、直肠癌、胰癌、胆管癌、胃癌或其他癌症会使癌胚抗原含量增高而通常吸烟的老年男性有增高倾向。

二、常见处方药物专用名词的解释

【血药浓度。

血药浓度(PlasmaConcentration)指的是药物吸收后在血浆内的总浓度,包括与血浆蛋白结合的或在血浆游离的药物,有时也可泛指药物在全血中的浓度。药物作用的强度与药物在血浆中的浓度成正比,药物在体内的浓度随着时间而变化。

【药物代谢。

药物代谢(DrugMetabelism)指的是进人体内的药物经化学*生成新物质的过程。药物代谢是依赖酶催化而进行的。不同的酶作用于不同的药物(基团),发生不同的反应,如氧化、还原、羟化、乙酰化、脱烃、脱卤、脱羟、磺酸化、核苷化、葡萄糖醛酸结合等。药物在体内经*生成代谢物。一种药物可以有一种或多种代谢物。多数代谢物的活性较原形物为低甚至完全消失,需在体内*为活性代谢物方起治疗作用,称为前体药物。人体内酶活性的变化和一些能影响酶活性的药物均能使药物代谢加速或受阻,从而影响药效。

【生物半衰期。

生物半衰期(BiologicalHalfLife)简称血浆半衰期,指的是药物自体内消除半量所需的时间,以符号T1/2表示。一般情况下,代谢快、排泄快的药物,其生物半衰期短,而代谢慢、排泄慢者的生物半衰期较长。临床上可根据各种药物的半衰期来确定适当的给药间隔时间(或每日的给药次数),以维持有效的血浓度和避免蓄积中毒。但是由于个体差异,同一药物的半衰期不同人常有明显的差异,肝、肾功能不良者或老年人的血浆半衰期常较年青健康者为长。药物相互作用也会有干扰,使半衰期发生变化。

【抗菌谱。

抗菌谱(AntibacterialSpectrum)泛指一种或一类抗生素(或抗菌药物)所能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类、属、种的范围。比如青霉素的抗菌谱主要包括革兰阳性菌和某些阴性球菌,链霉素的抗菌谱主要是部分革兰阴性杆菌,两者抗菌谱的覆盖面都较窄,因此属于窄谱抗生素(NarroAntibiotics)。而四环素类的抗菌谱覆盖面广,包括一些革兰阳性和阴性细菌,以及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等,因此为广谱(BoadSpectrum)抗生素。抗菌谱反映了自然状态下细菌(微生物)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存在耐药性的干扰。同类或作用相似的药物常具有相同或近似的抗菌谱。虽然抗菌谱是选择抗菌药物的重要依据,但应用时还必须考虑微生物耐药性发展的现实情况,两者不可偏废。

【首过效应。

首过效应(FirstPassEffect)也称第一关卡效应。口服药物在胃肠道吸收后,经门静脉到肝脏,有些药物在通过粘膜及肝脏时极易代谢灭活,在第一次通过肝脏时大部分被破坏,*血液循环的有效药量减少,药效降低,这种现象称为首过效应。

【首剂效应。

首剂效应(FirstLiseRseponse)指的是首剂药物引起强烈效应的现象。有些药物,本身作用较强烈,首剂药物如按常量给予,可出现强烈的效应,致使患者不能耐受。如降压药可乐定,首剂按常量应用,常出现血压骤降现象。因此对于具有这种性质的药物,其用量应从小剂量开始,根据病情和耐受情况逐渐加大到一般治疗剂量,较为安全。

【药峰浓度。

药峰浓度(PeakConcentration;Cmax)指的是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上的最大血药浓度值,即用药后所能达到的最高血浆药物浓度。药峰浓度与药物的临床应用密切相关。药峰浓度达到有效浓度才能显效,而如高出了安全的范围则可显示毒性的反应。此外,药峰浓度还是衡量制剂吸收和安全性的重要指标。

【药峰时间。

药峰时间(PeakTime;Tmax)简称峰时,指的是在给药后人体血浆药物浓度曲线上达到最高浓度(药峰浓度)所需的时间。药峰时间短,表示药物吸收快、起效迅速,但同时消除也快;而药峰时间长,则表明药物吸收和起效较慢,药物作用持续时间也往往延长。药峰时间是应用药物和研究制剂的一个重要指标。

【血浆蛋自结合率。

血浆蛋自结合率(PlasmaProteinCombinationRate)指的是药物在血浆内与血浆蛋白结合的比率。在正常情况下,各种药物以一定的比率与血浆蛋白结合,在血浆中常同时存在结合型与游离型。而只有游离型药物才具有药物活性。当两种药物联合应用时蛋白结合能力较强的药物分子占领结合部位,使其他药物不能得到充分的结合,以致后者的游离部分增多,药效增强。这种相互作用对一些蛋白结合率较高的药物具有意义,因此要注意那些药效较强烈或毒性较大的药物,以防止药物自结合部位置换下来,使药效增强,常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给药次数。

给药次数(TimeAdministerDrug)指的是每日服用药物的次数,给药次数的多少主要由两方面因素决定:药物生物半衰期的时间长短;药物在体内消除的快慢。在人体内消除快的药物,给药次数可略微增加;在人体内消除慢的药物,给药次数可略微缩减,并应在长期服用时,要警惕可能引起的蓄积中毒。

三、如何服用西药

说起服用西药,可能很多人会不屑一顾,说吃药不就那么回事嘛,喝杯水,把药咽下去不就行吗?服用西药和中药一样也是有很多值得注意的地方。首先,要注意服用西药的时间。有些要求饭前服用即空腹,有些对胃肠道刺激作用较大的药品则最好在饭后服用。有的药物如驱虫药,要求在半空腹或空腹时服下,若在饭后服,药物就会被食物隔住,难以达到治疗目的和作用。抗酸药、胃肠解痉药多数在饭前服用效果较好;止喘药、镇痛药多在症状发作时服用。一般说来,除了苦味健胃药、收敛药、抗酸药、胃肠解痉药、肠道抗感染药、利胆药(以上多为饭前服用)、催眠助眠药、缓泻药(睡前服用)以外,其余都可以在饭后服用,特别是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布洛芬、吲跺美辛、铁剂等),更须在饭后服用。

对于服药,一些普遍的注意事项是:服药期间忌生冷辛辣烟酒等刺激性食品,服药期间忌喝茶,一般最好喝白开水。另外,注意看说明书和遵医嘱。中西药最好不要同一时间服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副作用。

有的人可能认为,非处方药既然如此安全,吃多点吃少点没啥关系。这是完全错误的。其实世界上没有无毒的用药,非处方药同样也有毒性,只是相对地说毒性小些罢了。

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资料指出:“全球有1/3的患者死于用药不当”,“全球有1/7的病死者的病因不是自然固有的疾病,而是不合理用药”。所以,千万不要认为非处方药没有毒性,服多服少没有关系。因此用药要十分慎重。

实验诊断

一、实验诊断是什么?

实验诊断是诊断学的一部分,主要是运用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的实验技术和方法,通过感官、试剂反应、仪器分析和动物实验等手段,对病人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以及组织细胞等标本进行检验,以获得反映机体功能状态、病理变化或病因等的客观资料。

二、实验诊断的类型

实验诊断涉及的面广泛,主要可分为五种:第一种是临床血液学检验;第二种是排泄物、分泌物及*的检验;第三种是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第四种是临床免疫学检验;最后一种是临床病原体检验。接下来简单地介绍临床血液学检验;排泄物、分泌物及*的检验;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这四种检验方法,希望可以满足广大的读者朋友,对这五种检验方法有个认识。

1.临床血液学检验

临床血液学检验的检验对象主要包括来源于血液和造血组织的原发性血液病以及非血液病所致的继发性血液病。临床血液学检验主要是对血细胞(如白血病等)、造血组织(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出血倾向(如血友病等)和血栓栓塞(如深静脉血栓形成等)等的致病原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诊治措施等。此外,临床血液学检验适用如肝脏病、肾脏病、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病、呼吸病、传染病、免疫病、产科病、恶性肿瘤、遗传病等各种疾病以及外科手术、严重创伤、药物治疗等所引起的血液学异常。近年来,利用分子标志物对白血病进行免疫学分型和对血栓前状态进行精确诊断也取得了极大的进展。

以下为血液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采血部位:

1)毛细血管采血:*在指端,特别是无名指,婴儿可用拇趾或足跟。

2)静脉采血:多在肘部,腕部或手背静脉,婴幼儿可在颈外静脉采血。

3)动脉采血:常用于血气分析时,多在股动脉穿刺采血,也有用肱动脉或桡动脉。

采血时间:

1)空腹采血:一般在晨起早餐前采血,常用于临床生化检查。

2)特定时间采血:如激素、葡萄糖等的测定。

3)急诊采血:不受时间限制。

2.排泄物、分泌物及*的检验

对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等标本进行检验,从而获得反映机体功能状态、病理变化或病因等的客观资料。

尿液是血液经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排泌及重吸收的终末代谢产物,尿液的成分和性状反映了机体的代谢状况,也受机体各系统功能状态的影响。尿液检验主要用于疾病的筛选诊断,疗效观察,也间接对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可用于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和疗效判断及用药的监护。尿液的采集时应注意;成年女性留尿时,应避开月经期,防止*分泌物混入。新鲜尿应半小时内送检,过久易致成分降解,影响检查结果。

不同时间段的尿液有不同的检测效果:

1)首次尿:清晨首次尿也称为过夜尿,能够反映肾浓缩功能,也可检测细胞及管型。

2)餐后随机尿:一般是餐后2小时留尿,对病理性糖尿、蛋白尿检查较敏感。

3)24小时尿:用于肌酐、尿糖、尿蛋白、尿酸、尿17-OH、尿17-KS、电解质等定量检查及记录24小时尿量。

留尿方法:

早8点排空膀胱,以后尿液全部留下直至次日晨8点,最后一次排空膀胱,留下尿液,准确收集所有尿液并记录尿量,混匀后取50毫升送检。

3.临床生物化学检验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既是一门研究人体健康和疾病时*生化过程的医学基础理论学科,又是一门应用各种技术和方法分析机体健康和疾病时。*或组织样品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医学应用技术学科,它在医学理论和医学实践中均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的作用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阐明有关疾病的生物化学基础和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生物化学变化;在阐明疾病生化诊断的原理方面,偏重于论述疾病的生化机制,故又称为临床生物化学。另一方面开发应用临床生化检验的方法和技术,对检验结果的数据及其临床价值作出评价,用以帮助疾病的诊断以及采取适宜的治疗,偏重于临床生化实验室的应用,国内称为临床生化检验学。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的主要适用于人体器官、组织、*的化学组成和进行着的生化过程,以及疾病、药物对这些过程的影响,为疾病诊断、病情监测、药物疗效、预后判断和疾病预防等各个方面提供信息和理论依据。

近20年来,在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表现在缺血性冠状动脉疾病、肝胆系统疾病、肾脏疾患、呼吸系统疾病、脂代谢疾病、神经与精神疾病、糖尿病及内分泌疾病以及骨代谢标志物、电解质与酸碱平衡、治疗药物监测、自由基与测定等方面。

4.临床免疫学检验

临床免疫学检验主要包括:免疫功能检验和感染性疾病的免疫学检查。

其中,免疫功能检验包括免疫球蛋白(IgG)、免疫球蛋白(IgM)、免疫球蛋白(IgA)

免疫球蛋白(IgD)、免疫球蛋白(IgE)和补体免疫学检验。

感染性疾病的免疫学检查包括:

1)布氏杆菌凝集试验,如果布氏杆菌含量高于正常值,就有可能是流行性斑疹伤寒、疟疾、恙虫病、免热病等。

2)抗链球菌溶血素(ASO),如果抗链球菌溶血素含量高于正常值,就有可能是风湿热病、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急性肾小球肾炎等疾病。

3)抗链球菌激酶(ASK),如果抗链球菌激酶含量高于正常值,就可能是由于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的疾病、风湿病活动期等。

4)抗链球菌透明质酸酶(AH),如果抗链球菌透明质酸酶含量高于正常值,就有可能是链球菌咽炎患者,风湿热患者的比溶血性链球菌所感染的其它疾病高得多。

5)流感血清学试验,如果流感血清含量高于正常值,大部分是流感病毒感染。

6)风疹病毒血清试验,如果风疹病毒血清含量高于正常值,多是风疹、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7)流行性出血热血清学试验,如果血清抗体是阳性,那么可能是流行性出血热。

8)脊髓灰质炎病毒抗体检验,如果脊髓灰质炎病毒抗体阳性,一般是脊髓灰质炎等病和使用疫苗后。

三、实验诊断的应用范围

实验诊断的应用范围很广,首先,能够直接为医疗工作服务,为医生提供病人有效的机体功能状态、病理变化或病因数据,方便医生开始救护工作;其次,为开展预防工作提供依据,可以向广大的市民提供强有力的事实及数据,提高市民对疾病预防的信心;再次,可以进行相关的社会普查,把相关的资料整理,归档,以便进行研究和为医护人员提供相关的资料和信息;最后,也有利于开展健康咨询,为咨询提供有效和有力的实际数据,以便健康咨询工作的顺利进行。

此外,正确选择检测项目选择检验项目时必须了解各项检验的临床价值,应选择对疾病诊断灵敏度高和特异性强检验项目来进行检查,做到有的放矢,避免滥用和杜绝浪费。

X线诊断

一、什么是线诊断

现在的学生,每年都会有一次例行体检。除了简单的量身高,称体重,测视力,验血,内科检查外,还有一项就是胸透。只见学生每次往机器一站,机器就上下移动,一会医生就说好了。最后拿到的体检表,在胸透方面就写着胸透正常。一切过程都有点云里雾里的感觉。殊不知这就是应用最广泛的诊断方法——*的线检查。胸透全称荧光透视,为常用线检查方法。

*是人体自然对比良好的部位。利用线对心脏及肺的穿透能力不同,在线片或荧光屏上造成密度不同的影像,不需造影就可以把肺内病变和心脏轮廓清楚地显示出来。线诊断能显示肺部炎症、肺不张、肺气肿、气胸、胸腔积液等,还能了解到这些病状的病变范围和程度;还能显示心脏和大血管的大小和形态,横膈病变如膈膨升、横膈疝等。此外,*摄片还可观察到*骨骼的改变。*线检查对于小儿支气管异物的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但*平片检查有一定的局限性,纵膈阴影内的器官和组织,如心脏、大动脉、静脉、淋巴、神经、食道、气管等,除了气管外其余均不能分辨。

X线检查常用的方法是透视和摄片。透视是直接观察线穿过人体后在荧光屏上所形成的阴影的方法。摄片是将被检查部位的组织阴影拍摄在线照片上,再进行观察的一种检查方法。

二、需要线诊断的疾病

X线检查主要用于检查诊断肺部疾病、心脏的大小、肋骨、胸膜、胸壁纵隔、支气管。如有不明原因的发热、长期咳嗽、气急、喘鸣、咯血、青紫、心悸及胸廓脊柱有畸形时,经医生检查认为有必要,都可以作*线检查。

三、怎样看*光透视、摄片报告?

X线诊断是临床诊断的一部分,要作出正确的诊断,必须遵循一定的诊断原则和分析方法,才能客观地、全面地得出正确结论。

X线检查常用的方法是透视和摄片。透视是直接观察线穿过人体后在荧光屏上所形成的阴影的方法。摄片是将被检查部位的组织阴影拍摄在线照片上,再进行观察的一种检查方法。

X线报告(包括透视、摄片)主要分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线所见,对线下见到的情况进行详细描述。其中包括4方面的内容:

1)是病灶的位置和分布,如果发现模糊斑片状密度增高阴影,阴影在上肺野时多是肺结核,在下肺野时多是炎性病变。

2)是病灶的大小范围、数目和密度。如果是大叶性肺炎,一般为云片状,面积达到或超过一个肺叶,数目少,密度均匀;而粟粒型肺结核则为数目极多的小颗粒状。

3)是病灶的形态结构。比如肺部炎性变阴影形状很不规则,边缘有点刺状影;肿块影多呈圆形,边缘光滑。

4)是病灶的周围组织与有关器官的改变。如果一侧全肺不张,纵向患侧移位;大量胸腔积液,纵向健侧移位。还有病灶引起的功能变化等等。

第二部分是诊断结论。结论有两种:一是肯定性诊断,另一种是疑似诊断。有些病如肺结核,线有比较高的诊断价值,但许多疾病仅靠线检查是不够的。我们在看线报告时必须结合临床其他资料,包括病史、症状、体征及其他检查,必要时还要反复追查、复查,即使是那些线检查容易作出诊断的疾病也不例外,不可轻易否定或肯定诊断。对比较复杂的情况要由专科医师分析判断。

四、妇女和男士预防癌症的线诊断

1.*光照相

目前,乳腺癌是仅次于肺癌,引发与癌有关的其它疾病而导致妇女死亡的主要原因。在此之前,美国癌症协会建议,39岁的妇女应该做基线*光照相,以后每两年做一次;直至50岁。50岁以后,则需每年一次的*光照相。而对于那些家族有乳腺癌病史、做过*切除术或正在替换雌性激素的妇女,则应每年都要做一次*光照相。

对于*光照相,妇女不必感到恐慌和紧张。*光照相术简单、无害且使人基本上无不适感。拍照时需要要脱去上衣,站在机器的可测范围内。技术人员将做一些调试,依次使你的*置于适当位置。在你感觉受到机器压力最大的一刻拍出的照片是最理想的。但这种挤压仅持续一分钟,不会使人很不舒服。第二组照片是从侧面拍的。你要将胳膊放在机器臂上,技术人员随后做些调整使你的肩膀处于合适的位置,以便看到臂弯处的淋巴结和*组织。*大的妇女每只*需要照两张照片。

目前来看,可能由于*光照相术的大量推广,乳腺癌发病率在过去的10年中增长速度较为稳定。

做*光照相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确保设备与技术人员都是一流的。

2)在月经后一周左右进行*光照相,因为那时*最不柔软。

3)如果做过*充填,要告知技术人员,以便其对机器进行适当的调整。

4)告诉技术人员你皮肤上的痣,以帮助他们准确阅读照片上的结果。

5)照相前不要使用除臭药或滑石粉,以确保图片清晰。

6)照片应当场先由放射科医师查看,以确保清晰,便于进一步精确阅读。如果照片不清,可以当场补照。

7)医生应在10天内告诉你检查结果。

2.烟民*的线检查

肺癌目前在恶性肿瘤死亡率中排在第一位,中重度烟民更是肺癌的常客。要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率,首先要争取做到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也就是争取通过外科手术治疗,力争获得长期生存。肺癌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临床出现刺激性干咳、痰中带血或血痰等症状要提高警惕,及时到医院就诊,拍胸片或*CT检查。通过*平片检查双肺纹理是否清晰,肺门影结构是否正常,若肺野见空洞性病灶,就有可能是肺癌。

为了及早发现问题,如果你是一个烟民,即使是35岁,也应该每年参加健康体检。如果你是一个重度烟民,每天抽两包,抽了30年、40年了,每半年就要做一次*的体检,这是简单易行、经济实惠地早期发现肺癌最好的办法。有条件的地区和单位,对于55岁以上的中重度烟民应进行*低剂量螺旋的筛查。

五、线诊断要注意什么?

1.线诊断是射线,对人体有一定的损伤,为减少线的损害,患者做胸透检查不宜过多,也不宜在短期内做多次重复检查,特别是在胸透时不要一味地要求医生看久一点、看仔细一些。

2.在常规体检中,有肺癌家族史,烟民,40岁以上或发现有肺癌症状的人有必要照光片,但为避免对人体造成伤害,检查前一定要记得穿防护服。

3.孕妇不能做有射线的检查。

4.为保护儿童健康,做线检查时应减少病人受照剂量。并且在照射时应做好患儿的屏蔽。避免不必要的线检查,使儿童线检查受照剂量减少到最低程度,最大程度的保护儿童的健康。

心电图诊断

一、什么是心电图诊断

记得第一次做心电图检查时,什么都不懂,只是医生的指导下,解开衣服,然后医生就把电线仪器往胸口处贴,当时还觉得挺恐怖的,接着就看到仪器上那看不懂的曲线。后来才了解到原来那就是心电图诊断,是冠心病诊断中最早、最常用和最基本的诊断方法。

心电图指的是心脏在每个心动周期中,由起搏点、心房、心室相继兴奋,伴随着心电图生物电的变化,通过心电描记器从体表引出多种形式的电位变化的图形(简称)。心电图是心脏兴奋的发生、传播及恢复过程的客观指标。

心电图是一种迅速、简便、安全、有效的无*作性检查方法,凡病人感到胸闷,心悸、心慌、头昏、眼花、心前区不适或疼痛等症状时都应做心电图检查。

动态心电图是长时间(24小时或以上)连续记录动态心脏活动的方法。它能充分反映受检查者在活动、睡眠状态下心脏出现的症状和变化。适用于检查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对心律失常能定性、定量诊断并能了解心脏储备能力。但其缺点是报告较迟,不能用于心脏急诊。目前心电图已普遍地被医生们应用于临床上的治疗。

二、解读心电图

当拿到心电图的报告,相信很多读者都被报告上一连串的术语,名词搞到晕头转向吧?不用担心,接下来就给大家解读报告上生涩难懂的术语和名词,让您下回做完心电图检查看到报告时,能够了如指掌。

首先,先了解下心电图纸上的每个小方格的单位,一般横格为0.04s,纵格为0.lmV。接下来为大家介绍心电图上的专用名词:

【心率】:指的是窦性心律,正常为60~100bpm之间,超过100bpm的为窦性心动过速,低于60bpm的为窦性心动过缓。在一定范围内低于或高于正常频率的,以及轻度的窦性心律不齐,都属于正常范围的心律。

【心律】:健康人绝大多数时间为正常窦性心律,偶有早搏等也属于正常现象。

【波】:在肢体导联中除为倒置外,其他导联多为直立,或较低平。在胸壁导联V1-6多不够明显直立。

【波群】:为一狭窄,形态多样的(qR,R,Rs,rS,或)波群,时间在0.06~0.10s的狭窄范围内。

【PR间期】:自波开始至波群开始的时间。正常的范围是0.12~0.20s。

【段】:是自渡群终了的点开始至波开始的一段。正常形态是随波的直立而浅浅的上飘。段平行的压低或斜向的压低不正常,轻度抬高可见于正常人,应与临床情况结合判断正常与否。

【波】;除在导联是倒置外,余在波高于05mV时均应直立。(如在,Ⅱ导联应直立,中应倒置,胸前导联自V4-6均直立)。

【Q-间期】:自波开始至波终了的间期。Q-间期随心率而略有长短之别,但-间期与心率不符合的延长有较重要意义。Q-间期异常缩短可能行最大是受到药物或电解质紊乱影响。

U渡波后的小渡,在V2-3中易见,正常应直立,其它导联可不明显。

看完了相关的术语的解释,是不是对心电图又有了新的认识呢?

三、心电图的实用意义

心电图主要反映的是心脏激动的电学活动,对各种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的诊断分析具有肯定价值。其中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和演变是诊断心肌梗死的可靠实用方法。而心肌受损,供血不足、药物和电解质紊乱都可引起一定的心电图变化,有助诊断。

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有重大意义。通过心电图的诊断,可以判断冠状动脉供血是否不足:如果是由于冠状动脉硬化而引起的心肌缺血,心电图特点为波倒置,S-段下降大于0.05毫伏。有时在心前区疼痛发作时段抬高大于0.1毫伏,称变异性心绞痛。

而急性心肌梗塞是由于冠状动脉管腔突然阻塞而造成心肌坏死,心电图的特点如下:缺血型改变:波倒置;损伤性改变:段抬高与直立的波形成单方向的曲线;坏死改变:出现病理性波。

四、心电图可运用于哪些方面?

目前,心电图机轻松方便,可随身携带上门服务,心电图阅读分析又可通过远程*作,大大方便了远在各个角落的心脏疾患病人,只要拥有心电图远程系统联络方式,养病在家的心脏病人随时可以得到心电图工作者及时准确的指导,以便更好地预防和治疗心脏疾病。随着科技的发展,心电图的优势发挥得越来越好:

1.心电图对心律失常和传导障碍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2.心电图对心肌梗塞的诊断有很高的准确性,心电图不仅能确定有无心肌梗塞,而且还能确定梗塞的病变期部位范围以及演变过程。

3.心电图对房室肌大、心肌炎、心肌病、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和心包炎的诊断有较大的帮助。

4.心电图能够帮助了解某些药物(如洋地黄、奎尼丁)和电解质紊乱对心肌的作用。

5.心电图作为一种电信息的时间标志,常为心音图、超声心动图、阻抗血流图等心功能测定以及其他心脏电*研究同步描纪,以利于确定时间。

6.心电监护已广泛应用于手术、麻醉、用药观察、航天、体育等的心电监测以及危重病人的抢救。

而今,随着医学的发展,心电图也相应的发展,为顺应人类的优生优育生育观的发展趋势,心电图已能将胎儿心脏活动时产生地生物电流描绘成图谱,记录胎儿瞬间变化,通过观察胎儿心电图,能够动态监测围产期胎儿发育情况和在宫内生长情况以及早诊断,及时治疗胎儿疾患,提高围产儿质量优生优育,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及社会价值。同样,心电图可以及时的帮助中年人或幼小患儿发现潜在的心脏疾病或先天性心脏病。

五、心电图诊断时应注意什么?

1.做心电图诊断时首先不要有恐惧心理;因为做心电图时医生需要在病人的胸前、脚脖上、手腕上接上花花绿绿的电线,有些人非常害怕,生怕会触电,心电图机还未开,心里就“扑通”、“扑通”直跳。其实这些电线只是把心脏的生物电“引出来”,不会向人体输入什么东西,就像拍照只是把人体的形象如实地记录下那样,所以不会有任何触电的危险,只需保持平常的心态就可以了。

2.做心电图检查时,当安静进行时,因肌肉活动都会产生生物电;当啼哭、深呼吸、四肢乱动时,均会影响心电图的结果。所以在为小孩子做心电图检查时,应该在小孩子安静时进行。必要时可先给生病的小孩子吃些镇静药,避免因为其他肌肉活动而引起的干扰,从而影响心电图的结果。

3.有些药物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心电图的结果,例如洋地黄、奎尼西等。如果在做心电图前服过哪些药物,应向医生讲明,避免由于药物影响心肌的代谢,从而影响心电图的图形,产生误诊。

4.心电图的结果和其他检查方法一样,仅作参考;心电图并不是万能的,因为心电图仅是在体表记录心脏的电活动,就好像用望远镜跳望远处景色一样,不一定都能看得十分清楚。例如,左、右心室同时增大时,由于相反方向的两股电流可以相互抵消,这时记录到的心电图反而可能是“正常”的。

超声诊断

一、什么是超声诊断

提到超声诊断大家可能不常听到,但是超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超就是超声诊断中的一种。那什么是超声诊断呢?超声诊断就是将超声检测技术应用于人体,通过测量了解*或组织结构的数据和形态,发现疾病,做出提示的一种诊断方法。超声诊断是一种无创、无痛、方便、直观的有效检查手段,尤其是超,应用广泛,影响很大,与射线、CT、磁共振成像并称为4大医学影像技术。

二、超声诊断的类型

或许,有读者疑问:超只是超声诊断中的一种,那超声诊断肯定还有其他吧?对的,现在用于医学诊断的超声波,主要是脉冲反射技术,包括型、型、型、型、型等。而且从发展趋势看,超声已经在向彩色显示及三维立体显示进展。

A型超声检查这种检查方法是超声束以线状径路穿入人体,在不同组织介面上产生相应不等强度的反射,由不同距离和不同幅度的回波组成一曲线组,轴(横坐标)为时间(反应距离),轴(纵坐标)为幅度(反应强度),然后根据曲线组中各反射波的位置、幅度、组合状态等,分析探查部位组织的结构状态,判断有无异常,发现疾病。这是是超声用于检查疾病的早期方法。但是型超声检查存在探测信息量少、盲目性大的缺点,自超发展后已极受冷落。虽然现在已经比较少用型超声检查,但是这种检查方式对回声各种参数量的变化颇为灵敏,在测量脑中线、眼及脂肪层方面仍是理想手段,另外对实性与液性鉴别也很有发展前途。

B型超声检查是应用最广、影响最大的超声检查。这种方法是在超声束穿经人体时,把各层组织所构成的介面和组织内结构的反射回声,以光点的明暗反应其强弱,由众多的光点排列有序的组成相应切面的图像。同时,灰阶及实时成像技术的采用使超的使用发挥得淋漓尽致。灰阶成像使图像非常清晰,层次丰富,一般使用的超声检查仪对囊性或实性的占位性病变均可在5毫米或10毫米大小即可检出,在对比条件好的情况下,如胆囊内息肉样病变,在2~3毫米时就可以被发现。实时成像功能可以提供动态观察,随时了解器官与组织的运动状态,就好像一幅连续的电影画面。超声像图检查应用极广,遍及颅脑、心脏、血管、肝、胆、胰、脾、胃肠、胸腔、肾、输尿管、膀胱、尿道、*、盆腔附件、前列腺、精囊、肢体、关节及眼、甲状腺、乳腺、唾腺、睾丸等表浅小器官。虽然产科中对各孕龄胎儿的检查虽然争议颇多,但实际上早已广泛使用超,也并没有所忧虑的胎儿安全问题发生。而型的二维超声图像是以被检查部位的人体解剖结构的回声反射组成,属于形态学诊断,主要用于肿物、畸形、结石及其他能引致局部结构有明显形态改变的疾病。

C型与型超声检查也就是额断切面与立体(或三维)超声,这需要在电脑科学高度发展的前提下才出现的。一般超二维图像是取得平行声束切入体内的画面,而不能取得垂直声束方位的图像。而型切面图像就是取得垂直声束方位的图像。现在电脑能够复制产生型图像。在型二维图像上加以型的组合,三维立体的超声(即型)也就应运而生,型超声可以取得被检物体纵、横、额3方位断面,使得立体位置更明确,信息量更丰富,有助于诊断技术的提高。在画面分割、组合的过程中,对小病变的发现,很有实际意义。

D型超声检查是利用多普勒效应,即超声射束在运动体上反射回改变频率的超声,其所产生的频移可以由音响、曲线图表现出来,型超声主要是检查运动的器官和流动的*,如心脏,血管及其中流动的血液(包括胎儿心动),用以了解运动状态,测量血流速度及方向。型与型的组合能形成双功能超声,既可以观察想要检查部位的形态,又可以观测血流的方向和速度,减少了盲目性,提高了准确性。应用电脑技术把血流的方向与流速以数字编码进行假彩色处理,使不同方向的血流产生了鲜明对比的颜色,更提高了双功能超声的分辨血流的能力,泾渭分明,一目了然,这就是彩色超声波。

M型超声也就是超声心动图,在很早之前就运用于心脏功能的监测,型超声也可以实时成像动态观察脏器的功能,如胆囊收缩功能、肠胃蠕动功能、由肾盂充液看泌尿功能、由尿道内口移位诊断尿失禁的性质及排尿时了解梗阻情况等。

三、超是否有害?

B超现在是应用最广、影响最大的超声检查。目前,是怀孕期间很好的辅助检查手段,那么就有怀孕妈妈有疑问,利用超来进行辅助检查,到底对肚子的宝宝有没影响呢,会不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呢?下面就为你揭开这个迷:

1.超原理上是无害的

从原理上分析,超是超声传导,不存在电离辐射和电磁辐射,是一种声波传导,这种声波对人体组织没有什么伤害。但如果声波密集在某一固定地方,又聚集很长时间的话,就会有热效应,这种热效应达到一定程度时,可能会对人体组织产生不良影响,影响细胞内的物质,包括染色体。理论上是高强度的超声波可通过它的高温及对组织的腔化作用,对组织产生伤害。事实上,医学使用的超是低强度的,低于94毫瓦/立方厘米,对胎儿是没有危害的,至今尚没有超检查引起胎儿畸形的报道。目前,各医院在产科领域中使用的超检查对胎儿是安全的。

2.在必要时才运用超

曾有人做过试验,把准备人工流产的孕妇分成两组,一组术前做超后就实行人工流产,一组做完超过一周再做人工流产。病理发现:做过超的胚胎发生绒毛充血和水肿,但经过一周后充血和水肿会消失。怀孕早期超声诊断影响绒毛细胞内的生化代谢,并使蜕膜组织的多疫反应减弱。这些变化对胎儿的生长发育会产生不利影响。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在必要时才运用超声,如无充分的理由,胎儿不应该受到照射。美国超声机构提出:不把超作为早孕诊断手段。因此,早孕妇女应慎用超。不必要做则尽量不做,确实需要时,也应严守最小剂量原则,尽可能减少超声波的强度,缩短检查的时间。

3.为了宝宝免收伤害,不照“留影”

一些医院竞相开展的给肚子里的宝宝做超“照相留影”,甚至做,留下孩子在娘胎中的一颦一笑,近年成为一种时尚。不但吸引了广大孕妇,也煽起了不少媒体的宣传热情。但是,有专家提醒:超声的危险性从未“解除警报”,为了让宝宝免受伤害,这种冒险的“留影”还是不照为好。

四、孕期如何使用超最好?

现在超已经广泛运用到妇女的怀孕期间,对肚子里的胎儿进行检查,那么就有怀孕的妈妈有疑问,在怀孕期间要去照多少次超呢,既不让宝宝受到超伤害也能更好地了解肚子里的宝宝呢?孕期有早、中、晚期,我们就从这三个阶段详细解说吧。

1.怀孕早期不宜做超

一般建议,在怀孕的早期不要做超,因为胎儿在宫内的3~8周正值器官分化,在器官分化期间对物理、化学刺激都很敏感,应减少不必要的外来刺激,避免对胎儿引起不良反应。但是如果是怀孕后出现*出血或腹痛,为确定胚胎位于宫内妊娠,还是宫外妊娠;或确定是先兆流产或胎儿停止发育,这时就需要做超来进行鉴别。

2.怀孕中期做超鉴别胎儿是否正常

一般在怀孕22周~26周做超检查能够比较清晰的了解胎儿组织器官发育情况,从而了解胎儿是否存在畸形,如先天心脏病、神经管畸形、四肢缺如、先天唇腭裂等等。如有畸形,此时中止妊娠(还需根据产科医生建议及相关政策),是比较适宜的。若太早做,如20周左右时,这时正是胎儿大脑突飞猛进的发育时期,过早接受超会因为胎儿发育较小,一些组织看不清而白做,不能达到筛查畸形的目的,同时又影响胎儿大脑的发育。

3.怀孕晚期了解胎儿在宫内发育情况

在36周到预产期前做超,可以明确羊水多少和胎盘的功能,以及胎儿有无脐带绕颈,如果有羊水过少,胎盘钙化,胎儿脐带绕颈,同时结合临床再考虑是否继续妊娠。另外超可以根据胎儿的头径、骨骼的测量估计胎儿的体重,明确胎儿的胎位,来预测孕妇是否能够自然分娩。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孕期超不是做越多越好。超声是很好的辅助检查手段,但过分依赖超,以超为准也是不对的。应把超作为临床检查的参考,要以临床检查为准。为了宝宝的近期、远期的健康,非不得已,不做超。

五、超检查需注意的事项

1.心脏超声:检查时先应休息片刻后脱鞋平卧在检查床上,解开上衣钮扣,**,让医生检查。

2.消化系超声:检查易受消化道气体干扰的深部器官时,需要空腹检查或先做严格的肠道准备。如腹腔的肝、胆、胰的探测前3日最好禁食牛奶、豆制品、糖类等易于发酵产气食物,检查前1天晚吃清淡饮食,当天需空腹禁食、禁水;病人如需要同时要做胃肠、胆道线造影及胃镜检查时,超声波检查应在线造影前进行,或在上述造影3天后进行。

3.妇科检查:如果需要检查盆腔的*及其附件、膀胱、等脏器时,检查前需保留膀胱尿液,可在检查前2小时饮开水1000毫升左右,检查前2~4小时不要小便。

4.孕期检查:怀孕期间应注意不要滥查超,可能致胎儿畸形。

5.泌尿系统检查:特别是输尿管和膀肮超检查时,应在检查前1~2小时,饮温水400~600毫升,待膀胱充盈后再检查。如果患者须一次接收消化、泌尿检查,最好检查当日不排晨尿,这样不必喝水即可达到膀胱充盈的目的。

脑电图诊断

一、什么是脑心图诊断

人体有着奇妙的器官组合,并且由大脑指挥着进行协调地工作,如果大脑出现疾病,有没像心电图一样的仪器帮进行辅助检查呢?有那就是类似心电图的脑电图啦!人体组织细胞总是在自发地不断地产生着很微弱的生物电活动。而脑电图就是利用在头皮上安放的电极将脑细胞的电活动引出来并经脑电图机放大后记录在专门的纸上,即得出有一定波形、波幅、频率和位相的图形、曲线。当脑组织发生病理或功能改变时,这种曲线即发生相应的改变,从而为临床诊断、治病提供依据。脑电图对被检查者没有任何创伤并且脑部疾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受到多种条件的限制,在多数情况下不能作为诊断的唯一依据,同时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其他实验检查或辅助检查来综合分析。脑电图主要用于用于颅内器质性病变如癫痫、脑炎、脑血管疾病及颅内占位性病变等的检查。脑电图极易受各种因素干扰,应注意识别和排除。

二、脑电图诊断的运用范围

1.脑电图对癫痫价值最大:脑电图在诊断癫痫时非常有用。癫痫是一种涉及感觉、运动和意识障碍的疾病。任何人都可能因事故、电击或高热诱发癫痫。那些特别容易发作癫痫的人应该服用药物,减少发作的可能性。脑电图对癫痫诊断价值最大,可以帮助确定诊断和分型,判断预后和分析疗效。

2.脑电图可确定脑外伤:普通检查难以确定的轻微损伤脑电图可能发现异常;如脑震荡、脑挫伤等。

3.脑电图可诊断颅内炎症和脑病:如病毒性脑炎。

4.脑电图对诊断脑肿瘤或损伤有一定帮助,包括脑肿瘤、脑脓肿、脑转移癌和慢性硬膜下血肿等。

5.脑电图可用于判断脑部是否有器质性病变,特别对判断是精神病还是脑炎等其他疾病造成的精神症状很有价值,还能区别癔病,诈病或者是真正有脑部疾病。

6.脑电图还可用于生物反馈治疗。

7.脑电图可诊断脑血管病如脑出血、脑血栓等。

三、脑电图异常的相关诊断

脑电图是将人体脑组织生物电活动放大记录的一门技术,主要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检查。由于脑电图反映的是“活”的脑组织功能状态,所以,自30年代出现以来,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一直发挥着重大作用。

1.脑血管病的脑电图,脑血管病急性期90%脑电图出现异常,主要是慢波增多,尤其是病灶侧更明显。尽管脑电图无特异性改变,但对诊断和预后的判断,以及与脑肿瘤的鉴别仍十分有意义。

2.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脑电图,由于动静脉畸形经常发生于在脑半球的表面,还可能因为脑血液循环障碍,而发生局限性或半球性异常。有时对侧也可能发生异常。随着病情的好转,慢波的波幅减低,频率增快。

3.脑梗塞发生后,脑电图数小时就就会有局灶性慢波出现,这种改变通常在数周后改善或消失。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损害,以大脑中动脉为最多见,所以局灶性改变主要在颞叶。如果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在发作间期脑电图可无异常。在发作期一部分脑电图可能出现异常,这类病人较易发生脑梗塞。

4.无论是脑梗塞或是轻度脑出血,主要表现为局限性慢波增多。如果病灶广泛引起脑干受压时,就会引起两侧弥漫性慢波。如果病灶小或位置较深,脑电图可能没有异常。

5.脑血管病与脑肿瘤用脑电图进行鉴别诊断也很有帮助。脑肿瘤患者脑电图的异常日渐加重,而脑血管病者则恰恰相反。

6、动态观察脑电图的变化,对判断预后也有重要价值。临床症状逐渐好转,脑电图异常改变逐渐减少或消失,预后较好;临床症状无明显好转,脑电图呈进行性加重改变,预后不良。

四、脑电图的准备和注意事项

检查前准备

1.头发要先洗干净,不要搽油,避免影响检查的结果;

2.要吃饱,避免低血糖影响结果;

3.检查前3天需要停用各种药物,如果必须服用,检查者需要说明药名、剂量和用法,以便医生参考。

注意事项

1.检查者检查时保持平和,精神不要紧张,头皮上安放接收电极,不是进行通电,不会触电;

2.脑电图室要安静舒适,缓解检查者的紧张情绪;

3.检查者在前一天晚上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做检查前要先进餐;

4.检查者需要全身肌肉放松,避免肌电受干扰,影响结果;

5.检查者需要按照医生要求,配合检查,严格按医生的指令去做睁眼、闭目或过度呼吸。

6.医生安放电极板要轻柔、准确,让电极板密切置于皮肤上,这是做好脑电图的关键。

7.对于年龄太小或不能合作者,必要时候给以水合氯醛口服或灌肠。

8.对于有高热惊厥者,最好在症状停止10天后才进行脑电图检查。

CT诊断

一、是什么?

近年来,很大癌症的确证都是由诊断检查出来的,并且辅助人们提前进行治疗,提高癌症患者的存活率。那是什么呢?CT(ComputedTomography),就是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是利用精确准直的线束与灵敏度极高的探测器一同围绕人体的某一部位作一个接一个的断面扫描,每次扫描的过程中由探测器接收穿过人体后的衰减线信息,再由快速模/数(A/D)转换器将模拟量转换成数字量,然后输入电子计算机,经电子计算机的高速计算,计算得出该层面各点的线吸收系数值,再用这些数据组成图像的矩阵。最后经图像显示器将不同的数据用不同的灰度等级显示出来,这样该断面的解剖结构就可以清晰的显示在监视器上,也可利用多幅相机或激光相机把图像记录在照片上。

CT检查主要是横断面的检查,直接的冠状检查仅限于颅脑和五官。的检查方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平扫或称普通扫描和增强扫描。平扫又称普通扫描,指的是不给检查者的静脉注射造影剂的扫描,通常用于初次检查者。平扫最主要的是掌握各个不同部位或器官以兴趣区的厚度和层间距的选择技术。对腹部或盆腔检查前应口服阳性造影剂使肠道非透性化,作为其检查前的常规准备。用造影剂标志胃肠道器官,使胃肠和实*的界限清楚。

增强扫描:指的是给检查者静脉内注射一定剂量的造影剂,同时或紧接的进行扫描的检查方法。增强扫描是根据造影剂*人体内后在各部位的数量和分布,常依各个不同器官及其病变的内部结构的特点呈现一定的密度和形态异常,而更清晰的显示病灶或明确病变的性质等。

二、诊断的适应范围

由于影像完全屏除了重叠干扰,利用窗口技术使密度分辨率大大提高,对软组织及实质*的显示能力明显优于普通线检查,检查的适应范围大致如下:

1.适用颅脑部的检查:能诊断颅内肿瘤、脑血管疾病(如脑出血、脑梗死、脑萎缩等血管畸形)、脑外伤等;

2.适用对五官及颈部的检查:能发现五官部位的肿瘤如鼻咽癌等及炎症如鼻窦炎等、咽喉部位肿瘤、颈部甲状腺及淋巴系统肿瘤、颈部肿块等;

3.适用*检查:能诊断肺内肿瘤及炎症如肺结核,纵隔及胸腹的肿瘤、炎症等;

4.适用腹部检查:能分辨肝内占位病变的性质,诊断肝肿瘤、脓肿、血管瘤等,胆脏、肾脏感染及肿瘤,脾脏及胰腺肿瘤、脓肿、结核等,肾上腺增生及肿瘤,腹腔及腹膜后肿瘤、炎症,肠道肿瘤,盆腔内器官的肿瘤、炎症;

5.适用骨关节、脊柱部分的检查:适用于其肿瘤、外伤、转移瘤、关节脱位、结核等疾患。对椎间盘膨出、脱出、椎管狭窄的诊断率明显高于普通的线照片,对骨肿瘤的诊断率也明显增高。

此外,检查还比较适用于肺、纵隔、胸壁、头颈部、腹膜后、盆腔、脊柱和四肢等部位的病变之诊断,尤其是病灶比较小而用其他方法难以确诊的病变。

三、对人体的危害

虽说的诊断技术比较高明,但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电离辐射对人体的伤害不可忽视。电离辐射是由线产生的,这种电离辐射与人体细胞、*等物质产生相互作用,导致物质的原子或分子电离,直接破坏机体内某些大分子结构,可使蛋白分子链断裂、核糖核酸或脱氧核糖核酸的断裂、破坏一些对物质代谢有重要意义的酶等,甚至可直接损伤细胞结构。电离辐射可以通过电离机体内广泛存在的水分子,形成一些自由基,通过这些自由基的间接作用来损伤机体。电离辐射对人体损伤的发生有两种:

1.非随机发生的损伤

非随机发生的损伤主要和剂量及组织的敏感度相关。射线对机体的器官组织的影响分不同程度,一般可分为高度敏感、中度敏感、轻度敏感和无敏感组织。高度敏感的组织包括淋巴组织(淋巴细胞和幼稚的淋巴细胞);性腺(精原细胞、卵细胞);胚胎组织;胸腺(胸腺细胞);骨髓组织(幼稚红细胞、粒细胞和巨核细胞);胃肠上皮。中度至轻度敏感的组织包括感觉器官(角膜、晶状体、结膜);内皮细胞(主要是血管、血窦和淋巴管内皮细胞)。不敏感组织包括肌肉、软骨结缔组织,辐射作用于机体之后,随着受照组织的敏感性和照射累积的剂量不同引起分子水平、细胞水平的变化而产生的继发作用,最终导致器官水平的障碍乃至整体水平的不同程度变化,就会出现放射损伤的体征和症状。比如放射性皮肤损伤、较大剂量的电离辐射导致脱发、白血球下降,眼晶状体损伤(白内障)特别是对射线敏感的内分泌器官照射可能导致内分泌功能的障碍。电离辐射对*细胞的损伤的后果严重,对卵巢或睾丸的照射严重会影响受照个体的后代而至畸胎,甚至遗传效应。严重过量的辐射会造*员死亡。

2.随机效应。

单个或小量细胞受到辐射损伤(主要是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等)可出现随机性效应,可能诱发恶性疾病,如癌症、白血病等。

随着扫描技术的广泛普及,使用方便,扫描技术更高端,但事实上却导致检查吸收剂量普遍增加。目前,检查吸收剂量以成倍增加,使得个体患癌的风险可能成为一个普遍的公共健康问题,特别是在儿童中的应用。儿童对于放射线影响的敏感度是*的10倍多,女孩比男孩更敏感。这使得人们对于扫描是否能够增加癌症发病率的担忧也不断的增加。

此外,人体中的性腺、眼晶体、乳腺和甲状腺对射线特别敏感,如果长时间受到大剂量照射,可能会导致白内障、绝育、生长发育迟缓,甚至诱发恶性肿瘤或白血病。光辐射线对胎儿的影响更为严重,较易造成胚胎残废、胎儿畸形、脑部发育不良,以及儿童期的癌症几率增加。不过通常在怀孕初期,比较容易造成重大的伤害,愈接近预产期,影响越小。

由于诊断技术存在着比较大的风险,所以检查者需注意慎用检查,即使使用了则需注意辐射接受剂量。

四、诊断时的注意事项

1.做腹部、盆腔和增强扫描检查需注意,扫描前6小时禁食,检查当日早晨禁食。

2.检查前患者须携带有关检查资料,包括以前检查的,和常规线检查的资料,以及其它临床检查资料,方便医生参考。

3.检查者*室须换鞋,保持室机房内整洁。以免灰尘等*影响机器的正常运行。

4.检查者需要去除被检部位的金属物品,如发夹、钥匙、钱币和含有金属物质的钮扣等,避免防止伪劣影的产生。

5.检查者在检查前一周内,做过食管、胃肠钡餐和钡剂灌肠的患者不能作腹部扫描,以避免肠腔内遗留的钡剂影响扫描。

6.做肠道和盆腔扫描检查的检查者需要在前一晚做好肠道的准备,比如吃泻药或灌肠。

7.检查者如是做增强的以前有药物过敏史,严重的肝肾功能损害的应告知医生,并且带家属陪同。

8.造影禁忌症:碘过敏者:严重的肝肾功能损害,重症甲状腺患者,急性胰腺炎;急性血栓性静脉炎;多发性骨髓瘤等异质蛋白血症,严重的恶病质。

9.肾功能不佳、糖尿病、哮喘、荨麻疹、湿疹,其他过敏性疾病,心脏病,其他药物过敏1岁以下小儿和60岁以上老人等慎用诊断。

磁共振诊断

一、什么是磁共振诊断

磁共振诊断(MRI):指的是固体在恒定磁场和高频交变电磁场的共同作用下,在某一频率附近产生对高频电磁场的共振吸收现象。利用的是生物体组织能被电磁波谱中的短波成分如线等穿透,但能阻挡中波成分如紫外线、红外线及短波。也就是利用人体组织允许磁共振产生的长波成分如无线电波穿过,这是磁共振应用于临床的基本条件之一。

核子自旋运动是磁共振成像的基础,而氢原子是人体内数量最多的物质;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氢原子核处于无规律的进动状态,当人体*强大均匀的磁体空间内,在外加静磁场作用下原来杂乱无章的氢原子核一齐按外磁场方向排列并继续进动,当立即停止外加磁场磁力后,人体内的氢原子将在相同组织相同时间下回到原状态;这称为驰豫。而病理状态下的人体组织驰豫时间不同,通过计算机系统采集这些信号经数字重建技术转换成图像来给临床和研究提供科学的诊断结果。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与超声和射线成像技术一样已普遍应用于医疗检查。

二、磁共振诊断的优点

目前,磁共振诊断是医生诊断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应用多种常规和特殊磁共振检查方法,可以准确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很多疾病。磁共振能够多角度、多层面、多参数成像,而且针对不同性质病变采用不同的特殊扫描序列,能够早期发现骨质病变,如转移瘤、股骨头坏死等,明显早于普通放射线、等其他检查,对椎管内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更具优势。

而最大的优点是对人体不产生损害,就像我们平时看电视一样,不仅能显示病变组织,还能反映**组织功能和代谢过程中的*生化信息。对于骨、关节、脊髓、盆腔脏器、前列腺、膀胱、*、卵巢、心脏大血管病变及心肌梗塞的诊断尤为准确。对疾病的诊断具有很大的潜在优越性。可以直接作出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和各种斜面的体层图像,不会产生检测中的伪影;不需注射造影剂;无电离辐射,对机体没有不良影响。且诊断微小病症时优于,但它的空间分辨率不及,所以说磁共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同时注意带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或有某些金属异物的部位不能作的检查,另外价格比较昂贵。

三、磁共振诊断的诊断范围

既然磁共振诊断对人体不产生损害,那磁共振可以运用于在哪些方面呢?

磁共振诊断由于对软组织滑膜、血管、神经、肌肉、肌腱、韧带、和透明软骨的分辨率高,因此可以用于滑膜、血管和肌肉、筋膜的炎症、滑膜囊肿和透明软骨变性、剥脱及骨糜烂破坏与缺血性坏死、颈椎和髓核病变、膝关节半月板和十字韧带损伤、类风湿的神经并发症及骨髓炎等的临床检查。

同时还可以判定滑膜炎症的宏观状况,如滑膜体积改变时的纤维蛋白渗出的程度和范围、细胞浸润、血管增生与肉芽肿(血管翳)形成、滑膜绒毛与滑膜肥厚等关节炎的早期及其病变活动度。

磁共振诊断还可分辨肌炎、筋膜紧张、脂肪渗透和肥厚及炎症消长情况。此外,磁共振诊断能清楚显示颈椎脱位、脊髓压迫和脊髓扭曲状态。

四、磁共振诊断时应注意什么?

由于磁共振诊断是由磁性材料或产生磁场的线圈组成的一个巨大磁体,好比一个巨大的“吸铁石”,在它周围3~5米的范围内产生一个大磁场,对所有磁易感性物质有强大的吸引力因此在诊断时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1.在检查时,检查者不能携带铁器等磁性物品,比如手表、金属项链、假牙、金属钮扣、金属*环等,避免影响磁场的均匀性,造成图像伪影,不利病灶显示。

2.装有心脏起搏器者,严禁作检查。

3.如果检查者体内有弹片、银夹、金属内固定板、假关节等存留,要慎重从事,必须检查时,应该严密观察,避免在检查时金属在高磁场中移动而损伤邻近大血管和重要组织。

4.对难以配合检查的儿童或神志不清者,必须适当使用镇静剂。

5.检查者如果是做上腹部(肝、胰、肾、肾上腺等)检查要空腹,检查前可饮足量水,这样可以使胃与肝、脾的界限显示更清楚。

6.检查者若在检查前还不清楚时,最好请教影像科医生,这样才能帮助您安全、顺利的进行磁共振检查。

纤维内窥镜诊断

一、什么是纤维内窥镜诊断?

纤维内窥镜是指光导纤维光学导像目镜窥察的一种内窥镜。纤维内窥镜能深入人体的与外界相通的空肠脏器(如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和体内一些腔隙(如胸腔、腹腔、关节腔)进行观察诊断、**取材,同时还能兼腔内手术。常见纤维内窥镜有:食管镜、胃镜、胃十二指肠镜、小肠镜、结肠镜、乙状结肠镜、气管镜、胆道镜、膀胱镜、腹腔镜。内窥镜诊断肿瘤最基本的方式为形态学诊断,包括直接观察、放大观察、摄影录像、病理活检、刷取细胞。内窥镜按用途分为消化道、泌尿*道、呼吸道、体腔和头部器官窥镜等。

二、纤维内窥镜诊断的优点

纤维内窥镜诊断能及时发现器官、腔道肿瘤,特别是早期癌或息肉恶变、异形增生和溃疡癌变,并能在术前作出病理确诊。并且纤维内窥镜诊断对腔内良性肿瘤和浅表恶性肿瘤以及某些早期癌,能够进行选择性、多样化的有效治疗;对一些晚期癌即使已经使用各类方法治疗但却没有疗效的,内窥镜手术与腔内高新技术(如激光、微波、记忆金属支架等)的应用也能缓解症状、延长生命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纤维内窥镜诊断的诊断使命和范围

1.纤维内窥镜诊断的使命:

由于纤维内窥镜具有的优点,现代内窥镜在临床肿瘤防治领域有四个使命:

一是对器官、腔道微小病变和早期癌肿、癌前期病变与各类中晚期恶性肿瘤,以及相关疾病进行诊断、鉴别和随访,以摄影、录像存档,方便后人参考。

二是深入研究肿瘤和有关疾病,以组织学、细胞学、免疫学、遗传学以及分子*学等学科的配合,促进对肿瘤病因、发病机理的阐明,为治疗肿瘤和有关疾病提供充实的数据。

三是内窥镜腔内手术的开展,为癌症患者治疗开启多条道路。

四是不断开发、选择、结合高新技术用于肿瘤的诊断与治疗,为越来越多癌症缓解症状、延长生命及改善生活质量。

相信纤维内窥镜诊断在白衣使者的应用下,将会为越来越多的癌症患者谋求福音。

2.纤维内窥镜诊断的范围

内窥镜是发现及诊断早期大肠癌的重要手段。近30年来,随着内窥镜的普及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各种内镜器械的开发进步,早期大肠癌的发现和诊断已成为可能。同样纤维胃、十二指肠镜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内窥镜。除此之外,纤维内窥镜诊断还可运用于一下几方面:

1.适用于胃肠道疾病的检查,比如:

食道:慢性食道炎、食道静脉曲张、食管道孔疝、食道平滑肌瘤、食道癌及贲门癌等。

胃及十二指肠:慢性胃炎、胃溃疡、胃良性肿瘤、胃癌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肿瘤。

小肠:小肠肿瘤、平滑肌肿瘤、肉瘤、息肉、淋巴瘤、炎症等。

大肠: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慢性结肠炎、结肠息肉等。

2.适用于胰腺、胆道疾病的检查:比如胰腺癌、胆管炎、胆管癌等。

3.适用于腹腔镜检查:比如肝脏疾病、胆系疾病等。

4.适用于呼吸道疾病的检查:比如肺癌、经支气管镜的肺活检及刷检、选择性支气管造影等。

5.适用于泌尿道检查:比如膀胱炎、膀胱结合、膀胱肿瘤、肾结核、肾结石、肾肿瘤、输尿管先天性畸形、输尿管结石、输尿管肿瘤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更新,纤维内窥镜诊断将会成为有着广泛的诊断范围的医学辅助手段,为患者提供方便。

四、纤维内窥镜诊断的注意事项;

患者因病情需要做纤维内窥镜检查及治疗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胃镜、食管镜、小肠镜术前禁食到至少8~10小时,如果有胃和食道潴留情况,不要延长禁食的时间,必要时插管清洗。一般说,结肠镜检查前3日内尽量进流食(米粥、牛奶、藕粉)等,不宜进含渣食物,以尽量减少粪便形成。定时服用泻药(硫酸镁、藩泻叶)等。支气管镜检查前8小时禁食水。

2.向医生详细询问内窥镜检查的一般知识,了解检查的目的,了解检查的时间、地点、检查的过程,检查前是否禁食水,是否需要肠道准备,消除紧张、恐惧心理,配合医生顺利完成检查。

造影诊断

一、什么是造影诊断

造影诊断是将一种比人体密度高或低的物质导入到人体内要检查的部位,人工地造成要检查部位密度差异,以构成对比,达到诊断的目的。造影检查前,患者要做必要的准备,如胃肠钡餐检查需要空腹,因为胃内有食物就会造成假象,影响检查质量。钡剂灌肠前,应该先进行清洁灌肠,以便去除肠道内粪便。

二、造影剂类型

造影剂(又称对比剂,contrastmedia)是为增强影响观察效果而注入(或服用)到人体组织或器官的化学制品。这些制品的密度高于或低于周围组织,形成的对比用某些器械显示图像。造影剂是介入放射学*作中最常使用的药物之一,主要用于血管、体腔的显示。造影剂种类多样,目前用于介入放射学的造影剂多为含碘制剂。大部分造影剂中含有碘,碘过敏者应该注意。造影剂导入人体,可以通过不同途径:有口服、静脉注射、插管后直接注射。这取决于不同的检查目的和所采用不同种类的造影剂。

碘制剂的种类也很多,可分为三大类,即无机碘化物、有机碘化物以及碘化油或脂肪酸碘化物。

1.无机碘化物

一般用12.5%的碘化钠水溶液。适用于瘘管、尿道、膀胱或逆行肾盂造影。

2.有机碘化物

有机碘化物也称为水溶性碘制刑,种类繁多,又分为:离子型,多为单酸单体和单酸二聚体,离子型造影剂的副反应发生率高,肌体的耐受性差;非离子型如碘苯六醇、碘普罗胺及碘必乐等。非离子型碘造影剂较离子型毒副作用小,可用于各种血管造影及经血管的造影检查。非离子型造影剂副反应发生率低,肌体的耐受性好;非离子型二聚体,如碘曲伦,多用于椎管内脊髓造影。

3.碘化油或脂肪酸碘化物

40%的碘化油主要用于支气管、瘘管及*输卵管造影。碘苯酯为脂肪酸碘化物,是一种油状液体,因其对组织的刺激性小,故适用于椎管及脑室造影,但是近年来已渐被非离子型二聚体的碘曲伦代替。

三、造影诊断项目

造影诊断种类很多,有支气管造影、钡剂灌肠检查、口服胆囊造影、胃肠钡餐造影、静脉尿路造影、*输卵管造影、经皮肤穿刺胆道造影,心脏和动脉造影。以下介绍常见的支气管造影、钡剂灌肠检查、口服胆囊造影和胃肠钡餐造影。

1.支气管造影

支气管造影剂是40%碘化油加适量磺胺粉混合成的混悬剂。支气管造影是将一根导管经鼻腔插入气管,用10%普鲁卡因作气管及支气管表面麻醉,然后注入造影剂,以显示气管、支气管分支。常用于诊断支气管扩张及气管内肿瘤。禁忌证是:近期(约20天内)有大量咯血;活动性肺结核;心肺功能不全;碘过敏者;磺胺过敏者。

2.钡剂肠检查

钡剂肠检查常用于结肠双重造影。钡剂肠检查首先需要先做清洁灌肠,然后经过*插入导管,注入适量钡剂再进行注气,以构成气钡双重造影。注入气和钡之后,检查者要翻身并作多种体位拍片。常用于结肠肿瘤、梗阻和结肠炎的诊断。疑结肠坏死者禁用此法。

3.口服胆囊造影

口服胆囊造影常用造影剂是碘蕃酸。检查前一天午餐多进食含油食物,晚饭时禁食带油的食物,晚上8时左右开始服造影剂,每隔5分钟一片,共6片(每片0.5克)。服造影剂后12~14小时拍片,胆囊显影后,需服脂肪餐,服后半小时到1小时再拍片以观察胆囊收缩功能。常用于检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等疾患。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及严重黄疸者不适合做此检查。

4.胃肠钡餐造影

胃肠钡餐造影常用胃肠双重造影,即气钡双重造影。在造影前检查者需要先肌肉注射10~20毫克盐酸654-2,然后服发泡剂,再服适量钡剂,并且进行不同体位拍片。适用于诊断胃肠病变如溃疡病、胃肠道肿瘤等。如果怀疑有胃肠道穿孔者不能用钡剂作胃肠道检查,而需要改用其他水溶性的造影剂。

四、造影剂产生的反应与预防

1.造影剂产生的反应

目前所用的常规造影剂在通常情况下相当安全。但某些患者仍会出现轻度或中度的不良反应,个别情况下还可能出现极少见的严重的不良反应。造影剂反应中常见为恶心、呕吐、潮红、发热及局部疼痛等,而这些均与所用造影剂的量有关。由于目前常用的造影剂其渗透压均明显超过血液,是其2~5倍,故很易对身体产生种种损害:

1)损害内皮和血一脑屏障。

2)损害红细胞。

3)快速增加血容量,导致心脏负荷增加。

4)诱发的肾功能衰竭,正常人发生率较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