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拧一把,洒落一地珍珠――我的乡下岁月》致柳树坪 兼议知青文学 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致柳树坪 兼议知青文学 三、

21楼游客晏生:“晏生好,你的湘西王公子在哪里?给个链接,我也想拜读。”

回天尘:在2010年的“知青个人专栏----游客晏生专栏”的置顶上《瞧着湘西王公子》点开可看全文。(见我发给你的短信)

22楼柳树坪:隐士安总结得很全面,也正说明所谓知青文学实在难搞。所以不搞了,教书去……

23楼柳树坪:天尘,晏生的《酉寿》《老向》颇有意思,强烈推荐!

24楼隐士安:柳兄,你是高手,又是内行;知青题材的文艺作品,即使你不亲自执笔掌刀,但关注、支持也是则无旁贷的;这是我的心里话,也是我的心愿,我想广大知青朋友也应如此。因为我们是知青,反映我们、留住历史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不知对否?……

25楼孟晓:“天尘朋友的《拧一把,撒落一地珍珠》就是真实地再现了知青生活,推荐给各位知青网友们读一读,相信都会有同样的感受。”――确实如此,读来给人亲切之感。

26楼天尘:隐版主,你是明白人。

晏生兄弟,天尘拱手相谢,先将文章收藏,慢慢细读。

27楼天尘:回复 25# 孟晓 。恐怕没有几个喜欢读长篇大论的。要不微博怎么忽然热了呢。

28楼孟晓:回天尘,“孟晓兄,你说的“我觉得知青题材的作品:首先必须“真实地再现知青生活”――这个大前提是不能否定的,文学的使命与作家的良知是不能丢掉的……”正是我漏了说的。尤其作家的良知。但这是写作态度问题。不是文章的立意。既然说到这里,不妨也说说。……”――天尘兄弟:你的看法我既有同意的也有不同意的,同意的是你赞成我说的话也是你想说的;不同意的是你认为“作家的良知是写作态度问题”。我原本没有想到这一点,是你的回帖启迪了我:我倒觉得这个“良知是原则问题”(与你相反)。何以谓之?从文学的使命看,它从来就是以“表现人民生活,体现时代精神,反映社会本质”为己任的。从作家的良知来看,它从来就是离不开展示人性的真善美,鞭挞灵魂的假恶丑的。而作家的良知与文学的使命是紧密联系的,即:有良知的作家一定会履行他(她)的使命感,在其作品里深刻地揭示出社会上存在的假、恶、丑,尽可能地讴歌生活中的真、善、美……至于儿孙后人如何说,那就不去管他们怎样说啦?我的观点也不知你怎样看?

29楼天尘:回复 28# 孟晓

晓兄,你我也许都是忠实的奉行着“作家”(权且这么称呼吧)的使命和良知,可我们并不能裁断汉奸文学就不是文学,周作人就不是作家。

另外,我说的是写作态度不能作为原则,非如此不可。有人愿意真实的反映生活,有人愿意美化或者丑化生活,有人游戏笔墨,戏说生活,都无不可。重要的是要有“文”,而不是要有“真”。不要再搞“独尊儒术”了。搞百花齐放。虽然我是欣赏并且践行“真实的反映生活的”,坚决拥护你,但我并不反对人家。

30楼大队部:很高兴看见茶座里又有人谈文学了。看来只要知青还在,知青文学就不会消亡。若是几十年以后知青都入土为安了,后人还会写知青吗?或许正如楼主所说后人会将知青戏说一番?但即使如此,至少我们这辈人也不应该把自己画成个三花脸。王蒙说男人不喜欢诉苦,可是他忘记了他的《在伊犁》,他没诉过苦吗?至于王朔,他要是当了十几年知青,他也就不会说“针尖大的事,拖出一车皮眼泪”这种便宜话了。

楼主的《拧一把...》看了一些篇什,感觉楼主是有才华的。如柳兄所说,你这不是小说,应该归入纪实类作品。但纪实类有纪实类的价值,虚构类有虚构类的价值。对于熟知文学的柳兄,似乎更明白虚构类文学的价值其实是高于纪实类的。当然,虚构类文学作品中现在胡说八道的太多,令人生厌,但这不是小说这种形式的错。我倒是以为楼主可将《拧一把...》改写成小说,这样的话,作品思想似乎可以挖掘得更深广一些,人物会更典型,艺术上会更有美学价值。

未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