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山窝里的全球首都》003:野望和方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让邓时锋这样纠结和小心的主要原因有两个,特定的环境以及自身内部众多记忆经验都让他不得不小心处事,毕竟自己是一个外来的人员,没有像某小说网站YY作品一来就夺舍占体那样的完美身份,也没有虎躯一震王八之气侧漏立刻让对方有多有少,不过基本上是保持在五家为一个单位,而如果相隔远了那基本上不会出现往来的状况,发现这个情况让邓时锋很好奇,他小心的靠近了一个棚户,这个棚户和另外六个棚户相连的极为接近,棚户样式也比较……好看些,邓时锋也只能用这个方式来判断这些棚户里居住的人较为富裕。

棚户并不大,每间大多在十到十五个平方左右,超过三十平方占地面积的那绝对是两间甚至多间连接起来的。棚户用石头堆积起来的房基,数根木头做主支撑梁再加上一些藤条、竹篾编织起来的东西做墙壁,这种棚户也只能满足基本的遮风避雨能力,不过就这最简陋基础的东西,这几户人家还是因为四壁基本统一完好才显得较为“高档”一些,换成是其它棚户,小则指缝大如拳头般的破烂处随处可见。由此可以判断,这些棚户里居住的人生活条件极为困苦。

在进入村落的过程中,邓时锋特别注意聆听这些人交谈的语言,虽然距离较远声音传递不清晰,但是让邓时锋仍旧感到欣喜的是这些人所使用的语言自己能听懂,而能听懂的原因也很简单,他们讲的是后世桂北、桂西以及柳州桂中都很普遍的西南官话。这些西南官话也可以称为西南方言,这种西南方言涵盖中国西南大部,湖南湖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基本上都cāo持着这种浓郁的西南腔调,虽然局部发音有所不同,可从整体腔调上还是基本互通的。

这种西南方言的起因是一个比较难以确定的学术问题,但广西境内西南方言的传播和语言圈的建立却绝对和明朝大力推广的卫所军户制度有关。明朝开国之后,朱元璋的军事卫所政策让大量外省人员直接驻扎在了广西,而征兵时这些卫所基本上是来自同一省、一地的士兵或者移民,这样一来便形成了方言岛。当地少数民族人民对这种方言的认识便因对方军人身份直接做了形象的语言划分,除了将汉语称作“军话”外,将汉人也称作“军人”,将说汉语称作“讲军”,而汉语歌曲称为“军”歌。甚至到后世,武鸣、上林、邕宁等地的一些壮话中,至今还将汉族人称作“军人”,将讲汉语称作gangj

gun“讲军”。(注一:壮话发音一沐也问了些老壮族,但发音有些差异,资料来自《广西“话”及“军人”考—明代卫所制在广西所凸显的军事地位》-作者陆天桥)。

而进驻桂北、桂中的多为从湖南湖北内陆省份的汉族人口,桂东则是广东、福建等地人口,因此广西的地方方言中,桂东的地区方言并不是西南官话,而是和广东相同的粤语白话还有客家话,其人口组成也有很多客家人。随着军户制度的消亡,还有此前移民与本地土著之间的交流、通婚,再加上商业之间和人口之间的交流愈发频繁,方言岛逐渐的以点带面的传播蔓延开来,便逐渐的形成了广西的方言区域。

邓时锋自身虽说是广西人甚至是在身份证上很占便宜的有个壮族的户籍,但其实他祖籍并不是广西,穿越前听爷爷讲述其祖籍是从山东迁过来的,大概的年代已经无法考究,但随着民族同化、融合进程,民国年间自己老祖辈就已经把自己视为了广西人。被列为壮族是新中国建立后户籍编制时,由于老辈们实在无法证明自己的祖籍出生,而自己居住那一片又有很多已经交融互通在一起的壮族人口,zhèng fǔ工作人员便行不啷当的将老家几个村子的人全部划为了壮族。而要说邓时锋本人……一百个人见到他后都不承认他是少数民族,从语言到五官特征再到生活习xìng……压根就没有任何一点少数民族的特点!他的同学更是对这个完全就没有一点少数民族特点和觉悟,却可以在高考中占点加分便宜的家伙是恨得牙根痒痒……

而邓时锋出生后由于父母的工作缘故,他跟随父母在广西北部、中部还有南部都生活过很长时间,因此对于他来说,广西大部分流行的区域方言,桂东的白话、桂南桂西的壮话、桂北桂中的西南方言他都能听懂而且也能说。不过因为他的壮话发音有些夹生,他的同学便借助着阿Q正传里的某个人物,给他起了个外号——夹(假)壮鬼子!

“妈,什么时候能吃饭啊?!!”

一靠近这间棚户,邓时锋便听到四处漏风的棚户里传出来一句清脆的童声,透过藤条编织用来挡风的壁墙的缝隙,邓时锋借助着屋内燃起的堂火一边观察一边聆听着屋内的一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