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形意修身录》第九章《身体基础讲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三体式站桩也是对身体内外基础的打熬,但毕竟温和需要大量长久的时间去消磨才能见效果。

然而古武,尤其是形意拳追求的是一招制敌之法,面对现实中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让人五到十年长期坚持是不实际的,只通过站桩去磨炼功架再去保护击打也是不现实的。

尤其是三体式只是作为形意拳“起势”的情况下,在真正需要对抗击打的情况下,刻意的摆开三体式功架只会丧失先机,达不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所以除了(五行属性拳法)外,形意拳又根据不同特点取相似的动物来命名的象形拳法,就是要强调:形意拳的基础就是要“形体要像”“意念神态也要像”。

作为血肉之躯,人与人优势特征各不相同,每个人的选择和喜好也不同,所以身体基础的锻炼强度也不一样,我就有了制定一个标准的想法,只有达到这个标准,不论拳法功夫练的咋样,起码都有了防备对抗的资格。

这里的标准只讲外,也就是身体的力量、痛觉、惯性,速度,旋转。

一,力量

很多人误解,以为力量就是出拳击打力量,那其实是手臂大筋打出来的力量,只是力量的一部分。

身体把骨肉筋膜都归纳为外,气血五脏六腑为内,就是因为力量来自骨肉筋膜的外,单一的筋、骨、肉、膜的力量是有限的,若只是单一的那一样增强,就会让其他三样造成负荷损伤。

比如外国健美先生练出的大肌肉。对人体的骨关节,韧带,大筋,静脉都有损伤,甚至进一步影响体内五脏器官破损衰竭。

根据体外力量的数据,我自己制订一个等级标准,(负重次数和重量=肌肉力量)(投郑和弹跳的距离=大筋的力量)(蹬推上顶的重量=骨架的力量)(后背负重爬行的距离=关节韧带膜的力量)

(负重重量)根据自己的体重,分成三个等级。一级自重的一半;二级等于自重;三级1.5-2倍自重。

锻炼时,重量要尽量均匀四分给四肢,最好是能负重到手足指,适应后,手上重量归于双脚,单练双腿,酸疼后重量再归于双手,手脚交替锻炼。直到单腿单手可以端举一级负重进行打拳,在进行二级负重锻炼,(注意)负重的转移单练,一定要先从双腿脚开始再练手。体质弱的人只是负重时的个数,和适应时间长短不同而已!不存在过重问题。

(负重适应)就是在负重的时候进行弯、举、抬、转、提五个动作。当适应后可以负重发力开步打拳的时候,才可以进入下一个阶段。(以上就是肌肉力量的基础锻炼方法)

当肌肉负重锻炼酸痛后,就要进行大筋的力量训练,这也是为什么外国人强调负重健身后一定要拉伸的原因,要知道骨肉筋膜是一体相连的,当锻炼肌肉力量的时候,筋骨膜也有参与,只是侧重肌肉力量而已。

大筋的力量在于抖甩,锻炼大筋切记不能用固定物体,要用可以移动、抛甩出去的重物进行投、甩、扔、抛、拉、钩、压。使大筋拉长崩弹,可以发出更大力量。

投郑和负重蹲跳的重量与负重等级相同,区别是以投郑、跳的距离来定标准,不负重时自己测量跳的距离,再以负重状态跳到即可,切记逐步进行不能急躁一蹴而就就。手上负重伸出去够东西,尽量前伸,既能开合骨关节,又能拉长大筋,之后就是甩,抛重物等等(以上就是大筋力量的锻炼方法)

骨头的力量在于撑拔开合,使用和强弱表现在于骨骼硬度,以及骨节可负重的重量,这代表着可以支撑起重量的极限和突然爆发力量的极限,只有骨骼可以承受多少重量,肢体才能发挥出更大的力量。

同样根据自身重量按负重等级进行“自身负重”,再用跟负重等级相同的可移动的重物进行蹬推,前后左右蹬推距离以身体酸疼程度来定,头部同样负重进行上顶锻炼,腿、臂、头、三者交替负重进行。

骨头力量的硬度锻炼,需要靠击打、擀压、踢断、摩擦、敲击、撞击、去不断增加骨骼密度硬度,关键是要不断的去踢断一些相对可以踢断的东西,增加自己骨硬的意念(以上就是骨头力量的锻炼方法)

膜的力量训练最为痛苦,也最耗时间,负重行走,负重支撑,负重撑拔骨骼,膜越有张力,越有承受力,自然也就也能发挥出更强的力量。骨与膜的负重都是需要长时间去逐步锻炼的,不能快,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恢复情况来定,酸疼属于正常,疼痛就是透支受伤的表现,一但感觉疼痛,一定要用活血药酒按摩或者泡温泉。“痛就代表神经受损,血液不通”

膜在骨与骨之间成耐磨、高弹性,骨与骨不断开合紧闭伸缩,辅以适量负重增加惯性,有肿胀感为准长期坚持,在负重练力力尽后练膜最佳。(以上就是膜的锻炼方法)

二,痛觉

痛觉是人体神经的反馈,也是意念可以到达的地方,意念可以随心所欲控制身体的反馈方式,可以有效保护自己的肉体。

我们应该都有过这样的情况,意外或者不经意造成的伤口,往往我们不知道疼痛,甚至感觉不到,可是当看到了知道了之后,疼痛感随之而来。

这也就说明了疼痛感是可以人为控制的,这也就是为什么人勇敢的时候,情绪特别强烈的时候,再也感觉不到疼痛害怕的原因,我们练拳,腿,肘,膝,指,头,背,的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从软到硬,逐步让自己这些部位的痛感移位、欺骗、麻木、增厚、甚至坏死。

我的顺序是:棉被,沙袋,厚纸,木板,大树,铁门,青石。每次练完要用花椒水泡手,活血化瘀也能缓解粗糙结茧。

我祖奶奶告诉我:练拳千万不能打人,如果不确定能不能控制住自己,就去用拳头打死一头猪,以后自然就能收好拳头。听说有一种练拳方法就是以猪牛来练的,不停的用拳打直到打死,直到一拳可以把牛打死拳才算练出师。

总之去除疼痛不可以直接就敲打石头铁器,要先软后硬,先拳后腿。(以上就是疼痛的训练方法)

三,惯性

惯性也是个人身体基础之一,惯性和重心的控制息息相关,重心和地心引力的作用行成了大于身体力量的力量。

说到底一个人力量最大的时候就是从上而下行成惯性的时候,不论是前推后蹬还是上顶力量都是有限的,速度也最慢。

只有重心与引力结合起来,行成惯性,力量才会远远大于自身,引力为轴向下而转,超出自己控制、收放的力量,就是惯性的力量。

学会利用、使用惯性的力量,就可以做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自身十成力量两三分就可以通过惯性达到十成力量的效果,这就是大成的标志。

四,速度

速度是身体素质的体现,身体基础如何确定就用速度与人对比,功夫的深浅就看一个人是否可以“抢占先机”“后发先至”。速度需要力量,却不靠力量,靠整个身体的整体配合,适应,借力,崩弹等等。

速度有两种,一种是肢体速度,手脚的运行速度。一种是身体的速度,也就是整体移动的速度。我们锻炼速度的时候,先练手速,在练腿速。

速度是身体承受度的体现,相斥借力,反作用于自身行成动力,顺力而为顺势而速,快如闪电眼不可见。

五,旋转

人分内外、左右、阴阳,核心原理都是旋转的力量作用。

常用的就有“肩胯”“左右手”“左右脚”,其中肩胯的旋转永远都是一起同步的,所以不分左右,相等相称。

左右手脚却不同,有“左手右脚”“左手左脚”“右手左脚”“右手右脚”四种旋转借力变化。

在身体,尤其是筋骨强度允许的情况下,旋转的力量理论上是无限的,这也是为什么有人功夫深一拳一脚可以打碎击飞,有人光反震力量手脚就被反伤、骨折、疼痛难忍。

就是旋转的力量大于身体基础承受强度,训练顺序错误所致,尤其是现在网络上只言片语,直接教人抻筋拔骨,搏击方法,攻防拆锁,没有身体基础作为支撑,再高深莫测的武学招式原理都是花拳绣腿,需知道为什么枪炮代替了古武,就是枪炮最符合古武原理,只要打中一下你就废了!而古武要做到这样却需要苦练十几年,所以说古武没落不是热武器的错,而是没有对手才没落,再也没有“武痴”的人!也再没有练十年把一招练成“绝技”的人。

就像形意拳,五种拳法却有三十六种打法,劈拳六种,钻炮横各七种,崩拳最多有九种。

一、劈拳

正步劈拳,进步劈拳,退步劈拳,摇身劈拳,转身劈拳,捋手劈拳

二、钻拳

顺步钻拳,进步钻拳,退步钻拳,摇身钻拳,转身钻拳,坳步钻拳,捋手钻拳

三、崩拳

左骸崩拳,进步崩拳,退步崩拳,摇身崩拳,转身崩拳,十字崩拳,顺势崩拳,右骸崩拳,捋手崩拳

四、炮拳

坳步炮拳,退步炮拳,摇身炮拳,转身炮拳,顺步炮拳,捋手炮拳

五、横拳

坳步横拳,退步横拳,摇身横拳,转身横拳,顺步横拳,捋手横拳

每一种打法都有旋转借力原理在其中,也都可以练成绝技,只是没有人愿意把其中一个练上十年,练成本能,练成能一拳能打死虎的功夫。

总之,练武基础在于身体,要由外而内,遵循:皮肉筋骨膜,力痛惯速旋的顺序逐步渐进。

这一章还有很多想写,想想还是至此言尽,身体基础的锻炼在于磨炼,也是最辛苦最枯燥费时的,说千言不如练一遍,又有谁会真的因为此文而去久练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