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之我是同治》第三十一章 养一条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同治六年八月,奕忻率龙腾营一万大军与左宗棠的三万大军会合于肃州(今甘肃酒泉)。因连战失利,左宗棠退出新疆,驻扎于此,以待援军。

“左公,现在情形如何?”奕忻下马之后不及寒暄,马上就问及新疆军务,迫切之情可见一斑。

左宗棠已经年过半百,但精神矍铄,连年的戎马生涯已经差不多将他的书生气质消磨殆尽,加上回疆苦寒之地,风沙侵袭之下,脸容粗糙。

“恭王问及,左某不敢隐瞒,情形越发糟糕。前日因浩罕汗国本土遭到沙俄军队攻击,约7000余浩罕汗国败军逃来喀什噶尔投奔阿古柏,阿古柏的实力大增。如今已经占领了喀什噶尔回城和英吉沙城,而且还在向吐鲁番进犯。”左宗棠毫不隐瞒,将目前恶劣的情形如实禀告,并不为自己巧言晦饰。

“沙俄?”奕忻留心倾听,如果俄国人也参与其中,事情有可能就更复杂了。

左宗棠说道:“安集延人原有的浩罕汗国,已经被俄国人占去约四分之三,因而安集延人一面守卫剩余的领地,一面向我回疆扩张,一方面是贪婪,另一方面也是走投无路。”

“原来如此!”奕忻原本还在奇怪,虽说阿古柏建立哲德莎尔傀儡政权,但根基未稳,如何就敢大举进犯,原来背后有着这样的原因,不过是狗急跳墙之后的疯狂。

“恭王此来,皇上可有圣谕?”左宗棠有些忐忑,毕竟自己守土不利,应该会负上很大的责任。

奕忻水晶剔透的心思,岂会不明白左宗棠的心事,好在皇上临行时交给他一个锦囊,遂言道:“皇上让我带给左公一件东西,左公不妨先看一下。”说完,从怀中取出锦囊,这锦囊并不是寻常丝绸所作,而是金线所织成,开口处用火漆密封,是以连奕忻都不晓得里面装的什么东西。

左宗棠揭开火漆,饶是他身历百战,仍是有些惶恐,君威难测,是福是祸都在里面,他怎能不心惊。

左宗棠探手一摸,先摸到一个滴溜溜的小瓶,脸刷得就白了,扑通就跪倒在地。

“左公,怎么了?”奕忻大惊失色,据他所知,皇上对左宗棠备加推崇,应该不会降罪才对,可看左宗棠的样子,却并非如此。心中疑惑,奕忻拿起锦囊,也摸到那小瓶,直觉就以为那是毒药,待取出一看,却几乎笑出声来。

你道怎的,原来那小瓶根本就不是什么毒药,而是一个很精致的鼻烟壶。锦囊中还有一张纸条,奕忻不便先看,递给匍匐地上的左宗棠,说道:“左公圣眷正隆,何必如此?”

***,都要赐死了,还隆什么隆?左宗棠出了一身冷汗,他为人耿直,殊不怕死,但被皇上赐死,有累清名,所以才会如此紧张。慢慢抬起头,看清恭王手中之物,五十多岁的小老头有些不好意思,讪讪起身,说道:“让恭王见笑了。”接过鼻烟壶和纸条,左宗棠打开一看,一行小字映入眼帘:左公气喘之疾,朕忧思于心,望保重!“

”皇上!“左宗棠老泪纵横,皇上不但没有责怪自己,反而如此挂念自己,铭感五内,发誓效死以报。

此番心境虽也是感慨万千,但与刚才已是天壤之别。

收到奕忻的折子,已经是九月的事情了,黄萧终于了解到,除了远隔重洋的英法等国,在大清版图的北方和西北方,还有一个庞大的沙俄帝国蠢蠢欲动,根本就是虎狼环伺,不过,既然目前沙俄暂时要对付的只是浩罕汗国,黄萧此时倒有了一个主意。目前虽有了银两,但江南的粮食要运到回疆去,何其遥远?而且一路上要途经捻军的势力范围,万一粮草被夺,得不偿失。不如就近向沙俄购买粮食。

沙俄目前的注意力集中在浩罕汗国的疆土,上,暂时不会垂涎于伊犁,这倒是个好机会。不过如果完全剪灭阿古柏集团,浩罕汗国从地图上消失,唇亡齿寒,沙俄下一步要对付的就是大清,这不得不防。

如此看来,与沙俄的联合将是一把双刃剑,虽可以加快回疆的收复进程,但会换来一个更加强大的敌人,何去何从,倍费思量。六叔一定也想到了这一点,所以才会在战前就发回八百里加急快报。

“皇上,该用午膳了!”

小锁儿将小炕桌摆上,放上菜品,都已经拾掇好了。

“小锁儿,朕今天要请教你一个问题。”黄萧突发奇想,都说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说不定小锁儿真有主意也说不定。

小锁儿不好意思道:“万岁爷开玩笑了,奴才除了认识”万岁“两个大字,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哪能回答得了皇上的问题?”

“先不要急,听朕说来。有甲乙彼此相邻而居,乙游手好闲,时常入室偷盗,自然也不会放过邻居。甲虽知情,奈何苦无证据,一日,有一恶狗流浪至此,终日咆哮,人不敢近,以至于咬伤小儿,甲誓除之。但因有恶狗在旁,乙不敢再去甲家偷盗,因有此好处,甲矛盾不堪,不知如何解决……”

黄萧还没有说完,小锁儿就开口道:“这还不简单,把那恶狗养起来不就行了。世人都说狗最忠心,绝不会背弃主人,自然也不会伤害住人家的孩子,还能看家。“

“好你个小锁儿。“黄萧眼睛亮了起来,怪不得连**他老人家都说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果真如此,阿古柏不听话,打杀他就是了,自然会有听话的狗可以供主人驱遣。

想到此处,遂给奕忻批了折子,吃了痛痛快快的一顿午膳。

“万岁爷,刘将军的折子到了!“门外李莲英推门进来,自从胡斯仁下狱,黄萧从内务府选了个老成持重的太监掌管慈宁宫,李莲英就被安排到御书房外当值。

黄萧放下碗筷,霍地站起,问道:”哪个刘将军?“

“是刘铭传刘将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