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那一年呀》下地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早上六点不到,温黛黛轻轻带上宿舍门,到跑道上跑了两圈。

晨间雾气弥漫,凉风渗进皮肤,有点冷。

跑完一千米,身子热了不少。

她放慢脚步,均匀吐纳。

之前在林市的时候,学校每天早上都要出操。

如今星一中没这个习惯,但自己跑习惯了。

每天不动一动,身体像是机器。

吃完早餐,天际线上还是笼罩着雾气的湛蓝。

教室里只有两个人。

康敏佳在背历史,陆修齐摊开课本,时不时提醒一两个字。

“错,灵渠…”

“牛挽犁,东汉……”

纠正的时候,陆修齐脸色正肃,棱角分明。

康敏佳眉间一挑,眼睛里有零星灯光,不肯服输:“再来!”

温黛黛有些疑惑。

一直听说班长和学委不和,成绩上你追我赶,是死对头。

可这?

她在门边停了几秒,等着班长说了声“过”,这才出现在门口。

“早。”

她很温柔地打招呼,两人却莫名地惊了一下。

特别是陆修齐,耳廓腾起片刻的粉红。

随后撇头,看向别处。

温黛黛想起陈晓菁对他的描述,孤傲。

好像还挺贴切的。

康敏佳缓了一秒,看着她耳鬓微微打湿的头发,“你去晨跑了?”

试卷被风吹到地上,正好落在她脚上,她弯腰捡起,“嗯。”

康敏佳的性子有点像自己以前的班主任,严厉正经,不怒自威。

她有点儿不敢接近。

再加上康敏佳比班上同学的年龄大两岁,又是班长,心里有点……怕她。

“东区跑道在迎风口,风吹多了容易感冒。西区那块有体育生训练的短跑道,风不大。”

刚进来的时候,自己确实一连串地咳。

温黛黛笑了一下,“嗯,谢谢班长。”

————

她把卷子递给康敏佳,康敏佳像是斟酌了一番。

有点迟疑:“你少和谢一昊他们几个接触。”

温黛黛轻讶,感觉自己也没和谢一昊说过多少话呀?

似乎是怕她误会,康敏佳又赶紧解释,“你成绩好,努力保持下去,重本完全没问题。”

大约是班长时间当长了,说话不免也有些老师的调调。

“谢谢班长。”

在背后这么说同学不太好。

但最近几天康敏佳敏锐地察觉,谢一昊和温黛黛之间,有一种很奇妙的磁场。

像谢一昊那样玩世不恭的人,他有大把的国外名校可选,从来没把高考当回事。

但班上大部分同学不一。

高考,仍然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考试之一。

温黛黛自然也在这些同学之中。

陆修齐拉回眼神,提醒康敏佳,“该背地理了。”

班上陆陆续续来人,康敏佳倒也没再说什么了。

————

今天班里的气氛特别活跃。

上课的时候,和老师的互动都频繁了不少。

下了课,陈晓菁眯笑着眼,“黛黛你不知道,任何一个可以不学习的日子,都值得当做节日来庆祝。”

她低头迅速在草稿纸上画了把镰刀、锄头。

“今天下午可是我们望眼欲穿的‘下地日’!”

温黛黛收拾着桌上试卷,对高三“下地日”还有几分好奇。

陈晓菁高兴得忘形,把温黛黛的笔袋拍飞在地。

前排的潘逸飞帮她捡起。

笑容温柔,“是啊,星一中特有的。”

温黛黛被他俩说得好奇,听他们絮叨了一上午。

这个事是前任校长在位时大力提倡的。

星一中前几年扩大规模,有块地空闲下来。

这块地该做什么,论证来论证去都没个结果。

军人出生的老校长迎着薄雾一看,跑道上的学生刚跑几圈就喘,哪像祖国的花骨朵?

老校长一拍脑袋。

得,这些祖国未来的花朵得锻炼锻炼了。

随后召开全校师生大会,来了个“包产到班”,给每个班都划了块地。

于是,别的学校组织学生出校帮环卫工人扫大街的时候,星一中全体师生撸起袖子。

——扛起锄头、翻地、种菜。

还别说,这效果简直立竿见影。

打那之后,学生浪费粮食的现象少了一大半。

老校长退休后,这个活动倒是一直继承下来。

只是种的品类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蔬菜,还有各种花木。

上两届有个高二的物理牛人,从种树中得了个灵感。

自己动手发明了个东西,得了全国中学生创新大赛的银奖,最后保送到了清华。

温黛黛桌上的垒着的书有些偏。

潘逸飞帮她移正,有些感慨:“是啊,理科生连种树都能种出灵感。”

相比之下,文科就逊色许多了。

陈晓菁拍桌子,不服气,“谁说的了!虽然…虽然我成绩没你好,但你这话我就不爱听了……”

康敏佳站在讲台上让大家安静。

要统计今天下午去翻地同学的人数。

倒也不需要一个个数,她心里早都有了底。

全班五十八个人,就只差谢一昊他们三个。

一向如此。

————

每个年级的劳动时间是错开的,周四周五高一高二,周六高三。

下午一点,所有高三学生在操场上集合。

正午太阳毒辣,晒得头皮发烫。

副校长和年级组长先后讲话。

什么“劳动最光荣”,又说“星一中的学生不仅要做学习上的学霸,更要做德智体美劳五维一体的新时代学生”。

太阳直直打在身上,烤得一点儿不含糊。

陈晓菁小声嘀咕:“来撮孜然,就成六成熟牛排了。”

温黛黛回头,示意她噤声。

果然,年级组长黑了脸,“底下有的同学,要不要请你们上来这里讲!”

接着,把底下这些“带过最差的一届学生”狠批了一顿。

慷慨激昂了三十多分钟。

终于让各班班主任领着去“班地”。

和高一高二病恹恹的劳动状态不同,高三的显得特别积极。

锄头镰刀铲子一类的是按班级领取的,七班排到后面。

等排到温黛黛她们时,那些锃亮、好用的已经被挑得差不多。

只剩下些生锈的、粗重的。

陈晓菁挑了几件,要不是锈迹斑斑,要不就是很钝。

“不止出名,连找锄头都要趁早啊。”

一回头,温黛黛早选好了。

一把有她人高的锄头。

黄锈、黑锈……

陈晓菁忍不住想笑,“黛黛,还不如选这把镰刀呢!”

温黛黛温柔轻笑,“没关系,我能用的。”

外婆以前是从来城到林市的知青,没少干农活。

小时候爸爸妈妈工作忙,放了寒暑假就被送到外婆家。

外婆年轻的时候是个标致的美人,也是个很能折腾的学生。

老了后,精神依旧充沛。

她不想去城里住,一个人在城边的老房子种点地、养养花。

温黛黛不仅会使锄头,下河摸鱼、爬树摘果,都可以说是“略懂”。

头发被风吹得有些散。

她伸脚踩住锄头立着,双手重新拢了拢头发。

露出颀长白皙的脖颈。

挑工具的同学们人声嘈杂,潘逸飞拍了拍她,“我和你换吧。”

女生拿这么大的,像什么话。

陈晓菁偷笑,最近大才子潘逸飞对黛黛很是关注呀!

温黛黛笑笑,“真的不用…”

一只手从她背后突然出现。

提早握住有些长霉的锄头把,强势夺走。

警告似的瞪着一眼潘逸飞。

蓦然出现的这只手,手指修长,骨节分明。

手背上有一道七八厘米的刀疤。

“你还没它高呢。”声音懒散。

男生身上清爽冷冽的气味,被骄阳无限放大。

很好闻。

徐向东在几米外喘着气大喊,“昊哥你赶这么急,就是为了跟人抢工具!”

太没人性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