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倾天》第十章 天道之传,意为形役是何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程无逸道“无逸虽是年长你几岁,不过我们彼此之间不妨平辈论交。其实这武道击技在我看来不过攻守之变,而这其中便有“形”和“意”之分,何为形,不过度量二字而已,这说的便是招式之间长短快慢的虚虚实实,并不是一味追求某种极致,而是能以最有效的招式对敌。此时剑者的出剑的速度、方位、时间便成为关键,简单的招式如何串联便要自有轻重拿捏,那夜观四鬼之伤你出剑虽是险僻以极,可却显略微…小气,你剑招之间一味的追求剑法之上的快、准、狠反而让这成为你剑术击技的牢笼与桎梏,以沈兄弟如此年纪只怕还未能体味到此,我当年学剑之初也似如你这般,可渐至最后精进越难,之后得一人指点才始有所悟,这便是“形”与“意”之别,若是不能跳脱出剑法的刻意而为,越是练剑越是为剑招多困,而参悟以“意”御剑便能意至而剑到,招式之间的起承转合便是“意”再招前,招招式式便是跳脱刻意为之,而是唯有自然。”

听着程无逸口中所言竟似和叔叔所说略有类同,经此一败在听程无逸所言,也使得沈彦尘渐窥新境,这就像是茫茫的黑夜之中的旅人看到一点微光,可这若有若无的光亮仍是不足以照亮沈彦尘心中的困惑,虽是在程无逸话语中渐渐窥见那个更为广阔的世界,可此时沈彦尘自知,自己与程无逸所说的以“意”御剑的境界还有不小差距。

程无逸像是看出了沈彦尘的困惑,道“儒家先贤曾有正气歌以述其志,其中便有,而稷下学海所修浩然真气其实便是得名于此,可说稷下学海六艺之术皆是源自于这浩然二字,而儒门先哲又有中庸之论,因此稷下学海击技便显得有平和柔韧之性,不若你兵家所修『心火之力』的刚猛霸道。方才我远远看来你使剑忽然停住,或许你已经对此有些体悟,因此才会出手和你试招。”

沈彦尘道“程大哥真是慧眼如炬,我方才便曾以『心火之力』中的『照影之术』模仿你败退魑魅魍魉四鬼时的剑招,只是越是深究只觉招式徒具威力,却是犹不伦不类之感,听你这么一说还真是少了你的中正平和。”

程无逸却是微带吃惊道“草野之中历来传说『息兵堡』武功练到极致便能『一法通万法皆通』,甚至能以心火内劲御使别家武技,原来竟是因为这照影留形之术”。

其实程无逸所言还是有误,历史上在『息兵堡』沈家每隔数代都会出现能以『心火之力』使用『照影留形』之术的人,但这却不是何种武技而是天生的异能。这时想起和叔叔的三年之约,沈彦尘问道“程大哥你可知何为剑心?”

程无逸思索片刻,道“其实这剑心对我来说不过四个字——厚德有载。正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两句话几可说是儒门浩然击技的真谛。便是儒门击技之中的内意和根本,若你能自招式的桎梏而出。寻击技源头活水,定能找到自己的剑心,以你的天分只怕三之中,以三纲五常为基、四书五经为辅,累千年之积淀,虽是自圣人之道而出,可世事早已不同儒圣之初。这沉沉屑屑、纷纷杂杂的先哲之论,可算不算是如纤丝细缕将这天下之人尽皆束缚而不得出,想到此处程无逸却是不由得又瞧了瞧沈彦尘,心中暗道“若说武道击技当是跳脱“意为形役”,直寻武道本源以求源头活水,而今之儒者莫不是顺着儒圣所开之圣道源流而动,可若是逆流而上,寻儒圣悟道之源头,会不会另有广阔天地?”

程无逸心中虽是隐约有这模糊的想法,可自幼长在稷下学海,可说一言一行,心中所思所虑仍是循规蹈矩而来,若是程无逸讲这话说给旁人,只怕别人还以为程无逸怕是渐入‘外道邪门’之境,但这一点思索却可说为程无逸日后武道之途另开新天地。

见程无逸久未开口,沈彦尘以为自己所说有不妥之处,一时也不敢再开口,此处偏院虽是远离『稷下学海』六部建筑,可晨曦之初,天地朝旭渐升更有幽风阵阵,去也是难得的客观景致。天光、水色、飞瀑、老藤、墨湖五者合二为一竟是合动静于一体,两人所在偏院地势高耸峭立,远远看去晨光中那瀑布飞击之下,水雾盈盈竟是华彩万千,如云朵聚散一般,再往瀑布之下瞧去但见一汪湖水竟成墨色,幽水深壑之中湖水泱泱,四周峭壁之上常春藤藤萝满布。

这时便听程无逸道“这瀑布名为乱云飞渡,其下如墨的壁虎换做‘洗墨湖’,相传儒圣孔夫子周游天下其后归隐,便常常在此著书立论,长年累月之下以致湖水尽皆染成墨色,不过想来这多为后世之人杜撰之言,不过此‘洗墨湖’也算得上是学海禁地。”

</div>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