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奸臣是怎样炼成的》第十章 江充:枪打出头鸟(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请牢记 ) ( 请牢记 ) 三、不走寻常路,成就不寻常

果然,有人通知,说皇上要见见我。 无弹出广告文本小说站

皇上接见,这样的大事,我必须好好准备一下。

我很清楚,这次见面对我的一生太重要了。把握好了机会,我就能一步登天;如果把握不好,我就还是个在逃犯,迟早会死在刘彭祖手里。

至于皇上可能会问我什么,我该怎么回答,这并不是我需要费多少时间考虑的问题。这些年,我经历了很多,也考虑了很多,几乎对所有重大政治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

我需要考虑的,仅仅是穿着什么衣服,给皇上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都说人靠衣装马靠鞍,这话是一点不错的。

我不是官员,当然没有统一的官服可穿;穿着平民百姓的衣服,又显示不出我的品味。思来想去,我决定自己设计一套时装,相信绝对有震撼力。

接见的那一天,我一出场就让汉武帝眼睛一亮。我穿着纱袍,围着裙裾,戴着插有羽毛的步摇冠,加之身材魁梧,相貌堂堂,汉武帝一见就啧啧称奇,对左右说:“燕赵多奇士,此言不虚啊!”

接下来,汉武帝就像聊家常一样,东拉西扯地跟我聊了很多。我自己都很奇怪,第一次面见皇上,而且是人人畏之如虎的汉武帝,我居然没有一丝紧张。人不紧张,心态就放松;心态放松,思维就活跃。一通聊下来,自我感觉良好,坐在上面的皇上也频频点头。

突然,汉武帝问我:“江异士,你觉得该如何应对强悍的匈奴人呀?”

显然,这是汉武帝一直头疼的问题。连他都找不到有效的办法,我当然也不能。所以,我只给了一个原则性的答案:“因变制宜,以敌为师,事不可豫图。”这是什么意思呢?国家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难以预测,最重要的是知己知彼,因变制宜,见机行事。

汉武帝微微点了点头,不置可否。

突然,他又问我:“江异士,如果我让你出使匈奴,你能不辱使命吗?”

让一个昨天的在逃犯、今天的平头百姓担任大使,看似有些疯狂,但我并不觉得惊讶。

自汉匈交往以来,匈奴人经常无缘无故地扣押汉朝使节,苏武就是个典型。他被匈奴一扣就是十九年,但他不辱使命,坚贞不屈,代表了我们大汉的骨气。然而,苏武回来后获得的荣誉再多,谁也不想成为苏武第二。

今天,既然汉武帝话说到这个份上了,我当然不会拒绝。所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对于我江充来说,与其窝窝囊囊地活一辈子,不如轰轰烈烈地大干一场,即使死而无憾。

再说了,这样一来,我就可以从平民百姓跃升为帝国使节,从而初步实现了当官的夙愿。

据说,事后汉武帝就把我江充的名字列在忠臣干吏的名单里。

这次出使匈奴,我的运气不错,平安地去,平安地回来。回来后,我向汉武帝提供了大量匈奴的情况。汉武帝很满意,竟然提拔我为“直指绣衣使者”。

后人可能不大清楚直指绣衣使者是个什么东东,其实就是侍御史的一种。绣衣使者出使时,手持节杖,身穿绣衣,官虽不大,却是皇上派出的专使,直接向皇上负责,所以大大小小的官员遇到我们,都要畏惧三分。

那么,汉武帝交给我的具体任务又是什么呢?就是督察权贵近臣奢侈逾制的事情。

其实,权贵们奢侈逾制的问题比比皆是,但是,大多做得偷偷摸摸,很难直接抓到现行。但是,有一种逾制行为,他们却是想躲都躲不了,那就是驰道犯禁。

什么是驰道?就相当于现在的高速公路,宽达,一时威震京师。

四、是谁给我“打虎”的勇气

然而,我的刚直不阿,却被后世批评为“卖直邀宠”。意思是说,我江充立功心切,做事不讲情面,专找权贵的麻烦,以此求得皇上的恩宠和信任。

真是嘴巴两张皮,边说边有理啊!人的心理真的很奇怪,当他爱一个人,既然对方犯再大的错误,他也要替对方找理由辩解;当他恨一个人,既然对方有些事明明做对了,他也要给对方套上“伪善”的帽子。套用一句名言,就是“说你好,你就好,不好也好;说不好,就不好,好也不好”。

这让我想起后世的医生收“红包”问题。本来,病人已经交了医疗费了,额外收红包肯定不对。但是,据说收红包已经成为普遍现象,是人人皆知的潜规则。

然而,有一个医生,就是拒绝收红包,结果怎么样?竟然遭到全体同事的一致排斥。排斥的理由有三点:第一,大家都收,只有你不收,缺乏集体意识;第二,你不遵守潜规则,无非沽名钓誉罢了;第三,收红包是为了让病人及其家属放心,从而更好地配合治疗,你这样做不利于搞好医患关系。

于是乎,收红包的理直气壮,拒收红包的反而成为过街老鼠。

我虽然感到委屈,却并不在乎这类风言风语,所谓身正不怕影子斜,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只有一个人认可我、支持我就行了。显然,这个人就是皇上。

说白了,我的刚直不阿来自于两点:一是自己做人做事的原则;二是汉武帝的鼎力支持。当然,前者是次要的,后者是主要的。我不傻,如果没有皇上撑腰,我江充既使再正直,也不敢随便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专干些鸡蛋碰石头的事。

我为什么坚信汉武帝会坚定支持我呢?

首先,他需要不循规蹈矩、敢于办事的人,而我正是这样的人。当年他任命我出使匈奴就是证明。

我多次说过,汉武帝是个雄才大略的人,这样的皇上,最需要一批得力的干事人员。这些人必须勇于承担别人不敢做的事,别人不能做的事,别人做不到的事。

然而,大汉王朝到了汉武帝时期,各项制度都已走上正轨,大臣们开始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些显然与汉武帝的锐意进取精神背道而驰的。所以,汉武帝不喜欢他们,他需要一批敢作敢为的官员,来改变死气沉沉的官僚系统。

我江充的意外出现,正符合汉武帝心目中的新时代大臣形象,因此,他支持我,树立我,重用我,就是给其他官员竖立一个标杆。这个标杆,他肯定要好好维护,不让别人轻易砍倒。

其次,他需要一批真正效忠自己的人。“效忠”不是停留在口号是,必须付诸切切实实的行动,即想皇上之所想,急皇上之所急,办皇上之想办。

有人把世间人分成五类:第一类是独当一面的;第二类是做成事的;第三类是做事的;第四类是混事的;第五类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而我,毫不谦虚地说,就属于第一类人。我善于揣摩上意,皇上想什么,我就做什么。甚至不用他提醒,我就已经做得妥妥贴贴。这样的臣下,哪个皇帝不喜欢?

当然,我之所以敢于捋馆陶长公主和太子刘据的虎须,不仅是因为对汉武帝的忠诚,还在于我善于审时度势,对当时的政治形势和汉武帝的心理状态有充分了解。

馆陶长公主是谁呀?就是那位金屋藏娇的陈皇后的老妈。虽然她曾经权倾朝野,但是,此一时彼一时,现在她的女儿已经青春不再,而且没生儿子,早为皇上所厌弃。你是母以女贵,既然你女儿都不得势了,你还跳个什么劲呀!

更让汉武帝不爽的是,这位老太婆还老而不修,五十多岁了,仍然耐不住寡居的寂寞,把一个年仅十多岁男孩弄来做面首。为此,她还曾不得不膝行,向她的女婿汉武帝谢罪,以求得他的宽赦。

可以说,这时候的馆陶长公主,声威早已一落千丈,不过一块空招牌罢了。

至于太子刘据,虽然贵为储君,也正处于严重的危机之中。

汉武帝和秦始皇一样,一直追求长生不老。随着年纪渐高,感到自己来日无多,他就越发执著地抓住现在的一切,包括权力。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年长的太子无异于成为他的对手,正时刻准备从他手中抢走玉玺。

正是这时,拳夫人的儿子出生了。显然,如果改立这个小儿子为储君,则可以延续交班的时间。加上对拳夫人的宠爱,汉武帝就有了更易太子的想法。

我正是深刻地洞察了汉武帝的心理,所以对于长公主和太子毫不手软。当然,这需要冒一定的风险,所幸的是,我赌对了。

不过,绣衣使者的工作,毕竟让我得罪了太多的权贵。汉武帝出于保护我的目的,把我升为水衡都尉,一来避避风头,二来也算犒劳我一下。

说实话,水衡都尉是个肥缺,专门管理上林苑的农田、水池、禽兽等等。

在这个位置上,我给那些仇恨我的人留下了把柄。中国自古就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说法。想我江充从一个在逃犯,如今成为天子面前的红人,一个秩位二千石的高官,难免想显摆一下,把一些求上门来的亲人安排个工作什么的。然而,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其中个别人不检点,从而给那些整天盯着我犯错的仇家抓住了由头,告我的御状。

于是,汉武帝为了给那些人一个说法,就免了我的官。

当仇家在幸灾乐祸的时候,我也笑嘻嘻的满不在乎,因为我清楚,这一切都只是暂时的,不久,皇上又会记起我,重用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