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追杀》第1章 代号“老 刀”(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928年4月13日,星期五。

上海,新闸路,悦来茶楼。

二楼临街的窗前,一个年约三十岁左右的人正在悠闲的品着茶。他是这儿的常客,此时他正一边喝着茶一边听着京剧票友的演唱。可他也常常看似很随意地向窗外的街上看上几眼。

悦来茶楼位于新闸路的北侧,它的东边便是闻名上海滩的玉蟾戏院,悦来茶楼二楼雅座里每天也有一些京剧票友聚会登台演唱。

伙计过来给他续了茶,轻轻地说:“关老板,您慢用!”“关老板”冲伙计微微一笑,掏出几枚赏钱递过去,伙计赶忙笑着说:“谢谢!谢谢!”

“关老板”是太和古玩店的老板。太和古玩店,名义上是一家古玩店,其实店里面货真价实的古玩并不多,大都是一些不值钱的赝品。所以,古玩店的生意也就很冷清,“关老板”的日子也就过得有点马马虎虎。好在人家“关老板”对这些不太在乎,他常对生意场上的朋友说:“我所求不多,温饱而已。”至于他店里的那些赝品,他也有自己的说道,一是他没有太多的本钱可以去购进那些名贵的古玩;二是这些赝品虽然不值钱,但他并不用来去欺骗顾客,豪富之家当然不会买这些赝品,但是一般家庭弄一两件赝品,摆在客房充充门面总是可以的。所以,虽然他在古玩行里不是什么大佬,但大家却都很尊敬他。他其实对古玩充其量也只是一知半解而已,他常说开这个古玩店只不过是为了谋求一个“温饱”,他真正喜欢的是喝茶、读书、听戏。他所谓的读书,也仅限于一些《诗经》、《楚辞》、《唐诗三百首》、《红楼梦》、《水浒传》等古典名著,对于今人的小说,他却不读。这使得他看起来有点迂腐之气。读起书来,常常是摇头晃脑,像个老私塾先生似的。有客人来到店里,他也常常忘了招待。所幸他的店里很少有人光顾,他也就可以整天沉湎其中,自得其乐,还常常拿着一本书,两眼望向远处,做苦思冥想之状。至于喝茶,他也从来不喝什么名贵的好茶,因为他也实在是喝不起。听戏呢?他倒是很入迷,但是像玉蟾戏院这样的地方,他却很少光顾,当然也是因为囊中羞涩。他常常光顾的是这家悦来茶楼。在这儿,他可以一边喝着茶,一边听那些京剧票友们的演唱。据人们传说,在清朝末年,因为皇帝驾崩,曾经颁令三年不准唱戏。戏园子里是不能去了,可那些以唱戏为生的人总得养家糊口啊。戏院子关门了,他们便变通了一下,转到茶园子里唱。后来,禁令取消了,戏院又红火了起来,演员们又回到了戏院。可茶楼里却依然保留了唱戏这一传统。只不过,在茶楼唱戏的不再是专业的演员,而是一些票友。由于一些票友曾经在茶园和茶楼里与一些专业演员同台演出,所以,他们的水平并不低。此外,还有一个很大的变化是票友们都是即兴演唱,自娱自乐,所以,登台演唱都是不收费的。茶楼的老板也正是因此乐意为他们提供一个舞台。毕竟,这也是招徕顾客的一个手段。

茶不贵,听戏又是免费的,对于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的“关老板”来说,真是何乐而不为呢?

此时,已经有一位年约五十多岁的票友登台演唱了。他唱的是京剧余派代表作《捉放曹》选段。伴奏的就只有一个拉京胡的票友,京胡一响,是西皮慢板。那名票友开口便唱了起来:

听他言吓得我心惊胆怕,

背转身自埋怨我自己做差。

我先前指望他宽宏量大,

却原来贼是个无义的冤家。

…………

“关老板”坐在那儿像其他茶客一样摇头晃脑的,好像听得很专注。可他的目光却不时地向窗外飘去。

其实,这个所谓的“关老板”并不是一个很清闲的人。古玩店老板只是他的一个掩护身份,他的真实身份是中 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 共中央特务委员会书记。关雨亭是他的化名,他的真实姓名叫陆岱峰,此外,他还有一个听起来叫人有点害怕的代号,这个代号叫“老 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