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梦回明朝》明末农民起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李自成(1606年9月22日—1645年),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原名鸿基。陕西米脂人。崇祯二年(1629年)在金县杀参将王国率众起义,投闯王高迎祥。八年荥阳大会时,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方略,各部赞同,声望日高。《明史》载其“不好酒色,脱粟粗粝,与其下共甘苦”。次年迎祥战死,继称闯王。提出“均田免赋”口号,赢得民心,民歌之“迎闯王,不纳粮。”十六年在襄阳称新顺王。次年建大顺政权,称大顺王,年号永昌。三月克京灭明。旋为明将吴三桂勾结清军所败,被迫撤离北京。继而信谣言,妄杀李岩等,致使人心离散。永昌二年(1645年)在湖北通山九宫山被杀死。

——————————————————————————————

徐鸿儒,明末农民起义首领,巨野县城里徐街人。自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前后,他与王森、王好贤父子联手,利用“闻香教”(白莲教的支派)组织农民,秘密活动20余年。1622年,率众在巨野西部、郸城南部和范县、催阳起义,用红中为标志,义军发展到10万多人,先后攻占郸城、邹县、膝县,掠运河僧船,袭击曲阜。明王朝惊恐万状,命山东总兵杨肇基等领兵镇压。义军分散作战,被各个击破。徐鸿儒被迫率万余人转战到郸城南飞集一带,陷入重围,宁死不屈,全部壮烈牺牲。徐鸿儒及家人被俘后全部遇害。飞集的‘万人坑‘即是义军埋骨地。

——————————————————————————————

张献忠(1606--1647)

明末农民起义首领。字秉吾,号敬轩,延安柳树涧(在今陕西定边东)人。出身贫苦。初从军,因被人陷害革役。祟桢三年(1630年)据米脂十八寨起义。自号八大王,因身长面黄,人称黄虎。后为王自

用三十六营主要首领之一,实自成一军,转战陕、晋、豫、鄂间。崇祯八年与高迎样大举东征,攻破凤阳,转战豫、陕、鄂、皖各地。十一年接受明兵部尚书熊文灿的‘招抚‘,驻兵谷城(今属湖北)。但拒绝裁减军队,不受调度。次年再起。十三年率部突围,进兵四川,用‘以走制敌‘的战术,拖垮敌人。次年,在川东开县(今属重庆)黄陵城击破明军,继又出川,破襄阳,杀襄王朱翊铭,迫使杨嗣昌自杀。十六年,取武昌,称大西王,旋克长沙,宣布钱粮三年免征,湘赣农民群起响应。次年再取四川,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即帝位,年号大顺,严厉镇压地主阶级的反抗。大顺三年(1646年)末清兵南下,他引兵拒战,在西充凤凰山中箭死。

——————————————————————————————

王俊(?─1651),字小吾,原籍苍山兰陵, 其父迁居费县梁邱,又乾他打死官差,带领饥民造反上山。各路英雄好汉群起响应,先后有苍山县底阁晁家村晁玉光,罗腾乡荣家庄容坦、费县新庄村付曼汉等英雄好汉前去投奔。手下大将又有焦夔卢、夏魁元、李洪斗、李赦斗、相雷朝等。他们相继占领了大苍山、小苍山、花盘山、抱犊崮、尖山、几辈崖、胜山等处。王俊以大苍山为总部,其妹王俏荣据守印盒山。王俊被推为“九山王”。

他率部在滕县阳庄截劫江南运往北京的饷银,多次打败了前来镇压的官兵。崇祯十五年春,王俊率部南下台儿庄,拦截运河漕粮,缴获大批粮米和财物,官府震惊,不断调兵遣将,前去围剿,被打得落花流水。崇祯十七年,明朝灭亡,兖州明鲁王朱聿海东逃白颜石门一带抗清,王俊受其影响,转而联合明朝将士反清。

清顺治三年,王俊率兵攻打费县城,吓得官绅“枕戈城头”惶惶不可终日。由于地主武装恃险固守,费城久攻不克,义军向北发展受到阻止。四年,王俊联合河南榆园起义军攻占峄县城。六年,王俊又率部独自攻入峄县城,知县跳城逃跑。王俊义军深得民心,所到之处,百姓愿为义军充当耳目。清方军报称:“大军之出,贼即飘遁,师行而南,贼扰东北。”又说:“我出师某地,贼知之;我出师所向,贼知之,而贼避我,我不知也;我行师归, 而贼尾我,我不知也。”顺治八年,清廷因多尔衮死亡, 放松围剿,义军势力大增。王俊第三次南下,兵分两路。 西路袭击台儿庄,东路直逼郯城。台儿庄一路因清兵事先准备,未能攻下,遂议定南下进攻徐州,因在德胜闸截获了清政府运送龙衣的船队,将士欢呼,得胜回山。 东路军攻占郯城后,本欲乘胜东进海州。不料, 清廷急忙起用在浙江养病的明叛将张存仁,任为直隶、山东、河南三省总督,正准备向鲁南义军大举进攻。王俊闻讯只得调回东路军、保卫山寨。

清兵总结以往失败的教训。采用围困和招降相结合的办法,步步逼进,各个击破。先后攻陷抱犊崮,神山、花盘山、燕尾山、尖山等重要据点,并改燕尾固为海清崮(即今几辈崖),改尖山为胜山。王俊的苍山大寨被孤立,形势十分危急。但是义军誓不投降,凭借山险顽强坚持斗争,清兵数月攻之不下。张存仁为此屡受朝廷斥责。

顺治八年三月,清兵进抵苍山大营之下,粮尽水绝的义军再也坚持不住了。王俊设计突围,据说,他派人将山羊绑缚仰卧,上悬皮鼓,羊四蹄乱蹬,敲得战鼓咚咚作响;又给饿马戴上铃铛,马饿弹跳,满山铃响。“羊击鼓、马响铃”,吓得清兵前军统帅马光辉不敢冒然进攻。

在一个雪夜里,王俊等分几路倒穿草鞋潜下山寨,秘密突围。早晨,清兵看到鞋印,还以为有上人山。等攻上山寨,空无一人,只捡到几十只山羊和饿死的老马。《峄县志》载:“总督张存仁以满汉兵入山捕剿,诸贼相继荡平,独苍山数月乃下,竟一空垒。”至今,鲁南山区仍流传着王小吾“倒穿草鞋”和“悬羊击鼓,饿马摇铃”的动人故事。

王俊下山后,向峄山方向突围。可惜此地义军已经失败,清廷给降者以“免死牌”,令互相招抚。峄山首领焦二青同苍山王俊为山东巡抚夏玉擒诛(《邹县志》)。当地百姓却说王俊改名换姓,隐匿民间。

梁邱西望:苍山、富贵顶巍峨屹立。山上,当年义军遗迹犹存;山下,“九山王”英勇斗争的故事至今在村民中盛传。

——————————————————————————————

明朝末年,陕西省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绰号“老回回”的绥德回民马守应是明末农民战争中起义最早而又坚持到底的最著名的回族领袖。马守应目崇祯元年与高迎祥、罗汝才等以边兵身份揭竿而起,到被豫楚一带众义军推为盟主,直至李自成称王于西安,历经10多年的戎马生涯,率领起义军转战于陕西、甘肃、山西。河北、河南、湖北、四川、安徽、湖南等地,是被统治者称为起义军“三大巢穴”的积极开拓者和主力之一,也是加速明王朝灭亡的一股重要力量。他不仅足智多谋,能征善战,具有坚定不渝的革命气节,更以其善于处理官兵关系、搞好回汉团结而受到各路友军们的普遍尊重。在明末农民战争中,被视为仅次于李自成、张献忠的著名回族领袖。

——————————————————————————————

明末农民战争,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农民起义军与明清军队进行的一场战争,近 200万农民革命大军在黄河南北、长江上下十几个省的辽阔地区,与明清地主阶级军队 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战斗。这次战争从明天启七年(1627年)陕西王二起义开始,经过渑 池之战、洛阳之战、襄阳之战、成都之战和山海关之战,至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失 败,起义军与明军战斗17年,与清军战斗14年,是中国历史上历次农民战争的最高发展 和总结。

明朝末年,各种社会矛盾空前激化,突出表现在农民与地主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

在腐朽的封建地主阶级压榨下,全国各地反抗斗争层出不穷,陕西地区成为农民起义的 中心地。 陕西长期以来是全国社会矛盾的焦点,明朝藩王对农民横征暴敛,农民生活比其他 地区更为困苦,阶级矛盾尖锐。这一地区又是蒙、汉、回民杂居地区,是激烈的民族斗 争场所,各族人民与明朝统治者矛盾很深。因此,陕西地区成为最早酝酿和爆发农民战 争的地区。在这种社会条件下,以陕西为中心,全国各地农民起义,士兵兵变,手工业 者罢矿不断发生,为明末农民战争准备了必要条件。

天启七年(1627年)三月,陕西大旱,澄城知县张斗耀不顾饥民死活,仍然催逼赋 税,敲骨吸髓地榨取农民。白水饥民王二聚集了数百个无法活命的农民进行斗争,他高 声问大家:“谁敢杀死知县?”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我敢杀。”于是王二率饥民冲进 县城,杀死张斗耀,揭开了明末农民战争的序幕。

王二首义点燃了农民战争的星星之火,各地纷纷响应。天启八年(1628年),陕西 府谷王嘉胤、汉南王大梁、安塞高迎祥等领导饥民起义,张献忠也在延安米脂起义,李 自成后来投入高迎祥军中。这一时期最有影响的是王嘉胤义军,他们曾经一度占领府谷, 称王设官,建立了临时性革命政权。但是,农民起义军没有统一指挥,各自为战,而且 成份复杂,缺乏推翻明朝政权的明确目标,就全国范围来看还处于战略防御态势。

陕北起义震惊了明朝统治者,崇祯皇帝准备利用剿抚兼施的策略尽快平息农民起义, 三边总督杨鹤执行以抚为主,以剿为辅的政策,企图瓦解农民革命。在明军剿抚兼施进 攻下,陕西战场义军除壮烈牺牲外,不少首领接受了朝廷招安,呈现出时降时叛的复杂 局面。为避开明军主力,王嘉胤率军入晋,起义中心转移到山西。王嘉胤牺牲后,王自 用联合高迎祥、张献忠、罗汝才各部,号称36营,在山西继续战斗,农民起义军由分散 状态进入协同作战阶段。义军势力壮大,宣告了明朝招抚政策破产,主抚派杨鹤下台, 洪承畴继任三边总督,集中力量围剿起义军。王自用在崇祯六年(1633年)作战牺牲, 起义军在高迎祥领导下与明军展开了激烈博斗,损失较大。为保存实力,起义军从山西 转入河南。崇祯六年(1633年)冬,高迎祥、张献忠、罗汝才、李自成等经渑池县突破 黄河防线,转移到明军力量薄弱的豫西,展开了新的战斗。渑池突围的胜利,不但使义 军未被消灭,而且变被动为主动,对后来起义军势力壮大意义重大。

起义军渑池突围后,在豫楚川陕交界山区流动作战,与明军周旋,明军不得不分兵 把守要隘,穷于追剿,陷入战线过长,兵力分散的困境。明将洪承畴为改变被动局面, 以重兵包围起义中心地区,实施重点进攻,高迎祥义军接连败于确山、朱仙镇(今河南 开封市西南)等地,连连受挫,被迫转入西部山区。崇祯九年(1636年)夏,起义军被 围困在丛山之中长达3个月。高迎祥率部从陕西汉中突围,遭到陕西巡抚孙传庭埋伏, 被俘牺牲。

高迎祥牺牲后,起义军逐渐形成为两支劲旅,一支由张献忠领导,活动在湖北、安 徽、河南一带;另一支由李自成领导,活动在甘肃、宁夏、陕西一带。崇祯十一年 (1638年),在洪承畴优势兵力围攻下,起义军蒙受了很大损失。李自成兵败梓潼,退 守岷州(今甘肃岷县)、临洮。张献忠败于南阳、麻城,最后投降了明军,起义转入低 潮。为保存起义军力量,李自成率部进入河南,于崇祯十四年(1641年)一月攻占洛阳, 镇压了福王朱常洵。张献忠经过一年休整,于崇祯十二年(1639年)五月再次起兵,在 罗山(今湖北竹山县东南)歼灭明军主力左良玉部,后转入四川,在达州战役中大获 全胜,随即兵进湖北,于崇祯十四年(1641年)二月攻陷襄阳,镇压了襄王。李自成、 张献忠相继攻占洛阳、襄阳,宣告了明朝围剿政策的破产。

张献忠、李自成两支大军相互应援,分别在川陕和河南战场与明军作战。张献忠于 崇祯十六年(1643年)五月攻下武昌,把楚王投入江中。张献忠在武昌称大西王,初步 建立了政权。次年,张献忠带兵入川,八月攻陷成都,在成都称帝,改元大顺,建立大 西政权。李自成从洛阳转入湖广作战,于崇祯十五年(1642年)攻下襄阳,称新顺王, 初步建立了政权机构。此后连克承天府(今湖北钟祥县)、孝感、黄州(今湖北黄冈市) 等地,基本上摧毁了明朝在河南的精兵,“据河洛取天下”。李自成攻占襄阳后,在政 治上提出“均田免粮”口号争取群众,军事上改变过去流动作战战术,派遣将领分守所 克城邑,严密军事组织,建立各种军事制度,把军队分为骑兵和步兵两种,形成营队两 组编制,战术上步骑配合,骑兵诱敌,步兵拒战,然后骑兵包抄合围。攻城时骑兵布围, 步兵冲锋,昼夜三番轮攻。这表明起义军已由流动作战阶段进入阵地战阶段,已具备了 推翻明朝的实力。李自成确定了先取关中,继取山西,后占北京的策略。崇祯十六年 (1643年)十月,李自成大军攻克潼关,率10万大军围歼明三边总督孙传庭,十一月起 义军不战而进入西安。崇祯十七年(1644年)一月,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势力进一步 壮大,把西安作为攻打北京的基地。然后,李自成亲率大军渡黄河进入山西,攻克太原, 沿大同、宣府(今河北宣化县),从北面包围了北京。另一路义军由左营制将军刘芳亮 率领,渡黄河攻克山西上党(今山西长治市),分取真定(今河北正定县)、保定,从 南面包围北京。三月十七日,李自成从昌平围攻北京,北京明军不攻自溃,十九日李自 成率兵进城,崇祯帝在煤山自杀,明朝被推翻。

李自成进京后,面临的形势是如何消灭明朝残余势力,其中力量最强的是盘踞在山 海关的宁远总兵吴三桂,成为起义军的心腹之患。出于对农民起义军仇恨的地主阶级本 性,吴三桂投降了清朝,与清军联合镇压起义军。四月,李自成亲率大军攻打吴三桂, 在山海关激战。在满汉军队联合进攻下,李自成失败,撤回北京。二十九日匆忙称帝, 建国大顺,次日退出北京。

李自成撤出北京后,有计划地实施战略退却,经山西平阳、韩城进入西安。清军在 清顺治元年(1644年)冬分兵两路进攻西安,次年二月潼关失守,李自成从西安经襄阳 进入武昌,五月,李自成在湖北通山县南九宫山遭到地主武装袭击,壮烈牺牲。顺治三 年(1646年),清军由陕南入川,攻打大西军,张献忠于次年七月撤离成都,北上与清 军作战,十一月牺牲在凤凰山(今四川南溪县北)。李自成、张献忠牺牲后,农民军余 部继续坚持战斗,大顺农民军分为两路,一路由郝摇旗、刘体纯等领导,活动在洞庭湖 以东地区;另一路由李过、高一功领导,活动在洞庭湖以西地区。大西农民军在孙可望、 李定国率领下转入川贵,坚持抗清斗争。清军集中兵力镇压义军,李过病逝,高一功、 刘体纯、郝摇旗等战死,孙可望降清,李定国兵败。到顺治十五年(1658年),明末农 民军余部完全失败。

明末农民起义军和明清军队经过30余年的反复较量,推翻了明朝,打击了清朝,在 中国农民战争史上谱写了新篇章。 明末农民战争最典型的战术是流动作战,具有很大优越性,义军时分时合,神出鬼 没,使明军疲于奔命。明军虽然在数量上占优势,但因督抚与武臣存在矛盾,军政**, 军队没有战斗力,且分兵作战,在具体战役中往往只有起义军的几分之一或1A10,常常 失败。

农民起义军在战略策略上运用恰当,渑池突围完成了战略转移,后来从流动作战 转为阵地战,避免了不利条件,变被动为主动。起义军军纪严明,战斗力较强,与明军 形成鲜明对比。进入北京后,军事首领滋长了腐化思想,军队纪律松弛,战斗力下降, 在明清军队进攻下功败垂成。农民军将士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革命精神,坚贞不屈的 革命气节,都激励着后人。

明末农民起义是爆发于明末的一场农民战争。

明末农民起义首先爆发于陕北。这儿土地贫瘠,生产落后,赋税和徭役严重,加之连年发生灾荒,终于引起农民起义的爆发。

1627年,陕北白水县农民王二率领数百农民杀死知县张斗耀,揭开了明末农民战争的序幕。

陕北巡抚得报后,因怕受到朝廷怪罪,充耳不闻,起义队伍乘机迅速扩大。1628年,王嘉胤、王大梁、高迎祥和王左卦等纷纷起兵响应。李自成、张献忠约在1630年前后也加入了起义军的队伍。

李自成,1606年出生在陕西米脂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当时正是明朝末期,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天灾**不断发生。

连续多年闹灾荒,土地都被皇亲贵族、地主豪绅霸占了。千百万农民身上无衣,口中无食,受着统治阶级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李自成从小就因欠债被迫给姓艾的地主牧羊。21岁那年,他打伤了地主,逃到银川当一名驿卒。当时,全国到处都有农民起义爆发。1630年,张献忠在陕西米脂十八寨起义,自称“八大王”。李自成也杀死贪官造了反,在他舅舅高迎祥领导的起义军中当“闯将”。1635年,明朝派洪承畴出陕西,朱大典出山东,两面夹攻起义军。斗争的实践教育了起义军,他们深深感到,只有联合作战才有力量。1635年,各路起义军会师于河南荥阳,共13家,72营,在一起共商对敌之策。

杰出的农民军领袖李自成提出联合作战、分兵出击的方案,受到大家的支持。

高迎祥是明末农民战争早期的一位杰出领袖。1636年,他不幸被俘,英勇就义。起义军把“闯王”这个英雄称号推让给屡建战功、声望很高的李自成。从此,李自成作了“闯王”。李自成领导着起义军继续和明朝作战,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农民革命领袖。

李自成领导的起义军,英勇善战,南征北讨,声威大震,使腐朽的明统治阶级闻风丧胆。他们每到一处,都是砸官府,开粮仓,对官僚、地主坚决镇压,把粮食和财物分给劳动人民。他常向群众宣传:“我们杀掉欺压穷人的贵族地主,就是要解除你们的心头之恨。”因此,李自成很受群众欢迎。当时在民间广泛流传这样的歌谣:“盼闯王,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迎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

“闯王”领导的起义军,经历了艰难曲折的过程。1637年,李自成起义中了敌人埋伏,队伍被打散。李自成、刘宗敏等十几个人被迫隐伏在商洛山中。但他并不灰心,同将士们白天耕田练武,晚上读书思考,吸取历史上各次农民起义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研究斗争策略,总结自己的斗争经验。

1639年,他率众出山,又受挫折,被困于巴西鱼腹山中。后来,李自成只率50骑人马突围,闯入河南。这时,河南大旱,斛谷万钱,饥民争相参加起义军者数万人,一个更大的革命**出现了。起义军获得迅速发展,人数达到50万以上。

1641年,李自成提出了“均田免粮”的革命纲领。均田就是把土地分给农民;免粮就是取消封建的赋税剥削,把农民从封建压迫下解放出来。

李自成还特别注意农民军的自身纪律约束。他规定:战士不准收藏白金;缴获物品归公;行军不住民房,自带帐篷宿营;损坏庄稼,严厉处罚;“公平交易”,“平买平卖”,不滥杀人,不奸淫妇女。他提出:“杀一人如杀我父,淫一妇如淫我母”的口号。

李自成本人作风民主,上下平等,大的决策都和部下讨论决定。平日生活简朴,粗茶淡饭,食无兼味,每天早晨只喝小米粥,与战士同甘苦,始终保持劳动人民本色。这些正符合被剥削、被压迫劳苦大众的愿望,对部下是极大的鼓舞。

1643年,李自成在人民的拥护下做了“新顺王”,在襄阳正式建立了革命政权。改襄阳为襄京。这年10月,攻下西北陕、甘、宁地区为根据地。第二年春天,革命政权中心迁到西安,“闯王”改称“大顺王”,年号“永昌”,还颁布了新的历书,铸造“永昌”钱币,平抑物价,招抚流亡,镇压地主豪绅,废除“八股文”,选拔官员接管地方政权。这时,李自成的起义军已经是雄兵百万了,开始向明王朝发动了总攻击。

起义军取得了节节胜利,消灭了大量的明朝官军,迅速攻下太原、大同、宣化、居庸关、昌平。1644年3月17日,起义军包围了明朝统治集团的老巢——北京。19日,李自成军队胜利地开进了北京。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地主老爷,都失去了往日的威风,一个个狼狈逃窜。崇祯皇帝吊死在煤山(今景山)的一棵树下。统治中国276年之久的明王朝,终于被李自成领导的伟大农民革命推翻了。

农民军进了北京城,内部发生很大变化。许多将领犯了严重错误。有的将领被胜利冲昏头脑,产生骄傲自满、麻痹轻敌的思想,忽视了地主阶级猖狂反扑的危险。有的进城后开始蜕化,不能抵制金钱酒色的侵蚀,逐渐消失原来的革命意志。也有些士兵,以为革命已到尽头,盼望回家务农。特别是混进革命队伍的地主阶级分子牛金星乘机破坏,胜利果实被满族贵族和汉族地主官僚篡夺了。1644年5月,原明朝三海关守将吴三桂引清兵占领北京。李自成退出北京,继续在河南、山西、陕西一带战斗。1645年4月,李自成在湖北通山县九宫山地方察看地形,遭地主武装袭击壮烈牺牲,年仅39岁。以后农民军又继续战斗了十几年。

李自成领导的农民革命失败了,但他的伟大历史功绩是永垂史册的。它沉重地打击了地主阶级;遏止了土地高度集中的发展,使得农民对地主阶级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起义中提出的“均田”口号,是唐宋以来农民战争的一个新发展,它直接触及了封建土地所有制,这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是第一次,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农民战争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明末农民起义,为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