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秦:死谏诤臣,开局持剑朝天子》第124章 暴露!!刺君狂徒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24章暴露!!刺君狂徒……

“政治断代,军事殖民,经济国有,徭役摊派,律法即军法,文化靠信仰,甚至不惜搬出神皇之名。”

尹烈没有跟屠雎争论什么,他直接替后者做出了总结。

同时。

尹烈继续道:“有关秦直道,我原本的设想是主要发展经济,要想富,先修路,只要秦直道修设成功,四通八达,便可让关中和中原从商贸交通、经济来往中变得更为紧密。”

“可如果完全按照国尉你的霸秦政策,想必秦直道定然只有两个作用,首先是运输军备物资,其次是大军随时可以通过秦直道,迅速镇压中原的每一处叛乱。”

“秦直道,黄河,长江……全部都会变成万里长城那般,百分之一百的军用……”

……

毫无疑问。

万里长城的作用肯定就是戍边的,除了军用,别无他图。

顶多几千年后可以变成文化遗迹之标签,顺便发展一下旅游业。

但就目前来看。

万里长城只有军用,可秦直道、黄河、长江在尹烈看来,军用和经济贸易之用,重要程度其实是可以五五开的。

尤其是长江……

历朝历代,长江的沿途都必然能够发展出相对成熟的商业贸易集群。

甚至按照尹烈的想法。

未来大秦甚至能够以长江两岸为核心,试着推动城镇化,把那些土坯茅草屋,全部盖成城池、城邑。

即:以水路交通运输带动商贸经济,再以经济带动两岸城镇化推进,尔后便可以布局文化传播,政治、法制的完善。

毕竟有吃有喝,还能有生意可做以后,文化才能真正的兴盛起来。

就像齐国……

儒家的小圣贤庄为什么会在齐国临淄?

须知!

田氏代齐,天下皆知!

此等篡位不臣之事!

原本应该遭到儒家的疯狂抵制才对。

毕竟儒家最为讲究忠孝嘛。

结果你田氏却鸠占鹊巢,把原本的齐国姜氏赶到了小岛上,活活饿死。

无论出于怎样的缘由。

这都是极其恶劣的不忠不臣之事!

奈何……

田氏上位之后,迅速伙同三家分晋的魏、赵、韩,逼迫周天子下发声明,公开承认他们的王位法理性。

同时。

田氏在齐国仗着经济开放的优势,也是真能给儒家士子花钱。

你但凡有点学问,只要到了齐国,官方就会按照名望发钱。

名气混的越大!

钱财也就越多,直至奉请为官。

这完美的符合了儒家士子心中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理想世界。

因此。

经济发达开放,乃是文化兴盛的底层基础。

结果屠雎却要把商贸经济摁死,纯粹搞神皇信仰氏的宗教经济。

事实上。

华夏为何无神?

其实都是有原因的。

春秋以后,纯粹的神明宗教信仰论,在华夏就已经很难吃得开了。

“还有教育方面。”

尹烈饶有兴致的询问道:“国尉,说到教育,就不得不提一下我所开创的皇族考封制度……想来伱一定会在此基础之上,把百家文试,直接变成武试吧?”

尹烈提出考封制度,其实真正的目的乃是铺垫未来的科举制度。

也就是让大秦从根本上由武转文。

同时兼顾从底层到高层的阶级流通。

说白了就是替换掉军功爵位制度。

不对。

也不能说是替换……

反正治世之时用科举。

战时兼顾施行军功爵位制度,这两者本质上并不矛盾。

可如果按照屠雎那么搞……

那大秦肯定是在古典军国主义的方向一骑绝尘了。

就连教育都变成武试考封……

这时!

“没错,必须武试!”

屠雎有些兴奋的道:“秦御丞,你的考封制度搭配藩屏制度非常适用,但却忽略了武试,这是必须得拨乱反正的地方,也是霸秦国策中最重要的一环!”

“……”

尹烈无言。

这一刻。

他只觉非常头疼。

毋庸置疑。

关中文武派系,以及关中民众一定会支持屠雎的武试考封。

因为关中从上到下,都对所谓的文事极其排斥,他们骨子里就是好战的!

大秦立于关中。又以武立国!

再开武试考封……

顺理成章!

从台面上看没有任何毛病。

可按照尹烈的未来穿越者视角……那就是大秦妥妥的没救了。

王座之上。

嬴政深吸一口气,道:“政治断代,军事殖民,经济国有,徭役摊派,律法即军法,文化神皇信仰,水陆龙脉全部军用,教育考封改为武试……屠雎,这就是你心中的霸秦么!?”

嬴政从头听到尾。

他明白。

今日他必须在尹烈和国尉屠雎之中做出抉择。

两人所奉行的政策,南辕北辙,截然相反!

若选其一。

则另一人……必死无疑。

这是从灵魂抱负层面的彻底死亡,与肉体毁不毁灭,倒是关系不大了。

“再观秦卿……”

嬴政看向尹烈道:“政治层面选用迁徙制度,再以清官、浊官制度实现初步的政治性融合,同时也可以解决大秦底层官吏严重缺额的问题。”

“缺点是:需要损关中老秦人之利,以资中原之敌民也。进而惹得关中民心生出些许的怨气!”

“军事层面,秦卿奉行北伐精兵主义,南征也是徐徐图之。”

“经济层面,秦卿想要通过水陆交通龙脉搞起大发展。”

“土地制度则是绑定徭役,惠及九州底层民众,并在未来逐步减少徭役的时限。”

“律法则是对应土地和人口的增加,需要增加弹性空间,并让肉刑减少。”

“文化兼顾百家,教育则朝着全民文试考封的方向不断迈进。”

“秦卿……朕对你心中的政策,总结的可算全面?”

……

今日嬴政一早便跟尹烈提前会面交谈过了。

君臣之间,也交心商谈了许多。

从当下政策,再谈及未来国情局势之变化。

嬴政震惊于尹烈的诸多想法,甚至还可以说是叹服……

他认为尹烈之谋,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治世之论!

此番【治世论】理当名盖千古!

万世传颂!

同时……

再转过头来看待屠雎之谋!

嬴政对此其实内心是颇为挣扎的。

曾几何时。

他还是一位少年秦王……

其心向霸!

决不回头!

然而。

此一时彼一时。

当嬴政成为九州的皇帝以后。

他才发现……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始皇之名,亦如千钧重担,压的嬴政夜夜难眠。

唯有在摇摇晃晃的东巡銮驾中,嬴政才能得到片刻的安歇。

这也是嬴政十分喜欢东巡的原因之一。

当然!

最初制定六巡天下,主要还是为了震慑九州宵小。

却也造成了东巡靡费,民生欲艰。

大殿正中。

“陛下英明。”

尹烈拱手一礼。

他的改革想法措施,现已谏言了七八成。

剩下的便是详细的官制改革,比如建立内阁制度等等。

还有经济层面,发布纸钞,建立钱庄等等。

以及最后的道家思想……

解读道德经!

尹烈认为此番待他战胜国尉屠雎以后,必然还得面对尉缭子……

而他想要征服这位前任大秦国师!

唯有一个方法!

那就是比拼各自对于【道】的理解!

对了。

还有那个大秦第一女相师:许负,道家长老,后续估计难免得碰上一碰。

原因很简单。

许负的存在,严重的威胁到了阴阳家,自然也就有些动摇到了尹烈的政治基本盘。

这是尹烈所不能容忍的!

“陛下。”

屠雎想了想,遂开始做最后的争取道:“老臣自知携天命倒逼陛下,实乃不可饶恕的死罪极刑,老臣不求陛下之特赦,唯愿效仿商君……人死政存!还望陛下明鉴!”

屠雎不怕死,也十分有野望,开口便是效仿商君!

这位法家的巅峰先辈!

屠雎誓死追随!

尹烈表示……

他除了感到无比叹息,属实有些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嬴政见状道:“秦卿,今时今朝,有话尽可直言。”

既然今日都说开了。

那就不要再磨磨唧唧的。

索性直接把心里话全部说清楚,岂不更好?

“是,陛下。”

尹烈拱手一礼,然后他侧首看向身边的屠雎道:“国尉,你效仿商君,不畏生死的意志,我表示十分敬佩!”

“但我也想请你看清楚,商君所在的秦孝公时期,那时大秦是怎样的光景?”

“大魏王可以凭借本国的豪商财力,买光秦国最后一根稻草……关中实在太穷了,又有外敌环伺!”

“不仅中原的三晋虎视眈眈,大西北的异族也都想在秦国灭亡之际,分上一杯羹!”

“那个时候的大秦不变法,就只有死路一条!”

“所以,非常时期当用非常方法,商君选用再怎么极端的变法方式,只要效果立竿见影,就都是可行的。”

……

尹烈之前曾述说过商君的傲慢。

但他从未言及商君变法,在彼时彼刻有任何的不妥!

抛开时间谈政策。

那都是鬼扯!

商君对于大秦的功劳,就是妥妥的定海神针之功,这是无论怎样都毋庸置疑的。

“再观现如今,我大秦已经一统了天下,四周蛮夷无不闻大秦军威而丧胆!”

尹烈沉声道:“这个时候,我们为何还要效仿商君那般……进行极端霸道的变法措施?根本就没有任何道理嘛!”

尹烈实在是跟屠雎说的都有些说累了!

两人的深度交谈,本质上就跟对牛弹琴差不了多少。

屠雎践行了一生的【极致霸道】,他是死都不可能低头认错的。

即:这就是不是辩论说服的问题。

突然。

“秦御丞!”

屠雎低喝一声,就要出言反驳……

下一刻!

“够了!”

嬴政直接制止了这种无意义的争吵。

两人的政策核心,他都已经进行了完整的总结。

说白了就是一文一武!

一王一霸!

区别在于尹烈的王……兼顾着霸,并没有完全放弃霸道。

而屠雎却要彻底奉霸灭王!

还有就是……

两人对于中原的态度。

尹烈的种种政策,都是想要搞联系融合。

屠雎则是军事殖民……

反正就是水火不容!

如果让两人尽情的吵,估计吵上十年也是各有各的理。

终于。

嬴政开始盖棺定论的道:“当年朕年轻的时候,确实有想过只要打下了中原,朕便一定会进行军事殖民,以中原之民力、物力,持续支撑我大秦的战争车轮,滚滚向前!”

“极致的霸道,纯粹以关中为基!”

“这确实是一种非常简单,且酣畅淋漓的统治方式,没有那么多的弯弯绕,无非就是重法、重农、重军……再大开杀戒!”

……

杀人这种事情。

对现在的始皇而言,真的是再简单不过了。

帝皇一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可从很早的时候……

嬴政便已经意识到了,单纯的杀戮,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秦卿之前有提到过一个让朕记忆非常深刻的论断。”

嬴政想了想,继续道:“也就是由于军功爵位制度的存在,大秦就只能不断开启对外战争,先是北伐,后是南征,只为解决国内的军工需求产能。”

嬴政之前并不知晓军工产能为何意。

但后面结合尹烈的各项说法。

他也就自然而然的理解了。

“然而,南征北伐的两线作战,必定需要海量的后勤军备资源!”

嬴政接着道:“说白了就是不断的加重税收,但税收这个东西,每加重一成,就需要增加对应数量的秦吏,来平定重税产生的混乱!”

“结果就是九州三十六郡,秦吏的数量会不断翻倍增加……尔后秦吏越多,朝廷的俸禄开支就会更多,进而税收更重。”

“而南征北伐的前线军需,又不可能缩减,最后必然会走向帝国的全面崩溃,举世伐秦!”

“朕以为,这个论断是相当正确的!”

“中原毕竟有两千万上下的人口……我大秦骤然之间想要统治高出关中三倍的民众,必须得从长计议,单靠屠杀是行不通的!”

……

言至于此!

嬴政就相当于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他抛弃了一路陪伴至今的三公国尉,转而坚定的选择了尹烈……

“陛下!”

屠雎闻言瞬间出现了些许的慌乱道:“秦烈之言都只不过是假设而已,事实上我们攻打北境和百越,必然可以速战速决……”

“必然?国尉你确定?”

嬴政剑眉一挑的道:“北境草原广袤无垠,我们又与游牧蛮夷常年打交道,你应该很清楚,如果匈奴、东胡和大月氏不跟我们进行大决战……战争就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更遑论速战速决?”

“至于百越之地的地形就更加不用说了……”

“屠雎,你在军事上竟然随意做出这等谬论,实在让朕失望至极!”

……

显然。

屠雎是真的有些慌了。

死亡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一直以来的践行之道与坚持,被皇帝全面否定,变得毫无意义。

那真是一种很可怕的事情。

“陛下,为什么?”

屠雎无比不甘的道:“老臣确实触犯了携天命倒逼陛下的不赦极罪,可他秦烈……不!这个刺君狂徒尹烈,同样也是死罪难逃!”

“陛下!老臣真的不明白,您为何要屡屡的偏向于这个刺君者!”

“甚至不惜亲自为其布局假死审判脱身,难道他的王道……就必然是正确的国祚所向么?”

“陛下!老臣还是那句话,待到将来帝国王道盛行,儒家理念遍布之时,您一定会认识到老臣才是对的!”

“王道篡国,亦如狂徒刺君,早有所示!!”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