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涯山大海战》第六章:朋党之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蒙元军队狼狈逃窜之后,陈宜中在阿拉将军及浩浩荡荡的占城将士的陪伴下顺利进入了雷州城。在杨太后的指示下,陆秀夫、张世杰、高军等人以最高的礼节欢迎了陈宜中及所有占城将士的入城。陈宜中骑在高头大马上,神情庄重,有如凯旋的将军,跟在其后的阿拉将军虽然一幅异族将领的打扮,也依然是颇为引人注目。腰挎战刀,手持长矛的占城将士紧随其后,迈步而入。由于人马有上万,所以整个入城仪式也进行了一段时间。陆秀夫、张世杰、高军等人率领守城的士兵分列两排,迎接大军的入城。

进城后,杨太后在朝堂隆重召见了陈宜中一行。杨太后:多日未见,丞相辛苦了。太后的问候使手持朝笏的陈宜中小心翼翼的跨步向前。陈宜中:禀太后,臣护驾来迟,请求治罪。陈宜中的诚恳完全出于杨太后的意料之外,她当然没准备治陈宜中的罪,还要表杨他及时率兵赶来护驾呢!杨太后:丞相歉虚了。如果不是你及时率领援兵赶来,恐怕雷州不保,朝廷不保了。陈宜中:护驾朝廷,臣万死不辞。陈宜中进言后高军不失时机的闪了出来。高军:太后,臣请陆丞相让贤,恢复陈丞相左丞相之位。高军的提请使杨太后有些左右为难,非常时刻,她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个问题。于是,她有意问起了陆秀夫的意思。杨太后:左丞相,你觉得高侍郎的提议怎么样?面对太后的问询,陆秀夫当然不敢怠慢,他手持朝笏上前一步。陆秀夫:太后,我不是贪念我的这个位子。臣觉得非常时期,首先应该团结一致,共同对外。陆秀夫虽然没有直截了当的回答太后的问题,但还是把自己的想法如实倒了出来。对于争权夺利之事,陆秀夫向来就看得很淡,只是在此非常时期,他还是暂时需要这个位子来撑起一片天,维持整个朝廷的安危。陆秀夫的回答没有使杨太后感到意外,出于维护安定团结的考虑,杨太后也暂时避开了这个话题。杨太后:好了,这个问题容后再议。

退朝后,陈宜中和陆秀夫几乎是同时迈脚伸出朝堂。就在落脚的刹那,陆秀夫稍微有了那么片刻的迟疑,终于让陈宜中抢先迈出了朝堂。陈宜中挺胸抬头大步流星而去,故意把陆秀夫甩在了身后。陆秀夫虽然不计较这样的先后次序,但还是被后面传来的高军的声音给拖住了。高军:陆丞相,请留步。陆秀夫回过头望了望高军,确信无疑他是在叫自己。陆秀夫:高侍郎,有事吗?高军旨高气昂的走到了陆秀夫面前。高军:陆丞相,陈丞相不辞劳苦,远赴占城借来援兵解我雷州之困,我们是不是也应该为陈丞相设宴接风,以尽属下的本份。高军这么说显然是把陈宜中高高置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上了。好在陆秀夫看在维护大局的份上没有计较高军的言辞,而是大度的点了点头。陆秀夫:好。设宴之事就有劳高侍郎来安排,到时我等一定前来赴宴。哦。对了,占城的阿拉将军也要一并请来才好,以彰显我朝的好客之道。没想到听了陆秀夫的话,高军居然微微斜视了一眼陆秀夫,扭头而去。

不日,高军果然摆了一场小型的家宴以算是尽礼数了。为了迎接尊贵的宾客,高军早早的就站在大门外恭候。远远的,一辆四人抬的轿子终于出现在了高军的视野之中。待轿子落地,前面的抬轿人掲开了门帘,依旧一身朝服打扮的陈宜中终于探出了头。看见陈丞相出来了,高军赶紧快步迎上前去。高军:丞相,这边请。随着高军的指引,陈宜中笑容可掬的走进了大门。高军正准备尾随陈宜中进去,没想到一声马蹄嘶吼把他给着实拖住了。高军扭头望去,只见一身戎装的阿拉将军骑在高头大马上,颇为气度不凡。阿拉将军拉住马的僵绳,在高军仰视的目光注视下下了马。高军:将军赏光,实在令小臣倍感荣幸。阿拉将军没有在意高军的客套,而是大度的摆了摆手。阿拉将军:高侍郎客气了。我来也是奉了我国国主的使命而来。能够解除贵朝的困境,也算是没有辜负鄙将的职责。听了阿拉将军的话,高军笑了笑,拱手致意。然后伸手示意阿拉将军也就进了大门。陆秀夫、张世杰等人虽然姗姗来迟,但也受到了高军以及仆人的热情接待。

宴席上,陈宜中和阿拉将军当然坐在了主宾的位置,陆秀夫、张世杰等人则坐在了陪客的位置。做为设宴的主人,高军站起来高高的举起了酒杯。高军:陈丞相带来了占城国的援兵,解除了朝廷的困境。在此,臣特设薄宴,欢迎陈丞相的凯旋。说完,高军昂头喝光了杯中的酒。高军的豪情无疑感染了陈宜中。他也出人意料的站了起来,微微笑着举起酒杯向高军示意。陈宜中:高侍郎客气了,为朝廷尽忠是我们做为臣子的本份。陈宜中的话不应该看作客套,他似乎是在暗示在座的,关键时刻还只有他才能拯救朝廷。接下来的话他显然就是在明确的提示了。陈宜中:来,诸位大人,让我们共同来为远道而来的阿拉将军敬酒。张世杰虽然有些迟疑,但在陆秀夫的拉动下他还是站了起来,与陆秀夫共同来向阿拉将军敬酒。眼看着两人的酒杯举了过来,阿拉将军也只好举起酒杯站了起来。陆秀夫:将军不辞劳苦,带着上万占城将士解我雷州之困,我等实在是感激不尽。话说完,陆秀夫也喝光了杯中的酒。紧随其后,张世杰也喝光了杯中酒。眼看两人都倒置了空空的酒杯,阿拉将军当然没有推托,也爽快的干掉了杯中的酒。陈宜中则是微笑着举起酒杯看着这一幕,保持着权臣的威严。陈宜中:好。诸位大人和阿拉将军果然都是爽快之人。为了我们共同的使命,我也就干了。说完,陈宜中果然仰头喝光了杯中酒,然后把酒杯倒置下来向在座的示意。陈宜中的示意显然有炫耀的成份,肆图在气势上压过陆秀夫和张世杰。好在陆秀夫算是个明白人,他没有计较陈宜中的行为,反而是大度的拱手向陈宜中问候。陆秀夫:多年未见,陈丞相的豪气真是不减当年啊!对于陆秀夫的恭维,陈宜中没有特别在意,而是客套的摆了摆手。陈宜中:陆丞相过奖了。在我离开的这段日子,还多亏陆丞相来支撑大局啊!现在我回来了。在此,希望我们携手共进,共同来效忠朝廷。陈宜中的言辞十分恳切,只是依然是把自己置于权臣的位置上,取代陆秀夫的意思看来是不言自明了。陈宜中的步步进逼终于使陆秀夫沉默了。他垂下了头,实际上是默许了陈宜中的高高在上。

宴席散后,高军似乎意犹未尽。他迫不及待的连夜潜入了内室,拜见了杨太后。眼见穿着宽大朝服的高军跪拜在自己面前,杨太后平静的神色中划过一丝惊异。杨太后:高侍郎,这么晚了来找我,有什么要事吗?跪拜在地的高军缓缓抬起头,诚恳的望着杨太后道出了来意。高军:太后,今日我设家宴款待了陈丞相及占城国阿拉将军一行。我以为,时至今日,朝政大事还须交由陈丞相主持,方能解我朝困境。高军的直言不讳不出杨太后所料。高军是陈宜中远赴占城之前提拔起来的重臣,这点年轻的杨太后也心知肚明。现今,陈宜中言而有信带领占城援兵回来了,理应回到他的位置。占城援兵瘦长干练,也许能成为助振朝廷的新兴力量。然而,陈宜中出来主持大局,陆秀夫又该如何安置呢?流亡至今,没有陆秀夫的忠贞不二,朝廷还不知道会陷入怎样危险的境地。杨太后望着跪拜在地的高军一时不知道怎么回他。高军抬头看了看犹疑不决的杨太后,好像也洞悉了她的所思所想。于是,高军主动开口了。高军:太后,陈丞相出任左丞相,而陆丞相则回归右丞相之位。我等朝中大臣定当誓死追随,共同护卫朝廷,望太后早做决断。说完,高军虔诚的拱手跪拜,期待着太后的答复。杨太后虽说是女流之辈,也还年轻,但在此非常时刻依然保持了皇室的华贵,也并没有急于表态。杨太后:此事事关重大,我还需听听其它朝中大臣的意见。我看,还是明日早朝再议吧!高军没有放弃,还想继续进言,可是被杨太后制止了。杨太后摆了摆手,传出了不容辩驳的声音。杨太后:好了,高侍郎,你先回去吧!高军自知无法继续纠缠下去,也就知趣的退出了内室。

第二天的早朝,杨太后果不其然主动抛出了这个议题。

朝堂之下,除了当事人陈宜中和陆秀夫沉默不语外,其它朝中大臣纷纷议论起来。做为陆秀夫的坚定支持者,张世杰显然不同意陆秀夫让出主政大臣的位置。好像他身边的陈文唤也附和张世杰的意见。他小声的鼓动张世杰出来说话。陈文唤:张将军,此事万万不可。张世杰点头称允,终于手持朝笏站了出来。张世杰:太后,行朝以来都是陆丞相主持大局。陈丞相虽说驰援有功,但久居异邦,对行朝现状尚不熟悉,出来主持大局恐怕多有不便。我看还是歇息一段时间为好。张世杰的进言使站在前排的陈宜中忍不住回头斜视了他一眼,满眼的不屑。杨太后没有表态,而是下意识的摸了摸坐在身旁的小皇帝赵呙的头。赵呙抬起头来,睁大着天真无邪的眼睛望了望赵太后。张世杰是赵呙的师傅,他的话对于太后来说还是有些份量的。所以她要这么做。只是高军急了,他上跨一步,开口驳斥起来。高军:太后,张将军所言欠妥。陈丞相远赴占城之前本就是主政大臣。此次异邦借兵驰援我朝,劳苦功高。陆丞相理应让位,朝政大事是该交由陈丞相来主持了。说完,高军居然不顾朝堂之上,当众向前排的陆秀夫发难了。高军:陆丞相,你说呢?陆秀夫回过头去,尴尬的冲高军笑了笑,未置可否。相持不下,杨太后也没有马上定夺。她把皮球踢给了当事的两人。杨太后:陈丞相,你看你是出来主持大局还是休息一段时间再说?陈宜中故意咳嗽了一声,打起了太极。陈宜中:一起听从太后安排。此刻,陆秀夫的态度犹为关键了。杨太后和大臣将军们都在等候着他的表态。而陆秀夫依旧低头沉默。他可能在想,目前情势之下,朝廷困境并未完全解除,张弘范的大军还在井城虎视端端,随时都有攻击雷州的可能。而我们却在这里争名夺利,这是何等悲凉的境地。陈丞相出走以来音信全无,现在虽说他带领援兵回来了可也只是暂时缓解了朝廷的困境,完全没到坐享其成的时候。主政大臣需要统筹全局复兴朝政。而这,久疏朝政的陈宜中显然还达不到这样的要求。如果我这时候把主导权交出去并无利于大局。毫无疑问,陆秀夫是个忠臣。当时他的脑子里盘旋的并不是自己的功名生计,就连他的结发妻子赵氏也极少顾及,在前面的叙述中从来也没有出场过。赵氏陪同陆秀夫跟随朝廷流亡以来处处担惊受怕,暗中抱怨陆秀夫不但把自己的身家性命而且把发妻的安危都紧紧交付风雨飘摇的朝廷。陆秀夫宽衣之际情真意切的一句话却也着实安慰了赵氏的心。陆秀夫:家国天下。没有国又何以为家呢!朝廷复兴了自然也就有了你我的锦衣玉石。现在不管陆秀夫怎么想,杨太后期待的望着陆秀夫终于忍不住催促了。杨太后:陆丞相,你接受陈丞相的复位吗?太后的问询使陆秀夫再也无法回避了。于是,他手持朝笏上前一步。陆秀夫:太后,我觉得陈丞相现在复位还不是时候。现在情况还不明朗,陈丞相对诡计多端的张弘范也缺乏了解。雷州困境彻底解除了,朝廷大军挥师北伐的时候,我自然会退居其位,让陈丞相来主理朝政。陆秀夫的这番话使陈宜中颇感意外,他斜视了陆秀夫一眼,脸色也微微有了怒气。杨太后本来是倾向于陈宜中出来主理朝政的,现在听了陆秀夫的表态她也不禁沉思默想起来。杨太后对陆秀夫心怀敬意。这么些日子以来陆秀夫以文弱之躯支撑整个行朝的安危,不知经受了多少心力的付出才让她和赵呙这对苦命的孤儿寡母保有皇族的尊严和高贵。现在陈宜中回来了,不但带来了异族援兵,而且还有朝中大臣为他撑腰,恢复他的主政大臣之位似乎理所当然。杨太后虽然这么想着但依然犹疑不决。这时,坐在她身旁的小皇帝赵呙反而坐不住了。他天真的望着杨太后。赵呙:娘,怎么还没完啊?我饿了。杨太后慈爱的摸了摸赵呙的头。杨太后:就快完了。等会让小倩为你备膳。此时,母性的光芒照亮了杨太后的心房。她看了看陈宜中,知道他还有话要说。但是没有让他开口就扭头交待身旁的太监宣布了退朝。

看着杨太后掺扶着小皇帝不容置疑的走入内室,陈宜中忍不住了轻轻跺了跺脚。显然,他还有话要说。就这么不明不白的退朝到底算是怎么回事啊?陆秀夫、张世杰、陈文唤等人在太监的退朝声中手持朝笏,虔诚的弯腰恭送。陈宜中虽然按礼数也手持朝笏弯腰恭送,但有点迫不得已的样子。他还跺过脚呢!朝堂上没有得到主政名份看起来他心有不甘。陆秀夫等人走出了朝堂,留下陈宜中呆呆的立在那里。这时,高军不知什么时候凑了上来。高军:陈丞相,此事不易久拖,我们必须让太后早做决断。陈宜中转身望着他,下意识的点了点头。

杨太后和小皇帝赵呙回到内室后不久,在杨太后的吩咐下,小倩端着御膳就走了进来。小倩把御膳放在长条桌上,望了望杨太后。小倩:太后,御膳备好了。杨太后点了点头算是知道了。小倩退到一旁,看着两人用膳。相比于已逝的端宗赵罡,卫王赵呙更加年不经事,就连用膳这样的小事也要在杨太后的看护下才能进行。杨太后端起玉勺,舀了一勺粘稠的米粥准备伸进赵呙的嘴里。只见赵呙张大了嘴巴,等待着米粥的进入。可是,玉勺触碰赵呙嘴巴的瞬间赵呙忍不住叫出了声。赵呙:娘,烫。杨太后迅速缩回玉勺,小心翼翼的放在嘴巴边上吹了吹。杨太后正要把玉勺重新放进赵呙嘴里的时候,太监不知什么时候慌忙火急的闯了进来。太监:太后,陈丞相和高侍郎门外求见。杨太后没有马上应答,而是先把玉勺放进了赵呙的嘴里,放心的看着他把那勺米粥吃进了肚子里。赵呙满意的叭搭叭搭了嘴巴,终于露出了可爱的笑脸。赵太后重新把玉勺放进了碗里,抬头看了看太监。赵太后:没看到我正在服侍卫王用膳吗?太监垂着头,显露出尴尬的神情。太监:可是……。太监欲言又止的话使太后发怒了。杨太后:可是什么啊可是。先让他们在门外候着,等卫王用完膳了再说。太监不再坚持,知趣得退出了内室。太监走后杨太后怒视了他一眼。显然,她对这种不知礼数的求见显得有些生气。别看杨太后还不到三十岁,可是这么些年经历的风雨也不少了。即然贵为皇太后,她就要保持太后的威严,将皇室始终置于至高无上的位置。太监退出了内室,见到了门外候着的陈宜中和高军。眼见太监面有难色,陈宜中知道事情有些不妙。还没等陈宜中问询,太监主动开口了。太监:太后正在服侍卫王用膳。太后让二位大人先在门外候着。太监的通报使陈宜中无可奈何,轻轻的应了一声嗯。他可能寻思着刚下早朝就来拜见太后确实有些着急了。要不是高军的催促,他也许会在明日早朝上再做打算。而站在他旁边的高军却不这么想了。他坚持让陈宜中复位的心情是急迫的。只有陈宜中复位了,他才能因此得势,重新夺回在朝堂失去已久的话语权。他是陈宜中的人,这点在前面的叙述中已经多次说明了。陈宜中不在的日子,他不过是个听命的同僚,在陆秀夫、张世杰等实际掌权大臣的眼中并没有特别的位置。所谓人微言轻,这点他比任何人都清楚。现在陈宜中这棵大树回来了,他需要攀着这棵大树扶摇直上。高军涨红了脸望着太监:公公,今天我们一定要见到太后。太监:那好吧,那就请两位大人先等等。我先进去候着,等卫王用完膳我再出来通报。高军狠命的点了点头。这样,太监也就走进了内室。

太监走进内室后,陈宜中不安的望着高军。陈宜中:高侍郎,我们这么冒失是不是有些着急了?高军摇了摇头,向陈宜中拱手示意。高军:丞相,事不宜迟。必须让太后早做决断。陈宜中盯着高军,切实感受到了死党的忠心。

杨太后继续服侍着赵呙用膳。一勺一勺的米粥接二连三的塞进了赵呙的嘴里。赵呙吃着米粥,望着杨太后,露出了开心的笑脸。赵呙:娘,我吃饱了。杨太后放下玉勺,拿起长条桌上的玉巾,爱怜的擦了擦赵呙的嘴巴。给赵呙擦完嘴巴,杨太后指示起小倩来。杨太后:小倩,端下去吧!小倩听话的走了过来,端起长条桌上空置的玉碗和玉勺,小心的走了下去。小倩端着碗勺走出内室,迎面就碰见了门外候着的陈宜中和高军。高军是个急性子,看见小倩走了出来,走上前拦住了她的脚步。高军:小倩,卫王是不是用完膳了。小倩抬头瞧了瞧高军,漠然的点了点头。于是,高军侧过身去,让小倩走了过去。小倩走后,高军居然拉了拉陈宜中的衣袖,示意他准备进去了。

赵呙虽然不是杨太后亲生,但依然待他于已出。毕竟在此非常时刻,两人的相互依存就代表了高贵的大宋王朝延绵不息的血脉。杨太后知道,赵呙的在位给了天下复国势力归依的希望,行朝的大臣将军们也就有了奋争的动力。杨太后这么想着,摸了摸赵呙的头,眼神中分明藏有几分母性的温情。这时,太监不失时机的走了过来。太监:太后,陈丞相高侍郎门外求见。杨太后抬起头,望了望太监。杨太后:好吧,带他们进来。太监领命而去,走到门外,招呼陈宜中和高军进入内室。

小倩将玉碗玉勺放进了御膳房走了过来。她走到了内室门外听见了里面的声音。于是,停下了脚步,伏在门外静静倾听起来。

必要的礼仪之后,高军迫不及待的向太后道出了所求。高军:太后,今日早朝退得匆忙,陈丞相还来不及表明他的态度呢!所以我们冒味前来晋见。杨太后没有回应高军的话,眼睛始终盯着站在一旁的陈丞相。杨太后:陈丞相,那你就说说你的态度吧!陈宜中双手抱拳,拱手施礼,看得出他对太后和皇上的忠贞不二。陈宜中:太后,行朝至此已经退无可退。我回来就是希望带着占城勇士复兴我朝,北伐恢复大宋江山。听了陈宜中的激情表白,杨太后微微点了点头表示认可。杨太后:目前局面下,陈丞相以为我们要怎么做才能复兴我朝呢?杨太后的问询无疑给了陈宜中陈述主持朝政理念的机会。他上前一步,再次抱拳施礼。陈宜中:臣以为,陆丞相早朝上所言差矣。他太看得起元鞑子了。上次,占城勇士和城内的军队里应外合,出其不易就让他们溃不成军,灰溜溜的逃回了井城。我以为我们完全可以乘胜追击,拿下井城,一举歼灭张弘范所部。然后招集各地义军勤王组织大军北伐。陈宜中向杨太后描绘了一幅美妙的图画,这是杨太后乐于见到的未来。杨太后毕竟年轻,也没有实际经验,就听了陈宜中的这番话她就兴奋起来,冷静的面色渐渐舒展开来。杨太后:好。陈丞相言之有理。只要军民齐心,再加上占城援兵的协助,我们一定能打破围困,拿下井城。杨太后的表白似乎认同了陈宜中的主政理念。这给了高军趁机进言的机会。高军:太后,臣请恢复陈丞相主政大臣之位。这样军令政令统一,复兴我朝指日可待。高军的话使杨太后微微沉思了片刻,但很快她就抬起了头来。杨太后:那就依侍郎所言,明日早朝宣布吧!

门外的小倩对里面的对话听得真切。当她听到太后下定决心让陈宜中出来主政时情不自禁的眨了眨眼睛。她知道,只要陈宜中出来主政,行朝硕果仅存的武将张世杰将不得不受到排挤。因为她知道,张将军向来与陈丞相不合,在他手下从来也没有得到重用过。小倩对张世杰怀有好感,她想把太后的决定尽快通知张将军,好让他和陆丞相有所防备。这么想着,小倩转身离去。

小倩径直来到了张世杰的宅子。听见一阵急切的敲门声,正在书房研读兵书的张世杰走了出去,打开了院门。见到气喘嘘嘘的小倩,张世杰显得有些惊讶。张世杰:小倩,怎么是你?小倩嘘了几口气,睁大了眼睛望着张世杰。小倩:将军,大事不好了。听了小倩的话,张世杰疑窦丛生。出于礼节,他还是先把小倩让了进来。张世杰:别着急,进来说。小倩走进了院子,在张世杰的引导下来到了他的书房。落座后,张世杰命下人端来了一杯茶放在了小倩的桌边。张世杰:这么慌忙火急的跑来,莫非是遇到了什么变故。小倩平复心情,道出了原由。小倩:早朝后,陈丞相和高侍郎去内室拜见了太后。在两人的游说下,太后动心了,准备让陈丞相复出做主政大臣。听了小倩的话,张世杰居然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张世杰:太后真的准备这么做?小倩:千真万确。我刚才在内室外偷听到的。太后准备明日早朝就宣布这个决定。张世杰按着腰间的配剑,在小倩面前晃来晃去。张世杰:这么说来。陈丞相出来主政,那陆丞相就要受到压制了。陈丞相不熟悉目前的形势,又刚愎自用。他出来主政,行朝苦心经营的大好局面就要毁于一旦了。不行,我必须要把这个消息尽快通知陆丞相,好让他有所防备。张世杰这么说着,凝重的望了望小倩。张世杰:小倩,你先回去吧!这个消息你先不要告诉任何人。我这就去找陆丞相商量对策。小倩狠狠的点了点头,向将军施礼,然后离去。

一匹战马在城内窄小的巷道弛骋而来。骑马的人正是张世杰。他要去的地方显然就是陆秀夫的府第了。战马呼啸而过,扬起了漫天灰尘。

到了陆府,张世杰勒紧了僵绳,翻身下马。门外的仆人见是张世杰,不敢怠慢,一边接过战马的绳子一边示意张世杰进府。张世杰正了正衣装,急切的就走进了陆府。

张世杰把小倩带给他的消息原封不动的告诉了陆秀夫。当时,陆秀夫正在看一封信函。听了张世杰的话,陆秀夫把信函轻轻的放在了桌上,下意识的摸了摸下巴。陆秀夫:看来太后是下定决心了。张世杰:陆丞相,明日早朝咱们必须要想出一个万全的对策才行啊!阻止陈宜中主政。听了张世杰的进言,没想到陆秀夫摇了摇头,有点无可奈何的意思。陆秀夫:即然太后下定决心了,我们也难以更改。我现在担心的倒不是陈丞相出来主政的问题。我担心的是另外一件事。说着,陆秀夫拿起桌上的信函递给了张世杰。陆秀夫:甘将军发来密函。由于实力暴露,他们正受到元鞑子的追击,需要朝廷的支援。张世杰看了看信函轻轻摇了摇头。张世杰:唉!当初我没能带着他们的精锐回来,罪该万死。这么说着,张世杰居然向陆秀夫单膝跪地,请求治罪。陆秀夫伸出双手,扶起了跪在地上的张世杰。陆秀夫:将军不要自责。元鞑子诡计多端。当初是我们疏忽了。张世杰站起身,手按剑鞘望着陆秀夫。张世杰:现在甘将军有难,臣请带兵支援。陆秀夫冲张世杰摆了摆手,示意他先坐下来。陆秀夫:先不要着急,这件事需要从长计议。甘将军游走山林,以朝廷的命义招集勤王大军,可以对元鞑子形成有效的骚扰和牵制。如果他们不在了,朝廷危矣!说着,陆秀夫下意识的望了望窗外,满目的惆怅。张世杰则垂下了头,一时也找不到话回他。两人陷入了沉默,房间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

第二天的早朝,陆秀夫手持朝笏,忧心忡忡的走上殿来。太后坐在垂帘之后神情庄重,她的身边坐着赵呙。群臣施礼后,太后招呼太监宣读诏书。内容无非就是恢复陈宜中右丞相之位,授予他主政大权。诏书宣读后,朝堂下议论纷纷,大家显然对这个任命都有点措手不及,只有陆秀夫和张世杰保持着沉默。陈宜中跨步上前,向太后和小皇上施礼谢恩。太后:陈丞相,现在你出来主政,一切朝政大事就有劳您和诸位大臣了。希望你和诸位大臣齐心协力,重振朝纲。我们孤儿寡母的就有劳各位了。说着,杨太后居然忍不住淌出泪来,她拿出绸巾,轻轻擦拭了眼角的泪珠。陈宜中复位,当然意气风发了。他拱手向太后和皇上施礼。陈宜中:太后,皇上,臣一定不负重望,为朝廷鞠躬尽瘁,在所不辞。陈宜中的话说完,陆秀夫紧随其后就开口了。他首先大度的向陈宜中表示了祝贺。陆秀夫:臣恭贺陈丞相复位。然后,陆秀夫当场呈报了密函之事。陆秀夫:臣收到甘将军密函。他们现在实力暴露,受到元鞑子的追击,急需朝廷的支援。说着,陆秀夫双手呈上了密函。太监下殿接过密函转交到了杨太后手上。杨太后接过密函,轻轻的翻开看了看。看着密函,杨太后表情凝重。显然,她对这样的事还有些准备不充分。杨太后:陈丞相,你也看看密函吧。现在你是主政大臣,希望你能给出一个应对之策。说着,杨太后把密函递给太监下殿交到了陈宜中手上。陈宜中接过密函,也翻开看了看。他对隐没山林的甘霖还不熟悉。现在知道有这么一支队伍的存在,而且急需援助,他脑子里也不得不在盘旋着对策。陈宜中:太后,臣认为当务之急是整顿城内队伍,做好攻击井城的准备。至于山林的余部,可以让他们向雷州靠近,不要做无谓的牺牲。陈宜中的话音刚落很快就遭到了陆秀夫的反驳。陆秀夫:陈丞相,我认为此言差矣。甘将军游走山林,能够牵制和骚扰蒙元驻军,给予朝廷有力的支援。一旦他们回来,雷州将变成一座孤城。没有外部力量的支援将独木难撑。听了陆秀夫的话,没想到陈宜中轻蔑的笑了。在他的宏伟大计里,并不是一味苦守雷州的问题,而是要主动出击,攻下井城,然后誓师北伐,恢复大宋江山。他之所以有这样的雄心壮志依托的无疑就是带来的占城勇士以及城内存留的驻军。前日之战,占城勇士和城内驻军里应外合,一举击溃了围困雷州的蒙元大军,这给予了陈宜中错误的判断,以为蒙元军队不堪一击。陈宜中回头望了望陆秀夫一眼。陈宜中:陆丞相,现在我是主政大臣。陈宜中不容分辩的话失陆秀夫再次沉默了。扔下这句话,陈宜中拱手向太后施礼。陈宜中:太后,臣请复函甘将军,让他们向雷州靠近。我会派出部队接应。

杨太后点了点头。杨太后:好,那就依陈丞相所言吧!太后的话使朝堂上的陆秀夫微微叹了一口气。他知道,从现在开始,他再也无法主导朝政了。纵然有谋略和胆识他也只能退居其次,听命于陈宜中。

朝会后,陈宜中以主政大臣的身份主持了复位后的第一次军机会议。陆秀夫、张世杰、陈文唤等大臣们围坐在一边都耷拉着头不发一言。只有高军意得圆满,他坐在陈宜中身边显得生机勃勃,有一种一人得道,鸡犬飞天的味道。

陈宜中冷静的扫视了一眼周围的大臣将军们。陈宜中:甘将军所部必须向雷州靠近,张将军率军前往接应。此函就请陆丞相代为起草。说着,陈宜中看了看陆秀夫一眼,等待着他的回应。陆秀夫抬起头,冷不防就跟陈丞相对上了眼。陆秀夫很快躲开了这样的逼视,微微叹了口气。陆秀夫:好的。臣即日起草复函。只是甘将军他们能不能顺利回到雷州还要制订一个万全的方案。毕竟周围都是元鞑子,须小心应对才是啊!陆秀夫的话是对陈宜中善意的提醒。可是陈宜中好像并没有接受下来,他有他的打算。陈宜中:元鞑子已经退回井城,不足为惧。张将军出城接应,我会招呼占城阿拉将军城外布防,防备元鞑子出城偷袭。话说完,陈宜中不容置疑的站起了身。陈宜中:这件事就这么定了。甘将军所部回来后我们再商谈攻击井城的事情。在座的大臣将军们只有高军拱手示意。高军:听从陈丞相安排。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