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为什么偏偏是朱元璋》2、朱重八升职记(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郭大帅看在眼里,又怎能不乐在心上,他见重八真是颇有大将之风:重八精力过人,每日不辞劳苦,遇事小心勤快,却又敢作敢为;得了命令,往往执行很快,而且每事必完成的妥帖、漂亮;他打起仗来还总是冲锋在前,且无往不利,尤善于韬略。

有一次,重八带着手下六、七个兄弟追击残敌,结果跑着跑着竟发现前方一下子冒出来了二十多个残敌,他们正围坐在一处隐蔽的地方吃饭。兄弟们一看敌众我寡,顿时慌了,嚷嚷着就要返身回去。可是重八却把他们给叫住了,他眼见那帮残敌惊魂未定,只要一虚张声势,说不好他们就会赶紧举手投降。

今日不妨就豁出命去试一试吧。兄弟们一向都很信得过重八,又听他说“是爷们儿的跟咱上”,大家便只好硬着头皮干了。

这时,只听重八站在高处回身向后大喊道:“郭大帅!这里还有几个漏网的毛贼!”说着一面让人打出了郭大帅的旗号,一面带着兄弟们就要跑过去抓人。

那帮人立时被重八那一句给喊得愣了,又见果真是郭大帅帐下的亲兵旗号,还没仔细分辨,就都开始瘫软在地,跪地求饶起来。

其中有一个领头模样的,起身要跑,可是逃不过重八眼疾手快,竟一箭取了那人性命。这一下,余众更是不敢轻举妄动了,纷纷将兵器乖乖丢到了一旁。

就这样,重八带着这几位兄弟不仅成功斩杀了敌首,竟还一口气抓回了二十多个俘虏,全军都无不为之喝彩。

这里不妨再做下对比,在八十多年前的江西地区,名将粟裕在做红军的小班长时,就曾一人带着三个战士一口气俘虏了上百号敌人,结果被当时的朱德司令誉为“敢死队长”。看似奇迹一般,其实还是在于其大勇大智。

还有一次,有民军派来的奸细到濠州城中刺探,被重八识破,但他一时却没有声张。他先是派人跟踪此人,待到此人回去的路上,他就让人扮作强盗将那人截住,接着他再带几个兄弟假装路过,然后把那人救下。

之后两人就开始套近乎,他判定此人是个讲信义的人。这时,重八再借机识破那人的奸细身份,然后扬言要杀死那人。但是,他又假装着不忍,很是矛盾了一回。之后,他便苦口婆心地说了些大家要彼此和平相处的话,不要为腐朽的元廷卖命。表达完这番意思,他又要跟那人向天盟誓,于是就把那人给放走了。

果然,那奸细被重八的诚意所感化,回去之后便劝说当家人不要与红军为敌的话,当家人对此深以为然。尽管这种事情把握未必大,但试过总比不试强,杀一个奸细简单,但将一股敌人消灭于无形之中,这意义就重大了。

这事传到郭大帅那里,他更是对重八刮目相看了。

重八敢于争先、不辞艰难的行事风格,其实也是应当引起我们的特别注意的。

话说有一位教授,他曾在毕业前的最后一课堂上,询问台下的同学们一个问题:“世界上的第一高峰是哪座山?”“珠穆朗玛峰。”同学们齐声回答。“那么世界上的第二高峰是哪座山?”教授又问,这一来同学们都沉默住了。最后,教授转过身,在黑板上写下了这样一句发人深省的话:“屈居第二有时与默默无闻毫无区别。”

不过教授的课还没讲完,他又把自己十几年来的一项观察研究说与了同学们听,他的这项调查结果显示:那些爱坐前排的学生中,成功的比例要远高出那些爱随意乱坐和爱坐后面的学生。为此,教授语重心长地对同学们说道:“不是说人一定要站在最前、永远第一,而是说这种敢于成为主角的心态十分重要。在漫长的人生中,你们一定要永争第一,积极坐在前排呀!”

以此我们不难看出,不管人的能力、智力、条件如何,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其实往往取决于他的主动性;而且你只有力争上游、争做冠军,才能获得相当的影响力,如此才会引来别人更多的瞩目。

第一和第二,差距为什么这么大?因为主角只有一个。

言归正传。话说重八每回得了战利品,不管是钱财衣物,还是牲口粮食,总是悉数献给元帅充公;回头得了元帅的赏赐,他也不像其他头头们只顾着往自己腰包里揣,他总是推说功劳是大伙的,然后再给大伙论功行赏,所以大伙都乐意听命于他。

重八还是个热心人,队伍里识字的人不多,所以凡有元帅的命令、红巾军领袖刘福通等人的文告,以至同袍们的家信,大家总是找重八来解说,而他一概是笑脸相迎,来者不拒。

尤其,重八虽在军旅,诸事劳烦,可他却不忘用心于读书求知,当年的汉光武帝刘秀、魏武帝曹操也不过如此。

这样又过了几个月,重八不但在军中有了各样的好名誉,连郭大帅也有意培植他做自己的心腹干将了,有时他对重八的建议更是言听计从。

就这样,眼看着重八的声誉和威望在队伍里一天天地扩大了,这时大家才神奇地发现如此出色的人才居然还是位剩男,于是郭大帅和他的二夫人(次妻)张氏便忍不住想到了一桩“好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