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朱元璋反腐怒潮》第4节 郑士元连升四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节郑士元连升四级

唐铎问:“陛下,要不要把他们的罪行在全国广为张贴?”

朱元璋的思绪被唐铎拉回,怒气未消地说:“要张贴,让全国的官民都看看,这就是贪赃腐败的下场!”

唐铎躬拜:“遵命。”

朱元璋严肃地对大臣们说:“朕为贫民之时,常见贪官蠹政害民,奸而弄法,遂至政事日坏,民不安生。朕当时犹恶贪官污吏,恨不能食其肉,寝其皮!而今我朝新立,不禁贪暴和腐败,****无以遂其生;此弊不革,欲成善政,终不可得!”

大殿内一片沉寂,善于献媚讨好的胡惟庸此刻也不作声,目光悄然收缩到他那黯淡的眼珠里。每遇朱元璋严惩贪污官员时,他的心便七上八下,忐忑不安。虽然他相信自己做得很隐蔽,知情人都是当事人,也都是铁兄弟,他们都会极力保守秘密,很难东窗事发。但因数额巨大,牵涉人多,他仍担心,说不定哪一天,一个小小的裂隙会被撕成一个大口子,引发瀑布般的洪水,给他带来灭顶之灾。

朱元璋板着脸说:“朕以为,疽疮是肉体之腐败,严重了会危及性命;贪污享乐是政治之腐败,泛滥了会颠覆政权。腐败不仅蠹政,而且害民,必须从严惩治腐败!”

大臣们都不吭声,提心吊胆地竖着耳朵听朱元璋的每一句话,一见朱元璋的目光朝他扫来,不论心中是否有鬼,眼睛就象被太阳直射了一般,眼珠儿吱溜一下就滑向一边。

朱元璋见大臣们像一群关在笼中待杀的鸡,惶惶然,心中的怒气不禁逐渐缓减,口气也稍有缓和:“人性无涯,贪廉自取,廉生福,贪招祸。如何为人,希望百官慎择。”

大臣们见朱元璋的口气有所缓和,紧绷的心也随之有所松弛,心照不宣地相互瞟了一眼。

朱元璋问唐铎:“工部营膳所所丞郑士元现在何处?”

唐铎:“他正在门外恭侯。”

朱元璋:“宣他觐见!”

杜道安高喊:“宣工部营膳所所丞郑士元觐见!”

郑士元,又称郑士原,字好仁,三十七岁,浙江省海宁县人。洪武四年考中进士,先任工部杂造局大使,正九品,后任工部营膳所所丞,从八品。为人耿直忠正,勤俭廉洁。

不一会儿,身高清瘦的郑士元进入大殿跪拜:“微臣郑士元恭请陛下圣安!”

朱元璋和颜悦色地说:“平身。”

“谢陛下。”郑士元站起来。

朱元璋虽然觉得郑士元太瘦,瘦得棱角非常分明,但又觉得他瘦得很坚硬,硬得好像骨头是铁打的,肉是铁铸的,谁碰着他都会觉得痛。朱元璋问:“韩铎是正三品大官,你是从八品小官,你当初告他,就不怕告不倒他你会遭难吗?”

郑士元虽然是第一次与这位威风凛凛的皇帝对话,但丝毫不紧张,话说得非常从容:“启禀陛下,微臣当时只是想,陛下疾恶如仇,刑部尚书唐大人为人正派,韩铎等人罪行重大,只要有人敢揭发,朝廷一定会严惩韩铎等人。”

汪广洋阴冷地看着郑士元,怎么看都觉得郑士元可恨,心里琢磨着如何寻找机会报复他。

邓愈出班躬拜:“启禀陛下,郑士元不仅疾恶如仇,也善于扬善。他任县丞时,一位衙役犯有严重过失,按律应处鞭刑一百。但是,郑士元却改判这位衙役为四位孤老挑一年水。这位衙役很乐意,竟然自愿为四位孤老挑了三年水。有人认为郑士元擅自枉法,微臣以为,以法惩恶,是为扬善。死罪、重罪不可轻饶,但是,偶犯过失者,只要肯改的,可以从宽处置。”

朱元璋轻捻胡须,赏识地望着郑士元:“郑士元,果有此事吗?”

郑士元:“是有此事。陛下经常教谕百官:处置过失,不能处以猛药,应从治心入手,方可收到良效。微臣深受启发,便遵从您的教谕处置这类事情。那位犯过失的衙役,只是偶犯,改鞭刑令他为孤老挑水,他乐以为之。他不仅扬了自己的好名声,也扬了我朝的吏风政风,使微臣深受感动。”

朱元璋点点头,对大臣们说:“朝廷正气浩然,清官才能刚正无畏;朝廷昏暗腐败,良臣则难保自身。但是,韩铎之事在工部决不止郑士元一人知道,其他人却听之任之,明哲保身。由此可见,为官之道,人所不同。”

工部官员的心如同受到重击,不论是知道或是不知道韩铎罪行的,都低眉躬背,不敢正视朱元璋的眼睛。他们心里清楚,朱元璋若要追究责任,知道的要获重罪,不知道的也脱不了干系。

朱元璋亲切地对郑士元说:“郑士元,你不畏权势,瘅恶弹违,使韩铎等贪婪之徒落入法网。为彰功德,朕决定任命你为御史台侍御史,从六品。望你察访善恶,扬清激浊,骨鲠敢言,正直为政,不负朕望。”

郑士元没想到朱元璋会一下提升他四级,愣了一下才跪拜:“谢陛下隆恩!陛下,微臣之功甚微,不配越四级擢拔,恳请陛下只让臣升一级。”

朱元璋:“按常规你只能升一级,朕这样越级擢拔你,一是朕很欣赏你疾恶如仇,又善于扬善,二是通过越级擢拔你,鼓励百官揭发罪恶,肃清吏风,你就不要再推辞。”

郑士元躬拜:“遵旨。”

朱元璋沉下脸来,威严地喊:“工部尚书李敏、左侍郎鲁安修!”

“微臣在!”李敏、鲁安修心中一紧,急忙出班躬拜,他们明白,大祸临头了。

朱元璋:“你们都是五十多岁的人了,一把年纪都活到狗身上去了!韩铎就在你们鼻子底下大肆贪污,你们是毫无察觉,还是知而不报?”

李敏和鲁安修慌忙摘下官帽举过头顶,李敏颤兢兢地说:“微臣确属失察,决不敢知而不报。工部出了这大的贪污案,微臣犯有失职之罪,乞求陛下严惩!”

鲁安修:“微臣也犯了失察之罪,乞求陛下严惩!”

工部其他官员的心都陡然紧张起来,不知朱元璋会不会把他们也点出来,真恨不得一下子就到正午,只有散朝了才能逃脱这危险的局面。

朱元璋愤然地说:“出了这大的事都不知道,哪天脑袋掉了都不知是怎么掉的!尸位素餐,浑浑噩噩,这样当官,简直是误国!”

上升到了误国,李敏和鲁安修懵了,恍如屠刀已经悬在了脖子上,脚已经踏上了黄泉之路,浑身颤抖起来,几乎跪不住。

朱元璋:“你们这样当官,朝廷不能用民脂民膏来养你们,回去种田吧。”

李敏、鲁安修的心刷地一下落下来,虽然官职一掳到底,但总比砍头强多了。命一旦保住,李敏很快就得陇望蜀起来,心中冒出一股委屈感,想申辩几句,给自己挽回一点面子,可是一抬头看见朱元璋正眉竖目圆,便把冒到喉咙口的话又吞回去。朱元璋发怒了只能顺从,否则就有砍头之险。李敏只好叩头:“谢陛下不斩之恩!”说罢,放下官帽,与鲁安修一起退出大殿。

朱元璋问大臣们:“这样处置他们两个是不是重了一点儿?”

大臣们摸不清朱元璋的意图,都不敢吭声。

朱元璋:“大家不好说,那朕就直说了,若按常规,是重了点儿,可以记过,可以降级,不应当一掳到底。可是大家换个角度再想想,不论当什么官,一言一行,都与国家和百姓相关。一事不勤,即贻四海之忧;一事不慎,即贻百年之患。正因为如此,朕才不让他们当官。这样惩处也是给大家提个醒儿,既要勤政又要慎察,不仅自己尽职尽责,还要管好属下。”

大臣们躬拜:“遵旨。”

胡惟庸见朱元璋的神色和语气和缓下来,便出班躬拜,谄笑地说:“陛下所训,乃金玉之言。纵观历朝历代,未有不以勤慎而兴,以腐败而废的。陛下居安思危,从严惩治腐败,必将朝政日新,国昌民顺,陛下乃旷世之英主也!”

朱元璋虽然平时反感胡惟庸阿谀奉承,但此刻他非常需要有人出来呼应,非常需要有人与他一起造势,何况胡惟庸呼应得在点子上,而且让他非常舒服。朱元璋觉得心平气顺多了,捋了捋胡须,语气之中揉进了几分亲和:“治国安民,首在严惩腐败。大臣为小官之表率,京官乃外吏之榜样,大官廉则小官守,源清则流清,这个道理不言而喻,希望大家为全国官吏作好表率。”

大臣们躬拜:“遵旨。”

朱元璋:“诸位可有奏章上呈?”

礼部尚书赵著机出班躬拜:“启禀陛下,延安府送来一份奏章,称洛川县农民张敏道病死,其妻赵氏日夜号哭,自缢殉夫,年方二十一岁。四乡八里皆为之感动,知府请求朝廷旌表。”

朱元璋:“夫妇者,人之大伦,三纲五常,风化所系。臣为君死,妻为夫亡,自古如此。有志不事二夫,与夫同死,难能可贵。令礼部旌表其门,并免除其家杂役。”

赵著:“遵旨。”

散朝之后,朱元璋回后宫休息,走到坤宁宫附近,见马皇后正领着妃嫔、公主和一群宫女洗一大堆旧弓弦。

马皇后,安徽宿州人,其本名《明史》无载,因某些戏曲和著作称之为马秀英,故此名被广泛引用。她祖上曾是富豪,父亲马公因乐善好施,家业因此日渐贫困。母亲郑媪,生下马秀英不久就去世。马公没儿子,视马秀英为掌上明珠。马秀英自幼聪明,能诗会画,好读史书。马公因杀人避仇,逃亡他乡,将马秀英托付给生死之交郭子兴。郭子兴对马秀英视同己出,后来听说马公客死他乡,越发可怜此女孤苦,便收为养女。马秀英长成大姑娘后,模样端庄,神情秀越,性格温婉,无论何等急事,她总能从容应对。郭子兴夫妇很是钟爱她,一直想给她找一个好夫婿。1352年,郭子兴在安徽定远县起兵,成为当地白莲教的首领。攻下濠州后,郭子兴自称元帅。朱元璋投奔郭子兴后,精明能干,打仗勇猛,缴获的战利品全都上交郭子兴,得了赏赐,就都分给大家。郭子兴对他非常赏识,视作心腹,便把马秀英许配给朱元璋。马秀英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精心辅佐朱元璋,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朱元璋登基后,册封马秀英为皇后。马皇后生有五子二女:长子朱标,次子朱朱樉,三子朱?,四子朱棣,五子朱橚,大女儿宁国公主,小女儿安庆公主。

马皇后比朱元璋小四岁,身子很瘦,衣服穿在身上,象套在衣架上一样,干瘪瘪的。脚倒是很大,若隔着布帘看她的脚,准以为她是位汉子。她细眉小眼,满脸的皱纹又细又长,象蜘蛛网一样罩在脸上。一脸慈容,农家妇女模样,虽然毫无丽俏之处,但却有越看越亲切之感。在妃嫔、王子、公主的眼中,她是隆冬之阳,盛夏之阴,都乐于与她亲近。这在艳貌美颜如云的后宫,当数独特一景。

朱元璋不解地问马皇后:“洗这东西干什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