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川藏的夜与日》孤独,是每个旅人的衣裳――by…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曾经向往远方,于是在一个响晴的下午,独自骑单车五十余公里,那是怎样的景象啊:通往天边的公路,无精打采的黄牛,牛虻,午后的艳阳,以及杂草。孤独,或许是每个旅人的衣裳;信仰,却充实了每个旅人的行囊。

为何开始旅行,为何要去远方?《东邪西毒》里有一句话,每个人都会经历这个阶段,看见一座山,就想知道后面是什么,我很想告诉他,可能翻过去山后面,你会觉得没有什么特别,回头看过来会觉得这边更好。以前一直觉得这便是真理。但是经历了一些事情,我发现其实每座山都有自己别致的地方,不去体味,你如何感受的到;你觉得这座山比另一座山好,一定是在比较后方知的。生活在城市的我们是很容易被各种各样的无形约束制度化的,失去了这个制度,将不知自己何去何从。就如同肖申克监狱里的Brooks,离开了监狱只好用一根绳子寻找自己的归宿,就如同Red,没有别人的批准,无法顺利小便。人原来就是源于自然的,可是有了太多被扭曲,被驯化,被奴役之后,渐渐的便觉得这就是顺理成章的,是自然了。所以在那部电影里面有一句很经典的话,hope isd th这里的hope,似乎可以被解读成超越体制的自由。来到一家的公司,经常被老板训斥不戴领带,我问他,我每天不出去见客户为何要戴?他说我说的是屁话,在这里工作不能不带领带。于是,我们能在办公室里面看到的,就总是穿着白色衬衫,穿着套装,面无表情,毫无生机,朝九晚五的所谓白领-- 在格子间里坐着的,事实上是只是扎着领带的墓碑罢了。

我渴望回到老子的小国寡民,没有汽车,没有自来水,没有二十四小时的热水的大房子,没有石油,没有电视机,甚至,没有工作。觉得像这样生活才能找到原汁原味的自己。有一则谚语说,上帝要人亡,先使其膨胀。因为你要膨胀,所以你一切都讲究快速,效率。你追求量的东西,你用一百年的时间,去消耗地球积累了几百万年的东西,还信誓旦旦的以为自己很强大。你喜欢雕镂玉器,美丽的华厦,你喜欢炫耀占有,还毫无休止的向别人输出你的所谓世界观。最近看到王朔老夫子的一句话,“我最恨成功这词儿,什么成功?不就挣点钱,被SB们知道?”可惜让人比较绝望的是,SB会传染,人性的弱点吧。

去西藏或许是所有梦旅人的渴望,有人在去西藏之后便皈依佛门。可能为的不只是旅途,以及沿途瑰丽的风光,而是寻找内心的一片乐土,让我们可以找到一整片时间不去理会凡尘的琐事,欢喜悲伤,让我们直面内心直觉和冲动的疯狂。对于久坐于格子间中的我们,则是一大片的时间去思考人生的路。你翻过了一座山,以为自己征服了它。 可真正的登山家永远没有征服感,山在那里,你永远无法将其征服,我们要征服的是自己内心中无形的东西,征服自己其实才是最难的。让我最喜欢的不是本书的景色,感情的描写,而是这本书的对人生旅途的探索。或许你只有到了那里才会大彻大悟,像丹青这样。

我心里总觉得梁丹青其实更渴望找到像老喻这种狂放不羁而又妙趣横生的男人。中国的道德观念中过度强调人的依赖,强调人和人之间的依赖,人的安全感都是倚赖他人,或者物的取得,而老喻这种无拘无束,绝对独立的人能给你太多的慰藉与安全感。可是时间久了,你又会发现,原来老喻的心里也有一段无法割舍的依赖。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生死相许?没人讲得清吧。小说的最后有些拧巴,比较生硬的加入了一个叫神奇的人物。他和丹青的感情进展似乎太快的神奇,让我觉得对于丹青这样感情慢热型的人物有些不可思议。说实话,故事情节总让我想起了电影《非诚勿扰》,丹青没有舒淇这般脆弱,但的确渴望有个男人拯救,于是乎,神奇出现了。

本打算在PECO同学去西藏远游的一个月以后,也可以一睹西藏的风采,可惜被家人劝阻,告诉我太危险。其实真正保险的因素是你自己,而不是拴住你的那根绳子。工作久了,心里便会产生缺失,去西藏旅游帮你的**减肥,填补你心里那点空白。

作者题外话:鳟鱼是我的好友。

也是本书最初的读者。他很细心地给出很多建议,大至内容情节,小到标点符号。他说本书最开始引用的那段黑塞在《德米安:辛克莱的彷徨少年时》中的那段话,深得他心。

我闻后悲喜交加。

悲的是,他最中意的这段话,并非出自我手。

喜的是,我也同意中意这段话,这是我之所以引用它的原因。

一直觉得我们两个是属于挚友的那种类型,坦率,默契,能够彼此理解。每天上了MSN,我都先看看他在不在。无论说了什么,我都不会担心引来对方的嘲笑。

写书原本出于自娱自乐,若是亦能成为与朋友间交流的一种方式,又何尝不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