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华演义》第八节历史名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银行实非银号可比。”诸葛生瑜道:“创办一个银行,非要有充足的资金。小弟久有开办银行之意,只是独木难支。”

周中华道:“那有没有想到成立股份制银行,有这么多的票号,多找几家,资本自然就雄厚了。”

“股份制?”诸葛生瑜惊奇地说道:“小弟与洋人打交道时倒也听说过这件事情,只是不明究竟。”

于是周中华详加解释,什么“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有限责任”、“会计制度”、“公司章程”、如何组股、如何分拆等等。诸人都是聪明之人,虽然还有些疑问,但基本上听明白了。这“股份制”较之中国的“合股”其根本亦无多大差别,只是这“股份制”更为详细,而会计、监事等制度更是合理、完善。

诸葛生瑜道:“中华兄所提‘股份制银行’,我看颇为可行。‘日升昌’财雄势大,少东雷啸林也是个雄心勃勃之人,他人正在山西治丧。小弟有意修书一封于他,看他有何意见。”

于是众人议定,先按诸葛生瑜所说救急之法筹划。众人告辞,诸葛生瑜道:“雷啸林一有回信,小弟即刻通知中华兄。”

回到伍府,众人将情况向伍元文一一禀告,伍元文也认为可行。

次日诸人各去联系,严俊卿便去知会那些棉商,伍汉峰则去约见那些丝货商行。周中华本想到服装厂看一看,却被伍汉骏拖到了他的房中,说是有东西要给他看。看见伍汉骏一幅又神秘、又兴奋的样子,周中华有些奇怪,问道:“贤弟何事这等高兴?”

伍汉骏道:“前些时候你们大家都在忙,小弟又插不上手。小弟于是将多日大哥的见解教诲,还有我们在船上的讨论,整理编辑成册,昨晚刚刚完成。大哥请看。”周中华一看,桌子上面摆放着三本小册子,分别标题为《中华论》、《列国论》、《富国强民策》。

周中华拿起来一看,这《中华论》大致是记录自己所说的“民主”、“人权”、“法制”等现代观念。《列国论》则是写各国的风情,然而更重于对美利坚等国家的建国分析,指出了资本主义和民主意识对这些国家的影响。《富国强民策》竟是以自己对与经济建设上的一些见解,联系了当前的社会状况,指出了经济建设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这些书中,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其实只是寥寥数语,伍汉骏此之为纲,详加叙述,发挥与完善之处,早已超出,洋洋洒洒以致蔚成大观。作者署名处,赫然写着“周中华”三字。

伍汉骏看着周中华的表情,急切而兴奋,问道:“大哥看这些内容还需要再做修改么?”

周中华道:“贤弟这三部论述,可谓字字珠玑,千金不易。可有一件,这些都是贤弟心血所结,怎可让愚兄占此名分,应该署上贤弟的名字才对。”

伍汉骏道:“这几卷文字,都是收集整理大哥的论述,小弟又怎敢贪功为己。”周中华执意要署伍汉骏的名字,伍汉骏无奈,最后两人各退一步,周中华署名在前,伍汉骏附署在后。

伍汉骏道:“小弟有意,效法《海国图志》,将此三卷文字付与刻印,广为发行。大哥以为如何?”周中华心中不免也有些得意,以前(二十一世纪时)常见父母亲有作品出版发行,没有想到自己居然也能有作品可以刊印成册,于是一口认同。

二人去找汉川,将三卷册子请他校对,并告知准备刊印之事。汉川粗粗看完,立即便大呼小叫,惊为奇书。他将之与《海国图志》相提并论,认为与其相比也不遑多让,一些见解立论,甚至超过了《海国图志》。经他一说,连汉骏也有些飘飘然。校对之后,三人便出门寻找书局。

三人一打听,在平望街有一个汉海书局,名气颇大,于是三人寻觅而去。

汉海书局的霍老板原是个落地秀才,此人颇有才华,参加过两次科举考试,不第后誓言不再写八股文章,此后专一寻觅“天下奇书”刊印发行,倒也生意兴隆。三人将书请霍老板指正,并问他如何刊印。霍老板把书摊在桌上,慢慢翻看。哪知他越看越快,越看越激动,到的后来,竟是喃喃自语,不可名状。

“老魏,快来,这里有三本奇书,正可和你的《海国图志》相得益彰,可谓异曲同工,殊途同归。”霍老板高声叫道。

“什么奇书,让你这霍老头在这里风言风语的,我却不信。”应声而出一个清癯的老者,此人约五十余岁,身量不高,瘦而有神。

听到老板如此呼唤,三人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这个老者就是《海国图志》的作者,那不就是魏源?

来到这个时代,周中华所遇到的,多数是一些商场中人,这些人在史书中都未曾记载,名不见经传。时至今日,他尚未遇到一个“历史名人”。而这魏源,是周中华自学习历史课开始就久闻其名了,家中母亲的藏书中更有很多提到此人,学者文人对这个魏源可以算得上是推崇备至。如今这个活生生的“历史文化名人”就站在自己的面前,周中华几乎要晕倒。

伍汉川和伍汉骏两兄弟已经晕倒了。面前就是自己一直钦佩的人、一直仰慕的人、一直渴盼一见的人,你叫这两个“古代追星族”如何不晕。

三个人都结结巴巴的说:“您就是默深(魏源)先生。”周中华连应该尊称魏源的字都给忘了。

此人正是魏源。他是晚清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鸦片战争之后,他遵友人林则徐嘱,据《四洲志》及中外文献资料,辑成《海国图志》五十卷,刊印发行。此书一出,从此名满天下。

《海国图志》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其“师夷之长技以治夷”命题的提出,打破了传统的夷夏之辨的文化价值观,摒弃了九洲八荒、天圆地方、天朝中心的史地观念,树立了五大洲、四大洋的新的世界史地知识,传播了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别种文化样式、社会制度、风土人情,拓宽了国人的视野,开辟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时代新风气。国人之中,率先觉醒者、欲求救国真理者无不奉此书为必读之书,宝典经纶。对于此书的作者魏源,更是敬若神明,高山景行。此书后来逐渐流传至朝鲜、曰本等国。对于朝鲜、曰本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魏源原在两江总督裕谦幕中,后出幕专心于《海国图志》的写作。此次,他为了《海国图志》后五十卷的刊印之事来寻老友霍隆兴。所以得在此处与周中华三人相遇。

看到这三个年轻人如此惶恐,魏源笑道:“老朽正是魏源。不知三位有什么著作,可否让老朽拜读。”三人不迭的答应。

魏源将三卷文稿细细翻看,看完最后一页,他缓缓和上书页,闭目凝神,不作声响。三人不敢打扰,等他评判。

“旁咨风俗,广览地球,真智士之旷识也”。魏源长叹一声,终于说道:“阅吾之未所阅,言吾之未能言,思吾之未敢思,此三卷胜吾《海国图志》多矣。‘民生之计、民主之议、民治之谋’,此论开千古未有之境界。君等若早生数十年,以此等奇谋治国,国何患之不富,民何患之不强,鸦片之祸、丧权之辱又有谁能加我。”

周中华见他如此评价,连忙说道:“我等撰写这三卷文字,也是受默深先生的教诲,因《海国图志》的启发,先生实在是我等的良师。这三卷文字又安敢与先生大作相提并论。”

魏源道:“年轻人勿需过谦。只是你们书中所言,已经远远超出《海国图志》‘师夷之长技以治夷’的范畴。老朽的这本书,尚且有人大肆鞭鞑,诟病之论不绝。只恐你们这一番为国为民的心血,不容于那帮昏庸蒙昧的腐儒,冥顽不灵的‘干臣’。”

周中华知道他所说非虚,当时自己和伍汉骏在海上议论之时,自己就曾有此一论。

伍汉川忙问道:“那默深先生看此书能不能刊印?”

魏源道:“如何不能?振臂而呼,唤醒天下的混浊庸碌之人,正是我辈义不容辞之举。三位小友,老朽与你们一见如故,老朽不才,愿为此书作一序言,你们愿否?”

三人一听,大喜过望,周中华道:“默深先生如能作序,我等求之不得。”

伍汉骏言道:“默深先生愿为此书作序,此乃晚生梦寐以求。晚生愿亲赴京师,将此书上达天听。如果圣上能兴利革弊,整顿朝纲,晚生即便粉身碎骨也是情愿。”周中华虽然在海上曾劝说他不要寄希望于朝廷,可是伍汉骏一直有一种想法,那就是自上而下来行变革,不以改朝换代为代价,不要让天下的百姓遭受战乱之苦,这也是他的一片苦心。

周中华不以为然,劝道:“此三卷书,刊印发行尚且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如果贤弟将此书上奏朝廷,万一引致当今圣上的雷霆之怒,只恐贤弟有性命之忧。”

伍汉骏言道:“小弟欲行上书,绝非心血来潮、沽名钓誉。所谓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虽九死而不悔。小弟此番心意已决,兄长无需多虑。”

魏源听到伍汉骏这一番表白,频频点头,连连称是。

伍汉川也言道:“三弟有此慷慨之举,二哥愿陪你前去。”周中华见他兄弟二人如此执着,知道一时也说动不了,便不再相劝。

三人又问起了如何刊印之事,那霍老板详细解释。此时已是中午时分,书局中备办了酒菜。伍汉川、伍汉骏兄弟二人与魏源就《海国图志》后五十卷又是一番议论。

《海国图志》此前已经出了五十卷,连这将出的五十卷,合计有一百卷。这一百卷中除一一介绍了世界各国的地理、历史、制度、物产、宗教、风情外,于工业、海运、金融、贸易、教育、民主,甚至翻译人才的培养,情报工作的重要都有详细的论述。书中的论述,其实比周中华和伍汉骏共同撰写的这三卷书还要详细。两者之侧重不同者,魏源之论在于“长技”,周、伍之论在于“政治”。

直到挑灯时候,众人还意犹未尽。

临别之时,魏源道:“老朽虽写下了这《海国图志》,只可惜未曾亲身游历各国。你们正是有为之时,如能出游各国,将各国炮船机械之法、民生商贾之术、格物地理之说、执政论政之道一一收集整理,以之移植利用于我中华,则功德千秋,泽被苍生矣。”

回去的路上,三人咀嚼魏源这一番话,各自有滋味在心头。

到了伍府,伍汉峰、谢泽和严俊卿正在焦急等待。

原来今日又有数家丝货商行于无奈之下,将丝货低价售给洋行。余者大都将货“卖”给了“永和行”,加上棉货,总数约有四百万两,全部押在了“大盛裕”。“永和行”将贷得的资金全数付给了各家商行,余数由两个分号调来的资金和将到的货款慢慢补足。众人嗟叹一场,如此状况,相比之下也算是差强人意。

这一日,众人议论了一番扩大办厂之事,都道如无“银行”的资金支持,始终较为困难。于是伍汉峰和谢泽出门去探听“大盛裕”的消息。

此时无事,周中华便去寻伍汉骏,想与他就进京上书之事再详细谈论。

周中华尚未走到伍汉骏门外,就听到里面成儿的吵闹之声。只见成儿从里面飞奔而出,周中华笑着让开了他,抬脚进门,刚好和门里追出的人撞了个满怀,只觉得软玉温躯,幽香扑鼻。

周中华吓得连忙退步,可怀中那人却因立脚未稳,一头向地上载去,周中华急忙将她扶住。待她站好之后,周中华忙退到一边,连声道歉。

追赶成儿的却是伍家二小姐伍汉灵。原来成儿让姨娘带他来寻三叔汉骏,可巧汉骏不在。成儿看见书桌之上摆放了一个玉制麒麟镇纸,于是拿起把玩。伍汉灵知道这是汉骏心爱之物,便叫成儿放下,小孩调皮,拿着镇纸就往外跑。汉灵怕他摔倒,连忙紧跟出来,不想和周中华撞了个满怀。

二人站在廊下,都羞得满脸通红。汉灵见周中华仍在道歉,便道:“兄长原是无心,不必道歉。”声若蚊吟,几不可闻。

成儿见汉灵未再追赶,他是顽童心性,反而回头来看究竟。他见二人愣在廊下,正好新学了几句童谣,派上了用场。“两个人,撞破头;揉揉头,眼泪流;不用哭,不用愁;嫁给我,吃个牛。”

伍汉灵听他如此乱唱,羞得直要钻入地下。周中华也呵斥成儿不可乱唱,小孩哪里理会。周中华无奈,只好道:“成儿乖,你不要再唱了,叔叔给你做个玩具。”

有了好处,万事都好商量。成儿立刻拖住周中华,道:“我要两个玩具。”此时不加价,更待何时。周中华只好答应。

伍汉灵上前拿下麒麟镇纸,小孩也不再要这个“玩具”了,只是拖住周中华,要他履行诺言。

周中华先到柴房挑了一坨木块,用刀削成一个陀螺,再用棉布条绑在一根木棍上,教成儿如何玩耍。成儿一玩之下,大喜过望。周中华又削了一个木刀和一个木剑。不到一会儿,两人就在院中大呼小叫的舞弄起来。伍汉灵静静坐在一旁,看着这一大一小肆意玩闹。周中华偷眼看她,神色怡然,巧笑倩焉,心神为之一醉,浑然忘却了一切。

这时伍汉骏喜笑颜开回到家中,一见周中华在此,连忙上前说道:“大哥,大喜呀。默深先生已将序言写好,他还托人送了一套书给林则徐林大人。”

原来他这几日都孜孜请学于魏源,而魏源也视这位小友为忘年之交、人生知己,两人连日促膝长谈。今日他又前去,魏源已将序言写成,书局也已将书稿连同序言试印若干。魏源又告知伍汉骏,已托专人将一套书稿送往云南,请他的好友云贵总督林则徐阅后再作一序。

听到说林则徐将看到这三卷书,并且会为之作序,周中华只觉得一阵心潮澎湃,狂喜不已,这份感觉比之见到魏源都为兴奋。

林则徐,那是周中华,乃至周中华全家都最为钦佩的一位古人。林则徐是清代著名的爱国政治家、思想家、诗人。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字元抚,又字少穆,晚号俟村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

林则徐于嘉庆九年(1804)中举,曾任两江总督、湖广总督。道光十八年(1837),林则徐坚决支持黄爵滋的禁烟(鸦片)主张,提出六条具体禁烟方案,并上奏指出,历年禁烟失败在于不能严禁,他说:“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道光十九年(1839)林则徐受命为钦差大臣、两广总督,前往广东禁烟。四月二十二(6月3日)林则徐在虎门海滩销烟,震惊中外。在此期间,林则徐注意了解外国情况,组织翻译西文书报,先后辑有《四洲志》、《华事夷言》、《滑达尔各国律例》等,成为中国近代最早介绍外国的文献。为防范外国侵略,林则徐还大力整顿海防,购建炮台,组织团练,招募水勇,积极备战。

道光二十年(1840)六月,鸦片战争开始。道光帝惊恐求和,归咎林则徐在广东“办理不善”,下旨斥责,林则徐被革职留用。道光二十一年(1841)五月道光帝以鸦片战争失败,归咎责任,林则徐被从重惩处,充军伊犁。

途经镇江时,林则徐将《四洲志》及有关外国资料全部授予老友魏源,嘱托魏源撰写《海国图志》。二人约定,书成之时,林则徐亲为作序。此前因为书只出了五十卷,尚未出完,又因林则徐在伊犁政务繁忙,所以一直未能为《海国图志》作序。如今魏源以这三卷书稿,请林则徐为之作序,即可谓对此三卷书的推崇,亦可谓一践友人当年的约定。

道光二十二年(1842)林则徐抵达伊犁后办理垦务,亲自勘察,倡导水利,开辟屯田。他还绘制边疆地图,警惕沙俄威胁。道光二十五年林则徐被重新起用署陕甘总督,次年转任陕西巡抚。道光二十七年林则徐升任云贵总督,如今正在云南。

虽然与这位著名的爱国政治家处在同一时代,但周中华从没想过能和他发生什么关系。如今因为自己的“著作”而能和林则徐结缘,周中华如饮琼浆,心驰神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