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小妞之灵泉》镇上一游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着锅铲的翻滚,锅里响起一阵“噼里啪啦”的声音。等到把鸡肉的血水炒出去以后,林氏又按照叶涟的说法把削好的土豆放进锅里,填上了水,上边蒸了点米饭,怕不够吃,又在锅边上贴了几张粗粮饼子,盖上锅盖。饭还未做好,香味就已经溢出来了,让人忍不住去咬舌头。

叶家的院子靠近后山,附近也没几个人家,离村口很远,这不,叶山来回挑几次水,终于把缸填满以后,身上衣服已经湿透了,喘着粗气说:“这天是一天比一天热了”。

叶涟的记忆里叶家老宅是一个大院子,一家几口住一起,一家一间房,但分家的时候,长房媳妇刻薄贪财,啥都想赚在手里。老太太又不想让独女和幺儿受委屈,自然就把三房一家分出来了。给了这么个偏僻的地方,几袋子粗粮,和几亩下等地。叶山碍于孝道,纵使心有不满,也没多吭声。现在叶涟家住的房子,都是后来叶山和姥姥家人帮忙一起盖起来的,老宅那边是半点手都没搭。想着那段时间一家人风餐露宿的样子,叶涟心里就不是滋味,对老宅那边的恶心的不行。

一阵肉香飘来,一看,林氏已经把锅盖掀开了,叶帆虽然懂事,但毕竟是个小孩子,屁颠屁颠的就跑了过去,眼珠子都不转个了。看着整整一锅的肉菜,咧开嘴笑的眼睛都没了。

“开饭喽,今天都是干货呦,包你们吃个肚圆!”林氏笑着喊道。看着两个孩子面黄肌瘦的样子,心里也是一阵酸楚。

外面天阳高照,正是最热的时候,屋内一家人围在一起,吃了顿丰盛的午餐,不时还能听到几声吧唧嘴的声音,好不热闹。这顿饭吃的风风火火,一家人的心情都好了起来。虽说要敞开了肚子吃,但除了叶涟一家人都没有尽兴,叶山和林氏想着自己少吃点多留些肉菜给孩子下顿吃。小帆这边也是吃着这顿,想着下顿的肉香,没舍得多吃。叶涟见此,也知道是因为一年里吃不到几次肉星搞得,没多说,想着以后多挣钱,家里顿顿都得有肉。

饭后,叶山立马就带着闺女去了离李家村最近的千福镇,也是叶山平日里上工的小镇。李家村离千福镇其实并不远,步行的话大约半个多时辰也就到了。清晨叶山之所以搭同村老宋头的牛车回来,是因为听到叶涟出事了,这才一路慌慌张张的赶回来。

临近千福镇,也是今天正巧碰上了赶集,一路上的村民越来越多,附近十里八村的人都有。大家见到熟人都会问声好,你一句我一句,整个街上闹哄哄。爷俩一起进了千福镇,叶涟走在铺着青石的路上,看着道路两旁古香古色的建筑,一脸的兴奋。

青石路两旁的小贩不停地在吆喝着,各式各样的山里货,让叶涟目不暇接。左看看,右看看,搞得眼睛都不知道放哪好了,也实在是被勾起了的好奇心。

叶涟发现这些小贩都是附近村子的村民,或带了自家编制的竹筐,或拎了一篓子的鱼,或是精致的手工珠花等,都是本钱不高,利也不大的买卖,就是挣个家用。

见叶涟看得入迷,叶山笑着说:“闺女,你还没来过镇上吧?千福镇热闹得地方首要就是这南北两条街。咱们现在的南街主要就是村民挣些家用和一些小本的店铺。等到那边的北街就要好多了,镇上有名的大酒楼啊、杂货铺啊都在那条街上。爹先带你去张家医馆看病,一会都带你转转,过把瘾,哈哈”。

爷俩一边说着话,一边向医馆走去。

顺着南街一直走到头就是张家医馆,可能因为中午日头大,看病的人倒是不多。走进医馆,叶涟看到一个老头子正在给一个锦衣少年讲药方。老头子的头发半白,留着长长的胡子,一边对着锦衣少年耐心讲解,一边不停地点头,冲着少年露出赞许的目光。看来这就是爹刚才提的医术超凡的张老了,旁边的锦衣少年大概十三岁左右的样子,长相与张老颇为相似,应该是张老的孙子。

看着有病人上门,祖孙二人也停止了交谈。门口的药童引着叶家爷俩到了里间,也没因为二人的衣衫破旧而轻视。叶山见到张老大夫,忙弓着身子道:“张老大夫,麻烦你帮忙看看我闺女,昨天这丫头不小心掉河里了,一直昏迷不醒,过了一个多时辰才醒过来,不知道有没有啥子后遗症?”然后一脸期盼的看着张老大夫。

张大夫看了看面黄肌瘦的叶涟,并没有被叶涟脸上的黑色“胎记”吓到,神色不变的把了把脉然后摸着胡须道:“小姑娘没啥大问题,就是体虚脾寒,有些营养不良,无性命之忧”。听到这话,叶山是真真的松了口气,忙不迭的作揖感谢。

锦衣少年在旁一脸好奇的道:“小妹妹,你脸上黑色的是什么东西,看起来挺好玩的?”一边说着一边还伸着手,好在半路感觉不对又缩回去了,一脸尴尬。听到这话,叶涟气的心里想骂娘,感情不是长到你脸上你觉得好玩,但看着他清澈发亮的眸子,知道这少年也是有口无心,深吸几口气压住火气,也没理会。

张老大夫看着孙子这呆样反而哈哈的笑了起来,道:“小姑娘别见怪,我家正扬是个医痴,见你脸上异样,多了句嘴,不过老夫也看不出来这是什么,像胎记,却又不是,不过没性命之碍就是”。

锦衣少年张正扬此时也反应过来,忙向叶涟道歉。看着祖孙俩的言谈之间的气度,眉宇间也无半分轻视之色,叶涟心里这才好些,恍惚间觉得,这祖孙俩应该也不是简单的人物。

见此,叶山反而也不好意思了,忙道:“不碍事,不碍事,我们乡下人就是大老粗一个,还得谢谢张老大夫呢”,一边说着一边挠着后脑勺,憨憨的笑着。

付了诊金以后,叶山就带着叶涟在南街溜达开来。

“快,快,让一下,让一下啊”一个浑身补丁的醉汉抱着一个口吐白沫的少年一路横冲直撞的跑向张家医馆。

“咦,这不是关懒汉吗?他儿子咋了?想不开嗑药了?听说他前两天去赌坊被坑了,欠了人家三十多两银子呢!”

“可不是,家里锅碗瓢盆的全卖了才还上银子,他家婆娘前几天想不开跳井了”一人唏嘘道。

叶涟看到吐着白沫的少年,脸涨得青紫,口鼻流血,眼看就要不行了,这样的伤就是在现代也就不回来了,更不要说缺医少药的古代了。

“哎,要不咋说这赌沾不得呢,赌坊前几天不还是砍了一赌鬼的左手嘛?!家里不让进门,现在在西街那边的乞丐窝呢!”一小贩凑着热闹说。

叶涟摇了摇头,知道那少年是不好了,心里想着:千种人有千种人的缘法,人生苦短,先让自家过上好日子才是正经。转身便逛起了集市。

叶山看着叶涟道:“哎,这又是个傻孩子”一脸唏嘘,遂不再提。

叶涟发现南街这边的大酒楼很少,基本上都是一些村户在路边支的摊子。有的卖云吞,有的卖油条和小面等等,样式倒是很多,隔了老远就能闻到香味。摊子里都是人,基本没位子。大家伙你一嘴我一嘴的唠着磕。也有一些做苦力的短工倚着墙边,啃着从家里带的硬馍馍,就着腌菜大口大口的吃着,应该是为了赶工,吃的飞快。吧唧吧唧声不绝于耳。

前面传来阵阵吆喝声。

“新鲜的草鱼呦,最后两条,便宜处理,二十文一条呦,走一走看一看哩”,叶涟走上前去,叶山也跟了上去。小贩正跟一身着长衫的中年人道:“大兄弟,我这是今早新网的鱼,保证新鲜!最后就两条了,正常平时卖二十文一斤,这两条一看都过一斤了,二十文一条你看咋样,我这也急着回家”。

中年人见鱼确实不错,从兜里掏出二十文钱,买了一条,拎着鱼转身离去。

小贩看见走到近前的爷俩,以及两人身上的旧衣,也没多说,接着吆喝起来,看着是急着回家。

叶涟想起,叶山之前一个月做工才六十多文钱,这一条鱼就二十文,真不是穷人家的菜啊,心里不禁感叹道。看着剩的一条鱼虽说新鲜,爷俩还是转身离开继续逛了起来。

“新杀的猪呦,瘦肉十七文,五花肉二十三文嘞”,一屠户吆喝道。

叶涟本想转身离开,但是看到旁边扔的一堆正在往外冒着泡的猪大肠,停了下来。上前问道:“咱们这大肠是要扔了吗?”

屠户答道:“小姑娘,这猪大肠吃不了,洗不净,做出来有股子骚味,没人买的,你看看要不要来几斤肉?”转而介绍起猪肉来。

“大叔,这些猪大肠十文钱卖给我们行不?”叶涟问道。

叶山在一旁欲言又止,最后眼看叶涟要买憋不住了说:“小涟啊,这东西吃不了,走吧”

“爹,我知道咋吃,这东西做出来可好吃了”,叶涟对着叶山的耳朵悄声说。

屠户也爽快,应了一声,就转身开始打包大肠,这一堆大肠看起来有两三头猪的量,又够家里吃顿好的了,叶涟心里笑开了花。

叶山见此,将信将疑,但也没逆了闺女的意思,付了钱以后领着叶涟就离开了。

在南街又看了看小摊上的做工精致的珠花啥的,爷俩就向北街走去。

“刚才关懒汉抱着儿子从张家医馆出来了,那孩子小脸煞白,好在命是保住了”一大汉说道

“可不是,关懒汉这是作孽啊”一人附和道。

想起那个小孩刚才快要没气的样子,眼看着不行了,没想到被治好了,看来这张家医馆确实是名不虚传啊,叶涟心里暗道。

“这小娃也是可怜”,叶山嘀咕着。

“涟儿,爹带你再去北街溜达一圈顺道买点粮食,咱们就回家,不然你娘该着急了”叶山对着闺女说。

“行,爹,走吧”,叶涟忙跟上去。

走到北街,路边的房屋明显比南街讲究了不少。路边酒楼倒是不少,人声鼎沸,门庭若市。青石路上倒是清净了不少。叶山领着叶涟进了一家大的杂货铺,买了几斤粗粮,一斤五文,倒也是饿不到肚子。见旁边的面粉和大米等细粮上都明码标价,基本上都是十文左右一斤,和粗粮价钱一笔翻了一倍,叶涟不仅暗暗咋舌。

出了杂货铺,叶涟就东张西望的不停地看,对古代的酒楼也是兴致颇深。又路过镇上唯一一家赌坊和青楼,叶涟看着感觉跟电视剧里演的没啥区别,青楼门前花红柳绿,一群女子脸上扑着厚厚的制粉,扭腰摆胯的或走着,或倚着门槛,看着街上,搜罗着自己的金主。

逛完了北街,叶涟对镇上的行情也有了大致的了解,心里盘算着挣钱的法子。爷俩提着大兜小兜开始往家赶。虽然挺多东西现在都买不起,但想着那美味的猪大肠,叶涟的兴致丝毫没受影响。

出了千福镇,路上渐渐静了下来,路上歪歪扭扭的树长得郁郁葱葱,爷俩嘀嘀咕咕的一边说一边走,倒是开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