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殷宋文明》第八章 建造者,诞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处理完河蚌,程峻带着人在河边寻找起来。

好在古济河水势平稳,开发程度低,他轻松地找到了珍珠蚌养殖场地:一处与外河相通的半流水的小河浜,水深两米,流速在五米每分左右。水质呈黄绿色,透明度三十厘米,周围没有高大树木也没有水生作物。

他领着众人,在水面上搭起了架子,又把装了河蚌的竹笼吊在架子上,每个笼子装六只珍珠蚌,它们被安置在在水下三分之一米处。

时值初秋,珍珠蚌无需经常清洗,程峻交代跟来的两名战士,让他们每隔几天就把笼子捞上来检查,把死蚌和生病的河蚌及时清除掉,这边没有药品,只能用最原始和低效的办法了。

完成这一切之后,系统提示声在意料之中响起:【灌溉科技研究完成,花费五十点能量训练民夫,民夫可以加速和指导资源开发】。

程峻看了看在河水中浸泡着的六十多只珍珠蚌,脸上露出了沉思之色。

在少君府的西侧,有一栋土墙围起,宽敞到足以跑马的院子,这里是李自成心腹骑兵的驻扎地。昨日一场大战过后,曾经熙熙攘攘的院子便显得空落落的。

在其中一间不显眼的房间里,肤色黝黑的子玉姑娘正一勺一勺地给张长武喂药。那个曾经在马上耀武扬威的汉子此时脸色很不好看,也不知是病痛还是别的什么原因,他的情绪忽然暴躁起来。

一把推开子玉拿着药勺的手,张长武把头拧到一边,一言不发。他的心中充满了悔恨,为何自己不早点向李少君表明对子玉的心意呢,直到早晨听到消息时,他才惊觉自己的感情藏的太深。

子玉轻轻地叹息一声,兀自收拾了药碗,站起身准备离开。

“以后你不必再来了。”张长武眼睛盯着床顶的帷幕。“我这边自有兄弟照应,你也大了,出入军营总是不便。”

子玉环顾了周围空荡荡的房间,苦笑着说:“几位向来与你亲厚的哥哥都不在了,那些大头兵笨手笨脚的,不堪使唤。”

“无妨,连蛮子都没能要我的命,用不着别人照顾。”

“长武哥哥。。”“别说了,快出去!我这残废不值得你来照顾,去寻你那程少君去吧!他岂不是比我好了千倍万倍!”

程峻站在门外,尴尬地不知是否该进去。忽然,门被拉开了,脸上流着眼泪的子玉从房间里冲出来,险些撞在程峻身上,好在她反应够快,才没让事情更尴尬。

程峻后退一步,想把女孩让过去。子玉看到对面的人,知道房间里的对话只怕都被程少君听去了。

她把牙一咬,膝盖一弯跪在地上,凄声道:“少君息怒,长武哥哥只是伤势沉重,发烧烧坏了脑子,并非有意诽谤少君。”

屋里的张长武显然也看到了来访的程峻,见到自己心爱的女人这般委屈,原本就不痛快的心情更加暴躁。

想到自己已经残废再也上不得战马,张长武干脆破罐子破摔,愤怒地大喊起来:“我是有意的!我不服!你程峻何德何能,凭什么做少君,凭什么能夺他人之爱,程峻!我不服你!来啊,让张二甲那小子进来一石头砸死我吧!”

跪在地上的子玉把泪水咽了一咽,冷冷地说:“张长武!不要再胡说了,谁也不曾和你有半点关系,少君,此人糊涂了,您快些离开这处污浊之地吧。”

程峻按着额头,不知该说些什么,瞧瞧那边张长武一双牛眼瞪得通红,看看这边子玉泫然欲泣,他早明白发生了什么。他在心中暗叹:李自成这是把我架在火上烤啊。

扶起跪在地上的子玉,程峻说道:“子玉姑娘奉李少君之命来照顾我,我本要推辞的,只是事务繁忙,不曾得空。我回头便找李少君说说这事,希望让大家都满意。”

说罢,他扭头看向犟驴似的张长武,喝道:“张长武!李少君派给我的五十亲兵以你为首,怎么装病在家不肯来点卯!”

点卯便是卯时点名,也就是早上六点左右点名的意思。在殷宋,非农人员都是卯时开始工作,上官还要按册点名。

听了程峻的话,子玉和张长武皆是脸色苍白,军队里受伤之人不需要听调听宣,这是约定俗成之事,但对于养伤时间并没有任何规定,毕竟民风淳朴且大敌当前,谁也不会伤好了却在家中偷懒。

张长武这次伤势很重,骨头断了好几根,能不能活下来都很难说,若是拖着这重伤之体被程峻拉去干活,不出几天他必然难逃一死。

“好,好,想不到程峻你如此卑鄙,子玉来拉我一把,我要死,也要死在众人面前,让大家好好看看这人的真面目!”子玉恨恨地看了程峻一眼,便去扶在床上挣扎着的张长武。

程峻笑嘻嘻的,似乎不以为意,他跟着子玉走进屋子,来到张长武的床边。

见到这一幕,子玉低声道:“少君不放心吗,这活让奴婢来做就好,免得脏了您的手。”

程峻叹了口气,说:“想要马儿跑,就要喂马儿吃草,别反抗。”

话音刚落,他的手掌就放在了张长武的额头之上,心中暗念:转化建造者开始。

不是不愿意给张长武更好的兵种,而是程峻实在囊中羞涩,五十点能量值只能负担得起投石兵,建造者,勇士和侦察兵。

最后这五十点肯定不能再去制造攻击单位了,当下钱比什么都重要,一个能够提升生产效率的建造者是必不可少的。

上次在战场上转化了张二甲,系统的能量不但赋予了张二甲投石兵的力量,更顺便治愈了他的伤势。

程峻早就打定主意,下次转化士兵之时要找个重伤员,以便一举两得。

张长武感到一股暖流从天灵盖浇下,身上断了的骨骼开始发出噼啪之声,淤青消退,小嘴般咧着的伤口也慢慢愈合。

更重要的是:一个名为建造者的概念在他意识中形成,只要稍稍思考一下,他便明白了自己能做什么。

他的脑海中隐隐出现了灌溉和建造两个选项,张长武不可思议地看向自己的双手,那里似乎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他确定自己能做到两个选项所代表的所有事。

“刺啦”一声,张长武挣开身上的绷带和夹板,兴奋地大吼了一声,再抬起头时,看向程峻的目光就变成了羞愧和敬佩。

不等他说些什么,程峻便迈步离开了,走到门口时,他回过头对又惊又喜的两人说:“明日点卯,可别错过了。”

夜幕已经降临,程峻回到住处,只觉得饥肠辘辘。走进院子里的厨房,他发现李自成正系着围裙在灶台前忙活着。

看到程峻,李自成也并未停下手上的活儿,只是哈哈一笑:“我煮了点红薯,想必你没吃过吧,这可是这片大陆的特产呢。”

红薯?程峻探头往锅里一看,翻滚着的果然是那块状的根茎。他想了想,红薯虽是从明末就引进中国,大面积种植却发生在乾隆时期,李自成没吃过倒也正常。

从锅里捞出熟了的红薯,把它们装入盘子,李自成把这些端到程峻面前,笑眯眯地看着他。

程峻拿起旁边的筷子,夹起一块吹了吹放入口中,果然是那种熟悉的甘甜。他点点头,示意很好吃。

没能看到意料中的惊讶,李自成奇怪地问:“难不成你小子吃过红薯?”

程峻点点头,把红薯自万历年间便有引种,清中叶造就康乾盛世的事情说与他听了。

李自成沉默良久,叹息道:“若是北方早有这些东西,何至于此啊。”

炫耀完红薯似乎还嫌不够,李自成又从腰间摸出了一只烟斗,叭叭叭开始喷云吐雾,似乎得意非凡。“这你绝对没见过,本地土人虽吸烟,却颇不讲究,我可是历尽辛苦才开发出这烟叶用法。”

程峻不由得忍俊不禁,李自成变成这样完全可以理解,他早就从亲兵们口中得知了李自成大发明家的名头,什么马镫啊,造纸啊,除了不怎么会写小篆,他简直就是殷宋最有文化,最有创造力的人。

想起亲兵们说起一些李少君作的新体诗,程峻终于忍不住笑出了声来。

李自成不快地说:“怎么,连这烟叶你也见过?我却是不信!”

程峻也不解释,只是支吾了几声,便埋头对付眼前的红薯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