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之农门陶盈》第5章 去赶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天刚放亮,温氏就喊了陶盈利索的洗了脸,漱了口,喝了碗黑面皮汤,提了个背篓,锁上门,牵了陶盈的手就出了门往集市上赶去。

集市离陶家村不算远,约莫着三四里地,娘俩走得也不快,没一小会就看到了城门。何盈抬头看着城门不高,门上楷书写着两字“清泉镇”,城门两边各有一个城门吏在维持秩序,老板姓有挑筐的、背娃的、提着小竹萝子的都排成两排依序的往城里进。

陶盈跟温氏也依次进了城门,一进门里就感觉人声鼎沸,有各种叫卖声、讨价还价声、熟人打招呼声、小孩子的玩闹声,处处都洋溢着太平盛世的气氛。

温氏牵着陶盈左拐右拐进了一条离主街不算远的小巷子,来到一个门脸前,门脸上挂着大大的几个字“花娘子绣庄”,进了门里看到柜台高教椅上坐着一个四十左右穿着蓝底百花纹棉布衫的女子,估计这个就是花娘子了。

“温娘子,真是好久不见,上次你交的绣品不错,被大户人家买走了,还问我有没有了呢,你老长时间没来,我正打算去你家寻你,没成想你当家出了事,只得作罢,”花娘子看见进门的温氏热情的道:“这次你可一定要带几幅回去,这十里八乡你温娘子的手巧可是出了名的呐。”

温氏的绣技是8岁上头跟太奶奶学的。太奶奶在陶家村也是说得上话的长辈,年轻的时候在大户人家里头伺候过人嫡小姐,后来被府上从宫里出来的绣花师傅看上了,传了她这门手艺。

温氏刚到陶家的时候,太奶奶怜她从小离家,又看温氏勤巧就手把手的教会了她。太奶奶在的时候温氏偶尔从花娘子这边拿些小绣活赚点银子补贴家用,可惜陶盈奶奶是个会抓活的,白天温氏得跟着大家去地里忙活还得伺候那一大家子吃饭,也只有晚上有时间绣点,何盈爹心疼温氏就不肯让她常绣。后来太奶奶死了家里就陶盈奶奶当家,内宅少了个为她说话的人,陶盈奶奶跟大伯母索性把家里活计一股脑的都交给了温氏,也是盛氏不知道温氏绣技这么好,要是知道温氏把太奶奶的手艺学了十足十,当初分家的时候说不定也不会当温氏母女是个累赘,好歹也要奴役个够本。

“花老板,这次要劳烦你,我们刚分家出来,家里缺银子,这次我想试试大副样的,你看有没有?”

“有,有,你要绣肯定有,刚好前两天城里钱家送来一副屏风,说是要找好绣娘绣好了得往京城里送,我刚愁着呢,你来了可真解我这燃眉之急”花娘子连声道。

温氏展开绣样,看到一个长五米,宽三米,上面勾画着大团的牡丹还有一群在花间戏耍的大家闺秀。

“温娘子你看这幅绣品虽说是大了些,要的日子也赶得紧,不过你要手勤些也来得及,绣好了钱家还给15两银子。”

“钱家什么时候要?”温氏问道。

“现在是十一月出头,钱家打算来年一月中旬送进京,扣去送去时间,满打满算五十来天。”

“虽说时间着实紧张了些,但好歹现在从家里分了出来,别的不多时间最多,有了这十五娘银子娘俩也能宽松的过到明年,”想道这,温氏笑着对花娘子道:“那行我就拿了这幅,肯定妥妥的绣好了给你。”

“呐,你做事我有什么不放心的,我这就给你包起来。”

娘俩拿了绣品出了花娘子绣庄,一路往集市中心走。

“盈儿,你昨天说要卖的酸果子,娘摘了一些,咱们去市口摆着试试去。”

“好呀,娘你放心,今天集上人多,定是有人来买的,”陶盈笑眯眯的说道,“娘,晚点我们再买点糖好么?我昨儿说的煮酸果子鱼得放点糖才好吃。”

“你这个小贪吃丫头,”温氏看着比同龄人矮一个头的何盈心疼着道:“糖不用买,前天你受伤,你林姨来看你给带了一小包糖。”

林姨也是跟温氏一样从山里头嫁过来的婆姨,本着是同乡、年纪、品性又差不多,平时跟温氏就走得近。林姨本名林雪花,嫁的是村子里中上人家,生了个儿子叫林勤,比何盈小两岁,当家的是林家几代独苗苗,因着家里头人际关系简单,完全没有遇到温氏这样的糟心事,小日子过得挺舒心。

陶盈笑眯眯的跟着温氏走,心里还一直记挂着酸果子鱼,想到昨天傍晚尝的酸果子:“不要说果香还挺浓郁,就是比柠檬酸了点,幸亏不涩,多放点糖应该没问题,要是做成了,算不算独家秘方,到时候找个机会卖个菜谱也能把房子修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