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之孙吴天下》第六回 得庐江终可容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其余人等也不好多言,但是孙权此时却道,“不如让小弟再去庐江探查一番,毕竟三弟年少,万一被人骗了就麻烦了。”说着还略有所指的看了看陆逊。

这下可把陆逊气的够呛,但看在孙翊和孙策的面子上,又不好辩驳,故而眼观鼻、鼻观心的以静默来抗争。

孙策皱了皱眉,自家二弟的话里似乎带着深深地嫉妒,便道,“仲谋可随程公等一起驻守大营,待为兄入城安顿好后,再来接你。”

孙权听到自己大哥这么一说,那碧眼更是如狼眼般冒着寒光。他狠狠的瞪了陆逊一眼,然后头也不回的奔大营而去。

孙策看了看孙权离去的背影,对程普等三人道,“还请三位老将军多多照看仲谋。”

程普道,“伯符放心便是,仲谋尚年幼,怕是小孩子脾气犯了,不会有事的。我们这就回营,调集子弟兵与你进城。”说罢,三人朝众人抱了一拳,然后上马而去。

送走三人后,孙策这才有时间来向朱治询问整个事情的经过。

朱治绘声绘色的讲着孙翊在庐江太守府的表现,越讲越兴奋;而旁边的陆逊还不时的加上几句自己猜测的,对于孙翊在某个时间段内的内心想法。这一老一小一唱一和,说者兴高采烈,闻者跌宕起伏。当听到孙翊为陆绩作的诗时,孙策愣住了,没想到自己的三弟还有这种才华。而听闻孙翊拖断腿与陆逊八拜结义的时候,看着感动落泪哭的一塌糊涂的陆逊,孙策对于自己这个三弟的评价已经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无形中那个二弟被选择性的忽略了。最后知道孙翊以命相搏,软硬兼施的让庐江诸人折服后,孙策轻叹一声,“父亲,您看到了吗,我孙氏人才辈出啊,三郎现在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了。”

正在孙策感叹之时,只听一阵雷鸣般的马蹄声由远而近。孙策不用抬头也知道,这正是孙氏能够重新崛起的最大依仗,父亲孙坚留给自己的千骑江东子弟兵。

不要小看这千骑精兵,这可是跟随“江东猛虎”孙坚南征北战的真正精锐。他们大多为南方人,却在孙坚的带领下转战于中原之地。可谓上马能战,登船亦勇。如果以后世的部队来说,这就是最早的所谓两栖特战队了。

不过这部精兵如今只剩下了不足两千人,其中五百人是孙策的亲兵,另外三大老将程普、黄盖、韩当每人各有两百作为亲兵。此次要随孙策入城的就是除了三大老将之外的所有江东子弟兵。

领头的军官下的马来,对着孙策拱手道,“将军,我等奉命前来,请将军下令。”

旁边的陆逊看着这批江东子弟兵,也暗暗地喝了一声彩,心道,“这才是精锐啊,若是从祖不愿投降,那这次庐江和陆氏一门怕是真的不保了。”

孙策并不知道陆逊的想法,而是翻身上马,对着众人大喝一声,“走!”然后拨马向庐江而去。朱治和陆逊也都上马跟随,再其后便是那千余骑江东虎贲。

不说孙策等人正要进城,且说这庐江太守府的书房内,正发生着一件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事情很简单,陆康之子陆绩也要与孙翊结拜,因为他看着陆逊和孙翊结拜后非常眼馋,也要让孙翊收下自己当小弟。

看着眼前郑重其事的陆绩,孙翊感觉自己的脑袋一圈一圈的变大。“真是个磨人精啊!”孙翊求助似的看向陆康,结果陆康似乎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一般,自顾自的喝着茶水。

孙翊只好自己想办法解决了,他温言对年方七岁的陆绩道,“陆公子,非是我不愿与你结拜,只是有些事情实在不太好说。”

陆绩嘟着嘴,并不回话。

孙翊揉揉脑袋,道,“那我就直说吧。之所以不和你结拜,是因为害怕拖累令尊。”

陆康在上面一听,眉头一皱,心想,“这和我有什么关系啊?”却又不动声色的竖耳旁闻。

陆绩听到与自己父亲有关,先回头看了看陆康,这才小心翼翼的道,“我们结拜,关家父何事啊?”

孙翊正色道,“因为,我和伯言都是幼年丧父之人,而你却仍有令尊大人在世,故而我害怕将此不祥之事传于令尊身上。”

“噗~~~~~~~~~~”陆康一口茶水喷的老远,“吭吭”咳个不停。陆康这个脸红啊,一半是被水呛的,一半是被孙翊的话噎的。

陆绩看到父亲的狼狈样子,赶忙的过来拍着陆康的后背帮他顺气,急道,“父亲,您没事吧?”

陆康一边咳,一边摆手,却是不发一言。

孙翊更是让陆康的反应,弄得想笑不敢笑,憋得脸通红。他实际上与陆逊结拜,就是为了拉拢陆逊的,顺便的再隐晦的拉拢一下陆家。可孙翊不愿意和陆绩结拜,并非是不喜欢他,是因为那样直白的拉拢陆家,似乎就让孙氏这边会低人一头。

陆绩这个人,孙翊也是很喜欢的,他可不会因为《三国演义》中对其的描写而轻慢陆绩。

陆绩,字公纪,关于他的事情,历史上讲过不少。首先,就是“陆郎怀橘”的故事,这是被写入《二十四孝》中的,所以孙翊夸赞陆绩乃当世孝行之表率是有依据的;其次,《三国志》说其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法、星历、算数等,曾作《浑天图》,并著有《太玄经注》。这些可都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天文学著作,说明陆绩还是个天文学家;第三,孙权继承孙策之位后,征召他做了奏曹椽,专门让他对自己的言行进行监督,并教给自己正确的道理。以至于他的直言不讳经常让孙权都为之害怕;最后,也是陆绩最牛叉的,还是他的预见性。他临死时说,“由今开始,六十年后,车同轨,书同字;遗恨我不能见。”结果整六十年后,西晋统一了全国。这样一个能预知未来的人,你说他牛不牛,强不强?

陆绩看着自己的父亲好不容易顺过气来,然后细细考虑了一番孙翊的话,轻声道,“为了父亲,我明白了。”

七岁的小陆绩走到孙翊身旁拱手道,“三公子,我虽不能和你结拜,但是希望和你做朋友,如何?”

孙翊笑了笑,道,“嗯,我们做朋友,一辈子的朋友。”

这时的陆绩才终于露出了笑容。

陆康抚着自己的胡子,笑呵呵的看着两人,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启禀家主,”一个家仆在书房门外道,“孙将军已率兵到达东门外。”

陆康从座位上长身而起,朗声道,“来人,将三公子抬上,大开城门,我们去迎接孙将军。”

“诺!”门外进来几名大汉,将孙翊抬起,跟随着陆康朝外而去。

话分两头,且说孙策带人到达庐江西门百步之处,见城墙上的兵卒并无戒备,而是偃旗息鼓,便又带人朝城门处再靠近了五十步。

忽然城门大开,两列甲兵持械而出,分站道旁。城门内有不少人,其中间之人双手举着一个托盘朝孙策缓步而来,而身旁跟着四人抬着一架床榻,上面躺着一人正是自己的三弟,孙翊。

孙策此时连忙下马,紧走几步迎了上去。持托盘者乃陆康是也,见孙策亲自迎来也有些激动。待到两人距离约一步之时,陆康双手高举托盘下拜道,“庐江太守陆康,愿将庐江一郡之地交于孙将军统领,此乃太守大印及郡内账簿,请将军接纳。”

孙策哪能让陆康真的下拜,连忙伸手扶住陆康道,“陆公言重了,此次小子兴兵来犯,虽说是被逼无奈,但却仍然是冒犯了尊驾,还请陆公见谅。”说罢后退一步,深施一礼。

陆康看到孙策如此行事,心中更觉快慰,但脸上却郑重的道,“还请将军接掌庐江。”边说,边将手中托盘向前一举。

孙策犹豫了一下,又看了看自己躺在榻上的三弟。但见孙翊笑着点头,便双手一伸接过托盘,道,“如此多谢陆公了。陆公放心,我定不会让庐江百姓失望。”

陆康见孙策接过了托盘,笑呵呵的道,“终于算是放下这个担子了,老夫可以好生研究学问了,哈哈。”

孙策先将托盘交予随从,听闻陆康所言后,笑道,“陆公谬矣,小子还有许多地方要请教陆公,怕是不能让陆公偷闲了。”言下之意还是要重用陆康的。

陆康人老成精,哪能听不出来孙策的意思,微笑道,“只要将军不嫌我老迈无能,但有差遣,敢不从命?”

孙翊看着两个“狐狸”的对话,觉得好生无趣,打岔道,“大哥,陆公,还是入城再说吧,在这里站着算怎么回事啊?”

孙策听罢详怒道,“多嘴。”

陆康倒是哈哈一笑道,“将军此言差矣,我们在此确是礼数不当啊,还是入城再说吧。请!”说罢伸手一让。

孙策也不再矫情,扶住陆康伸出的手臂道,“小子扶陆公进城。”说罢搀扶着陆康,二人一同进城了。

孙翊在榻上看着历史上本来不死不休的两人,现在却亲密无间,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等孙策和陆康进城后,两人复又双双上马,被左右前呼后拥着往太守府而去。紧接着,那精锐的千余江东虎贲也随之进城,引得庐江诸人一阵唏嘘。因为这群人身上的杀气太重,而且气势实在可怕。这也使得那些本来不打算放弃庐江的人,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从而对陆康的决定感到万分的庆幸。

庐江太守府中灯火辉煌,谦让再三后,孙策还是在众人的簇拥下登上了主位。坐在这个位置上,看着堂下诸人,心中感慨万千。能让自己坐在这里,最大的功臣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三弟,孙翊。

可眼下,孙翊却不在厅中,因为他实在太累了,而且腿上不便,正在太守府的客房中休息。

孙翊优哉悠哉的靠在柔软的床榻上,腿上的断骨处又被陆康请来的庐江名医仔细的检查看过,重新的包扎固定,就是疼痛感似乎也小了许多。现在孙翊正享受着美味的庐江名菜,吃的那叫一个痛快。一边吃,一边还在琢磨着事情。

目下孙策已经据有了庐江郡的治所舒县,也就是现在他们所在的地方。而整个庐江郡还有十几个县,可孙策手下的文臣实在太少了,懂得政事之人更是凤毛麟角。若说朱治和孙权还能勉强算的话,其余的位置恐怕还得让庐江的世家大族所垄断。到哪里去找些新鲜的血液来补充呢,而且是那些现在已经能够出仕的人才。孙翊停下了手中的筷子,脑子里开始逐个搜索起那些如雷贯耳的名字~~

此正是:霸王屈身事袁术,不得片地容身处。今得庐江定根基,便如英雄天不负!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