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布袋和尚传奇》第一章(5——6)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

“我曾劝过你姐夫,送他念书,老是说家里吃口重。开 心 文 学 大兴,你姐夫是个拿不定主意的人,待会,你好好劝他几句,说不定他真会送儿子念书。”

不一会,张重天从田里回来,看见窦大兴,高兴得递过烟袋道:“哎呀,早就盼你来,怎么等到今天?舅妈呢?”

“看你说的,她会来吗?咱山窝里的鸡,怎么也变不了凤凰。”

窦氏炒了菜,桌上摆得满满的。张重天与窦大兴两人边交谈边喝酒。窦大兴见长汀子抱着他妹妹,站在一边没上桌,便一口喝了杯中酒,抱过张芸芸道:“来,你也陪舅舅吃口酒。”

张重天笑道:“他呀,天生的和尚,从来不喝酒,连一块肉都不吃。吃的尽是粗菜淡饭。”

“姐夫,是不是你们管得太严了?”

“管他吗?没有。很听话的,用不到管。有许多事,咱们大人不敢想不会做,他会想会做。虽然不是我亲生,待我与你姐姐比亲生还要亲。我这辈子拣到这么个儿子,我自认为有福气。”说后,对长汀子道:

“长汀子,给你舅舅杯里倒满酒,给他挟些菜,你自己去盛饭,陪舅舅吃饭。”说着,在长汀子碗里挟了一些菜。

“姐夫,我看外甥聪明过人,如果对他稍作点拨,一定能成材。何不送他去念书,认几个字,将来可办些大事?”

张重天无可佘何地看了妻舅一眼,叹口气道:“唉,是啊,我也这么想,只是家里贫穷,填饱肚皮都很难,哪有心思送他念书?”

窦大兴接口道:“姐夫之言差矣,长汀子非旁人能比,从我见过的小孩中,还没有一个能比得上他。你与姐姐,苦就苦点,先苦后甜嘛,别豫预了,听我句话,送他去私熟念书,错不了。”

正在烧菜的窦氏听得明白,她捧着热腾腾的一盆菜走来,对弟弟道:“你问重天,我跟他说了几回,就是拿不定主意。重天,别再举棋不定了,家里虽穷,没有到揭不开锅盖的rì子吧?我想,大兴的话有道理,给儿子念书,说不定将来真的有出息。人误田一季,人误人一生。只要长汀子专心念书,我们苦死累死值得的。明天,你送他去奉化周家书房,或许咱张家真能出人才呢!”

窦氏的话,感动得长汀子差点掉下泪来。长汀子放下手里碗筷站起来,扑在母亲怀里,流着泪水道:

“姆妈,你们的好心,我都知道,不能因我害苦你们。姆妈,我,我不去念书了。家里已有牛,我去念书,叫谁放牛呢?再说,家里烧的柴没人砍,我在家里,放牛、烧柴不用愁了。还能帮阿爸干些活,有多好!”

张重天看着泪汪汪的儿子道:“长汀呀,坐下吃饭吧。家里事,你不必cāo心,有我与你姆妈撑着。明天我送你去,好好念书,给咱张家争口气。我与你姆妈就是讨着吃也要供你念书。”

第二天,窦氏大早起来,给儿子补了身衣服,做了一条书包袋,还使出她最拿手的本领,搭了几个麦饼给长汀子,饼里嵌上葱花,手拿麦饼,香喷喷的让人口涎。张重天领着儿子先到锦屏山佛寺拜菩萨。然后,又去孔庙拜孔夫子,父子俩朝开书场的周家走去。

张重天虽不识字,但道奉化周家办的私熟很出名。周先生上通诗文,下知民俗,是个德高望重的老秀才。因名气在外,许多人慕名而来。不少学生从他手里出去,不中举人,便成秀才,也有中状元衣锦还乡的。如今,身边几十名学生跟着他。还从外地聘用一名先生,专门教初读学生。

这位聘用先生姓黄,他携妻带母长住奉化。一家三口rì子过得相当拮据,微薄收入填肚子都很困难。无佘老母患病,黄先生宁愿自己不吃喝也要给母亲治病。因此,弄得面黄肌瘦,身上没长多少肉,象个老病鬼似的。但他学识丰厚,管教学生严而有方,不少顽皮学生手掌上挨了他的戒尺。即使这样,家长们都很敬重他,愿意把小孩交给他管教。

那天,张重天带长汀子拜先生,黄先生看到长汀子长得非同寻常,先自浅笑道:“质本贫贱,似如仙胎,未曾多见,奇哉,怪哉!”

一句话撩拨起长汀子的佛心,他当即向黄先生叩头,出口道:“出家念书,先生指点,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黄先生连忙扶起长汀子,拉住他的手,朝张重天点下头道:“令公子交与我吧,我敢断定,令公子前途无量呀。”

从此,长汀子跟黄先生就读。他生xìng聪慧,记忆力极强,黄先生讲过的,一听即懂,黄先生没讲的他也能融会贯通。尤其对三国、隋唐、五代的佛教经书,过目不忘,能够朗读、背诵,很受黄先生赏识。还有,长汀子从黄先生身上学得一手好书法,提笔如行云流水,人见了无不称奇。长汀子十分敬重黄先生,黄先生视他为高徒,师生情缘深重,每每刮风下雨之时,黄先生便留长汀子在自家居住,不让他一人回家。

有一回,黄先生为了治好他母亲的病,把赚到的钱全化在看病买药上,弄得身无分文,连买米的钱都没有。黄师母只好向人借米下锅。她走了附近几家,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仍无法着落,全家断炊。黄先生空着肚子给学生上课。到了中午时分,黄先生知道家里已揭不开锅,便坐在教室里不走,硬撑着给学生批改作业。长汀子取出黄素素、香喷喷的麦饼,边吃边看先生批改。黄先生闻到麦饼香味,馋得直咽口水。长汀子一看就知道黄先生想吃他的麦饼。他连忙取出一个递给黄先生道:“先生,我带来两个饼,已吃了一个,这个给你的,你吃吧。”

饥饿逼迫着黄先生。他闪动着感激的目光,盯着长汀子道:“一个麦饼我吃不下,你手里的饼让我咬一口好了。”

“黄先生,哪咋可以,我吃过的怎么好给先生吃呢?来吧,吃这个。”

“没关系,你手里的让我咬一口够了。”说罢,伸过脸,张大嘴巴咬长汀子手上麦饼,因黄先生开口太大,把长汀子小手指咬破一层皮。长汀子痛得喊了声“喔唷”。顿时,鲜血直流。这一下不打紧,吓得黄先生黄菜叶般的脸sè更加蜡黄。连忙向长汀子道歉:

“我该死,先生有罪!先生真的该死。”

长汀子见先生尴尬的样子,咬住牙,忍住病,将没吃过的那个饼递给黄先生,若无其事地笑道:“先生,没什么,没什么,咬伤点皮。我知道你饿了,这块麦饼留给你吃。”说着走开。

黄先生担心长汀子不好向他父母交代,便询问道:“长汀子,先生咬破了你的手指,到时候你怎么跟家里大人说?”

长汀子回答道:“我,我不说先生咬的,说不小心跌伤的。”

黄先生内疚地点下头叹道:“你手指伤口有我的牙齿印,怎么能说跌伤?先生不是人,你实说吧。或者你就说吃麦饼时被黄狗咬伤……”没说完,伏在桌上拭着泪水。

长汀子再也吃不下麦饼了,他把剩下的全留给黄先生,自己不声不响走回家。把黄先生家里的遭遇如实告诉父母亲。

张重天听了儿子的话,跟妻子商量一定要救济黄先生。但苦于家道不济,一时没有银子,实在无能为力,夫妻俩急得直跺脚。

站在边上的长汀子对父母道:“有了,有了,把咱们家养的猪抬到市上卖掉,给黄先生姆妈看病,再送些米去,黄先生家就有救了。”

张重天一怔,他的目光落在妻子脸上,沉思片刻道:“这,这,好是好,只怕咱家的rì子也不好过啊。”

长汀子跑到窦氏跟前央求道:“姆妈,你不是常教孩儿,救人一命,胜念十部佛经吗?救救黄先生吧。姆妈,答应我!儿子求你了。”

窦氏不声不响地朝着米缸走去,从缸里取出一半大米,装在袋里,放在长汀子面前道:“你赶紧给黄先生家背去,我与你阿爸马上抬猪上街,卖掉后将银子给黄先生家送去。”

长汀子背了十多斤大米,飞快地往黄先生家走,浑身是汗,双脚才踏进黄先生家门槛,看见黄先生正给卧病在床的老母亲喂吃的。黄先生喂给他母亲吃的东西不是别的,是长汀子留给黄先生吃的饼屑。见此情景,长汀子难受得眼圈红红的,怎么也说不出话来。

“长汀子,你这是从哪里背来的大米?”黄先生停下手里的碗问。

“先生,学生知道你家里已没米了,才从家里背来的。你姆妈的病也是饿出来的,让她吃饱饭,病也不会有了,快洗米下锅吧。”

到处借米的黄师母顾不得面子,慌忙掏米做饭,边洗米边说道:“多好的学生,我还没见过这么懂事的孩子。”她见长汀子往外走,连忙拖住他不放,对他道:

“坐下,快坐下,你也一起吃点,我们一家人都要好好谢谢你呢。要不然,一家三口真要饿死。你说得对,我姆妈要是吃饱满饭,病也不会有了。”

黄先生也从房间里赶出,要留长汀子吃饭。长汀子跑出门道:“黄先生,我马上要回家办急事,我马上会来的。”

黄先生正与长汀子说着话,躺在床上的黄先生母亲突然惨叫一声,失去了知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