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虹日映血》第七十五节 飞虎骑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

高大节想了两天,总觉得女儿话里有话,又觉得丁勉此人小小年纪已能有如此成就实在是不简单,何况吴王用人历来苛求,能很快取得吴王信任,定是有他过人之处,可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自己还是不清楚的。过了几天丁勉从宁远赶来,高静娴见了丁勉自然十分高兴。丁勉问候了高大节后,也和飞虎队其他将领见过,众人对高静娴原就尊重,今天见到丁勉年轻英俊,小姐又是如此表现,自然知道其中蹊跷,有人羡慕,有人不已为然,都只当他是个奶油小生而已。

过了一段见高大节身体基本康复,这天丁勉和高静娴、高大节聚在一起,丁勉问道:“不知将军今后有何打算?”

高大节凄然道:“唉!一介武夫,年老倔强,遭人嫌弃呀,还能有何作为?等死而已。”

丁勉道:“将军何需如此熬心,四川这里可有许多事情期盼将军主持呢。”

高大节道:“驸马爷,你那里人才济济,业商一举都是精通,何用我这老迈无用之人?您就不用客气了。”

丁勉近身轻声道:“高将军,您对当前战局有何看法?”

高大节惊疑的看着丁勉,见他一脸坦然之色,就说;“当前局势危机,陕西之败实为祸根。加上吴王畏忌,致使错失良机。现又用人不当,只怕江西危矣。”

丁勉道;“将军只道吴王不当,可否想过更深缘由?近日又得到消息,福建耿军大败,耿精忠有效仿王辅臣之意。广东尚之信也在动摇。”

高大节惊道;“真有这等事情?那岂不大势去矣!”又看丁勉并不惊慌,猛然一醒,紧盯丁勉的脸,称呼也改了:“丁公子还有何意?我高大节与那满清狗鞑子是势不两立的!老夫决不会去向满人乞怜的”说完毅然直视丁勉的双眼。

丁勉道:“将军想到哪儿去了,我丁勉不是那种做墙头草的人。我只说眼下战事日益临近,四川这里也需要守卫,将军能否在这里为四川组建一支骑兵部队,以后也好应付万一。再者我也明人不说暗话,在下以为吴王少则一两年,多则五年内必败。这一点将军怕也心中有些预想的到。我是问将军可否想过为何两年多以前还声势浩大的反清大业,何以会有今日的悲惨局面?”

高大节听说,想想也是:为什么呢?他喏喏而语:“这个,这个,……,此事缘由繁多,还实是不知根源在那里。”实际上这个问题前些时自己的女儿高静娴也问过,他心中也盘算过多时,有些明了的原因当然好说,但一些内里的原因他也曾猜到过,但这些与自己几十年的心迹逆悖,他没敢深想。

丁勉道:“高将军,在下尚还年轻,话里不当之处您多谅解。在下认为世上万事,以百姓生存为本。无论何人为官为王,离了百姓支持,终将是无源死水。再说清廷和周吴之争,民心一条,不在满清。所以开初之时,吴王振臂一呼,万民拥护,应者如云。可一来吴王所倚重之人多是地方军阀官僚,有谁真心为百姓利益?再说吴王就尽有民心?我看未必!当年吴王引贼入关,劣迹昭彰,必将遗臭于史!想我中华百姓受那满清鞑子多年烧杀掳掠,他吴三桂难辞其咎!我大汉劳苦百姓怎会去尽力支持这样一个口是心非,认贼作父,残害忠良的反复小人?这些年来康熙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才敢冒天下大乱的风险,做出强行撤藩之恶举。诏命一下使吴王撤也不是,不撤更不成,逼着吴王造反,借机把我中华大地的反清忠良之士消灭干净,这就是康熙撤藩的本意。康熙早看出来了,吴王必败!他这即除了心头之患,又可把汉人反清之心尽除。这等一石二鸟之计着实是歹毒之极。康熙为了建立满清的万世基业可是机关算尽了呀!他就快要得逞了!”

高大节听了丁勉的一番话,心中禁不住翻腾起来,真是惊异不已。他说的话很直白,有些甚至将矛头直指吴王。难道他对吴王有贰心?可他吴王的宝贝女婿呀!这究竟是怎么回事?细想他骂吴三桂的话难听,可确也是自己曾念及过但不敢深想的事情。这都是实情,在湖南、江西对满清的战斗中,开始各地的汉将、督军都能起来拥护吴王,可他们欺压百姓的习性不改,渐渐的湖南、湖北、江西的百姓对吴军采用了休手旁观的态度,各项军需用物、粮食马匹都极是难得,百姓在疏远吴军,这与吴王前时灭明中屠戮汉民过多不无关系。原来高大节对吴三桂极为忠心,可吴三桂因他高傲将他弃之不用多年,他心中是有些想法。后来经过湖南、江西的战斗,见到吴军上下飞扬跋扈、欺凌百姓的事情时有发生,吴军渐渐的失去民心,他心中很焦急,为此还将一些纵容部下为祸地方的一些将领打骂呵斥,得罪了不少人。吴王最后不念自己功劳,听信谗言,将自己调离前线。这一举措极大的打击了高大节的自信心,他觉得万念俱灰,心中已觉得自己活着已经是无用之人了。这时的高大节对吴三桂的敬佩之情有些变了。还是女儿从旁多方劝解,让他更看清了一些事情。这里女儿一直劝他到四川来,他还以为是来帮助经商而已。可一到这里,这位驸马爷一番说教,让他惊诧中感到有文章,激奋中觉得有乾坤。特别是他后面关于康熙要撤藩的原因,更是剖解的入木三分,细细想想康熙怕就是要通过撤藩来稳固满人的根基呢。可听这位公子爷的意思眼下对康熙的计谋也是无可奈何。他焦急道:“丁公子的见解果然不同常人,说道康熙小子果然是心性歹毒。只是看看康熙要得逞,难到我等就只能任其宰割?”

丁勉道:“如果没人看出康熙心中的实情也就罢了,可是在下早已知道他的想法,所以这些前些年才从京城出来,到四川来开铁矿,办实业。高将军,不瞒您说我等已经准备了五年了。鉴于当前形势紧急,我们必须要加快军队的建设。将军乃吴军翘楚,我急切的盼望将军能与我们一道准备与满清做最后的战斗!”

高大节听了丁勉的话大吃一惊,他把丁勉上下打量多时,像是刚认识了他,又像是怀疑他的话。高大节对丁勉道:“驸马爷所言益发让人不明白了,想吴王几十年的根基与康熙打起来还是如此境地。丁公子难不成比吴王还强?”

丁勉道:“这要看怎么说,实话说来,论起军队人数、地盘大小,那吴王比我们要强,可要论军队的作战能力、民心、战略战术、火器装备,那我们比吴军强。”

高大节心中已是向他,见他言之凿凿,禁不住说道:“你到底有些什么家底,让我也知道一些才好。”

丁勉道:“高将军,我们真心实意的盼望您加入我们的队伍。但话还是要说清楚,我们是百姓的队伍,我们一切工作都是以百姓的利益为根本,我们要抛弃个人的一切杂念,要全心全意的为百姓服务。将军,加入我们的队伍的人都是自愿的,可一旦加入就要遵守组织的纪律。至于家底,一定会让您满意的。我这里有一些关于我们组织的材料,您看一看,有不明白的问阿娴就是。如若您同意和我们一起干,那过两天我们就回西昌去开始工作。现在局势紧张,我们要抓紧时间。高将军,我这就告辞了,过两天我们再联系。”

高大节见丁勉神色镇定,言语果断条理,好似事事都已深思熟虑过了。加上他知道丁勉不同常人之处,女儿与他也是亲近。丁勉好象无意中对高小姐的昵称,使他心中更加明白了一些意思,他已有了帮助丁勉的打算了。

一年多以前,丁勉从陕西回到四川后,先到松潘的军马场去看了看,然后转道到川西各地的部队、工厂、学校、研究所都去巡视一番。回到西昌大家自然十分高兴,与雯玉、青儿和郡主也都互诉相思之情,体贴恩爱自是少不了的。同时根据地的一切事情都在有计划的进行着,丁勉着手安排向陕甘根据地派运输队的事情。当听到研究院研制出红星三号步枪,军方反映良好,丁勉建议立即投入大量生产。因为前方急需,所以在各地又建了几个兵工厂,逐渐使每月生产的步枪数量达到了两千支以上。这边同时把生产技术传到广东,让他们也可以开始生产。丁勉从陕北回来以后,加强骑兵建设,从西藏、新疆等地加紧购入军马,根据骑兵的需要,马上用红星三号步枪的技术生产相应的马枪,并及时向陕甘边区输送;加快炸药、火炮、地雷、手榴弹等武器的生产;利用从陕北带回的石油和矿物百科全书上提到的方法开始提炼柴油、汽油、润滑油等成品油,提炼出汽油后马上着手研制燃烧弹。袁宗弟根据陕北的经验开始制定新的训练条例,加强部队政治思想和纪律教育,加强各种火器、炸药的使用训练;并把从陕北带回的同志分散到各部队去,增加部队的作战能力,重新组编部队。到康熙十四年底正规部队已达两万五千人,计有红一师和红二师,红军第二骑兵旅,红军第一山地旅,特种兵大队,侦察团等部队。

康熙十五年丁勉接到高静娴的信,谈了父亲在吴军中受排挤的情况。丁勉当时就回信要她动员父亲回四川发展。九月高大节来到四川,在丁勉的一番说服下高大节同意加入红军。这时四川的形势也有了很大的变化,王屏藩和吴之茂先后从四川抽兵达十几万,四川清兵只有谭洪手里还有近六千多人。

为了加快战争准备,丁勉在做高大节工作的同时也与谭洪多次接触,谭洪在四川已经知道宁远的护卫队势力不小,加上张德地近年来不断的说服教育,他也同意加入红军。丁勉把高大节和谭洪带到西昌等根据地参观学习,如果说他们对炼钢厂转炉生产钢的高效率还没有什么印象的话,那他们一进兵工厂,就被厂里的步枪,火炮、炸药、手榴弹、地雷等各种新式武器惊的半天说不出话来。高大节、谭洪看了一下兵工厂实验队的表演,十个人打一百二十丈开外的目标发发命中,他们自己也试了几枪,感觉好极了。高大节问:“丁公子,这种枪你这里现在有多少?”

丁勉说:“装备部队的有一万支,另外还有四千支马枪。”

两人听了都吃了一惊,谭洪小心的问:“驸马爷,末将的队伍要过来了能配上这种枪吗?”

丁勉说:“这种步枪叫红星三号,我认为它是当今世上最好的步枪了。我们搞了三年才研制出来的。现在我们每月的生产能力是两千五百支,正在按计划配发部队,两位将军的部队很快都能配上这种枪。可两位将军的部队必须先训练学习一段时间才能用。”

当试过“火红三号”榴弹炮和“火红二号”迫击炮后,高大节拿望远镜看着几里以外巨大的烟尘,听到震耳欲聋的声响,不禁感叹道:“当日要有了这种炮,那岳乐、喇布早让我给干掉了。”

高静娴在一旁笑道:“爹爹,你那时是在为吴王卖命。而现如今是要与丁大哥一起干,那能一样吗?丁大哥的手段是他几个吴三桂都是比不上的。”

高大节被女儿说的无趣,他忙支开话题指着发射飞雷的铁桶道:“这个像水缸样的东西是做什么用的。”

丁勉笑道:“这种武器叫飞雷,里面装上炸药点燃后飞出去,轰击敌人的堡垒、杀伤敌方将士都极是有效的。”说着叫人过来试射一下看看,他对众人说:“谁怕声响可要先捂住耳朵。”

众人走进掩体里,只听“咚,咚。”两声响,看到那铁桶里飞出黑糊糊的两个小包飞到几十丈外,“轰隆、轰隆”两声巨响震的地都摇晃了起来,只是觉得耳朵里嗡嗡的回旋声,再看刚才前面的小山包已经消失了。

高大节惊道:“不得了,世上竟有了如此的利器,若将这等要命是神仙用上,这仗要不胜也是难的。为何以前竟未听说过呢?驸马爷,这可是你造的?”他知道丁勉是个神仙,想来这都是他的神奇之处了。

丁勉笑道;“这可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我说过的,我们已经准备了将近五年了。将军,想若是众人一心都为了一个理想去奋争,再加上我们也知道一些路子,我们还有什么想不出来,还有什么造不出来呢。说白了,这一切都是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战斗,我们要与满清鞑子战斗,我们知道敌人还很强大。所以我们就要千方百计的使我们在兵器上超过敌人。不瞒两位将军,我们还准备造许多新武器,我们的军队的兵器将是天下最好的,我们就是要用最好的兵器将敌人打败,一句话,这些都是为了:驱除鞑虏,还我河山!”众人听了他的话都陷入到沉思中。

丁勉和高静娴又与高大节谈了几次,高大节渐渐知道了丁勉的一些基本主张。宁远与吴三桂制下各地果然有许多不同,加上女儿与丁勉的情形他也看出些眉目,高大节决定帮助丁勉抗击满清。原本他的飞虎队来的不到一千人,后来他派人前去动员,陆续又来了近两千人,飞虎队的基本队伍都到了四川。

在对高大节和谭洪的部队进行的整编中也遇到不少问题。他们的部队里经常有军官打骂士兵,买东西不给钱,随便损坏别人的东西这种现象。在整编过程中,特别有一项回忆过去的活动,许多出身与贫苦人家庭的人纷纷起来诉说自己悲惨的过去,有的说自己家的地被满人圈占了,有的所自己的父母被地主老财逼死了,有的说自己的姐妹被官军欺负了,最后政工人员提醒到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发生呢?为什么我们自己的部队里也有抢百姓的东西和胡乱欺负百姓的现象发生呢?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说了起来,最后都认识到如果不把百姓当自己人,那百姓也不会和你一心。高大节的骑兵队里官兵们特别提到骑兵队刚到江西时有百姓主动带路,才可以顺利的绕到敌后打敌人的伏击,可后来听说是吴王的部队再找个向导都不容易。又组织队伍到工厂矿山参观,组织到基层参加劳动,组织听先进人物的报告会,组织到别的部队参观学习,经过一个月的学习部队的面貌有了根本的改观,大家都认识到自己是老百姓的队伍,始终都要把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这是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一开始高大节和谭洪对部队里有政委和指导员这个职务不理解,觉得这是丁勉想控制自己的队伍的手段,可派到部队的政工人员处处以身作则,团结同志,一身正气,渐渐赢得了战士们的爱戴。一个月后的会操,高大节和谭洪觉得自己的队伍确实有了根本的变化,也都改变了对政工人员的看法。

而在这期间丁勉还组织针对两个部队高级军官的军事教育培训班,由丁勉和政治学校、军事学校的教员来授课,当讲到我军战略战术时高大节的骑兵队的军官都欢呼了起来,原来他们的队长高静娴曾经给他们讲过这些。当教官说到高静娴是根据地的军校毕业生时,高大节和那些军官才恍然大悟,在江西战场上他们只觉得高静娴作战不寻常,时常给大家出一些奇妙点子,伏击战、袭扰战、游击战使清军晕头转向,屡吃败仗,大家对高静娴都十分佩服,连高大节指挥作战都经常要询问女儿的意见。有时大家觉得这高小姐简直是神了,她说敌人会做什么,清军果然就那样干;她说我们做什么,果然照她的都能打胜仗。现在他们才知道原来高静娴从这里出来的,更听说这一切都出自丁勉这个二十刚出头的年轻人之手,他们对丁勉的认识由不以为然变成了羡慕,可看看根据地的各级官员,部队机关里的战士、军官对丁勉都是由衷的尊敬和爱戴,他们还有些不理解。

可高大节、谭洪就不一样了。当他们和陈一炳见面后,高大节想起来他是康熙派到福建撤藩的大官,两人惊疑了半天;更有当介绍和袁宗弟认识时,谭洪竟惊的张嘴说不出话来,因为他曾带队对夔门十三寨多次围剿,这个袁宗弟可是他们悬赏重金要他项上人头的家伙,没想到现在也在这里给丁勉这个年轻人当下属,不禁对丁勉的看法又深了一层;当他们看了红军部队,看到骑兵、炮兵、山地旅、特种兵,那一排排整齐的枪管,那一列列明亮的大炮,那一行行闪光的马刀,禁不住都热血沸腾起来;当听到丁勉介绍道闽南的陈近南,广东的吴六奇、陕北的杨起隆都是红军的一部分,他们更是惊奇的无以复加,他们对丁勉的看法已经变成了敬佩了。

后来高大节的骑兵和根据地原有的骑兵组成了红军第二骑兵师,全师三个旅和一个炮兵团,有装备整齐的骑兵一万人,每个指战员的基本武器是军刀和马枪,炮兵团有火红三号榴弹炮十六门,火红二号迫击炮十六门。该师师长是高大节,高静娴任政治委员。而谭洪的部队被命名为中国红军第三军,军长是谭洪。由于对这两支队伍的成功改造,为今后改造旧军队提供了良好的经验。红军的规模迅速的扩大了。

</div>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