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股神启示录》第四章 证券教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

回到公司,常务副总裁卢翼便急冲冲的跑来找我。

他说:“这个月,2号和3号基金业绩出现了大幅波动。不正常。”

我放开手中的鼠标,挥手示意他别急,正好我有一些事情要找他谈。

卢翼比我年长,40多岁了,是个资本市场上浸淫多年的老手。正是有了他的辅助,我这个总裁才干得有声有色。

20多年以前,卢翼大学毕业后被分派到了当时的中国头号券商环球证券,从证券分析师做起,经历了好多个职位,最后干到投资银行部总经理的位置。无奈,证券市场充满诡异,号称“证券王国”的环球证券仅仅生存了8年就折戟沉沙,卢翼被同龄人羡慕不已的职业生涯也就此发生了意想不到的转折。

不过,毕竟出自名校,又有良好的工作履历,1995年底,卢翼进入了世界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安达信,任收购兼并部高级经理。3年后,受邀进入一家沪市上市公司,担任副总裁。又过了5年后,他跳槽到一家非常著名的风投公司,直到我返回汇通市独立门户创办新中部资本公司,他才受股东的委派,过来做我的副手。

他到新中部资本是我点名要过来的。他的管理经验是我非常需要的。

一般而言,一个管理团队需要有不同类型的人才来搭配,才能适应公司发展的需要。我的特点是在战略方面有些优势,但仅仅这些显然不够。一个公司百十号人,分布在不同的岗位,日常性的事物非常多,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没有一个能干的像管家一样的常务副总裁,一天也没办法运行下去。

卢翼非常熟悉管理,他担任高管的时候,我还在汉江大学念书。按说凭卢翼的资历,很难心甘情愿地给我这样的人打下手,我是凭借了资本的力量才收服他的。

2008年9月,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世界上所有的股票和期货市场清一色地山呼海啸,腥风血雨,天崩地裂。我殚精竭虑、如履薄冰的在上海期货交易所的橡胶期货

上大手做空,经过2个多月的血拼,终于一鸣惊人进账数亿,奠定了自己在资本江湖上的地位。嗣后,国际国内的一些大型机构排着长队向我抛出了橄榄枝,但我决定独立门户,成立了新中部资本,也顺带吸收了他们的一些资金。

沪胶之战,保守一点说它是十年不遇的行情,正常一点说,它就是百年一遇。

它是全球金融海啸的一个侧面战场,它和主战场是息息相关的。它的性质,它的杀伤力和创造力,它的时间度和空间度,它的赢家和输家,都跟主战场上大体一致。

打个比方说吧,08年全球金融危机就像二战,上海期交所就像中国战区。二战时,**和共军在天朝共同抗击小日本,同盟国的胜利和天朝的胜利是同时发生的,局部战场与整体联盟的胜败密不可分、完全一致。

金融危机百年不遇,沪胶之战当然百年不遇。毫不为过。

新中部资本公司创立后,卢翼受美国西部财团的派遣,成了我的助手。

他比我大十几岁。不过,现在3、40岁的男人很难准确分辨年龄,有些40多岁的男人看上去比30多岁的还年轻。我倒是没有特别地显老,但卢翼确实外表比实际的年龄小,看上去他只比我大几岁。

卢翼受周冠中的影响很大。周冠中是个奇人,环球证券总裁,有“证券教父”之誉。1988年,天朝刚开始进行股份制试点,周冠中运用在日本学到的金融知识,推动上海一些街道办的作坊式工厂进行股份制改造,推出了国内首家股票柜台交易市场。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挂牌的股票只有八只,被称为“老八股”。从此,国内证券市场开始了快速扩张的历程。

周冠中统领的环球证券,被称为证券市场的“黄埔军校”,卢翼是“黄埔一期生”。周冠中以胆大敢闯著称,摸索出了很多天朝特色的经验,卢翼受益匪浅。

我一直认为,沪深股市是一所天朝老百姓接受市场经济启蒙的大学堂。股市刚成立时,国内谈得上有良好法人治理机制的企业几乎没有,市场经济的理念全都在早期一些规模很小的个体户身上。他们算不上社会主流,都是开个小饭馆、小商店、小作坊之类的。对于社会主流来讲,仅仅就是一些电子产品的价格大幅涨跌让人们稍稍领略了一下市场规律的厉害。其实我们还是没弄清什么叫市场。80年代末官方的说法是“以国有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这种提法本身就不直接,后来上头号召鼓励发展市场经济的时候,有些地方官员就大建菜市场、小商品交易市场、农产品市场等,把这些理解为市场经济的内涵。到后来,菜市场实在是建得太多,有一些多年用不上都撂荒了、长草了,被闲置和废弃。还有一阵儿,上头又下令政府机关裁减人员,鼓动一些机关工作人员带职下海办公司,结果这类公司大多只能搞搞贸易搞搞贩卖,成为被普遍诟病的“官倒”。这里面有些后来出息了的人,在十多年后回望历史,给自己命名为“92派”。

沪深股市就是在这种市场经济严重发育不良的环境下产生的。我们连市场经济的基础课都没上,直接就上高级课程了。很多人说,天朝这十多年来的经济发展是个奇迹,我想,要是细细回想当初起步的地方,倒真是称得上奇迹。周冠中带领的环球证券在这种形势下诞生,一开始并没有现成的业务可做。发股票吧,老百姓手上没钱,而且也不懂股票有什么好处不愿意买,所以,从88年环球证券成立到90年上证所成立,能上市的股票仅有8只,对比起现在的股市,那规模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刚开始环球证券是很难盈利的。整个91年沪市成交金额才8亿元人民币,按照千分之三的佣金标准,压根儿不可能赚钱。92年成交也才249.7亿,多家券商分食这块蛋糕,也赚不了钱。但周冠中并非寻常人,他既然组建了环球证券,就是看准了天朝证券市场的长远潜力,他要千方百计让环球证券活过冬天迎来春天。

80年代末,世纪伟人邓公到上海视察,征求上海经济界有识之士对振兴上海的意见,希望上海能恢复东方金融中心的地位。周冠中参加了这个座谈会,他热血沸腾,回家以后连夜写出万言书,痛陈天朝证券市场之重要,并自荐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那时,国内的经济体制改革方向已定,农村联产承包制度已确立,并且在全国顺利铺开,但工业企业这块还没找准模式。应该说周冠中的建议超前了,没有合规的企业,哪来证券市场。但他的建议还是被采纳了,由上海10家国企合资3500万人民币的环球证券成立了。看看这阵势,就知道环球证券对于证券市场甚至于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作用了,就能理解周冠中为何被称为“证券教父”。

88年环球证券成立后,处于无米下锅的窘境。周冠中让卢翼等人留心市场的动向,上海毕竟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地方,这一找,还真让卢翼给找到一个门道。

有一天,卢翼领了一个人来到周冠中的办公室。

“周总,有个赚钱的门路走不走?”

“噢,说说看。”周冠中放下手中的笔,饶有兴趣的盯着卢翼。

</div>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