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虫袭异界》昆虫记1(转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昆虫记

神秘的池塘

当我面对池塘,凝视着它的时候,我可从来都不觉得厌倦。在这个绿色的小小世界

里,不知道会有多少忙碌的小生命生生不息。在充满泥泞的池边,随处可见一堆堆黑色

的小蝌蚪在暖和的池水中嬉戏着,追逐着;有着红色肚皮的蝾螈也把它的宽尾巴像舵一

样地摇摆着,并缓缓地前进;在那芦苇草丛中,我们还可以找到一群群石蚕的幼虫,它

们各自将身体隐匿在一个枯枝做的小鞘中——这个小鞘是用来作防御天敌和各种各样意

想不到的灾难用的。

在池塘的深处,水甲虫在活泼地跳跃着,它的前翅的尖端带着一个气泡,这个气泡

是帮助它呼吸用的。它的胸下有一片胸翼,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像佩带在一个威武的大

将军胸前的一块闪着银光的胸甲。在水面上,我们可以看到一堆闪着亮光的“蚌蛛”在

打着转,欢快地扭动着,不对,那不是“蚌蛛”,其实那是豉虫们在开舞会呢!离这儿

不远的地方,有一队池鳐正在向这边游来,它们那傍击式的泳姿,就像裁缝手中的缝针

那样迅速而有力。

在这个地方你还会见到水蝎,只见它交叉着两肢,在水面上悠闲地做出一副仰泳的

姿势,那神态,仿佛它是天底下最伟大的游泳好手。还有那蜻蜓的幼虫,穿着沾满泥巴

的外套,身体的后部有一个漏斗,每当它以极高的速度把漏斗里的水挤压出来的时候,

借着水的反作用力,它的身体就会以同样的高速冲向前方。

在池塘的底下,躺着许多沉静又稳重的贝壳动物。有时候,小小的田螺们会沿着池

底轻轻地、缓缓地爬到岸边,小心翼翼地慢慢张开它们沉沉的盖子,眨巴着眼睛,好奇

地展望这个美丽的水中乐园,同时又尽情地呼吸一些陆上空气;水蛭们伏在它们的征服

物上,不停地扭动着它们的身躯,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成千上万的孑孓在水中有节奏

地一扭一曲,不久的将来它们会变成蚊子,成为人人喊打的坏蛋。

乍一看,这是一个停滞不动的池塘,虽然它的直径不超过几尺,可是在阳光的孕育

下,它却犹如一个辽阔神秘而又丰富多彩的世界。它多能打动和引发一个孩子的好奇心

啊!让我来告诉你,在我的记忆中的第一个池塘怎样深深地吸引了我,激发起我的好奇

心。

我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除了我妈妈继承的一所房子和一块小小的荒芜的园子之外,

几乎什么也没有了。“我们将怎么生活下去呢?”这个严重的问题,常常会挂在我爸爸

妈妈的嘴边。

你听说过“大拇指”的故事吗?那个“大拇指”藏在他父亲的矮凳子下,偷听他父

亲和母亲所说的一些关于生活窘迫的对话。我就很像那个“大拇指”。但是我没有像他

那样,可以藏在凳子底下,我是伏在桌子上一面假装睡着了,一面偷听他们的谈话。幸

运的是,我所听到的,并不像“大拇指”的父亲所说的那种使人心寒的话,相反地,那

是一个美妙的计划。我听了以后,心中涌起一阵难以形容的快乐和欣慰。

“如果我们来养一群小鸭”,妈妈说,“将来一定可以换得不少钱。我们可以买些

油脂回来,让亨利天天照料它们,把它们喂得肥肥的。”

“太好了!”父亲高兴地说道,“让我们来试试吧。”

那天晚上,我做了一个美妙的梦。我和一群可爱的小鸭子们一起漫步到池畔,它们

都穿着鲜黄色的衣裳,活泼地在水中打闹、洗澡。我在旁边微笑地看着它们洗澡,耐心

地等它们洗痛快,然后带着它们慢悠悠地走回家。半路上,我发现其中有一只小鸭累了,

就小心翼翼地把它捧起来放在篮子里面,让它甜甜地睡觉。

没想到就在两个月之后,我的美梦就实现了:我们家里养了二十四只毛茸茸的小鸭

子。鸭子自己不会孵蛋,常常由母鸡来孵。可怜的老母鸡分不出孵的是自己的亲骨肉还

是别家的“野孩子”,只要是那圆溜溜、和鸡蛋差不多样子的蛋,它都很乐意去孵,并

把孵出来的小生物当作自己的亲生孩子来对待。负责孵育我们家的小鸭的是两只黑母鸡,

其中一只是我们自己家的,而另一只是向邻居借来的。

我们家的那只黑母鸡,每天陪着小鸭们玩,不厌其烦地和它们做游戏玩耍,让它们

快乐健康地长大。我往一只木桶里盛了些水,大约有两寸高,这个木桶就成了小鸭们的

游泳池。只要是晴朗的日子,小鸭们总是一边沐浴着温暖的阳光,一边在木桶里洗澡嬉

戏,显得无比的美满、和谐和舒适,令旁边的黑母鸡羡慕不已。

两星期以后,这只小小的木桶渐渐地不能满足小鸭们的要求了。它们需要大量的水,

这样它们才能在里面自由自在地翻身跳跃,它们还需要许多小虾米、小螃蟹、小虫子之

类作为它们的食物。而这些食物通常大量地蕴藏在互相缠绕的水草中,等候着它们自己

去猎取。现在我感觉到取水是个大问题。因为我们家住在山上,而从山脚下带大量的水

上来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在夏天,我们自己都不能痛快地喝水,哪里还顾得了那些小

鸭呢?

虽然在我们家附近也有一口井,可那是一口半枯的井,每天要供四五家邻居轮流使

用,还有学校里的校长先生养的那头驴子,它总是贪得无厌地对着那井水大口大口地喝

水,那口井很快就被喝干了。直到整整一昼夜之后,才看见有井水渐渐地升起来,恢复

到原来的样子。在这么艰难的水荒中,我们可怜的小鸭子自然就没有自由嬉水的份了。

不过,在那山脚下,有一条潺潺的小溪。那倒是小鸭们的天然乐园。可是从我们家

到那小溪,必须穿过一条村里的小路,可是我们不能走那条小路,因为在那条路上我们

很可能会碰到几只凶恶的猫和狗,它们会毫不犹豫地冲散小鸭们的队伍,使我没法把它

们重新聚拢在一起。于是,我只得另谋出路。我想起在离山不远的地方,有一块很大的

草地和一个很不小的池塘。那是一个很荒凉很偏僻的地方,没有什么猫狗的打扰,的确

可以成为小鸭们的乐园。

我第一天做牧童,心中又快活又自在。不过有件事很令我难受,那就是赤裸裸的双

脚,渐渐地起泡了。因为跑了太多的路,我又不能把箱子里那双鞋子拿出来穿。那双宝

贵的鞋子只有在过节的时候才能穿。我赤裸的脚不停地在乱石杂草中奔跑,伤口越来越

大了。

小鸭们的脚似乎也受不了这么折腾,因为它们的蹼还没有完全长成,还远不够坚硬。

当它们走在这么崎呕的山路上时,不时地发出“呷呷——”的叫声,似乎是在请求我允

许它们休息一下。每当这个时候,我也只得满足它们的要求,招呼它们在树荫下歇歇脚,

否则恐怕它们再也没有力气走完剩下的路了。

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那池水浅浅的,温温的,水中露出的土丘就好像是一个个

小小的岛屿。小鸭们一到那儿就飞奔过去忙碌地在岸上寻找食物。吃饱喝足后,它们会

下到水里去洗澡。洗澡的时候,它们常常会把身体倒竖起来,前身埋在水里,尾巴指向

空中,仿佛在跳水中芭蕾。我美滋滋地欣赏着小鸭们优美的动作,看累了,就看看水中

别的景物。

那是什么?在泥土上,我看到有几段互相缠绕着的绳子又粗又松,黑沉沉的,像熏

满了的烟灰。如果你看到它,可能会以为它是从什么袜子上拆下来的绒线。于是我想:

可能是哪位牧羊女在水边编一只黑色的绒线袜子,突然发现某些地方漏了几针,不能往

下编了,埋怨了一阵子后,就决心全部拆掉,重新开始,而在她拆得不耐烦的时候,就

索性把这编坏的部分全丢在水里。这个推测看起来合情合理。

我走过去,想拾一段放到手掌里仔细观察,没想到这玩意儿又粘又滑,一下子就从

我的手指缝里滑走了。我花费了好大的劲,就是捉不住它,并且有几段绳子的结突然散

了,从里面跑出一颗颗小珠子,只有针尖般大小,后面拖着一条扁平的尾巴,我一下子

认出它们了,那是我所熟悉的一种动物的幼虫。它就是青蛙的幼虫——蝌蚪。

在这里我还看到了许多别的生物。其中有一种不停地在水面上打旋,它的黑色的背

部在阳光下发着亮光。每当我伸手去捉它们的时候,它们似乎早就预料到危险来临似的,

不等我碰它们,就逃得无影无踪了。我本想捉几个放到碗里面仔细研究,可惜就是捉不

到它们。

看啦!在那池水深处,有一团绿绿的、浓浓的水草,我轻轻拨开一束水草,看到立

刻有许多水珠争先恐后地浮到水面聚成一个大大的水泡。我想在这厚厚的水草底下一定

藏着什么奇怪的生物。我继续往下探索,看到了许多贝壳像豆子一样扁平,周围冒着几

个涡圈;有一种小虫看上去像戴了羽毛;还有一种小生物舞动着柔软的鳍片,像穿着华

丽的裙子在跳舞。我也不知道它们为什么这样不停地游来游去,也不晓得它们叫什么,

我只能出神地对着这个神秘、玄妙的水池,浮想联翩。

池水通过小小的渠道缓缓地流入附近的田地,那儿长着几棵赤杨,我又在那儿发现

了美丽的生物,那是一只甲虫,像核桃那么大,身上带着一些蓝色。那蓝色是如此的赏

心悦目,使我联想起了那天堂里美丽的天使,她的衣服一定也是这种美丽的蓝色。我怀

着虔诚的心情轻轻地捉起它,把它放进了一个空的蜗牛壳,用叶子把它塞好。我要把它

带回家中,细细欣赏一番。

接着我的注意力又被别的东西吸引住了。清澈又凉爽的泉水源源不断地从岩石上流

下来,不停地滋润着这个池塘。泉水先流到一个小小的潭里,然后汇成一条小溪。我看

着看着就突发奇想,觉得这样让溪水默默地流过就太可惜了。可以把它看作一个小小的

瀑布,去推动一个磨。于是,我就开始着手做一个小磨。我用稻草做成轴,用两个小石

块支着它,不一会儿就完工了。这个磨子做得很成功,只可惜当时没有小伙伴和我一起

玩,只有几只小鸭来欣赏我的杰作。

这个小小的成功大大地激发了我的创造欲望,一发不可收拾。我又计划筑一个小水

坝,那里有许多乱石可以利用,我耐心地挑选着可以用来筑坝的石块,挑着挑着,我忽

然发现了一个奇迹,它使我再也无心去继续建造水坝的事了。

当我打开一个大石头时,有一个小拳头那么大的窟窿,从窟窿里面发出一簇簇光环,

好像是一簇簇钻石的小面在阳光照耀下闪着耀眼的光,又好像是教堂里彩灯上垂下来的

一串串晶莹剔透的珠子。

多么灿烂而美丽的东西啊。它使我想起孩子们躺在打禾场的干草上所讲的神龙传奇

的故事。神龙是地下宝库的守护者,它们守护着不计其数的奇珍异宝。现在在我眼前闪

光的这些东西,会不会就是神话中所说的皇冠和首饰呢?难道它们就是蕴藏在这些砖石

中吗?在这些破碎的砖石中,我可以搜集到许多发光的碎石,这些都是神龙赐给我的珍

宝啊!我仿佛觉得神龙在召唤我,要给我数不清的金子。在潺潺的泉水下,我看见许多

金色的颗粒,它们都粘在一片细砂上。我俯下身子仔细观察,发现这些金粒在阳光下随

着泉水打着转,这真是金子吗?真是那可以用来制造二十法郎金币的金子吗?对一个贫

穷的家庭来说,这金币是多么的宝贵啊!

我轻轻地拣起一些细砂,放在手掌中。这发光的金粒数量很多,但是颗粒却很小,

得把麦杆用唾沫浸湿了,才能用来沾住它们。我不得不放弃这项麻烦的工作。我想一定

有一大块一大块的金子深藏在山石中,可以等到以后我来把山炸毁了再说,这些小金粒

太微不足道了,我才不去拣它们呢!

我继续把砖石打碎,看看里面还有什么,可是这下我看到的不是珠宝,我看到有一

条小虫从碎片里爬出来,它的身体是螺旋形的,带着一节一节的疤痕,像一条蜗牛在雨

天的古墙里蜿蜒着爬到墙外,那有节疤的地方显得格外沧桑和强壮。我不知道它们是怎

样钻进这些砖石内部的,也不知道它们钻进去干嘛。

为了纪念我发现的“宝藏”,再加上好奇心的驱使,我把砖石装在口袋里,塞得满

满的。这时候,天快黑了,小鸭们也吃饱了,于是我对它们说:“来,跟着我,我们得

回家了。”

我的脑海里装满了幻想,脚跟的疼痛早已忘记了。

在回去的路上,我尽情地想着我的蓝衣甲虫,像蜗牛一样的甲虫,还有那些神龙所

赐的宝物。可是一踏进家门,我就回过神来,父母的反应令我一下子很失望。他们看见

了我那膨胀的衣袋里面尽是一些没有用处的砖石,我的衣服也快被砖石撑破了。

“小鬼,我叫你看鸭子,你却自顾自地去玩耍,你捡那么多砖石回来,是不是还嫌

我们家周围的石头不够多啊?赶紧把这些东西扔出去!”父亲冲着我吼道。

我只好遵照父亲的命令,把我的那些珍宝、金粒、羊角的化石和天蓝色的甲虫统统

抛在门外的废石堆里,母亲看着我,无奈地叹了口气。

“孩子,你真让我为难。如果你带些青菜回来,我倒也不会责备你,那些东西至少

可以喂喂兔子,可这种碎石,只会把你的衣服撑破,这种毒虫只会把你的手刺伤,它们

究竟能给你什么好处呢?蠢货!准是什么东西把你迷住了!”

可怜的母亲,她说得不错,的确有一种东西把我迷住了——那是大自然的魔力。几

年后,我知道了那个池塘边的“钻石”其实是岩石的晶体;所谓的“金粒”,原来也不

过是云母而己,它们并不是什么神龙赐给我的宝物。尽管如此,对于我,那个池塘始终

保持着它的诱惑力,因为它充满了神秘,那些东西在我看来,其魅力远胜于钻石和黄金。

玻璃池塘

你有一处建在房子里面的小池塘吗?在那个小池塘里,你可以随时观察水中生物生

活的每一个片断。它没有像户外的池塘那么大,也没有太多的生物,可这些恰恰又为观

察提供了有利条件。除此之外,还不会有行人来打扰你专注的观察。其实这并不是什么

天方夜谈,这是很容易实现的。

我的户内池塘是在铁匠和木匠的合作下造成的:先用铁条做好池架,把它装在木头

做的基座上面。池上面盖着一块可以活动的木板,下面的池底是铁做的,底上有一个排

水的小洞。池的四周镶着玻璃。这是一个设计得相当不错的玻璃池,就放在我的窗口,

它的体积大约有十到十二加仑。

我先往池里放进一些滑腻腻的硬块。那是一种分量很重的东西,表面长着许多小孔,

看上去很像珊瑚礁。硬块上面盖着许多绿绿的绒毛般的苔藓,这苔藓能够使水保持清洁,

为什么呢?让我们来看一看吧。

动物在水池里和我们在空气中一样,要吸入新鲜的气味,同时,排出废气(二氧化碳)。

这些废气是不适宜人呼吸的。而植物刚好相反,它们吸入二氧化碳。所以池中的水草就

吸收这种不可以呼吸的废气,经过一番工作后,释放出可以供动物呼吸的氧气。

如果你在充满阳光的池边站一会儿,你就能观察到这种变化,在有水草的珊瑚礁上,

那一点点发亮的闪烁的星光,好像是绿苗遍地的草坪上点缀着的零零碎碎的珍珠。这些

珍珠不断地消逝,又接连不断地出现,它们会倏然在水面上飞散开来,好像水底下发生

了小小的爆炸,冒出一串串的气泡。

水草分解了水中的二氧化碳,得到炭元素,炭可以用来制造淀粉。淀粉是生物细胞

所不可缺少的东西。营养物水草所吐出来的废气是新鲜的氧气。这些氧气一部分溶解在

水中,供给水中的生物呼吸,一部分离开水面跑到空气中。你在外面看到的像珍珠一样

的气泡就是氧气!

我注视着池水中的气泡,作了一番遐想:在许多许多年以前,陆地刚刚脱离了海洋,

那时草是第一棵植物,它吐出第一口氧气,供给生物呼吸。于是各种各样的动物相继出

现了,而且一代一代繁衍、变化下去,一直形成今天的生物世界。我的玻璃池塘似乎在

告诉我一个行星航行在没有氧气的空间里的故事。

------------------

昆虫记

石蚕

我往我的玻璃池塘里放进一些小小的水生动物,它们叫石蚕。确切地说,它们是石

蚕蛾的幼虫,平时很巧妙地隐藏在一个个枯枝做的小鞘中。

石蚕原本是生长在泥潭沼泽中的芦苇丛里的。在许多时候,它依附在芦苇的断枝上,

随芦苇在水中漂泊。那小鞘就是它的活动房子,也可以说是它旅行时随身带的简易房子。

这活动房子其实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很精巧的编织艺术品,它的材料是由那种被水浸

透后剥蚀、脱落下来的植物的根皮组成的。在筑巢的时候,石蚕用牙齿把这种根皮撕成

粗细适宜的纤维,然后把这些纤维巧妙地编成一个大小适中的小鞘,使它的身体能够恰

好藏在里面。有时候它也会利用极小的贝壳七拼八凑地拼成一个小鞘,就好像一件小小

的百纳衣;有时候,它也用米粒堆积起来。布置成一个象牙塔似的窝,这算是它最华丽

的住宅了。

暴徒的袭击

石蚕的小鞘不但是它的寓所,同时还是它的防御工具。我曾在我的玻璃池塘里看到

一幕有趣的战争,鲜明地证实了那个其貌不扬的小鞘的作用。

玻璃池塘的水中原本潜伏着一打水甲虫,它们游泳的姿态激起了我极大的兴趣。有

一天,我无意中撒下两把石蚕,正好被潜在石块旁的水甲虫看见了,它们立刻游到水面

上,迅速地抓住了石蚕的小鞘,里面的石蚕感觉到此次攻击来势凶猛,不易抵抗,就想

出了金蝉脱壳的妙计,不慌不忙地从小鞘里溜出来,一眨眼间就逃得无影无踪了。

野蛮的水甲虫还在继续凶狠地撕扯着小鞘,直到知道早已失去了想要的食物,受了

石蚕的骗,这才显出懊恼沮丧的神情,无限留恋又无可奈何地把空鞘丢下,去别处觅食

了。

可怜的水甲虫啊!它们永远也不会知道聪明的石蚕早已逃到石底下,重新建造它的

新鞘,准备着你们的下一次袭击了。

潜水艇——石蚕

石蚕靠着它们的小鞘在水中任意遨游,它们好像是一队潜水艇,一会儿上升,一会

儿下降,一会儿又神奇地停留在水中央。它们还能靠着那舵的摆动随意控制航行的方向。

我不由想到了木筏,石蚕的小鞘是不是有木筏那样的结构,或是有类似于浮囊作用

的装备,使它们不致于下沉呢?

我将石蚕的小鞘剥去,把它们分别放在水上。结果小鞘和石蚕都往下沉。这是为什

么呢?

原来,当石蚕在水底休息时,它把整个身子都塞在小鞘里。当它想浮到水面上时,

它先拖带着小鞘爬上芦梗,然后把前身伸出鞘外。这时的小鞘的后部就留出一段空隙,

石蚕靠着这一段空隙便可以顺利往上浮。就好像装了一个活塞,向外拉时就跟针筒里空

气柱的道理一样。这一段装着空气的鞘就像轮船上的救生圈一样,靠着里面的浮力,使

石蚕不致于下沉。所以石蚕不必牢牢地粘附在芦苇枝或水草上,它尽可以浮到水面上接

触阳光,也可以在水底尽情遨游。

不过,石蚕并不是十分擅长游泳的水手,它转身或拐弯的动作看上去很笨拙。这是

因为它只靠着那伸在鞘外的一段身体作为舵桨,再也没有别的辅助工具了,当它享受了

足够的阳光后,它就缩回前身,排出空气,渐渐向下沉落了。

我们人类有潜水艇,石蚕也有这样一个小小的潜水艇。它们能自由地升降,或者停

留在水中央——那就是当它们在慢慢地排出鞘内的空气的时候。虽然它们不懂人类博大

精深的物理学,可这只小小的鞘造得这样的完美,这样的精巧,完全是靠它们的本能。

大自然所支配的一切,永远是那么巧妙和谐。

------------------

昆虫记

蜣螂

一、圆球

蜣螂第一次被人们谈到,是在过去的六七千年以前。古代埃及的农民,在春天灌溉

农田的时候,常常看见一种肥肥的黑色的昆虫从他们身边经过,忙碌地向后推着一个圆

球似的东西。他们当然很惊讶地注意到了这个奇形怪状的旋转物体,像今日布罗温司的

农民那样。

从前埃及人想象这个圆球是地球的模型,蜣螂的动作与天上星球的运转相合。他们

以为这种甲虫具有这样多的天文学知识,因而是很神圣的,所以他们叫它“神圣的甲虫”。

同时他们又认为,甲虫抛在地上滚的球体,里面装的是卵子,小甲虫是从那里出来的。

但是事实上,这仅是它的食物储藏室而已。里面并没有卵子。

这圆球并不是什么可口的食品。因为甲虫的工作,是从土面上收集污物,这个球就

是它把路上与野外的垃圾,很仔细地搓卷起来形成的。

做成这个球的方法是这样的:在它扁平的头的前边,长着六只牙齿,它们排列成半

圆形,像一种弯形的钉把,用来掘割东西。甲虫用它们抛开它所不要的东西,收集起它

所选拣好的食物。它的弓形的前腿也是很有用的工具,因为它们非常的坚固,而且在外

端也长有五颗锯齿。所以,如果需要很大的力量去搬动一些障碍物,甲虫就利用它的臂。

它左右转动它有齿的臂,用一种有力的扫除法,扫出一块小小的面积。于是,在那堆集

起了它所耙集来的材料。然后,再放到四支后爪之间去推。这些腿是长而细的,特别是

最后的一对,形状略弯曲,前端还有尖的爪子。甲虫再用这后腿将材料压在身体下,搓

动、旋转,使它成为一个圆球形。一会儿,一粒小丸就增到胡桃那么大,不久又大到像

苹果一样。我曾见到有些贪吃的家伙,把圆球做到拳头那么大。

食物的圆球做成后,必须搬到适当的地方去。于是甲虫就开始旅行了。它用后腿抓

紧这个球,再用前腿行走,头向下俯着,臀部举起,向后退着走。把在后面堆着的物件,

轮流向左右推动。谁都以为它要拣一条平坦或不很倾斜的路走。但事实并非如此!它总

是走险峻的斜坡,攀登那些简直不可能上去的地方。这固执的家伙,偏要走这条路。这

个球,非常的重,一步一步艰苦的推上,万分留心,到了相当的高度,而且它常还是退

着走的。只要有一些不慎重的动作,劳力就全白费了:球滚落下去,连甲虫也被拖下来

了。再爬上去,结果再掉下来。它这样一回又一回地向上爬,一点儿小故障,就会前功

尽弃,一根草根能把它绊倒,一块滑石会使它失足。球和甲虫都跌下来,混在一起,有

时经过一、二十次的继续努力,才得到最后的成功。有时直到它的努力成为绝望,才会

跑回去另找平坦的路。

有的时候,蜣螂好像是一个善于合作的动物,而这种事情是常常发生的。当一个甲

虫的球已经做成,它离开它的同类,把收获品向后推动。一个将要开始工作的邻居,看

到这种情况,会忽然抛下工作,跑到这个滚动的球边上来,帮球主人一臂之力。它的帮

助当然是值得欢迎的。但它并不是真正的伙伴,而是一个强盗。要知道自己做成圆球是

需要苦工和忍耐力的!而偷一个已经做成的,或者到邻居家去吃顿饭,那就容易多了。

有的贼甲虫,用很狡猾的手段,有的简直施用武力呢!

有时候,一个盗贼从上面飞下来,猛地将球主人击倒。然后它自己蹲在球上,前腿

靠近胸口,静待抢夺的事情发生,预备互相争斗。如果球主人起来抢球,这个强盗就给

它一拳,从后面打下去。于是主人又爬起来,推摇这个球,球滚动了。强盗也许因此滚

落。那末,接着就是一场角力比赛。两个甲虫互相扯扭着,腿与腿相绞,关节与关节相

缠,它们角质的甲壳互相冲撞,摩擦,发出金属互相摩擦的声音,胜利的甲虫爬到球顶

上,贼甲虫失败几回被驱逐后,只有跑开去重新做自己的小弹丸。有几回,我看见第三

个甲虫出现,像强盗一样抢劫这个球。

但也有时候,贼竟会牺牲一些时间,利用狡猾的手段来行骗。它假装帮助这个被驱

者搬动食物,经过生满百里香的沙地,经过有深车轮印和险峻的地方,但实际上它用的

力却很少,它做的大多只是坐在球顶上观光,到了适宜于收藏的地点,主人就开始用它

边缘锐利的头,有齿的腿向下开掘,把沙土抛向后方,而这贼却抱住那球假装死了。土

穴越掘越深,工作的甲虫看不见了。即使有时它到地面上来看一看,球旁睡着的甲虫一

动不动,觉得很安心。但是主人离开的时间久了,那贼就乘这个机会,很快的将球推走,

同小偷怕被人捉住一样快。假使主人追上了它——这种偷盗行为被发现了——它就赶快

变更位置,看起来好像它是无辜的,因为球向斜坡滚下去了,它仅是想止住它啊!于是

两个“伙伴”又将球搬回,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

假使那贼安然逃走了,主人艰苦做起来的东西,只有自认倒霉。它揩揩颊部,吸点

空气,飞走,重新另起炉灶。我颇羡慕而且嫉妒它这种百折不挠的品质。

最后,它的食品才平安的储藏好了。储藏室是在软土或沙土上掘成的土穴。做的如

拳头般大小,有短道通往地面,宽度恰好可以容纳圆球。食物推进去,它就坐在里面,

进出口用一些废物塞起来,圆球刚好塞满一屋子,肴馔从地面上一直堆到天花板。在食

物与墙壁之间留下一个很窄的小道,设筵人就坐在这里,至多两个,通常只是自己一个。

神圣甲虫昼夜宴饮,差不多一个礼拜或两个礼拜,没有一刻停止过。

二、梨

我已经说过,古代埃及人以为神圣甲虫的卵,是在我刚才叙述的圆球当中的。这个

已经我证明不是如此。关于甲虫被放卵的真实情形,有一天碰巧被我发现了。

我认识一个牧羊的小孩子,他在空闲的时候,常来帮助我。有一次,在六月的一个

礼拜日,他到我这里来,手里拿着一个奇怪的东西,看起来好像一只小梨,但已经失掉

新鲜的颜色,因腐朽而变成褐色。但摸上去很坚固,样子很好看,虽然原料似乎并没有

经过精细的筛选。他告诉我,这里面一定有一个卵,因为有一个同样的梨,掘地时被偶

然弄碎,里面藏有一粒像麦子一样大小的白色的卵。

第二天早晨,天色才刚刚亮的时候,我就同这位牧童出去考察这个事实。

一个神圣甲虫的地穴不久就被找到了,或者你也知道,它的土穴上面,总会有一堆

新鲜的泥土积在上面。我的同伴用我的小刀铲向地下拼命的掘,我则伏在地上,因为这

样容易看见有什么东西被掘出来。一个洞穴掘开,在潮湿的泥土里,我发现了一个精制

的梨。我真是不会忘记这是我第一次看见,一个母甲虫的奇异的工作呢!当挖掘古代埃

及遗物的时候,如果我发现这神圣甲虫是用翡翠雕刻的,我的兴奋却也不见得更大呢。

我们继续搜寻,于是发现了第二个土穴。这次母甲虫在梨的旁边,而且紧紧抱着这

只梨。这当然是在它未离开以前,完工毕事的举动,用不着怀疑,这个梨就是蜣螂的卵

子了。在这一个夏季,我至少发现了一百个这样的卵子。

像球一样的梨,是用人们丢弃在原野上的废物做成的,但是原料要比较精细些,为

的是给蛴螬预备好食物。当它从卵里跑出来的时候,还不能自己寻找食物,所以母亲将

它包在最适宜的食物里,它可以立刻大吃起来,不至于挨饿。

卵是被放在梨的比较狭窄的一端的。每个有生命的种子,无论植物或动物,都是需

要空气的,就是鸟蛋的壳上也分布着无数个小孔。假如蜣螂的卵是在梨的最后部分,它

就闷死了,因为这里的材料粘得很紧,还包有硬壳。所以母甲虫预备下一间精制透气的

小空间,薄薄的墙壁,给它的小蛴螬居住,在它生命最初的时候,甚至在梨的中央,也

有少许空气,当这些已经不够供给柔弱的小蛴螬消耗,它要到中央去吃食,已经很强壮,

能够自己支配一些空气了。

当然,梨子大的一头,包上硬壳子,也是有很好的理由的。蜣螂的地穴是极热的,

有时候温度竟达到沸点。这种食物,经过三四个礼拜之后,就会干燥,不能吃了。如果

第一餐不是柔软的食物,而是石子一般硬得可怕的东西,这可怜的幼虫就会因为没有东

西吃,而饿死了。在八月的时候,我就找到了许多这样的牺牲者,这苦东西烤在一个封

闭的炉内,要减少这种危险,母甲虫就拼命用它强健而肥胖的前臂,压那梨子的外层,

把它压成保护的硬皮,如同栗子的硬壳,用以抵抗外面的热度。在酷热的暑天,管家婆

会把面包摆在闭紧的锅里,保持它的新鲜。而昆虫也有自己的方法,实现同样的目的:

用压力打成锅子的样子来保藏家族的面包。

我曾经观察过甲虫在巢里工作,所以知道它是怎样做梨子的。

它收集建筑用的材料,把自己关闭在地下,可以专心从事当前的任务,这材料大概

是由两种方法得来的。照常例,在天然环境下,甲虫用常法搓成一个球推向适应的地点。

当推行的时候,表面已稍微有些坚硬,并且粘上了一些泥土和细沙,这在后来是很多见

的,不只在离收集材料很近的地方,可以寻找到用来储藏的场所,在这种情况下,它的

工作不过是捆扎材料,运进洞而已。后来的工作,却尤其显得稀奇。有一天,我见它把

一块不成形的材料隐藏到地穴中去了。第二天,我到达它的工作场地时,发现这位艺术

家正在工作,那块不成形的材料已成功的变成了一个梨,外形已经完全具备,而且是很

精致的做好了。

梨紧贴着地板的部分,已经敷上了细沙。其余的部分,也已磨光得像玻璃一样,这

表明它还没有把梨子细细的滚过,不过是塑成形状罢了。

它塑造这只梨时,用大足轻轻敲击,如同先前在日光下塑造圆球一样。

在我自己的工作室里,用大口玻璃瓶装满泥土,为母甲虫做成人工的地穴,并留下

一个小孔以便观察它的动作,因此它工作的各项程序我都可以看得见。

甲虫开始是做一个完整的球,然后环绕着梨做成一道圆环,加上压力,直至圆环成

为一条深沟,做成一个瓶颈似的样子。这样,球的一端就做出了一个凸起。在凸起的中

央,再加压力,做成一个火山口,即凹穴,边缘是很厚的,凹穴渐深,边缘也渐薄,最

后形成一个袋。它把袋的内部磨光,把卵产在当中,包袋的口上,即梨的尾端,再用一

束纤维塞住。

用这样粗糙的塞子封口是有理由的,别的部分甲虫都用腿重重的拍过,只有这里不

拍。因为卵的层端朝着封口,假如塞子重压深入,蛴螬就会感到痛苦。所以甲虫把口塞

住,却不把塞子撞下去。

三、甲虫的生长

甲虫在梨里面产卵约一个星期或十天之后,卵就孵化成蛴螬了,它毫不迟疑地开始

吃四周的墙壁,它聪明异常,因为它总是朝厚的方向去吃,不致把梨弄出小孔,使自己

从空隙里掉出来。不久它就变得很肥胖了,不过样子实在很难看,背上隆起,皮肤透明,

假如你拿它来朝着光亮看,能看见它的内部器官。如果是古代埃及人有机会看见这肥白

的蛴螬,在这种发育的状态之下,他们是不会猜想到将来甲虫会具有的那些庄严和美观

了。

当第一次脱皮时,这个小昆虫还未长成完全的甲虫,虽然全部甲虫的形状,已经能

辨别出来了。很少有昆虫能比这个小动物更美丽,翼盘在中央,像折叠的宽阔领带,前

臂位于头部之下。半透明的黄色如蜜的色彩,看来真如琥珀雕成的一般。它差不多有四

个星期保持这个状态,到后来,重新再脱掉一层皮。

这时候它的颜色是红白色,在变成檀木的黑色之前,它是要换好几回衣服的,颜色

渐黑,硬度渐强,直到披上角质的甲胄,才是完全长成的甲虫。

这些时候,它是在地底下梨形的巢穴里居住着的。它很渴望冲开硬壳的甲巢,跑到

日光里来。但它能否成功,是要依靠环境而定的。

它准备出来的时期,通常是在八月份。八月的天气,照例是一年之中最干燥而且最

炎热的。所以,如果没有雨水来软一软泥土,要想冲开硬壳,打破墙壁,仅凭这只昆虫

的力量,是办不到的,它是没有法子打破这坚固的墙壁的。因为最柔软的材料,也会变

成一种不能通过的坚壁,烧在夏天的火炉里,早已成为硬砖头了。

当然,我也曾做过这种试验,将干硬壳放在一个盒子里,保持其干燥,或早或迟,

听见盒子里有一种尖锐的摩擦声,这是囚徒用它们头上和前足的耙在那里刮墙壁,过了

两三天,似乎并没有什么进展。

于是我加入一些助力给它们中的一对,用小刀戳开一个墙眼,但这两个小动物也并

没有比其余的更有进步。

不到两星期,所有的壳内都沉寂了。这些用尽力量的囚徒,已经死了。

于是我又拿了一些同从前一样硬的壳,用湿布裹起来,放在瓶里,用木塞塞好,等

湿气浸透,才将里面的潮布拿开,重新放到瓶子里。这次试验完全成功,壳被潮湿浸软

后,遂被囚徒冲破。它勇敢地用腿支持身体,把背部当作一条杠杆,认准一点顶和撞,

最后,墙壁破裂成碎片。在每次试验中,甲虫都能从中解放出来。

在天然环境下,这些壳在地下的时候,情形也是一样的。当土壤被八月的太阳烤干,

硬得像砖头一样,这些昆虫要逃出牢狱,就不可能了。但偶尔下过一阵雨,硬壳回复从

前的松软,它们再用腿挣扎,用背推撞,这样就能得到自由。

刚出来的时候,它并不关心食物。这时它所最需要的,是享受日光。跑到太阳里,

一动不动地取暖。

一会儿,它就要吃了。没有人教它,它也会做,像它的前辈一样,去做一个食物的

球,也去掘一个储藏所,储藏食物,一点不用学习,它就完全会从事它的工作。

------------------

公益图书馆扫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