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风流探花帅承瀛》寻访帅承瀛足迹之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黄梅山随笔

文/詹玮

qq空间:329362217

久闻黄梅山,乃鄂东名山之一,与友人乘车至山脚,驻足观之,黄梅山呈东南至西北走向,绵延数里,横跨黄梅、武『穴』两县市,如一巨龙横亘天际,云遮雾罩,青黝黝,朦朦胧,恍如神仙境界,雄奇、壮丽、神秘,仿佛喷出一股震慑心魄的超自然力量,心中升起一种对大自然的神秘之美的惊羡。

稍停之后,车子顺着新修的简易公路,向山顶爬去,约半小时便到达山门,下车徒步入内。

行约里余,便到达殿宇区,山坡上散落着许多高低大小不一的殿宇,其间有小径和石阶相连,香烟缭绕,木鱼声声,钟馨相闻,游客络绎,看上去颇有生气。

不觉行至一殿前,猛一抬头,门楣上竟将“佛母殿”写成“佛姆殿”,不知出自何典。从佛母殿侧后沿石阶而上便是大满塔院,但见内外几处对联,均用『毛』笔在墙上书写,潦草难认,词义费猜,佛界之地,如此信笔涂鸦,的确令人费解。

一会儿到达禅定寺,一副对联吸引了我的注意,上联为“花落客鞋香,云深僧笠重,风神犹似六朝人”;下联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烟景常如三月暮”。令我静心玩味再三。

穿万佛阁,过观音殿,我们又走进了旁边的一座“毗庐殿”。这是一座简陋而破旧的小庙,里面有一戴眼镜的老者在抄写经文,头也不抬,仿佛无人进来一样。我打听此庙建于何时,他答是唐代,并

指墙根石碑为证,我弯腰凑近细看,碑上字迹模糊,依稀有明崇祯字样,我便说这可能是明代所建,崇祯是明朝末代皇帝,满人入关时吊死在煤山上。那老者闻之笑着问道:“皇帝也会上吊么?”我不禁愕然,当即悄然离去。

出殿后登上黄梅峰顶,向南望去,峙立江南的庐山遥遥相对,寥阔江天呈现出一江担双峰的奇观妙景。南坡脚下有考田、龙坪两大水库,镶嵌在碧野之中,烟波浩渺,如蛟海龙渊,梅岗莽莽,碧波『荡』漾,山水相映,妙趣天成,那一龙戏二池的壮景彷佛是神灵绘就的巨幅国画,令人陶醉。

饱览这美好的风光之余,总觉得有点缺憾,那就是缺少文化品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其实这里的“仙”,并非是真的神仙,而是文化。古人云“天下名山僧占尽”,其实这些山在“僧占”之前,或雄、或奇、或幽、或秀、或险,但并不一定有名,往往是“僧占”之后,因有许多的文人雅士、迁客『骚』人的钟情、留连,或诗、或文、或联、或字,用文人的心血浸润,才使山有了灵气,寺有了名气:或因文学修养、宗教理论均有高深造诣的得道高僧的影响,以及众多的香客游人的口头传奇,系使其声名遐迩,名垂千古。山西五台、四川峨嵋、浙江普陀、安徽九华莫不如此。就近言之,黄州赤壁不过一江边小山,因经赤壁之战的洗礼,苏东坡“两赋一词”的浸润,而成为名重全国、影响世界的一座名山,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颗名珠,中国文化地理上的一方圣土。

相传黄梅县因黄梅山而得名。《太平寰宇纪》载:黄梅水出焉,南流入感湖。清弘治《黄州府志》载:黄梅水源出黄梅山,南流入感湖。黄梅自古有“天下祖庭”、“佛国小天竺”之称。黄梅山早在隋代就是四祖道信的道场。明代就有“佛母殿”、“真武殿”、“玉皇殿”组成的殿宇群。黄梅山脚还有南朝鲍照的“俊逸亭”。虽历经战『乱』,岁月沧桑,迭经毁损,但文化底蕴尚在,惜乎今日重建,不该粗制滥造。

黄梅山地跨黄梅、武『穴』两地,应统一规划,精心设计,把她建成一高标准的文化旅游景观。

应抓住道信、鲍照这两个历史文化名人,恢复和新建一批文化含量高的人文景观,增强黄梅山的历史厚重感,提升黄梅山的文化形象。发现、命名一批新的自然景观,附以想象和传说,或用精美石刻以点睛,形成景观的规模效应。要注重建筑艺术,殿宇的设计务求风格各异,每座殿宇都应成为一独立景观。一阶、一桥、一亭、一泉、一洞、一石均应当作一件小品精心造型,使人工和天然相谐调,融艺术美和自然美于一体。产生令游人景随步移,赏心悦目的审美效果。要讲求对联、牌匾、碑刻、雕塑艺术。诗、联、碑刻的创作要与黄梅山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相贴切,具有独特的艺术个『性』,高超的审美意境。制作要精致,做到材料优质,书法精美,造型奇特。要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品位,鲜明的艺术特『色』。要把文化景观区与商业服务区分隔开来,保证文化旅游有一个洁净、优美、高雅的环境和氛围。

黄梅县因黄梅山而名,历史上梅花曾是黄梅、广济人民友好的象征。梅川河原名大河,明万历年间县令刘允昌在清水港侧筑四高楼,成为文人聚会、『吟』诗作赋、切磋交流之所,荆王赏其文风之盛,特以红黄二梅相赠,始在河两侧植梅千株,与黄梅山连成一遍,后名梅川。今两县人民仍田舍相望,姻亲相连。如在景区广植梅树,既使游客有一高洁美艳的观赏之景,又再现了黄、广两县人民的历史文化交流和友谊的结晶,以其协力在新世纪共建一个美好的黄梅山。

8jx

</div>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