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汉帝师张子房》第二十八章 定三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八章定三秦

樊哙、周勃二人领命而去,众将尚在等待韩信继续下令,韩信却将手一挥,令众将退下。.众人皆议论不已,郦食其与审食其二人追上前面的曹参,来到广野君府。郦食其斥退从人,邀二人进入书房,道:“曹将军对那韩信的军令定有所知,我二人实乃书生,不知韩将军将令之意,请曹将军解说一二。”

审食其连忙附和道:“是啊,令樊哙将军和周勃将军率军一万修那栈桥,每日只派百人,不知修道何年何月才能成功?到那时三秦早有准备,这仗还怎么打?我瞧那韩信也没什么本领,何德何能被大王拜为上将?照理说,大王麾下主政为萧相国,领兵为曹将军。这小子也不知怎么蛊惑了大王拜他为将……”

见审、郦二位谋士口沫横飞,曹参摇头笑道:“我曹参武勇比不过樊哙、周勃;文才比不上二位先生;为政比不了萧相国;智计更是比不上张良先生。我等诸人皆被大王视为腹心,大王拜韩信将军为大将军必有深意,我等皆奉令而行即可,莫不可坏了大王大事!”说罢,略一拱手,告辞回营去了。

郦、审二生无法,又来到刘邦帐中求见,论理述说一番,刘邦懒得听二人聒噪,连打了个哈欠,审食其察颜观色,忙止住郦食其的口若悬河,退了下去。刘邦令人召见韩信,详问出兵事宜。

韩信道:“我令樊、周二人制造修栈道假象迷惑三秦,待我派出探子探听消息,若时机一到我即刻率大军转古道而越大散关,再渡渭水而袭陈仓,其道虽迂远,但可利用水道运输军资(很重要,汉军又不是游牧骑兵),以迂为直,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孙子兵法),如此一可隐藏进攻路线,二可声东击西,隐藏进攻目的地。那三秦若集中主力,则我军声东击西之计即转变为前后夹击之计,平定三秦已是早晚的事情。”

刘邦合掌笑道:“我得将军实是如虎添翼。子房先生来信已告知我齐地已生乱象,将军可安排出兵了。”

韩信一愣,俄而喜道:“臣在淮阴即听闻子房先生计谋无双,不想其消息如此灵通之极。若此人归汉,臣与其配合,当可平定乾坤!唉,恨不识子房先生得其耳提面命……”

刘邦抬头望着东方,长叹一声:“子房先生身在险地,上苍保佑先生无性命之忧,我盼见先生之心比将军你还要迫切啊。”

亡秦之将章邯被项羽封为雍王,统领咸阳以西内史、上、北地、陇西四郡,国力居于三秦之首。然而雍地军民,苦秦已久,又对章邯怀怨已深,多不愿甘服于其下,反者不断。章邯忙于往来平乱,无暇他顾。幸见汉王烧却栈道,南防无忧,方敢极力扫荡,内乱稍平。及闻汉王拜将,汉中兵动,章邯不安,召集塞王、翟王及帐下诸将议事。塞王司马欣道:“当初刘季先入关,依怀王之约,应居关中为王。今被迫居于汉中,必有不满之心,需探听消息,用心防范才是。”章邯深以为然,派探马往汉中打探消息。

不数日,探马回报道:“汉王拜韩信为大将,又派数百人修复栈道,有图关中之心。”章邯乃问道:“韩信是何许人也?”有知者遂将韩信履历告之,章邯闻听,哑然失笑道:“刘季本一无赖,不会用人,跨下庸夫,怎配与本王为敌!”董翳劝道:“虽是如此,亦不可轻敌。既然他修筑栈道,我亦应设重兵防之。”内史郡守赵贲道:“汉兵若敢复出故道,臣当引军击之,令后者不敢复来。”章邯大喜,将帐下所有马步军三万拨给赵贲,令其往蚀谷来防。司马欣道:“只恐汉兵不出蚀谷,而由他道来伐,故陈仓、散关亦宜分兵守之。”章邯道:“其余各处,皆是山道,军旅不堪行之,陈仓、散关诸处,可据险以拒,无可惧也。刘季既有回军之心,不应烧毁栈道而去。如今又要劳累苦力,筑道来攻。想那区区数百人,不知何年能修到关中。”遂不以为意。

十几日后,驻守陈仓的章邯三弟章豨狼狈不堪地带着数百残兵逃回废丘。章邯大惊,急问交战经过。原来,韩信着人扮为客商,混入陈仓,半夜举火为号,汉军自古道尽出,轻易偷得陈仓。夺关之后,韩信马不停蹄,派靳歙、傅宽回兵夺了大散关。现今正派兵据守,据说汉军正自秦岭古栈道源源开来。章邯恍如梦中,沉思良久,下令赵贲回军驻守咸阳,令塞、翟二王固守疆土,无令不得出战,令二弟章平严守武关,令章豨领兵驻守废丘,自己率领大军往陈仓而来,同时派人急报项羽。

韩信得胜收兵,诸将皆信服。副将曹参率众将拜道:“大将军果是用兵如神,我等心悦诚服!”韩信急离座扶起道:“今能取胜,全赖众将之力也!”诸将皆恭贺不已,韩信一一谢毕。复议军情,韩信道:“本将料章邯必引兵来夺陈仓。章邯为当世少有猛将,麾下数万秦军身经百战,其战阵深得王翦真传,实为劲敌。我军虽得了陈仓与大散关,然若不能战胜章邯,势必不得东归。要战胜章邯,必以我军之长击其之短,方能胜之。”当下,一一授计于诸将。

原来韩信早已熟知章邯战法,探得骑兵大部都拨于赵贲,料其帐下车兵、弩兵必设军阵,以逸待劳,射杀汉军有生兵力。遂安排诸将沿路设伏,自率灌婴等骑兵前来应战。正急行军的章邯闻听探马报告汉军前来,急忙列阵迎敌。韩信却不接近,将轻骑弩兵分为十队,接阵射箭之后即跑,章邯虽明知有诈,但严令帐下军士摆阵以待,两天过去之后,章邯帐下军士已是疲累不堪,而汉军却仍是不停袭扰。章邯无奈,率车兵出阵大骂韩信**庸夫,韩信反唇相讥,骂章邯不忠不义。章邯大怒,仗着车兵之利,率军突击,却被韩信陷阱所破,车兵十不存一。韩信见雍军已败,遂令汉军一涌齐上。章邯虽是一生惯战,也难独挡万众,遂把马头一转,败下阵来。汉军大胜,追杀四十余里,夺得马匹、旗帜无数。章邯逃至好畤,被吕马童接应入城后,令雍地诸将尽起人马集到好畤,约十万之众,准备与汉军决战。

韩信却不着急,回报刘邦并献计。刘邦依计令萧何发起十万民夫,与樊哙、周勃加紧休整栈道进度,数日间已将栈道修好。刘邦以樊哙、周勃为正副先锋率军出子午谷,秦人闻听刘邦大军前来,纷纷响应,一路斩将夺关,与韩信会与好畤城下。

章邯闻汉王将至,谓众将道:“若刘季大军与韩信会合,急难图之。今当尽力一战,先挫败韩信,令后来者不敢小视我关中之士。”众将皆然,于是起兵来迎韩信。正行间,一军拦路,乃汉将灌婴也。章邯布下阵势,令章平出战,灌婴绰枪来迎,斗约数合,灌婴拨马便走,章邯引兵追赶,忽闻金鼓齐鸣,伏兵四起,左有曹参,右有周勃,中央韩信引孔丛、陈贺杀到。章邯大惊,急待退之,一将纵马杀到,正是灌婴引军杀回,章邯慌忙挥戟接住交战,章平、姚卬分敌曹参、周勃。正相斗间,忽一傍杀声大震,乃是汉将周緤、枞公引兵赶到,混杀过来,雍军大乱。章邯见不能力敌,急忙招呼撤军。走不数里,道边涌出一军,为首一将,正是滕公夏候婴。原来汉王已兵至大营,闻韩信正与章邯交战,乃遣夏候婴引一军抄小路绕至雍军之后夹击。夏候婴跃马挺枪大喊道:“章邯不降,更待何时?”章邯大怒,挥戟便来交锋。二人正在争斗,韩信引兵赶至,章邯不敢恋战,夺路而走,奔逃至雍都废丘,闭门不出。汉王欲攻下废丘,韩信却谏道:“废丘城坚池固,易于长期防守,等待救援,且章邯久历征战帅其主力守以坚城,难以速破;如果先取章平部的好畤,孤立废丘,则易克之。”汉王允之,韩信派曹参、樊哙等进攻好畤;同时派一部兵力警戒塞、翟援军。塞王、翟王获悉章邯兵败,急派兵救援。章邯得援兵后,复沿渭水西进,与汉军大战于壤乡(今陕西武功东南),复败,再度退守废丘。好畤的章平见难以坚守,遂引兵逃跑,被樊哙活捉而降。刘邦部开始东出关中,夺取函谷关、武关,他自己沿向函谷关(秦时函谷关在今潼关东)的路线进军,薛欣、王吸率军出武关,联合南阳的王陵军(数千人)东进。到沛县接回家小,然后迅速向楚军大本营彭城进发。王陵是刘邦的小老乡,聚众数千割据南阳独霸一方,这时才纳入汉军序列。周勃军攻漆县(今陕西彬县),击破章豨及雍将姚印部,攻占济(今陕西陇县西南)、陇(今甘肃张家川**自治县),回军攻克郿(今陕西眉县东渭河北岸)、频阳(今陕西富平东北)诸地;靳歙、郦商军攻占陇西(郡治狄道,今甘肃临洮)、北地(郡治义渠,今甘肃宁县西)等郡;灌婴军兵抵栎阳(塞都,今陕西富平东南),迫塞王司马欣出降。汉军继续向北深入,兵至上郡(郡治肤施,今陕西榆林南鱼河堡),翟王董翳亦出降。至此,汉军攻占关中大部,基本实现了还定三秦的战略目的。

章邯坐困愁城,内乏粮草,外无救兵,还是咬紧牙关,坚持了约10个月之久。韩信根据萧何提供的地图,详细考察地形后,认为废丘面临渭水,地势险要,防守也相当严密,不宜强攻。于是他以水为兵,引水灌城。城破,章邯自刎,一代名将黯淡收场。这已经是彭城战役以后的事情了。

项羽闻得刘邦进攻三秦,怒不可遏,决定率兵反击。正在整军之际,下邳张良派人将两封书信送给了项伯。项伯看后大惊,连忙将书信给项羽观看,第一封信写的是:“汉王名不符实,欲得关中;如约既止,不敢再东进。”第二封信是张良门客盗来的田荣、彭越“欲与赵并灭楚”的书信,并说“齐国欲与赵联兵灭楚,大敌当前,灭顶之灾,不可不防啊。”项羽果然中计,竟然无意西顾,转而北击三齐诸地的毫无生气的腐朽力量。张良的信从侧面加强了“明烧栈道”的效果,把项羽的注意力引向东方,从而放松了对关中的防范,为刘邦赢得了宝贵的休养生息的时间。

同年冬,张良趁楚军北上,逃出彭城,躲过楚军的追查,终于回到刘邦的身边,受封为成信侯,此后便朝夕相随汉王左右,成为大汉帝师。明代李贽曾评论此事说:项羽此举,“为汉驱一好军师。”在逃走之前,张良派人将一封书信送给了楚军谋士陈平,上面只有一句话:“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