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之吕布大传》关羽的那些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首先声明者不代表尚乐的意思,只是贴来给大家分享一下。

一,帖子:可是大家都忘了,关羽有习武之人最基本的优点,但也有武夫所有的缺点,甚至更多。

不听人言。关羽的傲气是深入骨子的,所以听不进去任何人的规劝。这也是他兵败被杀死的根本原因。所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他做的好多事只是个人冒险,在逞个人英雄,并不注意团队合作。历史不止一次的证明过,个人英雄永远是失败的前提,而吕布就是最好的说明。吕布三国无人能够企及的武力高度,并不代表战无不胜。恰恰相反,三国里所以胜利无不是谋略的辉煌,而关羽缺少的恰恰是这个,但他却又不听这个。翻遍三国,能看到关羽用智谋的战争,只能用凤毛麟角来形容。他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杀这个砍那个上。所以,我到现在也没想明白,他为什么非要和马超决个高低?这到底有着怎样的实际意义?

自以为是。这当然和他的实力有关,关羽杀人基本上不过“三合”,这个很恐怖的,也就是说他的前三招——威力无穷。比如斩颜良那一段:(曹操)乃谓关公曰:“河北人马,如此雄壮!”关公曰:“以吾观之,如土鸡瓦犬耳!”操又指曰:“麾盖之下,绣袍金甲,持刀立马者,乃颜良也。”关公举目一望,谓操曰:“吾观颜良,如插标卖首耳!”短短几句话,关羽自信、骄傲的性格跃然纸上,杀颜良也是一击致命。但是自信过头也容易变质,于是就成了自负,这毛病关羽不光有,还不轻。所以他只喜欢听好话,孙权派陆逊讨好于他,轻傲其兵,撤荆州之兵,北上对魏,受伤之后荆州被袭,败走麦城。当初要与马超决斗,诸葛一句:“超雄烈过人,当世英杰,当与翼德并驱争先,犹未及美髯公之绝伦逸群也”。关羽便欣然作罢,这看上去似乎像是大人在哄不懂事的小孩,让他担起守荆州之大任,怎么看都像是一场“恶搞”。

二,关于捞刀河的传说

在今天长沙城北郊,有一个地区叫做捞刀河镇。该镇得名于流经于此地的捞刀河。现在的捞刀河盛产各种刀具,散销于三湘四水。那么捞刀河的名字从哪里来的呢?这就要谈到关羽——一个所谓正人君子的代名词,一个所谓英雄,以“义”著称天下的关羽。

中原地区的地主武装领导人刘备,联合东吴,挫败了北方曹操的南下大军,占据了荆州的驻地。那几个月里北方魏国源源不断进行着备战备荒的准备。在外交上加强了对东吴势力的打压。面对这种情况,刘备必须加速争夺领地。大将关羽被他派出,一路打进了今天湖南省地区。

当时长沙郡在太守韩玄的领导下,尊奉朝廷,民众富足,社会稳定,但是在领导人之间——文官与武将双方的领袖之间存在一些问题,当然,这也是人类社会不可避免的一些问题。

面对强敌,虽然存在矛盾,长沙地区的领导人还是努力布置了一场伏击战,在长沙北郊将关羽军队的前锋打的落花流水,轻敌冒进的主将关羽这次刚好冲到最前面,在向回逃窜的时候把大刀掉到了水里,才摆脱了追击。这次漂亮的伏击战历史书上没有提到,因为历史的著作者不喜欢看见关羽的失败。

听说对方主将的武器掉进了水里,长沙郡政府组织军民前往打捞。那天是个好天气,对长沙人民来说,也是个好日子,很多人从很远的地方来到河边观看这一盛大的活动。经过一上午的努力,大刀被捞上了竹排,而在这之前,关羽派出埋伏在河对岸的轻弓队,在对岸不设防的情况下,展开了疯狂的射杀。包括在妈妈怀里的孩子在内的至少几百名长沙人就倒在河里。

拿到了刀,关羽又帜高气昂的率领部队向前进发。在踞城六里地的地方与长沙守军打了一场相当不对称的战斗。长沙守军——来自长沙各个阶层,大部分是农民,死伤惨重。长沙城外围完全暴露给了嗜血者。关羽在这里下达了“屠城”的密令,而且处死了数十名自己的士兵——因为这些人不听他的命令,把关将军丢刀的事情向外传播。

经过几场接触,长沙城领导层的裂缝更大了。太守韩玄主张坚守,拼死保卫王土,决不让丧心病狂的关羽进城,他在全城百姓的集会上说“入其履吾”(如果他们进城,就只能踩着我的尸体进来);但是以黄忠为首的武将们不想再打下去了,他在家天天装病,拒不履行总军领的职守。

关羽的军队,在城外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抵抗,包括几岁大的孩子在内的誓死反抗,使全军产生了极大的恐惧,这件事引起了刘备的关注,派来了文官过来解决事件,他认为必须拿到完整稳定的长沙才是重要的目的。刘备下令告示,说他姓刘是皇族,代表大汉......,这回只杀韩玄一人,长沙人民是伟大的云云。此后,黄忠叛变,韩玄宣布只要保存全城生灵,他可以一死,关羽拒绝,关羽表示凡是韩玄一路的都要死,最后是刘备又一次过问,才定了下来。太守韩玄自刎后从城头掉下,履行了他“入其履吾”的誓言。长沙城保存了下来,长沙人民为了纪念韩玄,修建了韩玄墓。并且不顾关羽的强烈反对,把那条河流更名为“捞刀河”。关羽死后,这个名字就叫开了,一直流传到今天。

这件事情过去很久了,在写历史的人来看,几乎不值得写进书里;再加上历朝历代一直在给关羽涂脂抹粉,把他完全神话,这件事作为污点就不适合再拿出来讲,就这样被厚重的历史给尘封在典籍之外了,而且在人造历史里面,把主要人物都做了修改,这是不公平的!

每当我翻开古旧,看见上面的“吃人”和“成王败寇”,就不免想要拂去灰土,看见下面沉睡的历史真相,把它写出来,让大家都知道那真实的一页!

三,

刚愎自负

如果说缺少政治头脑葬送了蜀汉的前程,那么“颇自负,好凌人”就是关羽个人最大的性格缺陷。

建安十九年(214年)马超来降,关羽致信诸葛亮探问虚实,亏得诸葛亮知道他的那点“小算盘”,说马超虽与张飞棋逢对手,却难与关羽为敌,因为有孔明的表态,关羽才放下心来,并沾沾自喜。(《关羽传》:(诸葛亮)乃答之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陈寿的《三国志》记载这个事情本很简单,但到了《三国演义》那里,因为罗贯中把关羽的骄傲自大、目中无人也当成是优点(至少是特点)来写,甚至出现了关羽不顾驻守荆州的军职,一心要入川与马超决斗的情节。

关羽对马超尚且如此,年迈的黄忠就更不放在眼里了。《三国志》里记载有关羽对黄忠的态度。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黄忠在汉中归降,刘备、诸葛亮有意将他和其他几人封为“五虎将”,却担心关羽耻与黄忠同列。(《三国志?黄忠传》:诸葛亮说先主曰:“马、张在近,亲见其功,尚可喻指;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原来马超、张飞都在战场上见识过黄忠的实力,对这个提议肯定没问题,他们就怕到关羽那儿有意见,说明关羽自负的性格是尽人皆知的。事情果然按刘、诸预想发展。《三国志?费诗传》记载,刘备称汉中王后,派费诗去封关羽为前将军,关羽听说黄忠被封为后将军,十分生气,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态度极其嚣张、不可一世,费诗好说歹说才劝服关羽接受封职。

刘备、诸葛亮等人这样的迁就,进一步加剧了关羽唯我独尊的病态心理。等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他更是居功自恃起来,看不起麋芳、傅士仁等搞后勤的军官。后来,眼看关羽出军乏粮被困,掌握着粮草用度的糜、傅二人以牙还牙,不准备出手相援,关羽哪里受过这等气,扬言“还当治之”,准备回来治他俩的罪,逼得二人反叛。最终,关羽败走麦城,再也没有机会治他人罪了。

好色之徒

其实,关羽也算有点好色。据《关羽传》注引《蜀记》记载,建安三年(198年),刘备与曹操合力攻打吕布时,关羽向曹操要求说等攻下城后,想要得到士人秦宜禄的妻子杜氏。但是下邳城破以后,曹操命令捉了杜氏先送来让他自己瞧瞧,结果好色的曹操忘了对关羽的承诺,把这妇人给自己留下了。自此之后关羽和曹操就有了间隙。

说关羽和曹操为了争女人翻脸,以至于最后“身在曹营心在汉”,这显然有一些言过其实。而因史籍所载有限,我们不清楚关羽讨要杜氏真正动机何在。而杜氏的儿子由曹操抚养长大,就是后来的魏国骁骑将军秦朗,一度是魏国最炙手可热的人物。由于关羽死得比曹操还早,史书没留下他与秦朗的蛛丝马迹,所以关羽和杜氏到底有过什么瓜葛就成了一个谜。

千百年后,关羽不再是那个凡人的关羽,他的一切性情、弱点被人们羽化、升华,逐渐变成了一个完人。隋朝佛教天台宗的创始人智者大师授关羽亡灵“菩萨戒”,他被封为伽蓝菩萨。唐高宗拉关羽入武庙,与姜子牙并驾齐驱。道教天师编造了“关公大战蚩尤”的弥天大谎,关羽又成为道教的头号尊神。历代帝王更是对他屡加封号,宋徽宗封他为忠惠公,明神宗封他为关圣帝,清道光皇帝封他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他的名号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比孔子的“大成至圣文宣王”还高出一筹。他在洛阳的墓地仅次于皇帝的陵墓,称为“关林”,他的庙宇,与孔庙一样,遍布中国??

解释这一现象是费力的。统治者给他封爵加号,看中的是他的忠义,借以巩固统治。于是乎,这位生前并无丰功伟绩可资夸耀的凡夫俗子,死后却被神化为超越历史的战神甚至财神,最终脱胎换骨,成了三教九流都顶礼膜拜的道德楷模,人间神祗。

走下神坛的刚愎武夫关羽的真实面目

世人皆知关羽,从“温酒斩华雄”的英迈到“千里走单骑”的忠义,从遍布世界的关帝庙到香港影视剧里警察局供奉的香案,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把关羽当成神去看待。关羽的尊号一封再封,从关公、关二爷到关帝,直至清朝取代岳飞成为与孔子并列的“武圣”,他终于走上神坛,名垂千古。

一介武夫

因《三国志》作者陈寿“尊曹抑刘”的倾向,关羽的传记不足千字,可以确定的是,关羽是一员勇猛非凡的虎将,但也不过一介有勇无谋的武夫。关羽的身世一直不详,到清代康熙年间才出土了他家族的墓碑,他其实出自一个经学世家,至少在他父辈时还以学问为业。(《关侯祖墓碑记》:“(羽祖关审)冲穆好道,常以《易》、《春秋》训其子。”)但没有更多证据显示关羽本人饱读诗书,后世广为流传关羽“夜读《春秋》”的形象,恐怕还是受罗贯中的影响。

关羽确实武艺高强,颜良就是被他“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的。(《三国志?关羽传》:策马刺(颜)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不过接下来的“诛文丑”则又属《三国演义》的发挥。“诛文丑”出现在《三国演义》第二十六回“关云长挂印封金”,为制造气氛铺垫关羽出场,作者先交代了曹操帐下名将张辽、徐晃等都拿文丑莫奈何,等关羽出马,三两下就把文丑搞定。文丑是袁绍手下名将,本事也着实了得,他就这般“冤死”了。按史载,文丑命丧于著名的官渡之战,而且很可能死在乱军之中(《三国志?袁绍传》:绍渡河,壁延津南,使刘备、文丑挑战。太祖击破之,斩丑。),和关羽搭不上干系。

鲜为人知的是,罗贯中是山西太原人(另有山西祁县、清源人说),他在小说中把老乡山西解县人关羽当作儒家学说“仁义礼智信”的典型代表,大书特书关羽的丰功伟绩。和诛文丑一样,华雄本为孙坚所杀,蔡阳实为刘备所斩,罗贯中把别人的战绩,硬塞到关羽的“功劳薄”上。历史上确有其事而夸大其词的更是多见,如为护刘备家眷“千里走单骑”属实,但中途添加“过五关斩六将”则是子虚乌有;还有“水淹七军”的神机妙算,实际上是天降暴雨所致,关羽捡老天爷的功劳而已。为突出关羽“高大全”式的形象,罗贯中把这些骄人战绩,张冠李戴,移花接木,全部转到关羽名下,以彰显其骁勇机智。

细读《关羽传》更可发现,历史上的关羽极度缺少政治头脑。他不懂得联吴抗曹的重要性,拒绝孙权的联姻,态度很不友好,辱骂求婚的使者:“犬子怎能配上虎女?”得罪了东吴。这之后的故事人们都熟悉了,孙权谋取荆州后,将关羽父子斩杀于临沮,孙刘联盟也彻底破裂。

<ahref=http://www.>起点中文网www.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