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袭水群芳》第一卷 春色 第一章老故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开篇

在古老的东方,千百年来流传着一个凄婉动人的故事,讲的是世界上最弱的人--女子,最软的物--泪水。一代又一代,一朝又一朝,故事里的哭声没断,传说中的女子没变,呼唤着历史遥远的记忆,呵护出人们脆弱的内心,就像晨风破晓,驱散天空残碎的夜色,吹来雄鸡高亢的啼唱。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残暴的帝王征发民工修筑万里长城。官府到处抓人去当民工,被抓去的人不分白天黑夜地劳作,不知累死了多少。有个善良美丽的女子,名叫孟姜女,丈夫就被公差抓去修长城一年未归,她整日以泪洗面。冬季眼看到了,孟姜女缝制好寒衣,上路去寻找丈夫。历经了千辛万苦,终于来到长城脚下,谁知丈夫已经不在人世了,尸骨被埋进了城墙里。听到这个噩耗,孟姜女不禁失声痛哭了几天几夜。这个弱女子的坚贞倔强感动了苍天大地,只听得一声巨响,万里长城长城崩塌了几十里,露出了数不清的尸骨。

这就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传说--“孟姜女哭长城”,是历史性故事结合神话演变而来的。由于年代久远,加之文字记载零散,虽广为流传于我国的大江南北,却无人讲清楚故事发生于何地,这种遗憾在口头叙事文学中也算是司空见惯的。

斗转星移,时光飞逝,历史长河沉淀下来的传说故事早已远离了人们的生活。现如今,流泪的孟姜女顶多不过是电视台知识问答的一道5分的考题而已。这也难怪,现代社会的快节奏每天都在制造权利和财富的新神话,对今天的人们知道,弱者落难一哭或许还可以打动人心,但强人成功的一刻更能带来风光无限。现代人整日玩得是功利,耍得是竞争,终露疲惫之态。毕竟嘛,人这种动物需要些许的平静和幻想,这是人性本质所要求的。于是,在社会焦虑不安之中,类似孟姜女这样的老故事再次被寻找回来了。

本小说的作者大学毕业到一个小地方的研究机构工作,从事传统文化的史料整理。历史文献收集整理工作枯燥且漫长,有发现新资料的喜悦,有研究中的困惑,作者从年轻时的那种憧憬向往,到成年后的奔波忙碌,匆匆的,半辈子过去了。有一年,在整理民族古籍中,偶然发现一条史料,明确记载孟姜女故事的发源地,一座的秀丽古城西水市。作者大喜过望,数次来到西水市调研,和孟姜女传说结下了缘分。

西水市处于大平原西端,地势开阔,道路平坦,一条宽宽的西水河舒缓的流过。古城依水而造,历史上就是商贾云集之地,世代相传下来,它保留住珍贵的传统。说到这座古城风貌,可以形容为“一水,一祠,一堂”,这里的“水”,指的就是穿城而过的西水,河道逶迤,傍着树,掠过花,通了桥。所说的“祠”,就是城里的孟姜女祠,古老的祠默默地地坐落在城关,永远给人一种茕茕孑立的感觉。这里的“堂”,是指西水市有一个百年老药店“仁厚堂”,创建于前清,一度享誉大江南北,是西水市工商业繁华的一个缩影。

本小说的作者发现,这个西水市有三大吸引人的特色:

一是故事多。有孟姜女的传说垫底,这儿总是能听到各色各样的故事,有充满喜和乐的,有催人泪下的,都不由不让人拍案惊奇。

二是美女多,有了动人的故事,就会有迷人的女子,故事成全美女,美女叙写传奇,交相辉映之中,人生境界真善美已经完美地展现出来了。

三是算命先生多。从古至今,世间的人情百态最斑斓,人生的命运起伏最多彩。人短暂的几个春秋里,是追求、容忍,还是谴责、反抗,神秘的算命先生都可以给你徐徐道来,准不准的,先满足了你的好奇心。

在西水市新时代蓦然再度辉煌,如今她新颜荣发,又演绎出现代版的都市故事。作者有幸收集了几个新奇的新老故事,寻访到一群绝代佳人。闲暇之余,特梳理出这一堆段子、几叠稿子,其中真真假假,是非难辩,甚是繁杂。作者早已被其中的故事所感动,竟顾不上撰写“孟姜女故事发源地考”的学术论文,一心要把那儿的一草一木、一情一思传到网上。由于故事中有的事儿过得太久了,说不清楚;有的事儿还在继续发生着,随时有变化,所以稿子难免有遗漏,有笔误,有差错,敬请读者指正,以便及时修改。

故事就先从西水市一位普通女子的悲欢离合讲起。

第一章老故事

1

要说的这位女子姓党名爱玲,今年三十出头儿,人长得端庄,又肯踏踏实实的过日子,可谓是秀外慧中。爱玲的经历很不幸,她出生的时候,家庭意外变故,父亲被公安局抓走,判无期徒刑,父母办了离婚手续,当时爱玲还没满月。母亲是个家庭妇女,家里没有积蓄,只得抱着孩子回到了在河北邯郸的娘家,而娘家也是普通百姓,日子并不宽裕。低矮的小屋里拥挤着几代人,坐月子的事儿大意不得,婴儿要照顾,大人要养身子。没办法,挪出一张床来,严严的撑个蚊帐,按照中国人的习俗,在门上特意挂上一小条红布头,多少显示出添丁加口的喜气。

好歹把这个难关挺过去了。母亲买了一个漂亮的小铃铛,叮叮当当的,时常摇给女儿,仿佛是摇着无限的希望。今后的路还很长,在娘家凑合过日子终非长久之计。过春节时候,有个远房亲戚来拜年,说起西水市经济发展快,很多大企业正在招收女工,母亲觉得是条出路,就告别了娘家,带着女儿辗转来到西水市。一打听,这家招工的企业是国营长城制药厂,全国著名的著名企业,前身是百年老店仁厚堂,情况蛮不错的。母亲进制药厂当了一名工人,生活安顿了下来。从此,这对母女就相依为命,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冬夏秋冬。

缺失父爱的生活给爱玲幼小的心灵烙上深刻的印记。家里没个男人在,好比屋子断了顶梁柱,人没了安全感。平时待人接物,她们母女慎而又慎,遇到大小的事儿,娘俩都是躲呀。母亲很要强,终日操劳,不肯让女儿受一点儿委屈,把感情全部倾注在女儿身上。母亲有时唠叨过,父亲那个人就是认死理,不听人劝,一条路非要走到黑,结婚后两口子为这儿没少怄气。爱玲从记事起,也时常幻想,假如有一天父亲真得回来了,生活会是怎样呢?记得有一次,邻居有家夫妻吵架砸东西,唏哩哗啦的,孩子在屋里吓得大哭,这家的男人喝酒了往往回家瞎闹腾。爱玲和母亲在吃饭,母亲问爱玲说:

“你爸爸是个火爆脾气,要是你爸爸在家,他乱吵乱闹,你害怕吗?”

爱玲想了片刻,坚决得摇了摇头。

“不怕?”母亲又问“为什么?”

爱玲天真的说:

“嗯,不怕。我宁愿你们天天吵架,爸爸他喝醉了打我,我就躲开好了。反正呀,坏爸爸也比没爸爸好。”

听到女儿这话儿,母亲手里的筷子掉到了地下,轻轻抚摸女儿小脸,泪水夺眶而出。晚上睡觉后,母亲掩着被子,还在不停的抽泣。

打那儿以后,母亲断断续续对她讲述了很多当年父亲的事情,他叫张刚,原来是一个中学的教师。那还是他们结婚不久,刚刚生了女儿不久,有一天学校教师加班很晚了才回家,一位女教师家住的偏僻,张刚顺路送她回家。谁知,当晚这位女教师死在离家不远的小路旁。公安局经过侦查,认定张刚就是杀人凶手,动机是张刚因为以前这位女教师给他提过意见,随报复杀人。张刚被抓后,被判无期徒刑,锒铛入狱。“杀人罪”是重罪呀!遥遥无期的刑期,年轻的妻子要等多久,孩子还小,将来的上学,找工作和找对象结婚等等要受到影响。张刚被判刑后,对家人说了两句话,一是自己没有杀人,一定要父母给自己申诉洗冤;二是为了妻儿的将来,坚决要和妻子离婚。张刚父母多次申诉,没有什么结果,老两口是普通工人,整天就活在四处告状、上访的事儿上了,不是今天被遣送,就是明天被拘留,家已不像个家了。后来母亲去监狱打探消息,听说张刚早已被押送到遥远的西北的一处监狱去劳动改造了。看来丈夫获释的可能没有了,为了不影响孩子的成长,爱玲母亲只得含泪同意离婚。这些事情当时爱玲听懂了一些,有些很久以后她才明白。爱玲从小想问问母亲,为什么自己姓党,而不是随父的张姓,母亲说,你长大了会懂的。

母亲未再嫁人,张刚父母先后离世。爱玲他们一直没有张刚的音信,生死不明,就这样一晃多少年过去了。

2

党爱玲在这样的单亲家庭长大,恩怨是非自然点滴在心头。转眼十八岁了,她刚高中毕业,母亲因身体多病,提前退休回家,她接替母亲,来到长城制药厂上班。那时候,长城制药厂是远近闻名的名牌企业,党爱玲勤学苦练,连年被评为劳动模范,给母亲挣了光。

这一年,爱玲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经热心红娘的牵线,她和一名解放军战士认识了。小伙子,叫任军,是湖北人。两人鸿雁传书,你来我往,最终确立了感情。任军就要退伍了,他在部队一次参加抢险救灾中表现突出,救出好几位遇险的群众,任军荣立过二等功,有关部门优先考虑他的工作问题,把他也安排到制药厂工作,当时进长城制药厂是不容易的。母亲很满意,双方张罗着年底就结婚。新房是应该买的,但他们觉得房价有些高,婚后他们就住在母亲的旧房子。虽然房子小了一点儿,住在一起倒也热闹开心。

小伙子身材魁梧,为人豪放,乐于帮助他人,工厂的同事都喜欢和他交往,给这家里带来了活力,爱玲性格内向,两人恰恰优缺点互补。一次任军坐出租车,闲聊中发现司机和自己是同乡,他们的老家距离很近。任军来到西水市有时也想念湖北家乡,千里之外遇老乡,任军挺高兴的,这个司机叫葛建宁,和任军是同龄人,来西水市打工时间不长,认识任军这样在国有大企业工作的老乡做朋友,葛建宁是满心欢喜。以后他们之间交往多了起来,任军常常请他吃饭喝酒,无话不谈。葛建宁长得瘦瘦小小的,见了爱玲格外尊敬,一口一个嫂子的叫。爱玲觉得丈夫在西水市没亲戚,看到他们在一起用家乡话聊得热火,就把丈夫这位老乡当作小兄弟一般。

葛建宁惹过一次麻烦。有一次雨天的晚上,他出车时看到一个人爬在路边求救,就停车下去看看,原来那人被车撞伤,肇事车辆逃逸。葛建宁把那人送到医院,并垫付了一些医药费。谁知第二天那人反赖他是肇事的,把他告到交警那儿。结果,交警认定葛建宁是肇事司机,承担交通事故的全部责任。葛建宁据理力争,因认罪态度不好,被拘留了。这下问题麻烦了,他妻子慌忙来找任军想办法。

任军知道老乡出事很着急,爱玲听说了也催任军赶快去托托人。交警的负责人是陈俊明,通过熟人介绍,任军见了陈俊明。他三十多岁,总是不露声色的样子,让人很难捉摸,始终只是说:

“伤者咬住不放,警察也不能徇私枉法,我只能尽力而为,让双方都满意。”

交警认为葛建宁主动送伤者到医院,主动垫付部分药费,这都不合情理,只能证明他就是肇事司机,所以完全可以定案。任军和爱玲对此不理解,怎么做好事反倒就成为了犯罪的证据呢?他去找律师,要打官司。律师告诉他,现在就是这样判案的,上了法庭葛建宁百分之百的输。现在的情况下看,伤者的伤情不严重,法律规定可以私了,最好就是找伤者好好商量。

葛建宁包别人的出租车,挣钱不是很多,妻子又快生孩子了,这一家子处境非常艰难。爱玲把他妻子接到家里。任军去找那个伤者协商解决,希望他能良心发现。此人二三十岁,无正当职业,是个市井无赖,一副不赔钱不罢休的架势,和他讲道理简直是对牛弹琴。看起来葛建宁只得赔钱了,最后,葛建宁赔了一笔钱,又交了罚款,都是任军替葛建宁交的钱。葛建宁出来后意志消沉,这次事件对他打击很大,怎么也想不通,做好事就落到这个地步。任军劝他好一阵子,鼓励他继续生活下去。葛建宁万分感激任军一家,痛哭流涕地说将来必定要好好报答。

爱玲的母亲却受到了惊吓,她最怕抓人什么的,担心爱玲一家有什么危险,到庙里起了一卦,可不得了,说女儿必有大难。其实女儿女婿是在帮别人,警察没来抓家里的人,占卦怎能全信呢?老母亲卧床不起,爱玲劝说也没用,病越来越重,去了几家大医院也没见效。党爱玲夫妇守在床头,老母亲临咽气前,最后叮嘱女婿一番:

“爱玲这孩子从小就胆小怕事,你要好好照顾她,来年养个一男半女的,爱玲会尽心操持的。万一家里遇到不测,你们要撑着,不要离开爱玲,留下孤儿寡母的,日子太难了。”

女婿垂泪说:

“您就把爱玲托付给我吧。我就是把这条命豁出去,也要让爱玲和将来的孩子过上好日子。”

老母亲用手指指墙角的桌子,女婿赶忙去端水,老人摇摇头,爱玲知道母亲的心思,桌上摆得是父亲当年的一张照片,她拿过来放到床头。老母亲摸摸发黄的旧照片,给女儿留下了遗言:

“我走了就把我火化掉。爱玲,你生下来就没见到爹,我们做父母的亏欠了你啊。这么多年了,不知你爹他活在世上还是已到阴间?听好几位算命先生说,你爸爸他迟早要回来见我们。我是等不到了,或许啊,哪一天老天爷有眼,你们父女能够相见,到时候,看在我把你拉扯大的份上,你不许埋怨你爹一句啊!”

爱玲点点头,泪水不住的流,心中牢牢记住了母亲的这个最后愿望。

爱玲两口子给母亲办了后事。任军更加心疼妻子,爱玲对丈夫也依赖更深。俩人生活上恩恩爱爱的,工作中相互鼓励。任军在工厂负责保卫,始终保持军人的果敢作风,大家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招呼他,就立马第一时间赶到,为大家排忧解难。爱玲不久升为工段长,肩上的责任重了,她工作中更加精心,她班上都是女工,琐事较多,爱玲心细,各方面都体贴工友,以身作则,耐心周到,得到上下的好评。所以,他们两口子在工厂的同事中很有威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