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的民国岁月》第2讲 简单的金银钱比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事先声明,笔者不是学历史的,只是利用从网上查到的讲历史的文章,做一个大致的推算,获得一个感性的认识罢了。

我国古代货币单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别是秦汉以前。这里只讨论三种基本单位:

一文制钱(即一枚标准的方孔铜钱);

一两白银;

一两黄金。

以上单位虽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后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较稳定可信的数据的。

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现在的外汇价格一样,是常常变动的,不像1元钱等于100分这样明确。

“金银的比价从1600年前后的1:8上涨到20世纪中期和末期的1:10,而18世纪末则翻了一番,达到1:20。”可知1两黄金约可兑换8~11两白银。

“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的时候,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百文了。咸丰以来,银价猛涨,一两白银竟可以换到制钱两千二三百文之多。”可知正常情况下,1两白银大约可换到1000~1500文铜钱,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

笔者为更直观的表示三者之间的兑换关系,根据理解做了下面的兑换等式,仅用于使读者更清晰的了解其中的关系,并不代表学术观点。

唐宋至清朝中期的大致情况:

1两黄金=人民币2000元=10两白银;

1两白银=人民币200元=1000文钱=1贯(吊)钱;

1文钱=人民币0.2元。

清朝中后期及末年,由于银贵钱贱,发生兑换变化:

1文钱=人民币0.2元;

1两白银=人民币400元=2000文钱;

1两黄金=人民币3200元=8两白银。

</div>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