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风流探花帅承瀛》寻访帅承瀛足迹之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心分国忧诗壮山『色』

----李白与黄梅县蔡山

詹玮

(一)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这是我国唐代的伟大诗人李白所写的著名诗篇《江心寺》。

蔡山江心古寺,闻名天下。古往今来,多少迁客『骚』人驻足于蔡山江心古寺之前,题写了难以数计的赞颂诗篇,但是,李白的这首诗却被人们公推为首屈一指的作品。它以飞动的气势、精当的比喻、大胆的夸张、整齐的声韵深深地打动着人们的心。宋代文豪苏轼称赞这首诗说:“古来唯有谪仙句。”这确实不是过誉之辞。

“五岳为辞锋,四海作胸臆,”这是人们对李白诗歌的称道,也是李白很多诗歌的概貌。天际奔流的扬子江,天上飞来的黄河水,白帝的彩云,峨嵋的明月,一幅幅绮丽的图画都活现在李白的笔下。山中产大龟的黄梅县蔡山,自然也以她独具一格的风光吸引着李白,据我们所知,李白一生至少五次游览过蔡山。

唐朝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25岁时,就抱着“四方之志”,离蜀远游,沿着长江流域,南游洞庭,北游襄汉,东上蔡山,这是这位才华横溢的诗人第一次跨进蔡山的门槛。天宝四年(公元745年),李白南下漫游金陵,第二次游览蔡山,江心寺前的“二度梅”,使得李白流连往返,久久不愿归去。以后,李白又三次到过蔡山,并隐居江心寺。蔡山秀美的山水激发了李白的诗情,他一生为蔡山为题或以蔡山而作的诗共有十多篇,李白的名篇佳作为蔡山增添了光彩,使得她更加引人瞩目。

(二)

诗人的命运必须和祖国的命运息息相通。李白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进步理想和“奋其智能,愿为辅弼”的政治抱负。他一生保持着功成身退的处世态度和不事权贵的傲岸品格,这样他必然不为当权者所赏识,在他一生的政治生涯中,就受到两次大蹭蹬,他报国立功的志向终究没有实现。

前一次李白正值中年,由友人所荐,被唐玄宗召入京师,供奉翰林。李白一贯“戏万乘如僚友,视俦列如草芥,”他哪里愿做那些权贵大臣和斗鸡蹴趵之徒的御用文人,他毅然摆脱了豪华的宫廷生活,告别长安,浪迹天下。后一次,李白已到晚年,在安史之『乱』以后,他无辜遭到囚系浔阳(黄梅县古县名)、长流夜郎(今贵州遵义附近)的处分。李白的这一次不幸遭遇就和蔡山密切相关。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次年春,李白偕同妻子宗氏由北往南,经安徽宣城一带,最后上了蔡山。他这时已经五十开外了,老人的心境更能领会江心禅寺的含义,他更加喜爱蔡山了,说:“予行天下,所游览山水甚富,俊伟诡特,鲜有能过之者,真天下之壮观也。”李白就在这样一个孤峰危楼之地筑有“太白读书室”。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李白真是感谢大自然为他在人生长途跋涉中,安排了这个短暂歇息的住所,诗人以禅寺为邻,以晋梅作伴,避居下来。

李白栖遁山林,他的爱国热情却丝毫没有冷却,他一直关注着动『荡』不安的政局。山村的长风曾给他送来远方的讯息,耳畔的松涛曾激起他心中的波澜。他一直深切怀念着备受战争苦难的北方人民。当他得知安禄山攻陷东京洛阳,在那里做起大燕皇帝时,极为愤慨,挥笔疾书:“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李白想到自己一生漂泊,不被赏识,当此国家存亡危急之秋,自己仍然无所用力,悲凉之感油然而生。但他对当时境遇并不甘心,他写诗策励自己:“大盗割鸿沟,如风扫落叶。吾非济代人,且隐屏风叠。”他在积聚心中的力量,等待着报效祖国的时机。

安禄山叛『乱』不久,唐玄宗就弃宫逃避到四川,途中下诏予第十六子永王嶙,为山东南路岭南、黔中、江南西路四道节度使和江陵郡大都督,委以军政大权,保卫唐朝东南的广阔地域。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永王起兵东巡到浔阳(黄梅县),因为钦慕李白的声名,他三次派人到蔡山请李白去做僚佐。第三次的聘使是韦子春,李白在《赠韦秘书子春》诗中说:“气同万里合,访我来琼都。披云睹青天,扪夙话良图。留侯将绮季,出处未云殊。终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琼都”即指江中琼岛蔡山。李白引用一个历史典故,把韦子春比作张良,把自已比作商山四皓中的绮里季,为了保卫汉惠帝,是张良建议把深居商山的四皓请下山的。如今,韦子春又再三声言永王之师以抗**『乱』为宗旨,所以李白觉得“辟书三至,人轻礼重,严期迫切,难以固辞。”他盼望着能借此为祖国贡献自已的才智和力量。这年十二月,李白兴冲冲地离开蔡山,踏上永王的楼船,自浔阳(黄梅县)东去金陵。这时,他的激奋之情喷洒在诗句中间:“永王正月东出师”,“云旗猎猎过浔阳(黄梅县),”“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李白以东晋大破前秦符坚百万众的宰臣谢安自喻,渴望辅佐永王『荡』平叛『乱』,维护祖国的安定统一。

然而,李白参加永王幕府的爱国之心,很快就在永王李粼和他哥哥肃宗李亨两个王子的内战中受到难以承受的打击,突现在诗人征途面前的是一场飞来横祸。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永王和肃宗在丹阳干戋相见,永王兵败,军心涣散,死的死,走的走,李白也一气逃到江西彭泽。“过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拔剑击前柱,悲歌难重论。”这是他南奔途中留下的诗篇,此时此地自身难保还念念不忘“清中原”之志呢!可是,滔滔流水哪里留得住他从内心里发出的真诚誓言,附逆的罪名却已经如同阴影一般跟在他的身后。不久,他便被肃宗囚于浔阳(黄梅县)狱中。他在永王军中一共不过两三个月,却蒙受如此不白之冤,不禁“万情结缉,忧从中摧!”悲愤和痛苦折磨着这位老人。在狱中他写有《万愤词投魏郎中》:

南冠君子,呼天而啼。

恋高堂而掩泣,泪血地而成泥。

狱户春而不草,独幽怨而沉『迷』。

兄九江兮弟三峡,悲羽化之难齐。

穆陵关北愁爱子,豫章天南隔老妻。

一门骨肉散百草,遇难不复相提携。

李白已有五十七岁了,父母还在,哥哥在九江,弟弟在三峡,儿子在山东,妻子在南昌,本人在浔阳(黄梅),一家星散,不得团聚;特别是看到“囚鸾宠鸡”的不合理现实,李白呼喊着:“哀哉悲夫,难察余之贞坚!”

这年八、九月间,李白经宣慰大使崔涣和御史中丞宋若思的审问,认为罪轻可赦,释放出狱,但肃宗的中央政权还是叛处李白长期流放夜郎。李白就是在一峰独秀的蔡山脚下的浔阳(黄梅县旧治)江畔开始流放生活的,他和内弟依依惜别,要内弟向妻子转达他的苦衷,由于他的遭遇而连累妻子,他一直深感不安和歉疚。李白望着长江排天的浊浪,从他自已的境遇想到屈原当年的被放逐,这种历史的悲剧何其相似,何等凄楚啊!

(三)

离开浔阳(黄梅县)的第二年,李白沿长江西行,向流放地夜郎走去。到了夔州的白帝城时,碰到大赦,李白也在被赦之列,得以释放,这真是绝处逢生。到达江陵后,诗人心中热情的火苗一下子点着了,诗句从口中奔涌而出:“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就是脍灸人口的千古绝唱《早发白帝城》。李白很快回到了浔阳(黄梅县),又登上了蔡山,尔后返回南昌家中。

这是李白最后一次到蔡山,虽然已是迟暮之年,贫病交加,但他豪放不羁的精神,横空飘逸的才气仍然不减当年,真是难能可贵!谁能相信,本文一开始介绍的那首《江心寺》诗,就是刚刚摆脱缧绁之苦这次登山时所作。蔡山诗圣地,诗人爱蔡山。尽管个人的遭遇是那样不幸,但一看到他所钟爱的名山秀水,又放声高唱起来!

这次李白在蔡山时间不长,但写了几首著名的诗篇。比如《赠蔡山人》:

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

一乘无倪舟,八级纵远拖。

燕客期跃马,唐生安敢讥。

采珠易惊龙,大道可暗归。

故山松月明,遐尔玩清辉。

这首诗景象开阔,气势磅礴,一直为人们所喜爱。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作为把“寻仙”和放情山水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李白,对蔡山怀有特殊的感情,因为在佛教盛行的唐朝,浔阳(黄梅县)境内几呼寺庙林立,禅宗四祖寺、五祖寺名动京师。据《黄梅县志》记载,唐朝有名的“口蜜腹剑”的『奸』相李林甫的女儿李腾空,就曾在蔡山求仙访道,“居江心寺之北”,李白也将此定为避居之地,也许和这一点多少有点关系吧。“相门女”遁世出家,这在唐朝并不稀奇,李白妻子宗氏也是“相门女”,同样醉心于道教,曾几次偕同李白到蔡山朝圣,直到李白长流夜郎,获释归家之后,宗氏还专门前往蔡山去烧拜佛,大概是祈祷上苍保佑李白不要再受劫难了。李白的《送内赴蔡山寻仙》写道:“慕君相门女,学道爱神仙。素手掬青霭,罗衣曳紫烟。一往屏门叠,乘鸾着玉鞭”,记叙的就是这件事。

李白自己对隐居蔡山“餐『露』嗽瑶泉”的那段生活常在心头怀念,在他晚年还希望再度上山隐居:“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不过,这个愿望最终并未实现。当然,我们可以看到,他“将不可求之事求之”的真实目的,是借以挥斥“人生在世不称意”的幽愤,是要永远辞去那个“使我不得开心颜”的人间,只是把虚无缥缈的神仙天界当作没有权贵的世界来追求罢了。

李白从蔡山回到家后,安史之『乱』尚未平息,战『乱』频仍,李白纵目河山,心绪焦急,“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他还不顾六十二岁的高龄,参加唐太尉李光弼平定叛『乱』的东征,但在半途因病踅回来了,第二年便病逝于当涂。

是的,李白到了晚年直至离开人世之前,他的爱国热情还象人们在蔡山江心禅寺门前看到的那颗千年晋梅那样,怒放着,蓬勃地怒放着!

8jx

</div>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