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纪元1701》附注5 天工开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注5】《天工开物》

《天工开物》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分别叙述了有关我国古代农业、纺织、制糖、冶铸、造船、酿酒以及制造火yao、兵器等物品的生产过程。从生活资料到生产资料,从民用机械到国防武器,当时有关国计民生的部门,应有尽有,内容广博,文字简洁,插图生动,别具一格,堪称我国古代不朽的科技巨著。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宋应星在任江西省分宜县教谕期间,将他平时所调查研究的农业和手工业方面的技术整理成书,在崇祯十年,由其朋友涂绍煃资助出版。原有20卷,只刊刻18卷。中国的大量古籍中存在强烈的“华夷之辩”意识,满清入关后,为巩固作为异族的统治,消灭汉族主体意识,对中国古籍进行了一次集中整理、检查、修改和销毁,即是通称的对“四库全书”的整理。其中凡被认为对满清不利的,进行修改或毁灭。《天工开物》因被认为存在“反满”思想而被销毁。后来《天工开物》由藏于日本的明朝原版重印刊行中国。──《天工开物》在<<古今图书集成>>略有摘取,在修订《四库全书》由于发现反清思想被压制国内失传。

《天工开物》记载了明朝中叶以前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18卷。并附有121幅插图,描绘了130多项生产技术和工具的名称、形状、工序。

《天工开物》序:

天覆地载,物数号万,而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遗。岂人力也哉。事物而既万矣,必待口授目成而后识之,其与几何?万事万物之中,其无异生人与有益者,各载其半。匹有聪明博物者,稠人推焉.乃枣梨之花未赏,而臆度“楚萍”;釜鬻之范鲜经,而侈谈“莒鼎”;画工好图鬼魅而恶犬马,即郑侨、晋华岂足为烈哉?

幸生圣明极盛之世,滇南车马纵贯辽阳,岭徼宦商横游蓟北。为方万里中,何事何物不可见见闻闻!若为士而生东晋之初、南宋之季,共视燕、秦、晋、豫方物已成夷产,从互市而得裘帽,何殊肃慎之矢也。且夫王孙帝子生长深宫,御厨玉粒正香而欲观未耜,尚宫锦衣方剪而想象机丝。当斯时也,披图一观,如获重宝矣。

年来著书一种,名曰《天工开物》卷。伤哉贫也,欲购奇考证,而乏洛下之资;欲招致同人商略赝真,而缺陈思之馆。随其孤陋见闻,藏诸方寸而写之,岂有当哉?吾友涂佰聚先生,诚意动天,心灵格物.凡古今一言之嘉,寸长可取,必勤勤恳恳而契合焉,昨岁《画音归正》,由先生而授梓.兹有后命,复取此卷而继起为之,其亦夙缘之所召哉。

卷分前后,乃“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观象》、《乐律》二卷,其道太精,自揣非吾事,故临梓删去。丐大业文人弃掷案头,此书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

时祟祯丁丑孟夏月,奉新宋应星书于家食之问堂

《天工开物》目录

上篇:

乃粒:关于粮食作物的栽培技术

乃服:衣服原料的来源和加工方法

彰施:植物染料的染色方法

粹精:谷物的加工过程

作咸:介绍盐的生产方法

甘嗜:种植甘蔗及制糖、养蜂的方法

中篇:

陶埏:砖、瓦、陶瓷的制作

冶铸:金属物件的铸造

舟车:船舶、车辆的结构、制作和用途

锤锻:用锤锻方法制作铁器和铜器

燔石:石灰、煤炭等非金属矿的生产技术

膏液:植物油脂的提取方法

杀青:造纸的方法

下篇:

五金:金属的开采和冶炼

佳兵:兵器的制造方法

丹青:墨和颜料的制作

麹蘖:做酒的方法

珠玉:珠宝玉石的来源

《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科技著作,被欧洲学者称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它对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进行了系统地总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对农业方面的丰富经验进行了总结,全面反映了工艺技术的成就。书中记述的许多生产技术,一直沿用到近代。

《天工开物》一书在崇祯十年初版发行后,很快就引起了学术界和刻书界的注意。明末方以智《物理小识》较早地引用了《天工开物》的有关论述。还在明代末年,就有人刻了第二版,准备刊行。

大约17世纪末年,它就传到了日本,日本学术界对它的引用一直没有间断过,早在1771年就出版了一个汉籍和刻本,之后又刻印了多种版本。

19世纪30年代,有人把它摘译成了法文之后,不同文版的摘译本便在欧洲流行开来,对欧洲的社会生产和科学研究都产生过许多重要的影响。如1837年时,法国汉学家儒莲把《授时通考》的“蚕桑篇”,《天工开物。乃服》的蚕桑部分译成了法文,并以《蚕桑辑要》的书名刊载出去,马上就轰动了整个欧洲,当年就译成了意大利文和德文,分别在都灵、斯图加特和杜宾根出版,第二年又转译成了英文和俄文。当时欧洲的蚕桑技术已有了一定发展,但因防治疾病的经验不足等而引起了生丝之大量减产。《天工开物》和《授时通考》则为之提供了一整套关于养蚕、防治蚕病的完整经验,对欧洲蚕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亦阅读了儒莲的译著,并称之为权威性著作。他还把中国养蚕技术中的有关内容作为人工选择、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例证。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89年止,《天工开物》一书在全世界发行了16个版本,印刷了38次之多。其中,国内(包括大陆和台湾)发行11版,印刷17次;日本发行了4版,印刷20次;欧美发行1版,印刷1次。这些国外的版本包括两个汉籍和刻本,两个日文全译本,以及两个英文本。

而法文、德文、俄文、意大利文等的摘译本尚未统计入内。《天工开物》一书在一些地方长时期畅销不滞,这在古代科技著作中并不是经常看到的。

有一种说法,天工开物先后被翻译成多种文字,但是因为在国内却由于满清的*而长期失传。在1920年代才从日本传回来。后来在浙江宁波发现了初刻本。

民国初年,有一个人去查《云南通志》发现里面说冶炼铜矿的地方引用到一本名叫《天工开物》的书,于是他想看到这本书的全貌,于是到北京的各个大图书馆去搜寻这本书,结果一本都没有找到,又去询问各个藏书家,也没有一个人知道这本书。

也就是说在经过满清将近三百年的统治之后,这本书已经彻底从中国消失,连知道这本书的人几乎都没有,后来这个人偶然在一个日本朋友家发现这本书的日文版,于是他到日本的图书馆去查,这一查不要紧,发现这本书居然英国,俄国,德国,日本,法国都有翻译本,而且法国的还有全译本,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惟独中国没有这本书,是真正意义上的一本都没有,后来他在法国国家图书馆里找到《天工开物》的明朝的最初的原刻本,而这个原刻本是所有版本中印制最精美的(可见明朝民间印刷工业的发达)。然后按照这个原刻本,天工开物这本书才在中国又广为印行,重见天日。

但这种说法被一些学者证伪,因为据考证,《天工开物》现存的清朝雍正年间的版本一直保存在国家图书馆,而且在浙江宁波天一阁一直藏有其初刻本。不过一本如此高水平的科技全书,具有不可估量的实用价值。在满清三百年暴政中几乎不为人知,甚至在所谓盛世期间,居然尘封到这种地步,异乎怪哉!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