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金鳞传》关于 形意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评论区看到有人问什么是形意,所以在这里对形意拳做一下说明,小说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所以本书中的形意拳做了夸张,以下引用一些资料和自己的理解以及本书中具体的东西进行解释,再次感谢您的光临。)

以下部分,引用他人资料全部表明转自的地点,未标明的即括号中的部分为自己原创。

形意拳概述(转自百度百科)

形意拳,又称行意拳、心意拳、心意**拳,中国传统武术,与太极拳、八卦掌齐名,同属内家拳之中。打法多直行直进,与八卦之横走,太极之中定有显著之差别.形意拳之短打直进用于战阵中最为适合,无花俏之招法,长劲亦是最快.两军交战,千军万马中,要能有闪转腾挪之地不易,只有直行直进,走亦打,打亦走.如黄河之决堤.

形意拳是中国三大著名内家拳拳种之一(形意、太极、八卦),位列中国四大名拳。但是,形意拳的风格却是硬打硬进,几如电闪雷鸣,在内家拳中独树一帜。

形意拳发源于山西太谷,山西形拳讲究功力,形松意紧,外形不拘一格,打法变幻多端的风格特点。在形意十二形中,重点突出所取动物的进攻技巧,不求形象但求意真的练法,五行中讲究金、木、水、火、土的内涵。

清初,形意拳在山西、河南、河北得到广泛的传播,近百年来名手辈出。1914年,形意拳家郝恩光东渡日本,教授留日学生,遂把形意拳介绍到国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形意拳被列为全国武术表演和比赛项目,在全国各地都有开展。此外,在东南亚、日本、美国也有形意拳传习,并有专门团体和刊物。

形意拳以五行拳(劈、蹦、钻、炮、横)和十二形拳(龙、虎、猴、马、鸡、鹞、燕、蛇、鼍、骀、鹰、熊)为基本拳法,其桩法以三体式为基础。山西一些地区有以“站丹田”、“**式”为基本桩法的。其他单练套路有五行连环、杂式锤、八式拳、四把拳、十二洪捶、出入洞、五行相生、龙虎斗、八字功、上中下八手。对练套路有三手炮、五花炮、安身炮、九套环。器械练习以刀、枪、剑、棍为主,多以三合、**、连环、三才等命名。河南一带流行的形意拳多称为“心意拳”,拳法以十大形(龙、虎、鸡、鹰、蛇、马、猫、猴、鹞、燕)和四拳八式(头拳、挑领、鹰捉、粘手)为基本拳法。桩法有鸡腿桩、鹰熊桩。单练套路有龙虎斗、十形合一、上中下四把等。各地流行的形意拳,除技术内容有所不同外,在风格上也各具特色。如河北一带的形意拳,拳势舒展,稳健扎实;山西流传的形意拳,拳势紧凑,劲力精巧;河南一带的心意拳,拳势勇猛,气势雄厚。

境界的划分(部分转自《郭云深论形意拳》,后加自己的理解)

1、明劲

明劲者,即拳之刚劲也。易骨者,即练精化气,易骨之道也。因人身中先天之气与后天之气不合,体质不坚,故发明其道。大凡人之初生,性无不善,体无不健,根无不固,纯是先天。以后,知识一开,灵窍一闭,先后不合,阴阳不交,皆是后天血气用事,故血气盛行,正气衰弱,以致身体筋骨不能健壮。故昔达摩大师传下易筋洗髓二经,习之以强壮人之身体,还其人之初生本来面目。后宋岳武穆王扩充二经之义,作为三经:易骨、易筋、洗髓也。将三经又制成拳术,发明此经道理之用。拳经云:“静为本体,动为作用”,与古之五禽、八段练法有体而无用者不同矣。因拳术有无穷之妙用,故先有易骨、易筋、洗髓,阴阳混成,刚柔悉化,无声无臭,虚空灵通之全体。所以有其虚空灵通之全体,方有神化不测之妙用。故因此拳是内外一气,动静一源,体用一道,所以静为本体,动为作用也。因人为一小天地,无不与天地之理相合,惟是天地之阴阳变化皆有更易。人之一身既与天地道理相合,身体虚弱,刚戾之气,岂不能易乎?故更易之道,弱者易之强,柔者易之刚,悖者易之和。所以三经者,皆是变化人之气质,以复其初也。易骨者,是拳中之明劲,练精化气之道也。将人身中散乱之气,收纳于丹田之内,不偏不倚,和而不流,用九要之规模锻炼,练至于六阳纯全,刚健之至,即拳中上下相连,手足相顾,内外如一。至此,拳中明劲之功尽,易骨之劲全,练精化气之功亦毕矣。

(在本书中,明劲作为形意拳最初始的境界,和普通的拳法的区别就是内家拳可以通过行气将全身的劲拧为一股,以达到最大的力量和猛劲,对敌方造成最大的伤害。就是将全身的力气汇聚为一处,发出强大的攻击。)

2、暗劲

暗劲者,拳中之柔劲也(柔劲与软不同:软中无力,柔非无力也),即练气化神、易筋之道也。先练明劲,而后练暗劲,即丹道小周天止火再用大周天功夫之意。明劲停手,即小周天之沐浴也。暗劲手足停而未停,即大周天四正之沐浴也。拳中所用之劲,是将形气神(神即意也)合住,两手往后用力拉回(内中有缩力),其意如拔钢丝。两手前后用劲:左手往前推,右手往回拉;或右手往前推,左手往回拉,其意如撕丝绵;又如两手拉硬弓。要用力徐徐拉开之意。两手或右手往外翻横,左手往里裹劲。或左手往外翻横,右手往里裹劲,如同练鼍形之两手,或是练连环拳之包裹拳。拳经云:“裹者如包裹之不露”。两手往前推劲,如同推有轮之重物,往前推不动之意,又似推动而不动之意。两足用力,前足落地时,足根先着地,不可有声。然后再满足着地,所用之劲,如同手往前往下按物一般。后足用力蹬劲,如同迈大步过水沟之意。拳经云:“脚打采意不落空”,是前足;“消息全凭后脚蹬”,是后足;“马有迹蹄之功”。皆是言两足之意也。两足进退,明劲暗劲,两段之步法相同。惟是明劲则有声,暗劲则无声耳。

(本书中的暗劲,首先已经将劲练透了,每回攻击所有的力量都自一点发出,造成伤害,而暗劲的高手更厉害的在于对气的掌握,使得他可以内劲突发,直接用气和劲道向敌人的体内进行攻击,会直接对敌人的内脏造成伤害。这就是武侠小说中所谓的内伤。但是,暗劲并没有对气的运用达到完美,使得内劲突发也会对自己的身体造成一定的损伤。所以暗劲者内劲突发往往只能再一次战斗中用一次,多了可能会使得自己的身体受到影响,让战斗对自己不利。)

3、化劲

化劲者,即练神还虚,亦谓之洗髓之功夫也。是将暗劲练到至柔至顺,谓之柔顺之极处,暗劲之终也。丹经云:“阴阳混成,刚柔悉化,谓之丹熟”。柔劲之终,是化劲之始也。所以再加上功夫,用练神还虚,至形神俱杳,与道合真,以至于无声无臭,谓之脱丹矣。拳经谓之“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是谓化劲。练神还虚,洗髓之工毕矣。化劲者,与练划劲不同。明劲暗劲,亦皆有划劲。划劲是两手出入起落俱短,亦谓之短劲。如同手往着墙抓去,往下一划,手仍回在自己身上来,故谓之划劲。练化劲者,与前两步功夫之形式无异,所用之劲不同耳。拳经云:“三回九转是一式”,是此意也。三回者,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即明劲、暗劲、化劲是也。三回者,明、暗、化劲是一式;九转者,九转纯阳也。化至虚无而还于纯阳,是此理也。所练之时,将手足动作,顺其前两步之形式,皆不要用力,并非顽空不用力,周身内外,全用真意运用耳。手足动作所用之力,有而若无,实而若虚。腹内之气所用亦不着意,亦非不着意,意在积蓄虚灵之神耳。呼吸似有似无,与丹道功夫,阳生至足、采取归炉、封固停息、沐浴之时呼吸相同。因此,似有而无,皆是真息,是一神之妙用也。庄子云:“真人之呼吸以踵”,即是此意,非闭气也。用工练去,不要间断,练到至虚,身无其身,心无其心,方是形神俱妙,与道合真之境。此时能与太虚同体矣。以后练虚合道,能至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无入而不自得,无往而不得其道,无可无不可也。拳经云:“固灵根而动心者,武艺也;养灵根而静心者,修道也”。所以形意拳术与丹道合而为一者也。

(本书中的化劲,作为气道的终点,就是已经对气达到完美的掌握,所以使用内劲突发已经不会对发出者造成伤害,同时他已经摸到了一些直接伤害敌人精神和心神的方法。比如,让一个人的反应变慢,或者是对方的精神中留下伤痕,使对方精神萎靡。但是化劲并没有完全掌握这种精神攻击,所以一般每一次使用,都会自己也同样受到一定的伤害。)

丹道

(作为小说,丹道为高于生活的部分,就是本人理解化劲既然可以伤害精神和心神,但是仅仅是微小的伤害,而且使用者也会受到伤害,那么气道更进一步就应该形成能完美利用精神攻击的境界,就是丹道。丹道的攻击可以使人精神受到严重的创伤,甚至直接脑死亡。而且,丹道高手可以控制人的感觉,使人觉得来到了另一个世界,让人觉得自己处于另一种环境。丹道分为凝,罡,神三劲道,在这里不进行过多的叙述,小说中会慢慢讲到)

丹道之上

(小说中已经出现了一个超越丹道存在的人,林隐,但是其他的并没有涉及,所以这里作为悬念,留给以后小说中叙述,但是大家可以从丹道的思维继续进行夸张升华,那么丹道之上的东西就不难猜到了。)

关于养气

(有很多的资料佐证《龙蛇演义》中闭毛孔的说法,作为**的粉丝,本人没有质疑的意思,只不过理解上有一定的不同,我认为闭毛孔只是被动的让热量不外露,但是气应该用意念去引导,而气是否外泄也应该主要是意念的关系,而如果真到了要从毛孔而出时,那应该是已经变为了热量,也就是已经泄气了。这个部分,小说中只是稍稍点到,也是怕更多的人进行批评,这样写只是个人不同的理解和小说发展的需要,因为本小说中心神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心神控制气更有利于小说的整体。)

<ahref=http://www.>www.;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