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乱华影》第九章 意料之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章意料之中

万世通离开了,留给凌重华的不单单是一本《通筋术》,还有更珍贵的是这四年相处的记忆。自万世通离开之日起,凌重华便照着《通筋术》上所记载的练体之法刻苦修习。《通筋术》共分三通,通皮、通骨、通筋。三通即成便可达至铜皮铁骨,力举千斤之境。

凌重华的苦修由此展开,文益禅师苦心安排的一切始终难逃命运的掌控,凌重华的未来又会朝哪个方向展呢?

暂不提凌重华,且说万世通离开大涤山,星夜兼程,直奔镇州成德节军度使安重荣处。安重荣闻听万世通来到,欣喜万分,携众将相迎。安重荣笑声爽朗,正气凛然,豹眼环眉,生得一副英武之像,飒飒英姿在众将中尤为醒目。远远见到万世通便抱拳道:“通博先生,别来无恙啊。”

“托福托福,一切安好。不知都督飞鸽传书将在下招来所为何事?”

“此事容后再议,先生初到舍下,今天就让安某为先生接风洗尘,至于其他事明日再议。”

“那在下就却之不恭了,请。”

当晚安重荣在府邸为万世通设宴洗尘,酒过三旬,安重荣略显醉意,心有感触道:“先生,安某虽是个粗鄙之人,却深知忠义二字,自从幽云十六州割据契丹后,安某夜夜难寝,心中无法释怀。”

“这天下之事岂能尽如人意,更何况是在这乱世之中,都督还是想开些,今夜我们只谈风月,不提政事。”万世通劝慰道。

“好,只谈风月不提政事,来,干杯。”

一宿畅饮,众人皆欢。第二日,安重荣将万世通带到军营。看到军营中的阵势安重荣心中有些好奇,军营中的士兵不乏少数部族的青年。两人坐定后,安重荣道:“一路走来想必先生也看到这军营中的情况了。”

万世通道:“如果在下猜得不错的话,这些部族青年应该都是从契丹境内叛逃而来的。”

“先生果然名不虚传,什么事都瞒不过先生。”

“都督过奖,其实在下也是听来的,一路上听闻将军收容了一些从契丹境内逃出的少数部族的族人。”

“不错,的确如此,契丹境内的一些少数部族不服治理,故而都投奔到我大晋境内,而且安某也还打听到,幽云十六州的百姓都期盼着重归中原朝廷。”

“所以都督的意思是。。。。。。”

“安某曾多次上书朝廷,希望能得到朝廷应允北征契丹,一举夺回幽云十六州。可石敬瑭却一心卖国求荣,中原江山早已危如累卵,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既然他甘心做他的儿皇帝,那就别怪安某起兵造反了!”

万世通吃惊不小,他虽知安重荣对石敬瑭多有不满,却没想到他居然想起兵造反。万世通愣愣呆,默不作声。安重荣看万世通神情愣,唤道:“通博先生?通博先生?”

万世通回过神道:“都督,此事非同小可,你要三思而行啊。在下途中听闻朝廷对都督连下十道诏书,都督都未曾理会,只怕此刻石敬瑭已有所动作。”

“这个我也知道,所以才会请先生来此相商。先生见多识广,多有智谋,还请先生不吝赐教。”

“赐教不敢,不过在下认为此时兴兵绝非良机,朝廷连下十道诏书看来对都督早已有戒备,此时兴兵非但徒劳无功,反而还会陷于被动的局面。”

安重荣道:“那依先生之见安某当如何处之?”

万世通道:“都督也不必着急,既然暂无良机,那我们就为自己创造机会,扰乱朝廷的视线。”

“哦?安某当如何为之?”

“都督只需书信一封,命人送给山南东道节度使安从进,晓以大义,痛陈利害,只要安从进举兵攻打襄州与都督形成南北夹击之势,以此来分散朝廷的兵力,如此方可一战。还有一事需要都督去做,当今天下灾祸不断,灾民随处可见,都督沿途可以将这些灾民收编,用以扩充自己的军力。那些灾民困顿不堪,都督只要树起抗辽的旗号,必会得到他们的响应。”

“妙,先生果然是高人,居然能想出如此妙招。不负通博之名。”

“都督过奖了,不过容通博说句不该说的话,都督此番举事过于仓促,将会是一场苦战,若都督能再熬些时日,等做足了充分准备,或许更好。”

“先生,安某也想再等些时候,可如今朝廷十道诏书已下,安某即便不想造反,只怕朝廷都会派兵前来讨伐,所以刻不容缓,箭在弦上已不得不。就依先生的计策行事,我立刻书信一封派人送去,希望安从进能赶在朝廷出兵前攻打襄州。”

安重荣当即书信一封,命人八百里加急送于安从进。万世通对自己的计策全无自信,只不过他知道安重荣心意已决,势在必行,劝说已然徒劳,他唯一能做的就是为安重荣想一个在他看来最为稳妥的策略。其实万世通知道,安重荣此举必败,不管他的这个策略看起来再怎么稳妥都没有用,因为安重荣全然处于被动局面,如此情况下冒然起兵,必难成事,但说什么都没用了,安重荣已经没有耐心再去等待了。不祥的预感萦绕在他的心头,说不清道不明,万世通唯一能做的便只有那声声叹息了。

已入冬,天寒地冻,鹅毛白雪扬扬落下,镇州城大街上路人行色匆匆,稀稀散散,街市萧条,寒风吹过,小巷嘘声阵阵。这个冬季似乎特别的寒冷,冻彻入骨。

去给安从进送信的信使刚回镇州,便有消息传来,安从进举兵造反,襄州告急。安重荣闻讯大喜,立刻举兵响应,万世通也随军征战。这一南一北两股势力对晋廷形成了南北夹击之势。石敬瑭闻讯亲至邺都,并派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杜重威率大军前去讨伐。另一方面,安重荣依万世通之策沿途收编灾民,大军很快扩至数万人之多,浩浩荡荡向邺都进。安重荣大军行至宗城,与杜重威大军遭遇,展开激战,双相持不下。正当两军僵持之际,杜重威私下买通安重荣部将赵彦之,令其倒戈。安重荣被打得措手不及,大败而逃。

与此同时,另一条战线上,安从进也屡屡受挫,石敬瑭命一代名将高行周为南面前都部署率军南下。同时又联合荆南、楚国之兵夹击安从进。安从进几乎全军覆没,退居襄州据城不出。

正当安从进苦守襄州之际,安重荣也已被杜重威逼得退守镇州,城中两万军民同仇敌忾誓死守城。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这份视死如归之心,安重荣手下的另一部将见大势已去,引杜重威大军入城,镇州城破,安重荣率军退守牙城,垂死挣扎,终因寡不敌众,被晋军俘虏。石敬瑭对他恨之入骨,竟将他头颅割下,以漆镀之,送于“父皇”耶律德光,以表忠心。

安重荣战败,安从进依旧苦守襄州。高行周久攻不下,下令围城数月,直至城中粮尽,高行周见时机成熟,挥军攻城,安从进自知大势已去,不愿受辱,携安氏族人**。

至此安重荣兵变彻底失败,一切都在万世通意料之中。至于万世通呢?没人知道他去了哪,自从安重荣兵败之后万世通便销声匿迹,绝迹人间。。。。。。

新人新书,需要的是您的支持,如果您觉得我的书还行,那我就厚着脸皮问您要个推荐,问您要个收藏,在这里现行谢过了。o(n_n)o

</div>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